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8日6时30分,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罗小未先生在上海逝世,享年95岁。对于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学科的建设来说,罗先生是当仁不让的领军人物,影响了每一个学习建筑专业的学子。罗小未的学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曾说,罗小未是同济建筑系唯一被称为“先生”的女教师,她不仅教给学生渊博的学识,还有她的睿智、教养、研究方法和大家风范。



20世纪40年代的罗小未

罗小未先生谈同济大学西方建筑史教学的历程


卢永毅:我曾是您的学生,知道您在同济工作的50多年里对于西方建筑历史与理论教学付出的心血和建树的成就,也深知这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对中国建筑界的广泛影响。我觉得自己很应该做这个访谈。

五二年院系调整后,同济建筑系的人才来源是很丰富的,有冯纪忠、黄作燊、吴景祥、谭垣、黄家骅,等等。他们中许多都是受过西方建筑教育的,有些在外国还待了很长的时间,他们对您的教学有影响吗?

罗小未:到了同济以后发现图书馆的建筑历史书要比约大的多,这对我有很大帮助。再有,就是你提起的这些老师都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我教的内容都是从书本上来的, 从来没看过实物,很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我总是找那些这方面比较理解的人请教。

首先找的是黄家骅,因为听说他已经教过好几年的西方建筑史。以后我找得最多的是黄作燊和冯纪忠。黄作燊总是旁敲侧击地给我一些启发,冯纪忠会很热烈地与我讨论问题。

当时,我在学习中觉得应该对建筑历史的一些术语要搞得很清楚,对建筑的各种现象要有识别能力,要识别就必定要了解、要比较,然后才能辨别。

有一次我就和冯纪忠讨论什么叫Classical Architecture,什么叫Renaissance,什么叫作Classicism,然后又有个 Classical Revival,这些概念我都不很清楚。我们谈到卢浮宫东翼,我说大家都说它是Classicism,冯先生当时没说什么。结果第二天一早啊, 冯先生上班,下了车后不到同济校园,而是跑到同济新村我家里来了。他专门跟我说,其实这个Classicism 已经带有Baroque了。他说在意大利是Baroque,而法国的古典主义实际上已经接受了Baroque的一些东西。你看,这种事情只要有人帮你这么一点啦,你就通了。



1950年代中期,罗小未与吴景祥、冯纪忠、谭垣图片

1.《回到1950 纪念|跟随罗小未先生回到1950年代,在同济听一堂建筑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回到1950 纪念|跟随罗小未先生回到1950年代,在同济听一堂建筑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403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