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我的结论是,中国电影产业转为危机的新的内容市场机遇会在两年左右出现。

文/庞宏波

关于时间的焦虑。

对于几乎“冰封”的电影产业来说,隐形中也经历着一场和时间的斗争。对于这样一个资金高度集中的行业来说,一旦被迫暂停,过高的成本实际上很难让整个产业负载。于是,从最初关于“疫情何时结束”到“行业何时回暖”,时间成为了其中的一个焦点。

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电影产业,“速度”一直是整个产业引以为傲的东西。事实上,从2016年6月开始,整个电影的增长速度就已经开始回落。从税收政策的调整到内容方向的调整再到疫情的作用,中国电影产业在过去5年甚至10年的速度红利到现在已经基本丧失。

但这并不代表中国电影产业也会进入到类似于北美长达十年的平顺期。疫情的突然暂停,其实恰恰给了整个产业重新调整产业方向,寻求新的增长动力的机会。而这个新的产业机遇,究竟什么时候会出现或许依然是目前整个产业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

但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应该明确的是打破关于电影复工以后的一切幻想。如今,不少人对于电影产业的视角依然是一个疫情之前的视角,但现在需要的是一个新视角,在疫情之后重建产业的新视角。

那么,基于一个正视产业的视角之下,或许才能去思考产业新机遇什么时候会出现,靠什么来完成产业重建以及在整个产业发展大方向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延长电影的生命周期来完成产业”破圈”。

在有可能出现的新机遇里,如何让青年人才参与“产业重建”,如何调整内容策略来带动产业发展提速,实际上这些远远要比“会不会出现报复性观影”、“今年和明年票房市场能恢复到几成功力”重要的多。

01

为什么是两年?

 


Q1

庞宏波:现在网上有一个关于国产电影备发影片的片单,您从这个片单里解读出了什么样的行业信息?

张昭:我也看到了,这50多部影片,根据大家公布的投资数据和我的目测,总和大概在100-120亿之间的投资。这些投资成本的回收,加上宣发费的投入,至少需要400亿左右的票房来实现。按照目前国产片市场总容量来说,大约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来消化这些存量作品。即使有部分流媒体平台会高价收购个别影片 ,也不足以承载这么大体量的资金回笼。在存量作品的资金没有回笼之前,很难有大规模的投资来做大体量的影片,另外别忘了未来两年还有一批关于抗疫、扶贫、建党100周年等重大题材影片,需要行业资金的投入。所以未来一二年,行业很难再投资很多传统意义上的“大片”,这也就意味着两年之后电影市场可能出现传统大片相对稀缺的一段“大片稀缺期”。这个稀缺期就是我说的中国电影产业化转危为机的新的内容市场机遇。

虽然目前无法预测这个稀缺期有多长,但影院是不可能空置的,每个周末起码要上三四部国产片。国产大片压力少一些了,对年轻人才中小成本影片来说,是一个巨好的市场机会,会给中小成本年轻人才电影提供一个窗口期。

这个窗口期也是疫情后产业调整思路重建的机会,有年轻人参与重建的机会。中国电影产业面向未来十五年再出发的新机遇,就是在这个地方。就电影项目而言,从现在开始两年时间,抓紧时间做开发,再去寻找投资,然后制作宣传发行,时间正好也要两年时间。

02

1.《二会时间 中国电影的新机遇什么时候会出现?|二问张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二会时间 中国电影的新机遇什么时候会出现?|二问张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406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