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编辑:王胜杰
一场心理互助会
“我自己躺在家里,浑身都被汗湿了,只能把空气净化器打开,希望呼吸顺畅一点,那时候就在想,到底怎么才能活下去……”
“妈妈发病三天之后,医院就打来电话,让我做好心理准备,说人不行了……”
“我有糖尿病,那时候又病得很重,被送到医院后,水也没喝上一口,就被隔离在医院十楼,也没有医生,什么都没有,我当时真的想从十楼跳下去……”
“虽然不停有人问你怎么样了,但我从这些询问里面感受到的不是关心,而是一种焦虑,这让人感觉更恐怖、更不安,所以我那时候一句话也不想说了,把手机关机了,谁也不想理……”
2月14日,在陈仁德的组织下,一场心理互助圆桌会议在汉阳国博方舱医院内开展,几十个患者围坐在一起,举着扩音器,诉说着自己近段时间的遭遇,这些讲述常常因为难以控制的颤抖和哽咽而暂停,说完前半句,有的人几乎要用尽全身力气才能继续说下去,大多数人不愿意开口,扩音器传到手里,摆摆手让给下一个。
刻不容缓的心理干预
于是在例行查房时,陈仁德会逐一询问患者的睡眠情况,以及有无心慌、心烦及头痛等不适。摸清楚患者的具体情况后,他开始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宣讲、个体及团体心理治疗等活动,为给更多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服务,他和同事们还将住院患者分成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至少配备一名心理医生,根据队员和患者反馈的情况,各个小组会随时对心理干预方案进行调整。
在和患者聊天的过程中,陈仁德发现,真正能够和患者共情的,还是有相似经历的人,要治愈患者的心理创伤,最好的医生就是别的患者,于是他开始张罗起了心理互助会。
2月14日这天,他和同事们下午2点就开始忙活,想办法找凳子,再一个病区一个病区通知“病人组长”——“我们经历了什么,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如果你愿意,来这里谈一谈这段时间以来你的感受。”在陈仁德的号召下,十几个患者围拢过来,坐在了一起。
一轮讲述后,最后一个话题,是让大家谈谈近段时间的愿望。
“我最大的愿望和你们一样,希望疫情结束后,能够和往常一样,在车水马龙的武汉有说有笑,该上班的上班,该买菜的买菜,该带孩子的带孩子。”近两个小时的圆桌会议在陈仁德的一番话中结束,在当晚的日记中,陈仁德写道:希望疫情结束后,能悄悄地回家,第二天就坐在办公室上班,一如我不曾来过……
3月上旬,陈仁德所在的四川第六批援鄂医疗队圆满完成了方舱医院住院患者零死亡,出院患者零返舱的救治任务,并实现了304余名医疗队员零感染的目标,抗疫期间,陈仁德和他的心理治疗小组对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心理干预465人次,对援鄂人员心理干预95人次,开展心理卫生健康教育20场次,累计受益1200人次。
▼
往期精彩回顾
▼
为“他们”
1.《仁德会 陈仁德:心理治疗 最好的“医生”是别的患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仁德会 陈仁德:心理治疗 最好的“医生”是别的患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404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