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可以用剪刀,也可以用刻刀,还可以用手撕,我主要是以刻为主,剪刻结合。”说话者是泗泾镇社区学校的教师李雪彪,已进耄耋之年。从2005年开始,李雪彪就在泗泾镇社区学校教授剪纸,是当地学员心中的“人气”老师。谁家小孩结婚剪个喜字,谁家老人想讨张作品当样子,他都愉快地答应下来,“我送出去的剪纸有1000多幅了”,李雪彪告诉小松说。



李雪彪来自广西桂林,退休之后到松江生活,从20多岁接触剪纸,李雪彪花了近60年的时间来研究这项民间技艺。走进泗泾镇社区学校展厅,宽敞明亮的空间,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剪纸作品,不少被装裱成画册形式,还有的用镜框装帧,每一幅画都做的精致又生动。

13米长卷

重现《清明上河图》

在展厅最显然的位置,就是那幅长13.5米、宽0.7米的《清明上河图》了,熙熙攘攘的人流、挑着扁担的商贩、鳞次栉比的房屋、川流不息的船只,每一处场景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这是我们三名老党员给世博会的献礼,前后花了9个月的时间”,李雪彪介绍说,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召开,面向社会征集作品,他就与彭尧年、王雪华商量剪一幅长卷,内容还能代表中国文化特色,最终选定了大家都很熟悉的《清明上河图》,参照的是跟松江有渊源的赵孟頫的版本。



这样的大尺幅作品对于老艺人们还是首次尝试,光准备工作就做了将近半年时间,搜集资料、确定色调和尺寸,因为画卷太长,老人们决定分成15段,分工剪刻。从一开始的设计图纸到作色、刻制以及最后的装裱,一系列的工序流程在紧锣密鼓中推进,为了能够抓紧时间,王雪华还邀请自己的爱人张永泉加入进来,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

“细枝末节是最难刻的,比如树枝和瓦片,要错落有致,又要体现出差异,极其考验功力”,李雪彪介绍,分工剪好的作品统一装裱到画轴上,但是15段的连接处还是会或多或少出现不吻合,他们又进行修改、重刻,对于那些对接不齐的水纹,再另剪一些拼贴上去,把断了的地方续上来。



为了留下纪念,剪刻之初三个人商量好“一式三份”,将3张纸叠在一起同是剪刻。作品出来之后,其中一幅赠送给了世博会公众参与馆,一幅在学校展厅展出,还有一幅他们赠送给了泗泾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该作品还荣获了上海市第六届全民终身学习“枫林杯”现代剪纸艺术比赛“特别奖”。“彭尧年在这幅作品完成后不久就过世了,这幅长卷也是他的译作”,李雪彪与王雪华站在长卷前,会想起十年前的创作点滴,唏嘘不已。

以刻代剪,雕刻民俗文化

“相比较剪来说,我更习惯用刻,通常是先画出起稿,然后根据起稿上的线条轮廓进行雕刻,刻的时候长线可划刀,短线可用切刀。”李雪彪告诉小松,和剪相比,刀刻的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多个剪纸图案,并且能够完美刻画图案的细部,比如人物的胡须和毛发,必须根根细微、匀称,用刀刻这些细微之处就会显得工整和流畅,看上去很细致精巧。

光是剪刻,也有不同的方法,阴刻、阳刻、阴阳结合等,不同的手法呈现出的效果也会有差异。李雪彪解释说,阳刻就是把图案以外的部分剪刻掉,保留图案原有的点线,一般需要每一条线是互相连接的,看上去玲珑细致;阴刻是把图案自身剪刻掉,剩下的是图案以外的部分,通过衬纸反衬出图案的内容,线条不一定是相连的,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在李雪彪的作品中,这些手法已经很熟练应用,呈现出的特点也是整体简括、明快拙朴、顿挫有秩、对比强烈。



剪刻人物是李雪彪的拿手活儿,他还根据内容创作出了不同的系列,如《五十六个民族》、《一百零八将》、《<红楼梦>系列人物》等诸多剪纸长卷,每一部作品都是大手笔。“剪刻当然可以是单幅,但是做成了系列就能用作品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更加有意义”,李雪彪解释说。剪刻人物,最重要的是传神,反映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和性格特征。李雪彪也总结了一套经验:展现喜乐,就刻成长线、弧线,一刻到底,线条均匀流畅;突出愤怒,就直来直去,追求生硬,造型粗犷拙朴;讲述悲哀,线条会比较细长,显得软弱无力;反映惊恐,一般线条没有规律,多是哆哆嗦嗦,显得顿挫滞涩。



作品的完成,需要的不仅是精力、技法,还需要一些窍门。江南地区雨水多,尤其是黄梅天时,空气十分潮湿,纸很容易被刻烂。李雪彪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每一次动刀刻之前,他都用电吹风将纸吹一吹,达到了所需要的干燥度后再刻。就这样,刻一会儿,吹一会儿,不会因为天气影响剪刻的制作。这样的经验,李雪彪都毫无保留地教给学员。

“剪纸是意象艺术,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只有表现自己熟悉的事物,有体会的内容,才能搞得生动”,李雪彪的《二十四孝》《新二十四孝》剪纸作品,是泗泾镇推广“孝”文化的抓手。李雪彪根据现在的生活场景,创作了《新二十四孝》剪纸作品,内容更新为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经常为父母拍照 、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带着父母去旅行等24项,看到之后通俗易懂、一目了然。












《二十四孝》系列

“我在广西生活的时候,那边的剪纸还并不流行,没想到临老到了松江,自己年轻时候学的技艺派上了”,李雪彪带着他的剪纸技艺,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活跃在推广民俗文化的一线,带动了上百名学员爱上了剪纸。李雪彪自编的剪纸教材,被上海市终身学习促进办公室授上海社区教育特色课程“三等奖”,泗泾镇老年剪纸班被上海市老年教育办公室授予“上海市优秀老年人学习团队”。



作品1:苗彤 国画《庭院幽静》

深处富庶江南的松江,曾经广布园林私宅,历经岁月蹉跎而今保存者,虽不多见,但依然可感受到浓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的脉络传承。作品描绘下的江南庭院,亭台楼阁、古树掩映,尽显着古朴、雅致和幽静。在黑白色彩的画面中,渗透着深厚的历史痕迹。



作品2:陈树波 国画 《云间护珠塔》

整个画面,前景画出了苍劲的古树,树根盘根错节围在山石之上,呈现出充满升级的态势。后景色彩渐渐浅淡,用云烟山雾将护珠塔隐约其间,与同样呈倾斜状的古树呼应。整个画面虚实相间,层次分明,云雾缭绕间隐约逍遥,达到了极美意境。

文字:牛立超

摄影:岳诚

1.《世博会清明上河图 松江剪刻达人还原13米清明上河图,曾走进世博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世博会清明上河图 松江剪刻达人还原13米清明上河图,曾走进世博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405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