玺印始于官署长官工作职能的印章,中国玺印多以文字体现。早期的玺印发现于商周之际,到东周时有着广泛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使个人的作用直接与社会活动相联系,于是私人印章也大量出现。

玺印是结合文字画体之美和雕刻技巧相结合的艺术,在中国流行了二千多年。从16世纪的明代开始,印章艺术又和文人书画相结合,及至成为作品的构成部分,于是出现了明清现代五百年间具有革新精神的文人篆刻艺术,改变了篆刻历史的漫长进程。

早期的古玺印

中国古代玺印发现于商周之际,早期玺印的功用,与工官器物制作及其铭记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官署和私人的玺印大大发展,印文书法结构丰富多样,并出现了印钮和印文具有差异的地域特点,所谓“六国文字”,在印文中表现颇为明显。

殷墟考古发现的商代铜玺,证实了印章已经在当时社会生活中使用。在此以前,印章的雏形与抑压器物纹样和铭记文字的工具性印模有关。这件西周“涡纹玺”有见于商和西周早期青铜器上的纹样,具有重要的实物史料价值。

▲ 《涡纹玺》 西周

▲ 《春安君》 战国

▲ 《“陈之新都”铜玺》 战国楚国

▲ 《巴蜀图符玺》 战国

▲ 《浙江都水》 西汉

体现不同地域特点的古玺印
战国官私玺的文字和形制风格,除了共性之外,还具有不同的地域特点。齐国地区、燕国地区、三晋地区、楚国区各有风貌,但字形非常复杂,是各国地区保护倾向的体现。承续西周籀文遗规的秦玺文字趋于整饬,为其后形成统一的玺印体制创造了条件。
古玺文字在多种印形中具有或谨严、或精丽以及疏密和谐的艺术效果,反映出当时成熟的制作技巧和审美风尚。

▲《武意玉印》 西汉

▲《荜闺苑监》 铜印  东汉

先秦玺印的功能与形制
春秋以后玺印的使用已十分普遍。当时文书来往、货物流通的封检及器物制作的信用,多以印玺为凭证,并且成为等级身份的象征和行使职权的信物。
官玺的形制和文字具有某种规范,私玺制作更注重便利和美观,有的极为精工,且出现了圆形玺、成语玺及与佩饰相揉合的多样品式。


秦汉规范的确立与延续


秦代推行“书同文”政令,玺印文字、钮式趋向统一。至西汉趋于完备。各级官爵印的质料,形制确定了严格的规范,缪篆成为印章的专用书体,由此形成延续八百年的秦汉印系。
这一时期出现了玺印制作的高潮。官私印文讲究布局平稳和谐,具有端庄淳厚的特点。东晋至南北朝常出现政权更迭,促使官印篆书走向蜕变,形制不再统一,制作较为粗犷,这一时期民间佩印的风气趋于衰退。


▲ 《宜陽津印》 秦

▲ 《廣汉大将军章》 银  西汉

▲ 《魏霸玉印》 东汉

走向粗放的东晋南北朝官私印
两晋以后,社会日常文字由楷书取代篆隶,缪篆的规范因环境变化而发生形变,结构笔形的草率简化与体势的方折倾向是此期印文的一般特点。
晋室南渡,割据和争战延续至隋统一。这一时期官印的体制和形式虽仍规模两汉,但各朝风格颇不相同,印文先后表现为细锐劲利和粗壮厚实的新风气,印纽式样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 《晋归义氏王印金印》 西晋

唐宋金元官印风格的演进


隋唐确立新的印制,中央及地方以官署印取代了此前的长官印。北宋时背款加刻监造机构并实行印牌制度,金代官印出现编号,这一时期钮式朴素,流行橛钮和杙钮,印制简化。
各少数民族颁发的官印,制作形式多受唐宋的影响。西夏及元八思巴字官印以九叠篆为模式,呈现绵密匀满的风貌。


▲ 《齐王国司印》 铜印  唐


▲ 唐印

▲北宋印

▲ 金印

▲ 元印
明清文人篆刻的兴起和繁盛
明清官印有严格铸凿规范,事实上已无艺术特性。文人篆刻流派起自明朝。明中叶石质印章普及,便利了以艺术鉴赏为主要功用的篆刻创作,当时人文书画的空前发展,也推动了和书画创作有密切关系的文人篆刻的兴起,由此引导出明清五百年间篆刻艺术波澜壮阔的历史。

明清印制

明代官印继承金元式样,清代官印共铸满含文字,印文、形制均有严格的规范,已无艺术意趣,完全成为信验的工具。

明代私印除使用小篆外,并以古文入印。由于鉴藏古印风气的流行,印章的制作出现摹仿古制和追求新意的两种风格。

查看原文 原文转载自本站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1.《玺印 历代玺印图谱,见证历史变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玺印 历代玺印图谱,见证历史变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409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