中国植物多样性

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大约有35,856种高等植物,约占世界总数的10%,居世界第三位。其中石松类及蕨类植物2,129种,裸子植物237种,被子植物28,996种等。中国是世界栽培植物的四大起源中心之一,是许多重要农作物和果树资源的原产地;还是世界上园林花卉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种类超过7,500种,拥有温带几乎全部的木本植物属。当前,由于生境丧失和破碎化、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环境污染、入侵物种竞争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中国的植物多样性受到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受到威胁的植物物种约3,879种。

中国红树林

红树林分布和种类

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滩涂的木本植物群落。由于涨潮时红树林被海水淹没,退潮时露出,因此又被称为“海上森林或海底森林”。红树林一般生长于河口、港湾和潟湖等淤泥质滩涂,沙滩和岩礁一般不发育红树林。



涨潮时的白骨壤林 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退潮时白骨壤林内景观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树林的英文是Mangrove,源于葡萄牙语mangue和西班牙语mangle,是对美洲印第安语红色染料的音译。因富含单宁,红树林中的大部分植物的树皮切开后呈红色,可以提取红色染料,红树林由此得名。



角果木 的红色树皮

全球红树林主要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海岸,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热带海岸的75%被红树林占据。红树林分布受到温度、盐度、洋流、潮汐等影响,温度是红树林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红树林分布区的年平均温度高于18.5℃,最冷月温度高于8.4℃。全世界有红树植物84种,共16科24属,其中真红树植物70种,11科16属,半红树植物14种,5科8属。



深圳湾的红树林与深圳市的城区融为一体

中国有红树植物36种,其中真红树植物25种,半红树植物11种。另有无瓣海桑和拉关木2种外来种。所有红树植物种类在海南均有天然分布,而浙江仅有人工引种的秋茄1种。中国目前红树林面积约3万公顷,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均有分布。广东是中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的省区。

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的典型特征是:极低的植物多样性支撑极高的动物多样性。红树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结构非常简单。中国最主要的红树林群落有:白骨壤群落、桐花树群落、秋茄-桐花树群落、白骨壤+桐花树群落。



海南三亚铁炉港的正红树植物群落



广东湛江特呈岛的白骨壤林



海南东寨港的海莲林

红树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为了适应潮水浸淹、高盐、缺氧的海岸环境,红树植物形成了特殊的适应对策:形态多样的气生根、胎生繁殖、排盐及叶片的旱生结构。

红树植物的气生根类型有支柱根、膝状根、表面根、板状根、蛇形根,有的时候一个植株具有两种以上的气生根。气生根解决了在淤泥质滩涂上呼吸和机械支撑的矛盾。



海莲的膝状呼吸根



白骨壤的指状呼吸根



正红树的支柱根



银叶树的板状根



无瓣海桑的笋状根

红树植物具有罕见的“胎生”现象,种子成熟后经短暂休眠或不经休眠直接在母体萌发,待发育成熟并脱离母体时,已经是一棵“小苗”了。



海莲的胎生现象

红树植物的根系吸收水分时可将水中的大部分盐分过滤掉,秋茄、木榄等的过滤效率高达99%,被称为“拒盐植物”。进入体内的多余盐分,则通过盐腺泌盐、落叶脱盐等方式排出体外,白骨壤、桐花树等叶片具有盐腺,称为“泌盐植物”。



白骨壤叶片背面盐腺泌盐现象



桐花树叶片泌盐现象

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特点与价值

红树林既是森林,又是湿地,兼具森林的“地球之肺”和湿地的“地球之肾”的功能,是地球上生态服务功能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是许多鱼、虾、蟹、贝的栖息场所;红树林是水鸟觅食、栖息和繁殖场所;红树林庞大的地上根系具有很好的消浪功能,被誉为“海岸卫士”;红树林不仅可以吸收水体中的N、P,还可以将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封闭”在沉积物,起到净化海水的功能;红树林具有强大的碳汇功能,是海洋蓝碳的主要贡献者;红树植物全身都是宝,树皮可提取鞣料,一些种类的木材材质优良,水椰的果肉可食,桐花树是很好的蜜源植物,白骨壤果实经泡水后可做菜;中国19种红树植物中已发现具有药用价值,如老鼠簕对治疗乙型肝炎有奇效。



红树林滩涂上大弹涂鱼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在红树林中游憩



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每年有10万只候鸟迁徙时在此停歇或过冬

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

建国初期中国有近5万公顷的红树林,2000年下降至2.2万公顷。20世纪90年起,红树林保护和修复开始受到重视。通过严格的保护和大规模的人工造林,中国政府在2000年遏制住了红树林面积急剧下降的势头,红树林面积以每年1.8%的速度增加,截至2019年,全国红树林面积达3万公顷。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长的国家之一。

虽然面积增加了,但中国的红树林仍面临较严重的退化。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中国50%的红树植物处于珍稀濒危状态,红榄李、海南海桑、拉氏红树野外个体数量不超过100株,污染、生物入侵、海堤建设、过渡捕捞、病虫害等问题突出。红树林保护和生态修复任重道远。

目前,中国已经建立各级红树林保护地38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国家级湿地公园6个,海南东寨港、广西山口、广西北仑河口、广东湛江、香港米埔、福建漳江口等6个红树林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

中国植物保护战略

2008年在《全球植物保护战略》框架下,中国发布了首个《中国植物保护战略》,实施中国植物保护计划。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邀请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五位院士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单位的二十六位植物科研领域科学家,对中国履行《全球植物保护战略》和《中国植物保护战略》2011—2020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中国已在2019年提前完成了75%的主要战略目标,剩余目标将在2020年完成。中国在植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已取得了重要进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深入人心,破坏生态环境的状况得到良好改善,部分地区的生态系统功能得到了有力修复,一些重点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种群数量大幅增加。

1.《保护植物 保护植物多样性 维护全球生命共同体:中国红树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保护植物 保护植物多样性 维护全球生命共同体:中国红树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402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