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致中国读者

尊敬的读者:

我很高兴拙著《1421:中国发现世界》的简体中文版能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本书2002年11月在英格兰第一次印刷,现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65个国家发行。目前,全世界已售出100多万本。10多万读者曾给我来函、或发电子邮件,我们的网站每天都有1000名以上的访问者。中国古代英勇的航海家在郑和将军的带领下进行的探索最终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肯定。新加坡旅游局今年6~9月份将举办“1421”展览会,“1421”的主题音乐业已出台,专题记录片正在全世界用普通话、广东话、日语和英语播放,好莱坞也正在筹拍一部以此为题材的电影。在中国大陆出版拙著对我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又让我获益良多。在此我要感谢那些为此书的出版辛苦工作了8个月的同事,他们是:的海伦·爱德华兹;新华社;北京京华出版社;香港的查济民先生;凤凰卫视的罗杰·尤伦、叶扬、周瑛琦、师永刚;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维罗尼卡·派德罗莎;中国1421协会的李志刚,包国斌,喻皓;的黄振胜,周澍;的伊恩·帕金森。我还要向为本书撰写介绍的各位人士表示感谢。通过本书,大家将更深切地了解到郑和将军是何等杰出的一位人物。他不仅是指挥舰队驰骋大洋的最伟大海军司令官之一,同时也是一个虔信宗教和恪守道德的典范。他从未向别国要求过一寸一毫的土地—每次航行本着和平的宗旨。也许,他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体现了人类内心最美好的一面—无论贫富、老幼、贵贱,人人生来平等。中国完全有理由为他的辉煌成就骄傲。我希望你们喜欢这本书,和我一起为600年前那些传奇般的海上壮举心潮澎湃。

加文·孟席斯
2005年5月5日于伦敦

前言 序言 序言一

我非常高兴孟席斯先生的著作《1421:中国发现世界》简体中文版终于和读者们见面,能使他花了十几年心血和不懈的查考结果公诸于众,让国内外中国人都可以见到600前中国航海舰队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多以朝代的更替,统治者间的纷争混战、宫廷政变为主题,对科技、航海等事叙述不多。正如郑和所率领的舰队,其阵容之强大和设施的水平之高,在当时都是处于国际领先的水平。只是因为朱棣稍后的锁国政策,致使中国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机会,对此国内历史记载不详。中国人经过了几百年的苦难,到今日才又逐步恢复自信。这本书的内容列举很多事实来证明中国人在600前的事迹,对我们树立自信是有很大帮助的。


前年我看到这本书的英文版和繁体中文版后,在英国经过友人的介绍找到了作者,鼓励他早日出版简体中文本以资推广,今日喜见其即将问世,谨略陈个人感受,亦作为介绍。

查济民2005年5月3日

序言二
孟席斯的故事终于回归故里,我由衷地感到高兴。1421年中国人大发现的故事填补了世界历史中的一大段空白。孟席斯讲述的新大陆如何被发现的故事使我颇为受益。中国本来可以为世界带来幸福和现代化,但仅仅一道闪电就把这一辉煌成就变成了中国和整个世界的悲剧。这个故事埋藏了600年,现在是到了向世人揭示的时候了。“1421”的基本内容是关于一个人的想法所能产生的巨大能量,从更广的角度来看,它反映的是科学与迷信之间的斗争。虽然“1421”讲的是历史,但它在很多方面却具有现实的意义。它告诫我们,不受理性束缚的盲目和歇斯底里,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历史上两个最有作为的人的悲壮旅行以及15世纪前几十年中国所积累的航海知识的消失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悲剧之一。我们在把“1421”这个故事讲述给世人的同时,还在积极地把孟席斯的这本了不起的书制作成一部故事片。在原书成功的基础上,这部影片将启发一直以来接受以欧洲为中心的历史教育的公众,使他们重新认识中国、重新认识美洲人的人种构成,重新认识人类的科学史。
萨曼塔·奥尔森电影制片人
2005年5月5日于加州好莱坞

前言 致谢1
本书的附录是一些我在正文中用作支持结论的材料的纲要,包括部分非常重要的地图、文献以及其他的证据和参考文献中引用的第一手、第二手的史料。但是,这是为一般读者提供的,而非专业学者,限于篇幅,次重要的证据不得不省略了。因此之故,证据和结论的大部分细节以及大量的支持材料都放在了互联网上,网址是。除此之外,我还乐意回答任何特别的问题,以使我的研究为研究者所用。可以写信联系,其中首先可以选择通过拙著的出版社。
尽管在封面上有我的名字,本书其实是集体努力的结晶。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无私帮助,此书是不可能面世的,而在有限的篇幅里,我却无法将他们一一列出。我衷心地感谢那些给予我建议、指导和支持的人们,对那些我不得不省略姓名的人们,我在此表示诚挚的歉意,在本书的再版中我将作出弥补。
我首先要感谢在皇家海军中工作的人们,他们教会了我驾船技术、如何制图和天文航海的知识。没有这些知识,本书所基于立论的发现就不会出现。在我研究的过程中,我参观了九百多个博物馆,其中,我必须列出拥有丰富精美藏品的几个,它们是大英博物馆、位于中国西安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利马历史博物馆。我同样很感谢威尼斯马西昂纳图书馆和科莱博物馆、巴塞罗那海事博物馆、位于瑞典哥特兰岛维斯比市的福尔纳塞尔博物馆、格林威治国家海事博物馆、史密森尼博物馆、位于澳大利亚北部的詹姆斯·库克博物馆、位于新西兰奥克兰的瓦卡道艺术与历史博物馆、位于美国俄勒冈州的提拉穆克国家先行者博物馆、位于墨西哥米乔阿肯州的博物馆、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澳大利亚瓦南布尔艺术画廊。
在英国,我衷心地感谢大不列颠图书馆,尤其是其中的地图部和人文科学一部的全体工作人员,在那儿有着非凡的收藏和极好的服务。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斯拉夫学院、伊斯兰学院、皇家亚洲学会、公共档案部、哈克路特学会、科学博物馆和自然历史博物馆、牛津波德林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和剑桥大学东方艺术图书馆也都给予我许多帮助。
所有我约来阅读和评点我的书稿的著名专家,都为此花费了各自的时间,我非常感谢他们的帮助。但我也必须强调,书中的观点以及错误和疏漏之处都将由我个人负责。首先,让我向明尼苏达大学贝尔图书馆的馆长卡罗尔·乌尔讷斯教授表示感谢,同时也向剑桥大学东方研究系约瑟夫·麦克德莫特博士、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历史学初级教授约翰·威尔斯·杰、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世纪史和伊斯兰史教授·豪廷教授、康拉德·希尔谢勒博士、约翰·朱利叶斯·瑙韦西先生、牛津大学中世纪和现代语言文学系泰勒·泰莱克博士、威尼斯州立档案馆依仁亚·希阿冯博士、马杰瑞·格瑞斯-哈庆逊博士、牛津大学现代历史皇家教授约翰·埃利奥特爵士和海军上将、被授予英帝国大十字勋章和高级巴思勋爵士爵位的约翰·伍德沃爵士表示感谢。
在其他我应表示谢意的人当中,我必须提到国会历史研究部琳达·克拉克博士、贝尔法斯特皇后大学考古学和古民族植物学学院古民族植物学中心迈克·伯利教授、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罗伯特·马萨伊博士、伯肯黑德海洋学实验室海伦·斯达福德女士和菲利普·渥德渥斯教授、剑桥斯科特极地研究所鲍勃·海德兰德先生、皇家地理学会同时也是大不列颠地理学家协会会员的谢恩·温瑟先生、格林威治皇家海事博物馆凯尔德图书馆比兰·提讷先生、威尼斯马西昂图书馆图书馆学家皮埃罗·法尔切塔博士、伦敦国家历史博物馆克里斯·斯君厄、牛津大学人类遗传学教授布莱恩·希克斯教授、海军中将获第二等的高级英帝国勋爵士、、金十字勋章、铜十字勋章伊恩·麦金托斯爵士、费尔南达·艾伦博士和荣·胡格斯。
我还要向哈勒姆博物馆馆长约翰·德造埃特博士、大英博物馆波斯-土耳其藏品收藏部主任穆罕默德·韦利博士、斯图亚特·斯特灵、艾塞克斯大学艺术史系蒂莫西·劳顿教授、伦敦大学学院生物学系遗传学学者休·波委教授、已故的约西·希克斯博士、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人类学教授评议员克里斯梯·特那二世教授、佛罗里达大学天文学系约翰·奥利弗教授、马歇尔·帕因先生、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前任航空管理人艾伦·斯廷森和·唐博士。

前言 致谢2
以下的中国学者专家对我也是帮助甚多。关于郑和舰队的还原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郑明教授、中国海洋史研究者联盟主席辛元欧教授,以及孔令仁副教授;关于中国地图:朱鉴秋;明代外交政策有关郑和航海部分:时平教授、陈显泗教授、朱亚非教授、教授、陈启懋教授,以及刘达财中将;关于中国与非洲的关系:郑一钧教授;关于中国与斯里兰卡的关系:博士;关于中国与满剌加的关系:廖大珂教授;关于中泰关系:李道刚教授;关于中印关系:教授,以及;关于南京的守军:徐玉虎教授;关于郑和舰队的补给以及太仓的作用:浏河的郑和纪念馆馆长黄守频教授,以及太仓市委书记陈惠明、副书记孙耀明;关于郑和如何款待外国使节:教授,以及;关于郑和航海的目的:陈显泗教授、,以及;关于中国在东南亚的华侨聚居地:教授、以及;关于“中国发现美洲”:朱鉴秋教授,罗宗真、关于郑和舰队的医疗:龚锦涵教授;关于天文导航:教授。
葡萄牙驻伦敦大使馆若昂·卡米罗·德斯·桑托斯教授,他后来作为葡萄牙大使馆的一员被派驻伦敦。他检视了匹兹加诺海图,然后纠正了我对/的翻译错误,将之更正为“火山在此喷发”。这个词写在岛的南部,恰巧在今天的瓜德鲁普岛上的同样位置有3座火山。1424年之前它们喷发过吗?带着高度的兴奋,我敲响了位于华盛顿的史密森学会的大门,得知这几座火山曾在1400~1440年之间喷发了两次,但在从前的几百年和此后的250年中处于休眠状态。而且,在同一时期的加勒比海区域没有其他的火山喷发过。我感觉找到了答案,可以休息一下了,我相信我发现了确凿的证据,证明早于哥伦布68年已有人到达了加勒比地区、并在那儿建立了一个秘密的聚落。
卡米罗·多斯桑多斯教授给我介绍了位于里斯本东波塔档案馆的国家档案馆馆长,在一个宜人的初秋午后,我开始在那儿做进一步的研究,希望能够确证我关于葡萄牙人到达加勒比海的预感。使我惊讶的是,在偶遇之中,我得出的是完全不同的结论:在葡萄牙人发现加勒比海群岛之前好久,即在匹兹加诺绘制他的海图的时候,这些岛屿完全不为人所知。而在另一幅年代稍晚一点的另一位无名制图学家所做的海图中,这些岛屿被表示了出来,直到1428年这些岛屿才落入葡萄牙人之手。此外,我发现了1431年葡萄牙王子航海者亨利给他的海军船长的一份手谕,命令他们去寻找1428年海图中的岛,如果说葡萄牙人已经发现了岛,那亨利的手谕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了。但如果说葡萄牙人没有发现并登上岛和岛,那究竟是谁干的呢?又是谁给匹兹加诺和其他的制图学家提供的信息呢?

前言 引言2
我开始了进一步的研究,追寻尘封已久的兴起又衰落的中世纪文明。我依次逐个排除世界上在15世纪早期能够实施如此雄心勃勃的航行的船队。威尼斯舰队,欧洲最老牌和最具实力的海上力量,此时已经处于混乱之中。威尼斯年长的总督在病中,他的权威正受到威胁,他的接任者正准备大展宏图,转变为发展陆上力量,这迫使威尼斯放弃它的航海传统。北欧的船队仅能穿过英吉利海峡,更不用说去发现新大陆了。埃及的统治者正陷于国内战争的泥潭之中,仅1421年就有不少于5位苏丹即位。伊斯兰世界同样也陷于分裂之中,北非的心脏地区为葡萄牙人所侵占、蒙古皇帝跛子帖木儿建立的曾经强大的亚洲帝国分裂了。
那又有谁能够去探查加勒比海呢?我决定看看是否还有其他的像1424年地图那样的海图,显示了在欧洲人的大发现航行之前就已发现的大陆。我钻研得越深,令人惊异的事物就发现得越多。我惊奇地发现,在欧洲人发现之前100年,巴塔哥尼亚和安第斯山脉就已经被标识在地图上了;在欧洲人到达那儿之前大约四百年,南极洲就已经准确地画在地图上了。另一幅海图标识了非洲东海岸地区,而且还非常准确地标着经度,此后3个世纪欧洲人尚不能完全掌握这样的技术。还有一幅地图标明了澳大利亚,早于库克船长的发现有300年。另外一些海图标明了北美和南美的加勒比地区、格陵兰岛、北极、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岸线,远在欧洲人到达之前。
这些探险者—不管他们是谁—能够如此准确地在地图中绘出整个世界,肯定曾经做过环球航行。他们必定熟练地掌握了天文导航术,也必定发现了一种绘图时用来测定经度的方法,虽然带着不小心的误差。他们必须能够在海上连续航行数月,那意味着他们能够脱去海水中的盐分获得淡水。我后来还发现,他们也能够勘探资源和开采金属矿产,同时他们还是熟练的园艺家,能够恰当地在世界范围内移养动物、移植植物。一句话,他们改变了中世纪世界的面貌。我看起来像是专注于人类历史中一连串最传奇的航行,其中的一次航行已完全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主要的记载已遭人毁坏,这次航行的成就被忽视了,最终直至遗忘。
这些新发现既使人惊骇又使人不安。如果我继续追踪此事,我将要向有关新大陆发现历史的一些基本的设想挑战。在学校里,每一个读书的孩子都晓得那些伟大的欧洲探险家和航海家的名字,他们的探险事迹传遍了这个世界。巴尔托洛梅乌·迪亚斯初,舰队开始出发。永乐二十一年1

永乐十九年正月初一(公元1421年2月2日),中国睥睨万邦。在这一年的农历新年之日,来自亚洲、阿拉伯、非洲和印度洋各地的国王和使臣们聚集于宏伟的北京城向明成祖朱棣即天子宣誓效忠。一支靠指针标明航向而航海的巨型舰队,带着这些统治者和其使臣们来向皇帝进贡,并且让他们目睹了雄伟神奇的都城—紫禁城的落成典礼。至少有28个国家的首领在场,但不包括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拜占庭皇帝、威尼斯总督以及英王、法王、西班牙王和葡萄牙王。他们没有被邀请是因为这些国家落后,且缺乏贸易的货物或任何有价值的科学知识以供交流而被排在中国皇帝优先考虑的范围之外。

朱棣的父亲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卑微,是中国某个最贫穷地区雇工的儿子,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元顺帝至正十二年王,担负起保卫中国北方诸省这个新的重要的责任的时候,郑和跟随着他。朱棣立基于蒙古旧都—大都,并将它改名为北京。到洪武二十年2

明惠帝建文四年和踪迹之。”①所有人都应该知道谁应是龙位的真正拥有者:是马背上的大明天子—朱棣。

赢得帝位后,朱棣就决定将都城迁到他原先的大本营北京。这时日益年老的跛子帖木儿正打算攫取他最后也是伟大的一个猎物—中国。朱棣决定予以迎头痛击。帖木儿3

朱棣建此世界上最大的都城威震四方,这仅仅是他伟大计划的一部分。他亦重修了由中国第一个皇帝秦代,当时有10000户被迫迁往北方以增加北京的人口。为实现朱棣的愿望,需要大量的工人,于是有几十万的中国劳力也被强行迁到了北方;有大约335支部队被安排监视他们,尽管当时来自跛子帖木儿的蒙古游牧部落的威胁已日趋紧迫。永乐二年十二月迅速崩溃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运河是中国南北之间主要的商业动脉,随着运输增加,这条运河日益捉襟见肘。扩建工作分为两个阶段:永乐九年的一次了不起的航海中从东非获得的。

在中国的神话中,麒麟是一种祥瑞动物,据说它有着麝鹿的身体、公牛的尾巴、狼的前额、马的蹄子和独角兽的角。在传说中,麒麟于公元前6世纪出现在一个叫颜征在的年轻女子面前。它在她手里丢下一块玉,上面刻着:她将生下一个儿子,将成为“素王”。她生的儿子就是孔子。作为中国人的心灵导师,孔子的哲学体系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

永乐十四年十月、香料和金色的琥珀”以及“狮子、金钱豹和6~7英尺高的骆驼鸟他们进行了1000项有关豹、海豹、金、银和马的交易,次年上升到了10000项。尽管他们有所不愿,但他们也发现服从中国人的要求进献朱棣以少女还是合算的。

洪武十五年,朱棣任命两个长期顾问姚广孝和郑赐②带着2180名学者着手编纂《永乐大典》以保存所有已知的文献和知识。这是到那时为止最大的一项学术工程。这部四千卷、计约五千万字的大百科全书刚好在紫禁城落成典礼之前编完。

跟这项壮举等量奇观的是朱棣所编纂的《性理大典书》中搜集宋朝120位哲人和圣贤的著述,并将其与11至13世纪学者对其所做的完整注解一起贮藏于紫禁城。除了这些丰富的学术知识外,好几百种的版印小说也可以在北京的书籍市场买到。在世界其他地方找不出哪怕一点点与之相比得上的东西。那时候,欧洲人还不知道印刷术—古登堡印出他的《圣经》是30年以后的事,而且虽然欧洲此时处在文化和科学知识即将转型的文艺复兴前夜,它依旧大大落后于中国。亨利五世于南京建了一所语言学校,即四夷馆①,以培养翻译人才,其中有16个优秀毕业生这次也随船而行,他们使得郑和将军可以同来自印度至非洲的说阿拉伯语、波斯语、斯瓦希里语、印地语、泰米尔语和许多其他语言的统治者交流。宗教宽容是朱棣最大的优点之一,因此中国的帆船上也习惯性地带着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方面的专家以提供咨询和指导。佛教以大慈大悲为教义,好几个世纪以来它是中国人信仰的主要宗教。佛教和儒教并不冲突,儒教可以说主要反映世俗价值的规则而非宗教方面的。这第六次也就是宝船的最后一次航行一直持续到永乐二十一年晚上,紫禁城上空突然降临了一场猛烈的暴风雨。

这天晚上突然发生了一场大火……闪电击在皇帝新近修筑的宫殿顶上,起火的建筑物弥漫在火海之中,看起来就像十万支浇了油的火炬,照亮其中 ……以致整个紫禁城被大火映得灯火辉煌,火势不断蔓延……烧毁了觐见殿①后的后宫……约250间房子被烧毁,很多人葬身火海,有男有女,尽管采取了各种努力,大火仍继续燃烧,像是要烧到第二天。直至次日下午的祈祷时间②,大火才得以控制。

火球顺着御道滚下来,正好沿着紫禁城的中轴线,烧毁了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③—在富丽堂皇的宫殿里,3个月前朱棣还接见了世界各国的领导人。朱棣的宝座也烧成灰烬,“他心里万分痛苦地赴宗庙,用极大的耐心做祈祷,说:‘尽管我无恶行,既没有触犯父皇,也没有触犯母后,更未实施暴政,上天还是迁怒于我’。”欤?下厉于民,上违于天,朕之冥昧,未究所由,……朕所行果有不当,宜条陈无隐,庶图悛改,以回天意

一官吏替波斯人答道:
使人无罪。不可责。其君王择良马进献,可无疑义,且使臣无权干预其君也。陛下即将使臣斩首,亦无伤其君王。四夷将怨。恶闻陛下之名矣。人将言中国皇帝违背一切公理,竟将加害于无辜之使臣也。

朱棣看起来被老天所遗弃,失去尊严、多病和心烦意乱的老皇帝还面临正在增加的政治问题。紫禁城、漕运、宝船舰队和数百英里长城的修复,这些工程建设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以及引起在安南和占城大片的硬木林砍伐中爆发的起义。首次起义在永乐五年南部所有的沿海地区,均发生叛乱。大量明军陷于丛林之中,耗费了大量钱财,挫败了锐气。叛乱是一个严重的政治和军事问题,而这一问题如果遇上精力旺盛又专制的皇帝,像盛年时期朱棣,是可以用残酷的手段来解决的。朱棣因家庭麻烦而增加了不少负担,镇压叛乱失败。而且黎利给中国军队以沉重打击,这是明朝曾经历的第一次失败。这对于中国人的士气和他们的皇帝来说是又一重击。尽管黎利直到明宣宗宣德三年。

朱高炽还下令立即释放那些被朱棣监禁的高级官员,包括前户部尚书夏原吉。夏原吉立即采取措施以控制物价飞涨,禁止开采金银,稳定货币流通中非纸币的总量,即航行第一天的清晨,此时,舵手保持船的正尾对着北极星,导航员则用牵星板测量北极的地平纬度。获得初次数据后,导航员则保持整整24小时的正南向航行,然后再进行另一次北斗的测量。通过向正南航行,在第一天航行结束时,他们不仅能够确定航行的纬度变化—距赤道南或北的距离—而且也可以因磁性变化来校正他们的罗盘、测量航行速度和航程,以及校正测速仪的计量单位。

朱棣的航海官员所使用的航行方法被当时极少的文献之一《武备志》记载下来,并得以保存。这些中国的航海操作说明不知如何躲过官员的清查,其实它是一种船舶驾驶和海战的技巧手册横穿亚洲的旅行中记载,整个印度马拉巴尔海岸与中国之间的货物均是由中国船来运输的。几个世纪后的1848年,几位英国海军军官乘一艘当时设计建造的中国帆船,从上海经纽约到伦敦,他们一路顺风航行,帆船的性能表现极好。尽管这些中国船硕大无比,但是它们主要是为在中国与非洲间的航行而设计的,顺季风出版。

主食—大豆、面粉、小米和大米—被装运在不同的粮船上,它们够船队在海上生活几个月而不必补充。但是,一旦粮船沉没,整个舰队就处在极其危险的困境之中。大豆一年到头生长在盆中,它有好几种用途。绿色的大豆浸泡在水里,能生出“黄色的卷芽”。这种发芽过程增加了抗坏血酸、核黄素和烟碱酸的含量,它们是构成维生素的基础,并可保护船员不得因缺乏维生素而引起的坏血病。中国人对坏血病的危害及其防治有很好的了解。大量的柑橘属水果——酸橙、柠檬、橘子、柚子和椰子—被装上船为每个人防治疾病、保护身体可长达3个月之久。柚子—一种类似水果的葡萄柚,也通称为文旦—自从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的战国时代起,柚子特别受到重视。“君诚能听臣,燕必致旃裘狗马之地,齐必致鱼盐之海,楚必致橘柚之园。”她们属于一种被称为“”的种族,其祖先是从遥远的中国内地移民到海岸边从事珍珠采集。她们操独特的方言,并不缠足,这与中国其他妇女不同。
在途中靠港,不准这些妇女上岸,也不许与中国男子结婚。她们参加宝船上的盛宴,并教以如何喝酒,她们的酒量也很大。除了满足了外国大使和使者们的性要求,这些妇女被教着玩牌和下棋并参加歌舞娱乐活动。由于佛教倡导博爱、同情和不论男女、皇帝或娼妓均众生平等的教义,她们大多数接受了佛教信条,成为佛教徒。

歌妓们并未因她们的职业而受到歧视,这些人被看作社会上长期形成的、正当的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实际上,性被认为是一种神圣化的东西 。 “夫天生万物。唯人最贵。人之所以上,末过房欲,法天象地,规阴矩阳” 。郑和舰队把它们作为航海基地,以补充从中国到非洲东部一路上新鲜食物、水和木材的供应。这些港口是朱棣将整个世界纳入向中国朝贡体系计划的基本前提。在永乐十九年

马欢还描述了中国舰队在港口所做的事情:

中国宝船到彼,当地人则立排栅以收取关税,如城垣,设四门更鼓楼。夜则提铃巡警,内又立重栅,如小城,盖造库藏仓廒。一应钱粮顿在其内。去各国船只回到此处取齐,打整番货装载船内,等候南风正顺于五月中旬开洋回还。③满剌加男子不遗余力地取悦他们的女人,中国人制造的玻璃珠子帮助了他们。今天东南亚一些地方仍有一种风俗:
男子年二十余岁,则将茎物周回之皮如韭菜样细刀挑开,嵌入锡珠十数颗皮内,用药封护,待支口好,才出行走,其状累累如葡萄一般。……国王和大头目或富人则以金为虚珠,内安砂子一粒。嵌之行走,丁丁有声为美。不嵌珠之男子为下等人也。④1

为了准确地追述这一历史事实,我必须先从头学习中世纪中国的历史。我先前了解的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知识充其量不过皮毛而已。然而,当我开始追述那伟大的宝船舰队从永乐十九年至永乐二十一年

刘家港

郑和长乐碑铭文的最初英文译本是由研究中世纪中国史的伟大学者··杜威达克2

离开郑和之后,余下的3支中国舰队驶向古里马欢继续叙述了当地的犯罪和刑法,特别是对由“天判法”来决定一个人是有罪还是无辜审判过程做了详细记载:被指控者的手指在被棉布包起来之前,要放在煮沸的酥油里或纯净的黄油里。②此外,他还详细地描述了随宝船运来的商品如何出售以及交易的方式:

若宝船到彼,全凭二人主为买卖:王差头目并哲地港口关税官未纳几计书于官府。牙人来会,领船大人议则某日打价。至日,先将带去锦绮等物,逐一议价,已定,随写合同价数……

其头目哲地即与内官大人手相,起牙人则曰:“某月某日,于众人手中拍一掌已定。或贵或贱,再不悔改。③和姜。”毋庸置疑的是,当中国船队经过古里时,达·康提也在此地,而且他还最起码登上过一艘中国帆船,因为此后他同朋友佩德罗·塔富尔会话时,是这样对它进行描述的:“海船,取材于由郑和舰队带回来的大量信息,或者是收集到以供使用的;另一支前往东海岸中部的桑给巴尔;第三支向南远航至基卢瓦令人容易辨认的三角形状,并且在巴尔托洛梅乌·迪亚斯绕过好望角的30年之前就已经这样绘制了。在这一点上,毫无疑义地已经为毛罗修士自己所强调了。因为他还加了题记来说明一艘海船或中国帆船绕过好望角的详细情况:

大约1420年左右,从印度方向来的一艘船或是舢板毫不停留地径直横越印度洋航过“男人和女人岛”驶过德迪亚卜角〔好望角〕穿过佛得岛和无名群岛〔或可称为未知地带〕向西航行,转向西南方向又航行了40天后,除了一望无际的天空和茫茫的汪洋之外什么也没有发现。据他们估计,他们已航行了2000英里,命运之神抛弃了他们。在70天内他们又返回到所谓的“德迪亚卜角”。更有一条题记描述了船员们在德迪亚卜角补充给养时所发现的巨大尺寸的鸟蛋以及产这种蛋的大鸟。这种描述虽然是在讲鸵鸟。

毛罗修士1459年的平面球形图所绘的好望角是恰当的,对郑和的中国帆船的描绘也是精确的,而且对南部非洲的特有鸟类的描述要比第一批欧洲人迪亚斯和达·伽马到达好望角要早数十年。而闯入我脑海中的第一个问题是:弗拉·毛罗是怎样弄到他的相关信息的?他是怎样知道中国帆船的形状和好望角是三角形的?我在另一幅描述葡萄牙人征服几内亚的15世纪文献中找出一个不完全的答案:“毛罗修士曾亲自与‘一位值得信赖的人’交谈过,这个人放言他曾从印度出发经过索法拉到达了位于非洲西海岸中部的加尔比恩。”。我们在第22天抵达,在朱棣登基称帝之后,朝鲜大使呈贡给他这幅特别的世界地图。但原图已经失佚了,而且在永乐二十年 。尤其是对于那些寻找淡水的航海者们来说,它是一座原始的、雄伟壮丽的、而又令人敬畏并能从海上看来十分醒目的岛屿。中国海军上将们在信风的推动之下,会从东北方向接近这座岛。而且从那个方位首先看到的应该是圣安唐岛。在圣安唐岛的北海岸,当你从东北方向接近时,在数里之外就能清楚地看到一座神奇的火山岛。溪水倾泻向山的四周,冲刷着草木茂盛的山谷一直注入海里,在小溪的两旁现在分布着简尼拉人的小村落。条形的海岸线对于中国舰队来说是一个明显而又直接的所在抛锚驻泊和获取淡水的地方。如果中国人确实在那儿登陆,我敢肯定岛上应该还留存有他们光顾的遗迹。

当第一个欧洲人,卡·达·莫斯托当他们试图破译简尼拉碑上的文字时,是否遇到另一块相似的石碑。他们遇到过,但不是在佛得角群岛。另一块碑刻坐落于刚果的马塔迪瀑布,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根本是缘木求鱼。为什么从印度出航的海船,还要游览非洲的瀑布呢?但更进一步的研究显示,马塔迪瀑布位于刚果河上面的可航行极限处,在那儿航海者可以抛锚于优美的环境中并获取清澈、新鲜的淡水。从1485年的葡萄牙人到今天的中国人的好几个世纪以来,一连串的航海者都是如此。在到达大瀑布之前,河水泻出许多支流。那块碑刻如岗哨般矗立在马塔迪瀑布下端附近的一潭深池上面。日复一日,渔夫坐在旁边,安静等着鱼儿上钩;而在河岸边走动的妓女则等着外国船员的到来,看他们溯流而上,补充淡水、储备粮食。

我不得不折回到非洲海岸去研究这个发现。如同与之相似的简尼拉碑,马塔迪瀑布碑在中世纪葡萄牙文下面也有字迹。葡萄牙文的铭文又是为纪念一位离去的同伴而刻的,于此,躺着的是航海家阿尔瓦雷斯。这没有比简尼拉碑多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但是那些专家断言:这两块碑上的字迹是相同的。虽然碑的身份问题显然已经解决了,但那些同心圆仍旧是一个未解的秘密。中国人在他们沿着非洲海岸向上的旅程中,航驶到这儿是完全可能的。不仅马塔迪瀑布是一个补充淡水的理想地方—它位于“非洲西海岸的中部”—而且也符合弗拉·毛罗提出的关于“加尔比恩”的描述。如今这里依然是一个繁忙的港口。

弗拉·毛罗和达·康提的描述看起来再一次被证实了:“1420年左右”,来自印度的一艘海船似乎到达了加尔比恩。当然,这也并不能保证这艘海船是中国船而不是印度船,但也没有其他独立的有关印度海船航驶于印度洋季风之外的证据—他们从没有航驶到马达加斯加南部—而我现在有标有中国、朝鲜两国文字的疆理图显示好望角和非洲西海岸的。中国人肯定到过那儿。简单而显而易见的解释是:刻在“加尔比恩”和简尼拉碑上的文字由随从中国船队的译员们刻写,就像他们在栋德拉角、柯枝和古里以外国语言刻写铭文一样。

尽管在15世纪中国人的航海记录受到了大规模的毁坏,但是现在我仍有一线有关宝船舰队从塘沽离开到永乐十九年八月的一段话,他说在1428年,葡萄牙王太子敦·佩德罗——也就是航海者亨利的哥哥—将一幅世界地图带回了葡萄牙:

据记载,在1428年的时候,葡萄牙王的长子敦·佩德罗是一位伟大的旅行家,他去过英格兰、法国、日耳曼〔德国〕,并从那里进入圣地①和其他地方;取道意大利回国,途中经过罗马和威尼斯;正是从那里,他买了一份世界地图,此图绘出了整个世界的各个部分。图中,麦哲伦海峡被称为“龙尾巴”;博阿·埃斯佩兰克角被称作非洲的最前方②,其他的地方也是如此称呼。国王的第三个儿子敦·亨利在他的航海探险中,可以发现得更远。和麦哲伦海峡”的过程中发现的地图。根据我们后来对这幅地图的描述,它要比所有东印度的航海者前往好望角时携带的地图要早120年;由此显示,在古代有与现在同样多甚至比现在多得多的发现。汇集的洋流在加勒比海附近分成两部分:北部分扫过加勒比海直至新英格兰,并在那里汇集为墨西哥湾暖流;南半部分西南流向直朝南美洲。

通过对老的地图和航海图以及在南美洲和加勒比海1

在离开佛得角群岛大约三个星期后,洪保和周满的舰队已经发现了现今巴西的海岸线。在他们面前,一片延伸、未知的陆地浮现在地平线上,此时此刻,他们所见到的全是陌生的景象和奇异的鸟类。他们很可能认为这就是他们的祖先在一千多年前所描述的扶桑。

南北朝时期的南齐永元元年,即公元499年,一位名叫慧深的和尚从距中国两万多里说到,此地白天和黑夜最短每天都只有2小时,而最长将达到22小时”。2

这幅图上还画了一种光着身体、有胡须的人,乍一看,他的头好像在他身体的中间,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图上的人是画成低头弯腰的姿势的,以便让浓密的胡子遮住他的生殖器。我猜测,那位将被俘的葡萄牙人所携海图的内容复制于皮瑞·雷斯图的土耳其制图学家差不多可以肯定是一个穆斯林。穆斯林在裸露身体这一点上很保守,如果该绘图者确实这样认为的话,当他在描绘赤裸的人时,他会感到很不舒服。在那幅原始的图,“它有七指距3

此时,我需要一个临时的解决方法。比如,当第一批欧洲人到达南美洲时,他们是否发现与他们到达中国时发现的植物或动物是一样的呢?或者说,当第一批欧洲人到达中国时,他们是否发现中国的植物是与美洲一样的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国舰队是否带了一些回国呢?幸运的是,许多知名的学者已经研究这个问题很多年了。

如果关于美洲鸡的所有信息都被考虑到的话,是西班牙人或葡萄牙人最早把鸡带到美洲的结论显然是和所有的证据相矛盾的。直到1600年,地中海民族还没有拥有、甚至还不知道美洲印第安人手中掌握的鸡的种类 … …如果一种学术的和科学的方法在这个课题上运用的话,这种方法必须注意到这些信息,而不是以往的那些教条,那么最终只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鸡是通过太平洋传入南美的。也许我要再重复一下,这是在地中海民族发现美洲之前很早的时候了。到他们的船上去,因为他们的商品都在船上,有丁香、肉桂、生姜、辣椒、豆蔻和玉米。”4

皮瑞·雷斯图上所显示的,早在麦哲伦航行一世纪前,中国的舰队在永乐十九年

老人星是一颗发着黄白色的、巨大的星星,它离地球的南极点有3000光年①的距离,它的亮度超过了太阳的1000倍。无比的亮度加上近距离,使它成为天空中第二亮的星星,和金星差不多亮,因为它发出来的光的颜色是黄白色的,使老人星能够很容易的识别出来。和南十字星一样,老人星位于天空的最南端,但不是正对着南极点。为了利用老人星来确定纬度,中国人不得不航行到正对此星的一个定点,以确定其精确的位置。南十字星指向南极点,但不像北极星,它不是直接对着极点。为了能够利用南十字星来准确的导航,中国人也不得不确定它的高度和经度。我再强调一下,要算出南十字星的准确位置的惟一方法就是航行到直接对着它的地方。

数世纪以来,中国人一直在试图确定南十字星和老人星的位置: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诏太史交州测景,夏至景表南长三寸三分,与元嘉中所测大同。然则距阳城而南,使直路应弦,至于日下,盖不盈五千里也。
测景使者大相元太云:“交州望极,才出地二十余度。以八月自海中南望老人星殊高。老人星下,环星灿然,其明大者甚众,图所不载莫辨其名。大率去南极二十度以上,其星皆见。乃古浑天家以为常没地中,伏而不见之所也。”。在当时的阶段,中国人虽然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没能测出经线,然而利用北极星他们能算出地球周长的一半1

洪保将军的特定任务是从建立在福克兰群岛上的固定点向东出发,以绘制世界地图,这个固定点在皮瑞·雷斯图上标出的罗盘是南纬52°40′。现在在他的供给船上的大米越来越少了,在桶里的发芽的大豆可能已经吃完了。在开始向东航行驶向未知的南部大洋之前,他必须要带上足够的新鲜食物。

福克兰群岛上只能提供卷心菜、野芹菜、企鹅、鹅和鱼,肉类很少,更谈不上新鲜水果。在福克兰群岛上曾被发现的惟一的哺乳动物是“瓦拉”,那是一种当地的狐狸,达尔文这样写道:“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这里,远离大陆,面积如此之小,而上面的土地却是大片的贫瘠,上面生活着数目众多的很奇特的当地四足兽……用不了多少年,这些岛屿在人们逐步的定居后,这些狐狸极有可能和渡渡鸟一样成为地球上消失的动物。 ”2

麦哲伦背弃了他的祖国,于1519年9月20日,在西班牙的旗帜下,他开始了那次伟大的环球航行。出发时,他的舰队共有5艘船,一共有265名水手,但在完成环球航行后,只有一艘船以及18个人幸存了下来,最终完成了环球航行。麦哲伦自己也因在菲律宾卷入了两支部落的械斗中,在1521年4月27日身受重伤而死。关于航行中的这一关键时刻,皮加费塔在日记里写道:

在圣母节在埃及法老之前的一个文明所创作的,也不是像一位学者所论证的那样是来自外太空,3

中国人已经确定了老人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这是在南半球距南极最近且最明亮的星,类似于北半球的北极星。但是为了确定它相对于南极的位置,他们必须测定极点本身准确的位置。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南半球航行并绘制地图,就像在北半球那样精确。因为从对晚间天空的观察中,他们已经知道了南十字星的两个主要星星,十字伽马和十字阿尔发会和极点成一直线,所以他们相信只要沿着同一方向航行就能到达极点。

对于航海者而言,极地是一个可怕的地方。夏天是这里比较平静的一段时间。晴朗的天空,清澈的蓝色大海上点缀着片片浮冰。但是气候突变的时候,就会狂风大作,巨浪排山倒海而来,飓风和着冰雪像针一样扎着水手们的皮肤。在冬至期间,连续数周不见阳光。即使太阳开始重新出现,它也顶多只是地平线上的一个转瞬间就落下的暗淡光点。云团和凝结的雾团遮蔽所有的轮廓,让观测的水手根本无法看得太清楚,在他们周围的那些移动的浮冰或者露出水面的冰山都显得很朦胧,以致它们最初出现的危险迹象都难以发现。

然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在如此冰冻地区航行并没有什么好恐惧的,因为在此之前,中国已有了8个世纪在北极地区航海的经验,同时也有了一千年在冰上航行的传统:离北京最近的港口是塘沽,在每年里都有3个月的结冰期。根据关于1506年一位来自波伦亚名叫卢多维克·德·瓦特玛①的年轻贵族的航行的叙述,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证据,即在离开库克海峡后,中国人的确试图驶向南极。4

除了迷幻岛,南舍得兰群岛则是一片没有生物生存、碎石头满地、常年冰川覆盖的荒凉之地,甚至连一片草地都看不见。据我自己在极地水域的航行经历来看,我知道那是异常寒冷的,手指随时都可能被金属粘住。为了避免这种撕肉之痛,你需要温暖你的手指。通常的唯一方法是朝手指小便 但如果你是暴露在南极的风中这么做的话,你要冒着被冻成重伤的痛苦了 。在甲板下面,中国水手们依偎在牲畜之间,挤在一起,竭力维持温暖,尽可能地少到甲板上面去。他们的粮食必须仔细的盖好,以防被严寒冻坏而不能食用。放鱼和训练过的水獭的水箱不得不放空,因为水箱中的水冻起来后膨胀,会把船舱撑出裂缝来。而且,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要把这部分的岛屿观察仔细必定要花费不少的时间。那为什么中国人要自寻烦恼地这么做呢?我开始怀疑中国人是否真正的到达过此地。后来,我突然悟出了早该想到的答案:这个地点正对着十字阿尔发星,这是南十字星的一颗主要星星,在南纬62°49′。

关于数百年之前中国水手航海的技巧和熟练程度的问题,我无法做出回答,但在人类关于对地球认识的历史中,中国天文学家确定天空中老人星和南十字星的位置,是至为重要的一刻。因为中国人知道地球的周长,所以现在他们能够准确地推算出南极的真正位置。凭借着对南十字星真正方位和它们在罗盘上显示出来的方位的不同的观察,他们能够判断出南极磁点的位置,随后他们就能够对罗盘做出必要的校正。在永乐十九年到二十一年间5

船只被无休无止的大风控制着往东飘,洪保将军根本找不到可以抛锚的地方,直到在南纬52°40′,他才找到了下一个可以抛锚的陆地,就像他在南美洲一样,他能够从事另一项具体的制图观测工作了。但是在这个纬度上,向东航行根本看不到实实在在的大块土地,只有一些零星分布的岛屿。最终,在穿过南面的海洋大约有五千英里路,这时明亮的发着黄白色的老人星就全天径直高悬在他们头顶了。随着一些海鸟数目的增多—有信天翁 、燕鸥、贼鸥、海燕—种种迹象提醒洪保将军陆地就在附近,最终望的水手观测到正好在向南15英里,在一群小岛中间的赫尔特岛上的莫森火山顶的轮廓已经出现了。他现在又开始为船上的绘图家们观察选择另一个“锚点”了。

对于洪保和他的随从而言,赫尔特岛看起来就不是个风景怡人的地方。岛上冰冻得异常厉害,大部分海岸线都为冰崖所覆盖。虽然在岛上零星散布了一丛丛的草、苔藓和地衣,但它的岛上80%的地方都是永久的被冰雪覆盖的。然而还是有一些岛屿看起来不是那么可怕,如位于向北300英里的克尔格伦群岛—它是以法国人勒·康提·瓦斯·德·克尔格伦在《明代名人传记辞典》中有一些记载:“一些船只到达了很远很远一个名叫哈甫泥的地方,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是南极洋中的克尔格伦岛。”都行动缓慢、性情温顺,容易捕获,而贾拉、美林和红桉树则提供了坚硬的木材,可以用来修理船只。虽然在罗茨图上也很准确地显示了澳大利亚东西海岸线,但是西海岸只绘到班伯里,没有再向南,海岸线结束得有点突然。我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随着坏血病的减少,洪保将军另外派遣了船只前去绘制澳大利亚的南海岸,根据今天澳大利亚在维多利亚的瓦南布尔发现的一艘船只的残骸,这艘船只是在166年前发现的,它很可能就是洪保舰队中的一艘。

在1836年,此时维多利亚州刚建立两年,有3个猎豹人在泥泞的霍普金斯河里航行,随后他们继续向西航行,进入了该海岸的河口和环礁湖里,这是美林河的入海口,在这里他们发现了一艘古老船只的残骸,从那时起直到今天该船一直被称为“红木船”,这是因为该船是由这种木材建构的。7年后,一个当地港口的老板米尔斯船长代表政府察看了这艘残骸。他对这种木材的坚硬程度感到很惊奇;当时他想用刀切一块木头下来,但他的小刀没有起到作用,“简直就像从铁上划过一样”。他们中任何一个国家建造的。”上绘出的安第斯山脉清晰地证明,这一切也在周闻的舰队身上发生过。但我仍然不知道中国人向北航行了多远,他们是否到达了秘鲁,或是否遇到了印加文明—哥伦布来到之前南美洲的一个伟大的文明。

曾有一份免于中国官员毁坏得以保存的文件,可以派上用场。位于伦敦的亚非学院的汪涛博士告诉我一部写于1597年的关于郑和航海的小说,名叫《西洋记》。
龙涎香四箱。
乳香八盒。
山水磁碗八对—当倒水进碗之内后,山变成蓝色的和水变成绿色的。
人物磁碗四对—当水倒入碗中后,逐渐地会呈现出一张人物彼此行礼的画。
花草四对—就是这些花草植物。当水进入它们之间后,它们看上去似乎在移动和波动。
翎毛四对—就这些是羽毛,当水倒进去后,他们看上去在飞的豪环礁①登陆。在那儿,他遇到了一位老妇人,老妇人带着一枚镶着一颗翡翠的金戒指。于是他想用自己的货物和这个老妇人交换,但遭到了这个老妇人的拒绝,因为它太珍贵了。在土阿莫土群岛周围数千英里的范围内既没有黄金也没有翡翠,但有明确的记载表明像这样的戒指是整个明王朝早期曾被输出而且是被朱棣派出的使臣作为礼物来赠送的。位于大溪地岛和澳大利亚的西南航线的沿线,还发现呈阶梯状的金字塔。最早到达斐济的欧洲人发现,在他们之前就已经有人在开采铜矿了,而当地的土著人并不这么做。波里尼西亚人可以携带着他们的手工艺品乘坐独木舟穿过太平洋,但这仍不能解释在美洲发现的中国母鸡和手工艺品这种大批量的货物是如何在太平洋和美洲之间进行运输的。我觉得惟一合乎逻辑的解释是他们被中国的宝船队和一直伴随着他们的商船带过去的。

中国的舰队在经过如图上的诺福克岛后仍然被洋流携带向西,在澳大利亚的东海岸相当于今天悉尼以北的某地登陆。这一伟大的航行,穿越了太平洋,航行七千余英里,费时约三个月。当洋流遇到澳大利亚海岸的时候便转向南,于是周满的舰队也随着改变方向转向老人星所在的纬度,这是他们的参照点。


洪保的舰队到达澳大利亚的情况已在第六章里描述过了。周满的舰队在他到达澳大利亚之前就已经知道了澳大利亚的存在。因为从隋朝回国后有关他航行的记录就被毁坏了,我不得不到处去寻找周满登陆澳大利亚的确凿证据。我的分析是以中国人早就知道了澳大利亚这一位于南方的巨大的大陆、但只有经过了永乐十九年至永乐二十一年,在尼平河底也挖出了类似的一件还愿供奉用品。

有一艘“桃花心木船”在瓦南布尔被发现,它和在帕斯和伍伦贡发现的三艘船的残骸很接近,拜伦海湾中的木制钉的年代和巨大的舵的大小都指明了它们起源于中国。只有中国人建造的船才能够配得上拜伦海湾发现的那么巨大的舵,也只有他们才能够生产那么多的船,以致在一个地区就损失那么多。当地人的传说、雕着穿长袍的外国人乘船而至的石刻、一组组的石头建筑、还愿用的祭祀品,再加上沉船残骸的发现,都强有力的表明了在15世纪有一支庞大的中国舰队到达了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地区。

罗茨图的最初制在比唐加比湾的南面,作者画出了塔斯马尼亚向南弯曲的部分,但此图也似乎表示了这块陆地首先是向东,然后是向南延伸。这总是困扰着专业的地图制作者。但当我拿让·罗茨图和皮瑞·雷斯图在同一个纬度的地方作比较时,我立刻发现让·罗茨图上塔斯马尼亚南端的陆地实际上表现的是冰。皮瑞·雷斯图上所绘的冰和罗茨图上所绘的冰线具有鲜明的特征,和永乐十九年至永乐二十一年,证明了当地的船主常会跟着郑和的舰队一起航行,这样不仅可以免除海盗的侵扰,还可以得到很多有价值的贸易机会。一艘泰米尔人的船靠它自己从印度航行到南美洲然后再到新西兰看起来是完全不可能的。

鲁阿普基沉船残骸的一英里半不到的范围内有一棵很大的倒下的树。当一阵狂风把它吹翻过来的时候,一只雕刻精美的暗绿色蛇纹石鸭子从包裹它的树根中露了出来。鸭子很可能是中国人供奉的祭祀品。而相似的祭祀品—一只狮子—在东非被发现,其他类似的东西在昆士兰州①和澳大利亚的北部地区被发现。这类圣物的形制都是中国南方文化的典型器物,也是特有的。虽然他们是中国人访问澳大利亚最清楚不过的证据,但我只能接受的看法是那些东西是中国人的祭祀品而不是中国的宝船曾在这登陆的证据,他们也有可能是中国的商人携带来的。然而把船、祭祀品、钟、石头和雕刻这些证据都集中起来,使我得出这样的结论:鲁阿普基发现的船几乎可以确定是跟着中国人的舰队一起航行的泰米尔人船的残骸。

最后的证据是在距鲁阿普基沉船残骸30英里的怀卡托河的支流河岸上发现的另一件祭祀品。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奥克兰国家博物馆的馆长埃尔登·贝斯特于18世纪晚期发现的。这个小的东方雕像是:

在靠近奥克兰的毛库因缘际会被人发现。从欧洲人到来后,发现地周围的土地就一直无人居住,直到二十年以前,仅有一些农夫在此居住,但土地没有被耕种过。然而,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就有人在此居住,这从旧的居住遗迹可以看出……这件雕像在设计和做工方面无疑是具有东方特色的……有着东方图案中常见的奇异之处,头戴穆斯林头巾状的饰物,身穿宽松的斗篷或是袖子宽大的袍子……总之,当发现的具体情况被考虑到时,这一鼻子扁平、有着鞑靼人长相的雕像便向世人展示了一件有趣的事。1

周满幸存下来的船只一回到塔斯曼海,便进入逆时针循环的洋流,迫使他们最终回到澳大利亚海岸。让·罗茨航海图上的澳大利亚东南海岸的形状连同坎贝尔岛的方位,与新西兰的西北、西南失事船只,都与顺着从澳大利亚海岸到坎贝尔岛的风、顺洋流航行的船只,然后又因风而绕过新西兰的事实相符。如果继续顺风航行,就会使他们在布里斯班北部再次到达澳大利亚海岸。假设由于洋流和暴风的缘故,平均速度由4.8海里/小时降到了3.8海里/小时,至少需要10个星期才能完成往返坎贝尔岛的航行。

布里斯班周围海岸在让·罗茨图中已被标示出来,其准确性令人难以置信 。这张澳大利亚地图并不是惟一一张由迪耶普学校的绘图员画的。所有的图在欧洲人到达澳大利亚之前几个世纪就已画出了。1536年的多芬地图和那些德利安东部澳大利亚海岸绘图的准确性使我相当震惊。为了准确的测量海岸线,中国舰队一定花了很多时间在澳大利亚的今天被称为新南威尔士和昆士兰的东部海岸,一个明显的原因是这个地区丰富的矿藏。

或许由巨大的宝船队带来的最有商业价值的科学家是开采工程师。那时,中国和印度一起拥有世界全部财富的一半。早期科学家能辨别出不同的氯化物、硫化物和硝酸盐,并知道怎样去开采。他们用硫化汞矿物制成红墨水和颜料。将滑石作为过滤器加入纸中,皮革由于硝酸钾的缘故,第一次变干。接着,加入氯化铵,由于硫酸铁化合物的作用,皮革被染色了。

在地理勘测方面,他们是相当有才能的,他们能够通过磁铁测量或是测量由爆炸声引起的波动,甚至通过陆地的位置勘察矿物和金属。他们也知道他们寻找的矿石和矿物经常与其他东西有地质上的联系:软玉常出现在铜矿周围,它们甚至呈有规律的联系:“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①

澳大利亚的让·罗茨航海图和失事船只残骸以及那个国家周围发现的中国装饰品都表明:不管是靠机遇还是有计划的,在马队的陪同下,庞大的中国舰队已经发现了一些世界上种类最多,藏量最丰富的矿物层的位置。中国人在马的选择上表现了过度关心,他们最喜爱的是塔吉克斯坦有名的 “汗血马”,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他们认为此马流带血的汗水地方土著传说提到了穿着石衣来这些地方开采矿物的外国人。时,一条小溪将金皮、锡罐海湾与太平洋连接起来;根据古老的土著传说,一个“文化英雄”的种族驾着鸟状的船航行穿过这条小溪,进入金皮港,他们后来回到运送石头的船上。的照片展现了类似磨齿兽

在让·罗茨呈献给英格兰的亨利八世的一批海图中,有一幅更加详细更加清楚地画出澳大利亚这部分的一张地图。他画出小爪哇岛—中国人称其为小爪哇,以一条海峡把自己从大爪哇中分离出来。然而在迪耶普学校一些与他同时代的人将它画为一条河。决定谁是正确的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我将它与同在一纬度的现代地图相对照,立刻看到罗茨画的沟在西部是维多利亚河,而在东面是罗珀里河。让·罗茨图上的小爪哇是安享地,是澳大利亚大陆的一部分。东北澳大利亚的形状现在清晰可见。

在罗茨的更为详尽的图中写有相当多的中世纪葡萄牙语的记录。名字很容易翻译,并且所有的都与今天在那里发现的东西相一致。桑达海峡—在中世纪葡萄牙语中意为“狭窄的海边渡口”,被标注在界分梅尔维尔岛和巴瑟斯特岛的狭长的阿普斯利海峡所在的地方。阿瓜达海峡—“通达内陆海的水路”—相当于邓达斯海峡,它的确通向范迪门海湾。“阿伽尔西姆”—译言“是有,这里真有水”—铭刻在卡卡都国家公园的黄水死水潭旁边,被联合国标明为“国际重要的湿地”。“农格拉尼亚”意为“无耕地”—那儿什么都没有。“林格拉尼亚”译为“椴树”,今天这些树仍生长在那儿。安享地东部尖端的加瓦半岛是“芬爪哇”或者是“爪哇末端”。只有一个地方我不明白—媜,是“铅”的意思。

安享地的西部海岸被精确的画出。罗茨展现了在正确纬度上一直延伸到南纬10°,超越澳大利亚北部尖端的主要海岸的特色。他也画出了大量横跨海参湾几内亚海的渔具,正像它的名字暗含的那样—是捕海参的中心地带。今天中国渔船仍在海岸的这一地带捕鱼,寻找大的海参。这个简洁的信息预言了两个多世纪后第一个欧洲人的到来。这个图也展现了内陆的细节—芬尼斯河向西流淌,树被认为是桉树和黑木松树,两种树在安享地都很常见。一块高高的石头也在图中绘出,靠着现在是卡卡都国家公园的努朗基·安班邦滩。最初的绘图员一定看到了这块石头,然后准确地画了出来。

当我研究安享地的现代地图时,我意识到我已经发现了神秘词汇媜的答案 。铅仍在大的伽比鲁漫游者矿区大量开采。铅是铀235自然衰减的派生物。铀当然是高放射性元素,接触到它或吸入便会致命。伽比鲁漫游者矿区是世界最大的铀235储存地之一。由于没有意识到他们已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中国人一定在他们开挖他们发现的铅矿石的同时,挖掘出铀来,这个可能有助于解释周满舰队中可怕的死亡率,因为当他们回国时,只有原来9000人的1/10幸存了下来。

为了发现铅,中国人不得不深入此国的内部。那时,与现在一样,土著人将安享地作为他们的精神家园。他们是有能力的艺术家,在石洞上留下了优美的壁画。我希望在石洞艺术中发现描绘中国人来访的证据。后来南澳洲的政府官员乔治·格瑞,1838年对安享地进行了考察。当他们进入从格莱内尔格河涌入科利尔湾之处逆流而上20英里的一组石洞中时,看见了一批精彩的画,其中一幅绘有“一个长10英尺,高6英寸从下巴往下一直到腰部和脚踝都穿着红色外衣的人”以直角接在锚柄上的阿德泽锚—这是中国式样的一种,还在卡奔塔利亚湾的东部海岸和接近大陆的布拉德尚港发现了大量破碎的上起汉代的物品认为南方存在一块大陆。他们确实做这样的假设,因为他们已拥有两张展现南纬40°的这样一块大陆的海图。

当他们离开澳大利亚时,与之前的洪保舰队一样,周满的船只也装满了瓷器和丝织品,而传说中的香料群岛位于澳大利亚和他们的家乡之间,香料可是中国极为昂贵的商品。甚至就在舰队减少到仅有几支船的情况下,他们船舱中仍载运了几千吨的瓷器。通过航向香料群岛,周满最终能够有机会用瓷器交换有价值的物品,如豆蔻、胡椒和丁香。

如果让·罗茨图是以周满舰队上的绘图员所绘的更早的地图为基础的话,它应该标识出香料群岛。事实也的确如此。昂邦与香料岛的特尔里尼特岛和蒂多雷的塞巴斯蒂安·阿勒拉雷兹致其国王的信:从弗里奥角到美洛居诸岛的整个航程,没有陆地标记在他们麦哲伦探险队带着的地图上。

第四部分:周满的远航
大堡礁和香料群岛5

幸运的是,从麦哲伦访问菲律宾的证据是一位中国人永乐十九年到永乐二十一年永乐二十一年

第四部分:周满的远航
美洲最初的殖民地1

虽然现在离中国大陆有一千多英里,周满非凡的航海仍远未结束。下面我必须随着他的船队的航迹继续前行,从菲律宾到达另一个新陆地海岸。满载着货物离开香料群岛后,船只最方便且直接回国的路线可能是继续向北行驶,航行穿过菲律宾的明多洛岛的西部。从那儿,盛行的夏季风吹着它向北朝中国航行。绘在让·罗茨图上的岛屿表明:周满已改变航程向东行驶,经过莱特岛南部,重新进入太平洋。但对于郑和船队中的水手来说,他们用小花盆种植的金樱子,它们所散发出的持久的香味能够抒解思乡之苦。中国人也携带植物和种子回国。苋籽是一种北美土产的谷类,含有高蛋白,在15世纪初被从美洲带到亚洲,就像玉米一样被带到了菲律宾,为麦哲伦所见。南太平洋的土产椰子,为最初到达的欧洲人发现于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厄瓜多尔的太平洋海岸和哥斯达黎加西部的科科斯岛。将谷类从美洲运到亚洲,玫瑰和鸡从中国运往美洲,椰子从南太平洋运往厄瓜多尔的运输者,只能是中国人。

旧金山左右,表明帆船也是那年建造的,正如当地报纸报道的一样,这一时期包括古代中国的航海高峰期。但是这些在萨卡拉门托峡谷的田野上和种植园中劳作的中国人,都是19世纪移民美国的大浪潮那些部分呢,还是有可能有一些是周满在永乐二十一年印地安人只会捡起一块暗色的圆石这与鲍尔斯简洁描述的中国人建立了定居点,与美洲原居民互相通婚相一致。

很显然,周满的船队在加利福尼亚留下了一个定居点。他们是第一批在美洲种植大米的人吗?在加利福尼亚发现的明朝青花瓷器财富,真的是与传统想法一致是由西班牙大帆船带来的,还是装载在周满舰队的船舱里的呢?调查正在继续进行,肯定的结论尚需时日写出;同时,我不得不坚持自己的研究,追踪舰队又一次从旧金山湾出航时的航迹。

周满舰队从这个海湾出现后,会被风与洋流推动向南行驶到新墨西哥。瓦尔德塞米勒地图以合理的准确性展现了这个海岸,制成的图就像经过船只上的人所期望的那样,但在危地马拉的特华特佩克湾的纬度上有一条沟,好像太平洋与大西洋交汇在那儿,这当然不是事实。这与航行进入这个湾的中国人发现它太浅而无法续航,只好返回时从入口处所见相吻合:水面在面前伸展许多英里远,造成北美与南美之间有一个明显的开口的样子。

我做了一个假设:他们航行越过巴拿马地峡,这个清楚的展现在瓦尔德塞米勒图上,正如人们对一艘装备有方形帆的帆船所预料的那样,接着被风和洋流推回穿过太平洋朝中国方向行驶。但是在他们沿海岸航行的路上,他们会被推动穿过加利福尼亚湾,并在现在科利马省曼萨尼罗某地的墨西哥海岸登陆,此外壮美的科利马火山,海拔约为一万两千七百英尺,并在海中数十英里处便清晰可见,一定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我决定在曼萨尼罗与阿卡普勒科之间,一条突出的长仅为300英里的海岸线,且清楚的展现了瓦尔德塞米勒图上,来探寻另一个失事船只遗骸。我的搜寻始于第一批于16世纪20年代抵达此海岸的西班牙人的说明,即裴南迪诺·德·萨阿贡在复活节岛发现红薯、西红柿和木瓜;在夏威夷有红薯,而在中国和菲律宾都有玉米。玉米可能出自南美洲或北美洲,但是其他上述植物均来自一块相当狭小的地区—就是我们现在称为墨西哥、危地马拉和尼加拉瓜的地方。

中国人遇到的玛雅文明几乎与他们自己的文明一样古老。玛雅的前身是奥尔梅克人,他们是中美甚至可能是整个美洲最早的文明,都城在墨西哥大西洋海岸的拉温特。到公元前1200年,奥尔梅克人在拉温特和圣洛伦索建造了两个大的人工平台,在其上他们建造了几乎与巴比伦一样古老的宗教城市。这些伸展几英里长的丘冢是定居系统的中心,这一系统将奥尔梅克的镇子和小村结成一个社会、政治经济单位,统治着在我们现今所知道的南部墨西哥。

他们建立了与南方人贸易的广泛的网络,进口黑曜岩、玄武岩、绿石和铁矿,出口陶器、美洲虎皮、可可和具有很强表现力的雕塑。今天在拉温特公园仍可看其样本:吊在树上的顽皮的石猴;石海豚是如此地生动,我们简直可以从它们的身体上看到挥洒的水珠,跳跃于水塘间;以玄武岩雕刻成的一个坟墓口爬出的人;一位悲痛的母亲摇着怀中已死的婴孩。这是一个奇妙的雕塑,一件的确是惊人的人民大众的作品。但是大约在公元前三百年,奥尔梅克人不知什么原因消失了。建立了横跨中美洲的贸易帝国的玛雅接替了他们。他们,玛雅时代到永乐十九年建造的,并隐藏在丛林的遮盖下已超过千年。它建造在一系列相连的小山上,俯视底下占地约3.5平方英里的平原。每一组小山都由一串建筑物组成—金字塔、寺院、宫殿。在每一个团组中,白色的宫殿围绕着一个迷人的中心市场,其背景为翠绿的丛林。建筑物规模雄伟,以强调山木和谷地的自然特色。而一条安静的小河淌过遗址的中央。当中国人遇到墨西哥人时,很可能人们已经向他们示明了帕连克城,即这座最好的玛雅城 。

当时,对中国人来说,帕连克是作为一个与自己才能相当的人的作品出现的。这座完整的玛雅城,突然与它的财富一起全部的消失了。这里有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想要的一切:“丛林法老的奇妙坟墓,里面装满珠宝,讲述这一遗址故事的象形文字覆盖着国王和教士的宫殿。观象台、寺院、球形法庭,可能最重要的是平民的住房。艺术的每一方面,从面具、雕塑 、珠宝、陶瓷艺术品到平民用来活动的简陋的壶、平底锅、鱼钩、矛这儿都有体现。

帕卡勒国王的非凡白色金字塔占据这一遗址显著的位置。古巴学者阿尔贝托·鲁斯·吕利耶花了几年时间挖掘了一条进入底部地下室的秘密通道。1952年他的队员拉出了一大块石头,进入了黑暗的拱顶室。

从黑色阴影中出现了一个幻想中的景象,还有来自另一世界的神奇超俗的景象。好像一个大神奇洞穴,用冰雕刻成。墙壁发出像雪晶样的微光。事实上,给人的印象是,它是一个废弃的小教堂。穿过墙便可以看见泥土做的矮小神像。接着我的目光看到的是地板,这儿几乎全是雕刻完美的石板 。一千年以来我们是第一批看到这些的人。

在极度兴奋时,阿尔贝托·鲁斯·吕利耶和他的队友抬起那个大盖子,向里面望去。

我的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幅绿色、红色和白色像马赛克拼图的景象。接着看到的详情是—绿色的玉饰品、漆了红色的牙齿和骨头、一张面具的碎片。我盯着这位死者的面孔,所有这些惊人的艺术品,地下室、雕塑、楼梯和大金字塔及其上面的寺院,都是为这个人建的……然后,就是一个石棺—即第一个在玛雅金字塔中发现的石棺。,那时中国开始将漆用于日用器皿、家具和艺术品上,并用来保护刻写文字的竹简。使第一批到达南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的欧洲人惊讶的是,他们发现漆饰方法在恰帕斯①、格雷罗②、米乔阿肯的种子。“启亚”油有着很高的甘油成分,干燥时可以快速从空气中吸收氧气,形成一层坚硬且富有弹性的表层。第三种成分是很好的白云岩,称作“特普楚塔”,乃一种矿土,是“”混合物中的主要部分。
墨西哥和中国使用的装饰技术和颜料也惊人的相似,都是在深黑的背景中用漂亮的红颜料刻出图案。在这两个国家,传统的颜料都是黑色的,用动物的骨骼或是玉米杆烧制而成。如今,在墨西哥南部各州,使用的漆装饰技术与中国和日本的是相同的。图案是以一根尖锐的仙人掌刺塞进火鸡毛管中作为工具刻出来的。羽毛上的软毛用来将雕刻时落下的粘土或是漆的碎屑刷去。接着用对比明显的颜料填满那些精雕出来的线条,一次一种颜色,每次填塞之后都进行足够的晾干、刷净和磨光。最终,经过美丽装饰的盘子或是箱子,乌鲁阿潘产的或是中国产的,已是非常相似,对于那些不是此中行家的人来说,已不能够将其区分出来。
光从理论上想,这一精致且耗时的过程可以在中国和墨西哥—相距数千里之遥的两个国家—同时发生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事,但上漆并不是墨西哥和中国的漆艺作品中惟一一致的地方。两个国家在获得他们作品中的染料时使用的方法也是一样的不简单和非同寻常的。茜红,靛蓝,猩红,贝壳紫是他们生产五颜六色的颜料的染色原料,但是需要先通过复杂的程序来提取和确定它们。此外,我再次指出,如此的相似实在不可能只是巧合。
茜草染料—茜草属灌木的根茎是源自中国的一种红色染料。制作染料先要将茜草根茎挖起、烘干,清洁后磨成粉,然后将磨碎的粉末整夜浸泡后,将其在150℃的水中再浸泡一小会儿。织物在被放进染盆中煮沸之前,首先用硫酸铝溶液加以处理、定色,然后用混合有草木灰的水清洗。在墨西哥,植物的根茎选自茜草科植物的亲缘植物—“莱勒本茜草”和“尼提德茜草”,小型亚热带灌木,南至阿根廷均可发现。新大陆处理布料的方法是用草酸铝和单宁酸。

第四部分:周满的远航
中美洲的定居点2
亮丽的靛蓝,在整个东南亚通行数千年,是所有的天然染料中最古老的,它的获得需要使用最复杂的技术,提取该颜料的植物需要非常精心的种植。刚刚剪下的叶子,整个的或是只有地面上的那部分,得放进热水中浸泡9~14个小时,这期间,叶子会发酵,散发出不好闻的味道。
混合的液体看起来是透明的,但是纱线或是布放在里面浸泡后遇空气氧化后就会变成鲜艳的蓝色。除使用草木灰和石灰作为溶解的催化剂之外,这一染布过程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几乎是相同的。从橡树叶子上刮下的小虫子中提炼出来的朱砂红染料,在东南亚使用的非常广泛。那些虫子先得放在醋盆中淹死,使它们先染上红褐色,当它们被压碎后,可以产生出一种染料,溶在酒精中,用明矾或是尿定色。另一种出现于东南亚的红色染料是紫胶那群人中,至少有一人骑在马上,马对当地人来说非常陌生,自然引起他们的注意。在西班牙征服之前,美洲一匹马也没有。从船头出现的首领穿着一件红色的束腰外衣满山都是证据—船的残骸,血型,建筑,绘画,风俗习惯,语言学,服饰,技术,人工制品,染料,植物和动物在中国和南美洲之间的迁移—到处都是中国对中美洲和南美洲太平洋海岸一带以及内陆的影响。它的影响范围如此之广和深,人们几乎可以称那个时代的南美大陆为“中国美洲”。
另外还有一个中国人到过墨西哥的无可争议的证据。当我负责英国皇家海军鲸号时,我带它穿过南中国海和菲律宾群岛到达苏比克海湾,那儿有着许多装有金银财宝的中国船只沉在海底的传说。我用我的声波定位仪来寻找它们,但可惜的是没有收获。然后我发现在1993年6月9日,一个采珠人在潘达南—菲律宾西南部的一个小岛—西南的珊瑚湾
有两件事物使我特别惊讶。第一件是重点放在来自遥远北方的人们身上。有戴着用毛皮做成的头巾拿着鱼叉的爱斯基摩人和一大群跳舞的哥萨克人。在那时,莫斯科是俄国最主要的公国,但是它还没有开始越过亚洲向东方扩张它的领土。可以想象,中国人在阿留申群岛上看见了爱斯基摩人,但是没有看到哥萨克人。虽然没有中国人通过陆路到达俄国探险的那个时代的任何记录,然而不知何故中国人已经到达某个莫斯科公国的港口,这是目前只得搁置一边的另一个神秘的问题。
第二个令人惊奇的方面是,对澳大利亚的关注是多么地少;我仅仅可以推测那是因为到了1430年,澳大利亚不再被认为是一个“陌生的国度”。到15世纪为止,已经有很多对帆船船队从中国航行到澳大利亚的描述,每艘船都载有好几百人去。总而言之,“焦侥国的广阔南疆”的北海岸被描述成距中国30000里卡特教授的用词老练之极,就像他所暗示的,可能那些学者不知道这个证据;可能他们选择忽略它,大概因为它与那些已经被接受的知识相矛盾,而有相当多的职业以那些知识为基础。具有相当开阔思维的学者们将会再次审视这一史实。
当谈及发现这些“新世界”的年代和是谁最先探索并将它们绘制成图这些问题时,中国人在1421~1423年间实际上已探索了整个世界这一论题,也许这会成为与传统看法分离的一个根本的出发点,但是我相信一定存在着有力的证据来支持这一观点。我在天文导航术方面所接受的训练也使我能够去发现进一步的证据,除非他是一个天文学家,没有其他学者能够做到这一点。无论要承受多重的打击,我自信这一论点可以经受得住考验。为了进一步证明,我将注意力转向周闻将军和他所率领的船队。

第五部分:周闻的远航
北极探险的岛的山顶上……一尊骑士雕像;他没有戴帽子,是个秃子;左手扶着马,右手指向西方。雕像牢牢地安置在一块从岩石中凿出的石基上,底部刻着我们无法读懂的文字。2
其他对地图可靠性攻击的证据是,最先定居格陵兰岛的诺斯曼人毫无绘图知识,只是用口头流传代替地图绘制。通过口头描述而绘制的地图是不可想象的。此外,还有人认为格陵兰岛没有被环航过,在文兰地图上标出的名字是传说中的名字,据猜测是丹麦杰出的制图家科劳迪乌斯·克拉维尤斯标出了这些名字,人们认为他大约在1424年左右绘制了这幅地图,当然是诺斯曼人告诉过他这些地区在北方的称呼。然而,如果最初的制图者是中国人,克拉维尤斯将无法翻译标在地图上的地名,这倒能解释他何以觉得有必要琢磨出这些名字,因为当时墨水仍是一个未得以解决的有争议的问题。有关于此的书出版了不少,麦克科隆集团的麦克科隆博士关于该图是赝品的论断,最近受到大英图书馆的..斯凯勒腾
当时的教皇认为“野蛮人”是来自附近沿海未开化的异教徒。在其他信中,他把加拿大北部的因纽特部落当成野蛮人,于是附近沿海就被合理的假定为指的是加拿大北部。对一个基督教徒讲话时,教皇区分了异教徒和野蛮人—他们不是一个概念。他不是指诺斯曼人——格陵兰是诺斯曼人殖民地—也不能指任何其他基督教入侵者;在教皇的眼里他们可能是异教徒,但他们不是野蛮人。在那个的时代,从东方侵入欧洲的人被称作是野蛮人,教皇几乎指的就是蒙古人。教皇不认为北美印地安人是野蛮人,因为这些人不用“剑”与“火”作战。他们使用弓箭。我认为惟一合理的观点便是这封信中所描述的是从北美出发的中国舰队,或许还携带了大炮。茜格丽特·飘恩洛蒂尔的家乡赫瓦勒塞和格陵兰的主要居民区处于从海上炮击的范围内。他们用巨舰把他们带走又送回。但是中国人为什么会以这种不合常理的方式行事是无法解释的,或许是当地人先进攻的。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了。

第五部分:周闻的远航
撒旦之岛1
永乐十九年九月……然后……赤道以北的洋流和赤道以南的洋流汇聚,形成一个宽阔的洋流带向西流,平均速度达两海里/小时。”

这确实是很高的评价。我对这个海图做了细致的研究。它们本该把这些岛屿放到巴哈马附近,但是那里没有描绘大的岛屿。这些岛是虚构的吗?其他的海图绘制者清楚地相信它们是真实的,因为这些群岛后来被标示在至少19张15世纪的地图和两个地球仪上,所有这些都在哥伦布远航前被绘制成了。的名字为以北的岛命名为玛丽·格兰特岛。他首次登上玛丽·格兰特岛却所获寥寥。被洋流向北推移,次日在一个岛登陆。他将那个岛命名为瓜德鲁普以纪念他访问过的西班牙的埃斯特雷马杜拉的同名的修道院。如果那些修士知道这事,肯定会反对他选择这个名字来命名,因为岛上的原住民是加勒比的食人部落。记录哥伦布第二次远航的编年史家切昂卡博士,记载哥伦布的船员踏过柔软的沙滩,进入可可树林。在那里他们发现“约三十所房子,以枝条和大苇草编织在一起的木料或杆子建成,遮以棕榈叶,像是方形的乡下小屋……他们用西葫芦做菜……还有,哦!好恐怖!用颅骨来做饮水的容器”。
另一位同时代的作者提到,这是“他们的惯常做法,他们阉割男孩和年青的奴隶,喂肥他们就像阉公鸡一样”。所以阳光已经照在制图师的眼睛上,太阳位置的作用加上远距离观测,导致第三个海湾比本来的规格画得小了许多。为了检验我的结论的精确,我将航海图和我自己航海画的图展示给皇家地理学会的一位专家看,他和我一样,是职业航海家。他也确信就是勒桑特斯;它画得很精确,应该是从东南方向靠近时在海平面观察的结果。
在计算了制图师描绘勒桑特斯群岛的那一天的时间以后,我就可以有把握地估计船队到中午时在南瓜德鲁普岛的大海湾登陆了。可以想象他们在白色、粉色和蓝色芙蓉花兰花竞相开放的背景之下补充饮用水的情景—“岛上的风充满了芬芳的气息”—那里有木薯、胡椒和丝兰可供采摘。大海是个鱼类的万花筒,螃蟹在裸露的珊瑚上晒太阳,小龙虾也非常多。我可以生动地想象水手们在宴会开始前在甲板上欢呼雀跃,他们洗衣服,将水果装满船。在海上漂流了近一个月之后,在温暖的水里游泳该会是多么畅快呀!当我指挥皇家海军鲸号潜艇在一个有人居住的海湾抛锚时就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我们派遣水手乘我们携带的充气橡皮艇到岸上,那总是受欢迎的美差—在海里游泳,然后享用朗姆酒配上烤龙虾。
在加勒比海东部,陆地在傍晚降温以后,海面吹来阵阵微风。中国人在暴露的大西洋海岸登陆以后,可能找到掩蔽的停泊处过夜。朝东海岸航行两个小时,他们想必进入了圣玛丽湾南部两个珊瑚岛之间僻静的停泊处。我的推论是:中国人登陆、取水并停泊的地方与70年后哥伦布发现的地方、法国和英国的舰队在几个世纪后到达的地方刚好是同一个地点。乍一看,这好像是一个难以置信的观点,这么多国家的船队在几个世纪里到远在数千里之遥的加勒比海,怎么会停泊在同一个地点?他们确实这么做了,因为他们都同样只能受制于自然力量。
朝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洋流和季风将周闻的舰队从北纬18°,赤道洋流会聚地佛得角群岛推到多米尼加海峡。当他们进入加勒比海,被瓜德鲁普岛的拉苏富里耶勒火山的“水从天降”的壮丽瀑布景色所吸引。在大西洋海岸加过水以后,舰队需要找掩蔽处来过夜。他们停泊的地方是距离瀑布最近的可供栖身的海湾。他们所不知道的是,这个看似天堂的地方竟然是“撒旦之岛”—撒旦岛,居住着加勒比食人部落。瓜德鲁普是加勒比人主要的窠穴。即使在游泳的时候,他们也是捕猎人类的高手。我在不列颠图书馆花一天时间熟读哥伦布第二次远航的日记,日记有关加勒比人攻击他们舰队的记录:“这些加勒比人在水中也能战斗,就像他们在独木舟里时一样……结果有西班牙人死了。”在一个西班牙水手被杀死以后,哥伦布进行报复。一个加勒比人的腹部被划开了。根据西班牙文的记录,内脏漂在水上,但那个受伤的加勒比人用一只手把内脏塞到肚子里,另一只手还在箭头上点火。—一艘船的船尾的柱子。这肯定是从哪个文明国家漂洋过海而来的。可能这是圣玛丽娅号残骸的一部分。现在它们都立在一堆人骨—可能是多次血腥宴会的残留吧?匹兹加诺航海图也以名词“乌拉”—飓风—记录了波多黎各岛东岸的邻近地区,明显地暗示周闻的舰队在驶离该岛时被飓风猛击。周闻可能是出于谨慎而在暴风雨来临之前起航,而很少有船可能在避风港里找到锚地。这个情况与航海图所绘波多黎各南、西、北面港口惊人准确是一致的。绘制于哥伦布出生前。
遭风暴袭击的中国舰队已经完成了他们对波多黎各岛的考察。我能想象那支船队在飓风结束后重展大帆并从波多黎各扬帆向北京的纬度进发。如果这个理论是正确的,在那个纬度上一定会有他们航行的证据。我相信中国人曾经航行到北大西洋,因为郑和在他第六次史诗般的航行以后在南中国的刘家港树立的石碑中说:“际天极地,罔不臣妾。其西域之西,迤北之国,固远矣。”,船队想必经常经过,而且还是在夜里,英国海军司令部航海图所谓“无数的沙脊几乎未被覆盖”和“无数的石头”的地方。照字面意义理解,在一小段约40海里的距离里,。
国王急切地要确定神秘的比米尼岛所处的位置。起因就是一个传说,传说称凡饮此泉水者,会永葆青春。其梗概为:“距离西班牙岛325里格的地方有一个海岛,岛上有一个一年四季长流不止的神奇泉水,凡饮此泉水者探险队调查了这些神秘的石头。他得到大量的证据说明这条路是人造的。把小石头置于大石头之下,这显而易见是为了使海床平稳。大石头部分有箭形的“指示”标志,这只能是人为的。路的各个部分都有平板石,切割成相同的尺寸,并排放置,有些小方石还是榫卯连接的。从国外运到美洲的微晶灰岩矿,几乎总是伴以铅锌矿。这些矿石分布于海底平板石周围。经过很长时间以后,这些岩石已浸入海水中。有些在海浪的作用下变成圆形,像巨形面包的样子。有些岩石不是原产于加勒比地区。从空中可以看到这条海水中蔚蓝色之路。这是一条米色的石头,笔直地深入到海水中。津克博士探险之后,雅克·库斯托因制作节目。若是装货或有压舱物,平底船可以行驶到平均2寻。
我得出结论:认为4艘平底船恰好沉没在北比米尼岛附近,另外5条废弃在东比米尼岛。其余的修好后,重新起航。这些遇险船上载有数千名海员和侍妾,而比米尼岛能养活的人可能不超过100人。尽管大部分人转移到得救的船上,但很难想象都能在船上找到安身之地,并被运送至中国。这样,有一部分人必须留在比米尼岛上。另外一部分人只得安置在岸边,这里可以给渴求生还的人们提供较好条件。当周闻缩编的船队继续航行时,船队上层甲板上挤满了从遗弃平底船移来的船员和乘客,其余的许多人只好听天由命,如同70年后哥伦布船队的海员所遇到的情况一样。哥伦布的一些船和海员留在拉丁美洲“西班牙”岛。一旦比米尼岛上储备的食物用尽,那么被遗弃的中国人只得涉海到最大的岛—古巴,比米尼岛南180海里,或到佛罗里达。要是他们想办法这样做的话,那么当哥伦布到美洲时,中国人的后裔应该还活着。
1494年夏,哥伦布第二次航海时,他把船停泊于附近有大片椰林的古巴海岸,从那里得到淡水和木材。
当下船的海员砍木材、装淡水时,有一位弓箭手进入到森林里寻找猎物,不久返回来,讲述了一个使人困惑且可怕的经历……他迎面遇到一支30多全副武装的印地安人……3个白人和当地人在一起。
穿着至膝战袍的白人立即发现了这位不速之客……其中的一位白人朝这位猎人走来,并开始同他说话。我所指挥的潜艇曾出现于这一海岸,并可以证实巨大的海流流向东北,风和海流径直把船推到科德角。我开始调查纳拉干西特①湾、巴泽兹湾和科德角半岛附近地区。我首先要做的是查找第一批欧洲人到达此处海岸的记载。
著名的威尼斯探险家乔瓦尼·德·韦拉扎诺用各种服饰打扮自己,如同埃及和叙利亚的妇女。年纪大一点的和已婚的妇女身上穿戴好几种装饰品。男人和妇女韦拉扎诺记述的岩石与至今矗立在罗德岛纽波特的一处公园里的圆塔上的岩石是一致的。该圆塔位于一个海角上,用于望海港。这个塔本身就是一个谜。游览者疑思哥伦布到达美洲以前是否由陌生人已建了此塔。使我惊奇的是任何美洲殖民时代的建筑完全不可能处于孤立地位。若是作为制高点又不在要塞。又没有风,因而也不可能是风磨。历史学家们激烈地争论过此塔的始源问题。一派主张这一建筑是16世纪的磨坊;另一派认为是灯塔,约建于14世纪。两派相似的看法可能都是正确的。因为一个比较早的建筑,若不是磨的话,可以改变成面粉储藏室。坚持磨坊观点的历史学家所依据的理由是第一位罗德岛总督本尼迪克特·阿诺德是一个财运亨通的商人。他提到了“我用石头建了一个塔”。
20世纪90年代初,以研究古代挪威人于公元1000~1500年之间在北美洲的活动而著称的丹麦委员会对该塔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查。1992年公布了调查和分析的结果,由此来证明此塔是磨坊的观点。
古代挪威人在10世纪末到17世纪就生活于格陵兰岛。格陵兰岛上没有木材,因而每年夏季他们航海到文兰—北美—采集木材,每年秋天返回。起初乍看,罗德岛塔狭窄的窗户和圆的拱形看似具有罗马风格。而且我最初的反应就是该塔是由古代挪威人建造的灯塔。要是可能的话,他们几乎可以深入远至南及纽波特。但是古代挪威人几乎没有设计灯塔的经验,也不知道在海外修建灯塔。就我个人的看法,塔的窗户设计和安放位置较接近于宋代
剌桐灯塔是纽波特圆塔的两倍,是五层而不是三层。两者的窗户极为相似,中央火炉的设计也相似。像剌桐的灯塔一样,纽波特的塔曾经也是用调匀的泥浆外裹着的。还有其他几项亦极相似。罗德岛塔是以灰色大石头为外表,建在八角形基座上的8根柱子支撑其上形成拱形,同似剌桐的形制。这种石料建筑是由各种形状的石头建成的。这些石头是用强力、持久的泥浆粘和在一起。不论在剌桐还是在纽波特塔的石头在建成了墙以后,再也没有动过。而且依据塔的尺寸说明其使用的度量单位和中国17世纪所有的度量单位是一致的:外直径是2丈40尺,内直径是1丈80尺游弋在阿逊奈河。第一个符号代表没有桅杆的船和一些搁浅的失事船。第二个符号代表一个陆地的角,可能是一个带有半岛的海角,因而是一个海湾。”。这些岩石的大小、位置、表面和位于佛得角群岛、刚果河岸的马塔迪瀑布以及新西兰鲁阿普基海岸的岩石极其相似。很多岩石在一个角上用圆石支撑着。这与佛得角岩石的式样极为相似。由此回想到旅游过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地方时有“呈长排堆岩石”的记述,肯定有人把岩石堆成这种奇异的形状。
我决定在东马萨诸塞的一个地图上把岩石标出来,而后立即发现这些岩石要么在南边陶顿河岸和北边的梅里马克河岸,要么在马萨诸塞湾附近。很有可能这就是拖着巨石航行到达上游的位置。一艘“大屋”航行到陶顿河,另一艘航行到梅里马克河。
在舒茨伯里的一个岩石上看似刻着一尊坐式佛像。如果把雕刻的时间确定为哥伦布以前的时代,那么具有重大的意义,但遗憾的是我所到过的博物馆至今还没有对其日期做出最后的结论。令人惊奇的是在舒茨伯里以南100多英里北塞勒姆,有一个很容易辨认的马的雕像—哥伦布以前的作品。如果是树立岩石的人们使用的马,那么这些马很可能是随同马船一同到来的。因为岩石是在第一批欧洲人定居下来以前的地方发现的,而马在公元前10000年之前绝迹于北美。眼下大家一致认为巨石可能是人们使用马将其拖到现在的位置。这一调查还在进行当中,所有结果将公布在网站上。
可以认为发现于东马萨诸塞的12大岩石和位于佛得角群岛、马塔迪瀑布与鲁阿普基海岸的岩石在位置、大小、形状以及支撑方法上都相似。由此,说明这些都是同时出现的,并且有人认为戴顿岩石上的碑文代表的是失事船上的海员,而不是中国人,但我确信中国船队曾到过加勒比海,而后到了亚述尔群岛。在两次靠岸期间,信风和海流恰好把他们送到发现岩石的地方。最可信的解释就是这个岩石是中国人立的。韦拉扎诺遇见的妇女就是中国侍妾的后裔。我以为北美的第一批移民不是随哥伦布到达的,也不是随欧洲其他任何开拓者到达的,而是随周闻船队的平底船到达的,登陆时间大约在1421年前后。圣诞节的时候,或许应该将新英格兰更名为新中国。
建立居民点之后,船队又起航了。留在岸边的海员和侍妾凄凄楚楚是可以感受得到的。他们望着巨大的红帆撑开了,灌满了海风,平底船离开了海岸起航,站在海岸上的人们目不转睛地望着远去的船只,直到船消失在海平面上。当他们转身朝陆地走去的时候,他们心中肯定充满着希望:总有一天伟大的宝船队还会返回到他们这里来,带着新的补给,更多的人员,并将留在此地的人们带回到向往已久的祖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断为生存而斗争—修建房舍,捕鱼耕地和开拓内陆——他们常常把目光投向大海,搜寻着海面,渴望海上出现滚滚浓烟,预示着援救船队的到来。而时间在消逝,希望渐趋渺茫。尽管在老人们的聊天中常常谈及祖国,但后来渐渐成了模糊的传说。再后来,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他们的后代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他们的祖国也完全被他们遗忘了。依然没有一条中国船返回来把他们接走。

第五部分:周闻的远航
北极探险的岛的山顶上……一尊骑士雕像;他没有戴帽子,是个秃子;左手扶着马,右手指向西方。雕像牢牢地安置在一块从岩石中凿出的石基上,底部刻着我们无法读懂的文字。2
其他对地图可靠性攻击的证据是,最先定居格陵兰岛的诺斯曼人毫无绘图知识,只是用口头流传代替地图绘制。通过口头描述而绘制的地图是不可想象的。此外,还有人认为格陵兰岛没有被环航过,在文兰地图上标出的名字是传说中的名字,据猜测是丹麦杰出的制图家科劳迪乌斯·克拉维尤斯标出了这些名字,人们认为他大约在1424年左右绘制了这幅地图,当然是诺斯曼人告诉过他这些地区在北方的称呼。然而,如果最初的制图者是中国人,克拉维尤斯将无法翻译标在地图上的地名,这倒能解释他何以觉得有必要琢磨出这些名字,因为当时墨水仍是一个未得以解决的有争议的问题。有关于此的书出版了不少,麦克科隆集团的麦克科隆博士关于该图是赝品的论断,最近受到大英图书馆的..斯凯勒腾
当时的教皇认为“野蛮人”是来自附近沿海未开化的异教徒。在其他信中,他把加拿大北部的因纽特部落当成野蛮人,于是附近沿海就被合理的假定为指的是加拿大北部。对一个基督教徒讲话时,教皇区分了异教徒和野蛮人—他们不是一个概念。他不是指诺斯曼人——格陵兰是诺斯曼人殖民地—也不能指任何其他基督教入侵者;在教皇的眼里他们可能是异教徒,但他们不是野蛮人。在那个的时代,从东方侵入欧洲的人被称作是野蛮人,教皇几乎指的就是蒙古人。教皇不认为北美印地安人是野蛮人,因为这些人不用“剑”与“火”作战。他们使用弓箭。我认为惟一合理的观点便是这封信中所描述的是从北美出发的中国舰队,或许还携带了大炮。茜格丽特·飘恩洛蒂尔的家乡赫瓦勒塞和格陵兰的主要居民区处于从海上炮击的范围内。他们用巨舰把他们带走又送回。但是中国人为什么会以这种不合常理的方式行事是无法解释的,或许是当地人先进攻的。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了。

第五部分:周闻的远航
北极探险3
假定中国人的确到过赫瓦勒塞的居民区,那么文兰地图应该显示哪里是他们最精确观测海岸的地方,而且在这些地方能够找到定居点、船舶残骸和人工制品等更为直接的证据。彼得·施莱德曼和法雷·莫瓦特上最近发现了古代开采和使用铜的证明;当然,中国人在找矿、开采、冶炼金属方面相当熟练。格陵兰岛上还发现了产自罗德岛新港的煤,它们肯定是被人携带过来的。
所有这一切都是合乎逻辑的,但是还有疑问,为什么中国人乘着恢宏的船队不怕麻烦到此建筑石屋,为什么不把锚抛在冰间湖去猎捕海象或者勘探铜矿?但是如果巨大舰队中的船有一艘或一些被冰撞击而被迫靠岸的话,他们当时应该发现自己在一片生长着成千上万吨柚木的土地上,并且临近富产鱼类,如果他们能够抵抗住寒冷的话,就能靠这些生存下来。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或许会做几个世纪后萨克莱顿人所做的事:用当地的材料——石头建造石屋,并用船板做屋顶。据我计算,将有一个重3000吨的中国帆船被作为巴赫半岛定居点上25幢房屋的屋顶。
接下来谈谈石砌的炉床。如果它们是用来做饭的,那么应该放在屋内:砌在外面,必定是为工业用途而建。总计142座炉床坐落在屋外,这一众多的数目更证明了它们是有着工业用途的。一个解释是这些炉床是用来熔炼油脂的,并兼作油松用来密封这些用木板做的屋顶,及提供冬天取暖、照明用的油脂。它们还可用来煮盐或化雪以取得淡水。但是这么多炉床并不都是为了上述目的。我确信中国人还用它们炼铜。
部分中国船队在这个居民区停留了一段时间,但至少有一支船必定去环航了格陵兰岛。因为在文兰地图上出现了格陵兰岛的北部和东部海岸、西南和东南的海岸用正确的纬度非常准确地画了下来,但是西北海岸在从约克角穿过卡耐盆地到皮特曼峡湾,再到派利领地这一地区有一个相当显著的凸起。为弄清楚这是如何发生的,我研究了这个地区现在的冰图的出海远航时,许多人随船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在中国人辉煌航海的最后,沿途有更多的人一起搭乘两支疲惫的返航舰队又到了中国:杨庆在永乐二十年八月的海图……所有这些都很好地说明了他们怎样出发去寻找盛产香料的国家美洛居。,第二河马不喜欢被当成靶子,有一只河马向我们发起了进攻,我看到船被撞翻,飞到半空,掠过头顶时,推进器急速旋转,呼呼作响。我们与河马都停了下来,虽然有点擦伤,但没有大的损失。从那时起我发现我的兴趣更多在这一带敏感的路上探险古阿拉伯和葡萄牙的沿海贸易奴隶市镇。
当葡萄牙人首次到达东非时,他们发现桑给巴尔岛和奔巴岛。

第六部分:杨庆的远航
揭开谜底2
派特的工匠也善于制作一种漆器,中世纪非洲的另一种不为人知的手工艺—编织篮子的技术同中国南部的一样。
意大利人类学家希格诺·普科尼提出这种方法,并给出公元前330年应用的例子。然而希帕科斯没有解释当地时间是如何发现的,这是因为在月蚀中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绝对时间与相对时间的不同,2月时会差到正14分30秒,11月时会差到负16分30秒。中国人如此精确的计算来自“1277~1280年间对它们的高度精确的有价值的观察,并且证明黄道倾斜度的减小和过去、现在现象出现时,接着测定什么星在夜晚刚好通过本地子午线,本地子午线是虚构的经线,从地平线开始直指向观测台的北方,穿过它的上空,消失在它南方的地平线上。当第三次月蚀现象被发现时,已知的星辰穿过那条线对新区的观测者而言是关键的,因为这些观测的数据要带回北京。
天文学家返航以后,他和他的队友们在北京比较所得的数据,利用他们的时间保持设备,通过圭表计算,他们计算出在月蚀发生时星辰经过观测新区与同一时刻北京的天文学家观测此星之间的时间差。地球在24小时自转360°,如果在两次运行之间消逝的时间为6小时,那么地球自转的时刻为1/4。在北京和新区经度的不同将是整个环绕地球经度的1/4—90°,360°的1/4。通过计算4次月蚀现象1、2、3、4的每一次时间差并求得平均值能够减少误差。环绕地球在不同的地区观测同一现象,并确定这次现象发生的准确时间,中国人接着对比他们的结果。通过测定这一现象发生的时间的不同,如在不同地区观察,他们当时便能够随之推算出经度的不同。
琼·欧利佛教授—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天文学教授,通过观测2000年7月16日至17日月蚀来证明这一理论。他成立了观测小组,穿过太平洋从塔希提岛到达靠近马六甲的新加坡,选择同一地点作为中国人的观测平台。但是,所有船员都不得不抑制他们的欲望,直到船队的生意做完或月蚀测量工作结束。中国人测量的结果可以在1502年的坎提诺地图上看得到,东非海岸被描述得如此精确是在仆从导航的援助下绘制成的。惟有中国人能够在欧洲人发明时钟的两个世纪前,知道怎样从迷幻的极地中分辨出南极。早4个世纪绘制出如此伟大的地图,如果不是中国人所为,难道还有更早的不为人知的葡萄牙人的航海记录吗?
葡萄牙人没有计算经度的精确方法。在坎提诺绘出地图39年后的1541年,一个葡萄牙人试图通过将它放到西部1500英里远的地方的日蚀测量中推断出墨西哥城的经度,但坎提诺能在绵延数千里的海岸线上将精度准确地保持在30英里以内,原因就是葡萄牙人利用日蚀,中国人利用月蚀。葡萄牙人没有足够的船只来通过三角学测定经度。
在坎提诺地图绘制前已经有3次在印度洋的探险船队回到葡萄牙。达·伽马在1498~1499年到访过索法拉、基卢瓦和蒙巴萨,在麻林地,他雇了一名阿拉伯领航员带他到古里,因此他不可能绘出麻林地的北部海岸。佩德罗·阿勒瓦雷斯·卡伯拉勒的第二次探险开始于1499年,于1501年6月返回。在航行之初,他的船队被一次可怕的暴风雨袭击,损失了4艘船。一艘由迪埃格·迪亚斯带领沿马达加斯加东海岸航行,从那里到木骨都束)。他的船只严重受创,失去了很多船员。在回航时,迪亚斯面海而立,他能够绘出的仅仅是东非海岸即木骨都束这世界地图是谁绘制的呢?
●在欧洲人航海之前,匹兹加诺,毛罗修士,皮里·雷斯,坎提诺,卡维里欧瓦尔塞米勒和让·罗茨已经绘制了整个世界。
●在欧洲探险家航行之前,他们参考了一些更早时期的地图;哥伦布、迪亚斯、加布拉尔、达·伽马、麦哲伦和库克的日记就是有利证据。
●在欧洲探险家航行之前,在地图上,那些国家就已经标明了。
北美—出现在瓦沃尔德塞米姆勒、坎提诺、卡维里欧的图上
加勒比—在匹兹加诺、坎提诺、卡维里欧和瓦尔德塞米勒图上
南美—在皮瑞·雷斯图上
非洲、印度和东方—坎提诺在欧洲人能测量经度之前,该图上的非洲东部的经度是相当准确的
南极洲—皮里·雷斯
北极洲和西伯利亚—瓦尔德塞米勒
澳大利亚—让·罗茨,德斯利安,瓦拉尔德、德塞里耶
中国和远东—让·罗茨
。”
在托斯卡内里写给葡萄牙国王的信中提道……”
在1492年10月24日星期三在西大西洋上哥伦布的记录:“我应该向西—南—西的方向航行,到达那里。
因此在第一批欧洲探险家到达该海角之前,南非就已出现在法莫拉的图上的,该图是为葡萄牙人准备的。
●麦哲伦的“首次环球航行”—在进入麦哲伦海峡之际,麦哲伦平定了一次叛乱:“海军将军说他知道有另外一个海峡,能驶出向他出示了那张海军地图……告诉了他,他是怎样发现麦哲伦海峡到达这儿的……”
因此,根据麦哲伦,所谓的麦哲伦海峡与太平洋一样,在他航行之前都已经出现在了葡萄牙人的地图上了。
●库克“发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那幅出现澳大利亚的“皇太子”地图和江苏;茅坤卫教授后期的作品《中国人发现美洲》
●加利福尼亚
斯蒂芬·包尔斯献给中国的长颈鹿;蒙卡拉罗神父的论述;汤姆·皮雷①的日记。
●北美:哥伦布相信他遇到的人是中国人;维拉札诺,罗德岛遇到的亚洲人;印地安人:“黄皮肤的人拜访了我们。”
●澳大利亚;格莱涅河,安享地—“蜂蜜色的人在安罕姆地定居,穿着马裤的女人都披着丝绸,男人们穿着长裤;金皮—“文化英雄”号航行到金皮港,带走了一些岩石然后离开;达姆瑞人—奇怪的人登上了陆地,修建了金字塔。
;青兰—人们从马上下来;库克镇的北面—外国船只。
●墨西哥:尤卡坦的亚麻显示了外国人的到来;古埃瓦·平塔达—1054年7月巨蟹星云的超新星和木制固定的日期1400至1512年在一起,外国人的画给弓箭刺穿了。

●新英格兰:外国的船和船的残骸;外国的船—竹子、椰子、“卡瓦”。
可能还有菠萝、竹芋、花生、“李杩”舡;洛杉矶,锚;大西洋海岸,纳拉坎塞特海湾。
●墨西哥:中国布料
●中国:南京
●厄瓜多尔:锚

16.人工品和奉献的祭品
(1)瓷器
●东部和南部非洲:在绵长的东部非洲海岸的统治者的宫殿里,明前期的瓷器被第一个欧洲探险家发现。
●澳大利亚:在“布拉消”、“埃莱乔”岛、“依尔卡拉”、“温切勒海”岛、约克角、金皮、塔斯马尼亚发现明朝早期的瓷器。
●美洲、太平洋海岸:明朝的瓷器。
●墨西哥“支华塔尼和”。
●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麦哲伦的记载说身着丝绸的统治者拥有明朝早期的瓷盘。
(2)奉献的祭品
●东部非洲派特:青铜狮子。
●阿佐雷斯科尔沃:朱棣的雕像,被首先到达那里的陆地的欧洲人发现。
●澳大利亚:缟玛瑙雕刻成的甲虫,妈祖的头石头的头像;皇后岛-翡翠佛像,“加内士”、印度猴神、缟玛瑙雕刻成的甲虫;安罕姆陆地—玉雕“寿老”。
●新西兰:蜿蜒的水:罗马半身像。
●萨尔瓦多/危地马拉边境:埃及画像。
●秘鲁:带有中国铭文的青铜和陶器。
●纳斯卡:中国玉制大奖章。
●恰帕·德·科尔左。
●太平洋:土阿莫土群岛;塔希提岛;马克萨斯群岛;卡罗琳岛—莱莱,波那派,南马达勒,亚卜,托比;马里亚纳群岛—塞班岛;吉尔伯特群岛—基里巴斯;所罗门群岛—圣克里斯托巴勒;马拉;新几内亚和17
●墨西哥—米乔阿肯群岛(太平洋海岸)
●危地马拉—靠近萨尔瓦多边境的太平洋海岸的印地安人
●达里安半岛—白色印地安人(马什的达里安探险)
●委内瑞拉西部的印地安人(特拉帕·帕劳加诺与马科塔人)
●巴西—马约鲁阿纳印地安人。
●非洲(佩特)—巴准尼人
●澳大利亚的安罕姆—土著人
●太平洋-塔希提、博拉·博拉、基里巴斯、卡罗琳、马利亚纳(中国水手的坟墓—汪涛教授)
●北美洲—纳拉干塞湾印地安人(德拉巴雷教授)
●新西兰—鲁阿普基和奥克兰之间的毛里斯
可望得出结果并在网上公布

21.原住民的牙齿
从克里斯帝·特纳教授(.Ⅱ)获得的建议,可望获得结果并在网上公布
第五部分:参考文献选
两位教授列出了几千本书,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李约瑟著教授著,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也是件相当可观的成就。

1.《新世界海盗地图 1421:中国发现世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新世界海盗地图 1421:中国发现世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407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