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词,跟“熵增”一样令人着迷,叫内卷化。
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是在一篇分析清朝经济的文章中,讨论清朝为啥以魔鬼的步伐避开了工业革命的时候,学者们提出了“内卷”的概念。
这是个啥意思呢?这么个逻辑链:
首先,清朝人口太多,人力成本非常非常的低;
所以,不管干啥,都不需要改进技术,通过增加人力就可以解决。比如丝绸和瓷器有利可图,需要扩大再生产,如果在英国,人力太贵,增加一百个人的花费还不如搞台机器来解决,英国人开始研究改进机器。但是在中国,人力便宜,搞机器还不如多雇佣几个人。
但是不搞机器的话,就不会有工业来吸收多余人口,我们知道,工业化时代人口才是资源,在那之前,人口经常是累赘,农业社会对过剩人力的吸收能力极弱,过剩人力进一步导致人力成本低,恶性循环。
结论,中国在当时的那个情况下,进入了一个循环向下的通道,无论如何都没法不依赖外界的情况下打破自身的循环,突破手工业和农业“结界”,就像一个无形的玻璃似的,挡在中国的前边。
“内卷化”就是一种自我锁死在低水平状态上。
为啥喜欢这个逻辑呢?
一方面能说服我,能感受到有种冰冷的逻辑链存在,而不是简单的“中国人的思维有问题”,“思维有问题”这就叫廉价的解释,这种解释方法能解释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问题,比如为啥有的国家穷?他们国家人的思维有问题。为啥中东总打仗?因为思维有问题。其实吧,喜欢用这个逻辑的人思维才有问题,而且全家思维都有问题。
另一方面,把这个逻辑扩散下,就能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这样的例子。
比如,一个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很早就辍学,然后进入社会当小工,只有体力可以出卖,闲暇时间也被抖音小姐姐给挤占了,想学习点新东西,基本不大可能得到周围人的支持,而且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习,这就是一种“低层次循环”,日复一日,人生越混越掉坑里了。
再比如,一个京沪白领,天天早上出门,晚上很晚到家,天天都在忙,但是过了一些年才发现,以往的那些红利,升职加薪,本质都是教育和年龄红利,等到黄金年龄一过,如果没有升到一个不可或缺的位置上,绝大部分人迅速进入下行通道,似乎越努力掉的越深。
那大家肯定要问了,博主你说这些我们已经懂了,接下来你该说你有什么建设性意见了吧。
其实博主也没招,一旦进入真正的“内卷化”流程,只有一个办法能解决,就是外界资源的注入。
我们复盘下,为啥后来我国从内卷化里逃逸出来了?
有这么几个因素,一是建国后在初代领导人大手笔操作下,我国被深层次犁了一遍,生产,建设,平等,妇女解放,全面识字,基础道路交通设施等方面有了初步的奠基,这算作是个人努力。
其次是苏联投资,在苏联支持下,埋藏在我国地底的财富被挖了出来,我国也就有了第一笔上桌操作的筹码。
最后一发是加入WTO之后出现了像大海一样的市场,前期的准备才有了意义,可以生产,升级,再生产,有了内需,内需又可以拉动经济。一开始生产一些低端玩意,慢慢的生产越来越精细的东西,将来会像台湾和韩国日本一样引领科技进步。
当然了,生产的广度上也有了突破,黄桥镇农民们生产的小提琴干掉了日本同行,市场份额达到了恐怖的世界一半,而且不是低端玩意,很多是中高端的。另外一个村子的农民们控制着全世界最大的快递产业,简直恍若隔世。
大家看到了吧,整体是需要外界的帮助的,外界拉一把,也就是我们民间说的“贵人”,贵人是高阶层的,你的问题在他那里不算问题,他可以把你从底层拉上去,拉上去之后看情况,有可能就进入高阶层良性循环了,形成正反馈,螺旋上升。也有可能是锁死在了一个稍微高一些的层次,只是比之前强一些。
多年以前我从一个我觉得最有脑子的人那里学到了一句话,他说小孩靠教育,年轻人靠勤奋,中年人靠运气,老年人注意前列腺。
教育也是个“贵人”,知识本身就是上帝,可以超度一些人,而且相对平等一些,毕竟你现在在网上可以看到耶鲁大学的心理学课程,还是翻译过来的。到现在了还有糊涂蛋在问看书和教育有什么用,如果真接受了正儿八经的教育,就不会问这么蠢的问题了。高考其实是“教育”这个上帝的对你的一次救赎,把你往上拉几个阶层。
我们说另外一件事,大家感受下。犹太人,以往中国人对这伙人的了解就是“聪明”,其实吧,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大家可能不知道,如果严格讨论血统,原始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就是现在那帮穿着帐篷的人,是同一个血统。你如果坚持认为犹太人种族智商高,你得顺便相信阿拉伯人也智商高。
而且犹太人本身在两千多年前被赶出中东沙漠之后,一直浪迹天涯,中间跟无数种族混血,其中一支竟然是黑人,本身也没什么血统纯正可言。
到现在,犹太人这个概念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概念,不是血统概念。也就是说,姓犹太教,并且母系跟原有的犹太人扯上点关系,就是犹太人。比如我国河南开封还有一撮犹太人,大家可以搜一下,完全是中国脸。
那问题是这伙人的成就有目共睹,这怎么解释呢?其实不需要解释,犹太人里高成就的,比如名字里带着“斯坦”和“伯格”的,基本都是大德意志地区的犹太人,也就是现在的德国和奥地利那一带,而其他支系的,基本都不太行,比如东欧那些,普遍成就非常低。
所以这些年一个非常靠谱的解释是,犹太人高成就,其实是吃了大德意志地区的教育红利,德国是最早搞义务教育的。而且犹太家庭识字率超高,都是宗教狂,都想让孩子学习圣经和塔木德,这一点我们在清教徒建立美国中提到了,清教徒也是这个特点,这篇文章《他们迷信,他们偏执,他们爱烧人,但他们最终创立了美国》。
唠唠叨叨说了半天,其实就是想说一件事,教育,教育是第一个贵人。
第二是运气。
刚才说的那句话前两句都好理解,中年人靠运气这件事我理解了很多年,最近慢慢有点体悟:
首先,几乎所有牛逼人在人生道路上最关键的一步,都是靠运气走出去的,勤奋和智力学识都是基础,能不能实现跃迁,主要靠运气,但是他们不会跟你说的,说了也没用,没法重复没法度量,甚至没法学习。巴菲特把这个成为“卵巢彩票”,生在巴菲特他们家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博主现在当然也算不上什么牛逼人,不过现在各个平台上加起来百万粉丝,有时候自己都觉得难以置信,就是当初李子暘,对,铅笔社的那个李子暘老师偶尔从别人那里看到我的帖子,推了几次,才从一个基本零阅读的微型博,跳跃到一个正反馈循环里,在那之前,我写了很久都没人理,被他转了后来了第一批关注的小伙伴,就慢慢成长起来了,再重复一遍,我个人觉得不大可能是现在的这个样子。所以有小伙伴问博主怎么样才能把号做起来,我一般说先得写,然后运气好的话被人捞出来。
运气既然这种重要,怎么去操作呢?
其实没办法,多尝试,你每天如果按时搬砖,其余时间玩抖音,就算有运气,也很难在你身上体现出来,以前一个很厉害的人说,在能承受的范围内多尝试,多去面对不确定性,你只有买了彩票才会中奖,你只有去寻宝才有可能碰到宝,比如年轻时候就不要怕苦去北上广一线城市多试试,那里变化多,机会多,运气总是和变化是一对好基友。就跟进化似的,进化始于自身的基因突变和环境的变化,所以不要太害怕变化,也不要太害怕不确定性。
一般来说吧,你做的每件事确定性都很强,学校时候好学生,毕业好员工,你很少冒险,人生按部就班,这样的话,你很容易成为彻彻底底无神论者,也不太迷信。因为拜佛不拜佛对你没啥差别,你也感觉不到有差别。
如果你从事高冒险性质的活动,对运气要求很高,比如打鱼为生,需要出海,或者从事黑社会,每天睡着不知道能不能醒来,人生比较坎坷,这样你就慢慢对不确定性充满畏惧,很容易变迷信。中国南方比北方迷信的多,海洋和沙漠文明都率先进入了一神教时代,很能说明问题。
某次出海拜了妈祖顺利归来,下一次没拜差点死海里,很容易让你觉得有“超越个人的伟力”,以后每次都去拜,哪次拜了还是碰上风浪,你就开始反思是不是上次不够虔诚。。。。
所以很多特别有钱的人,或者高官都喜欢风水算命什么的,他们从“不确定性”受益,想持续维持这种状态,几乎无法避免掉进“迷信”这个坑里。
上层基本都不确定自己怎么混到这一步的,底层对自己的人生缺乏控制,所以不可避免的迷信,如果你每一毛钱都知道是怎么来的,你想迷信也迷信不起来。
说这个不是想让大家去迷信,而是想尝试解释下运气到底怎么运转的,并且正确看待这玩意。运气就是基于不确定性,一般来说,你坐在家里啥也没干,好运很难会从天而降。
我们正常人由于进化上的一些缺陷,比如本能地恐惧变化和不确定性,因为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随意乱溜达很容易被老虎吃掉,我们都是不爱乱溜达的人的后代。
而且总是容易悲观泄气,没法长时间保持乐观,也好理解,原始社会好奇心太强,看见毛茸茸的豹纹绳状物就想摸一下的人也被基因筛选的很厉害,剩下的人本能地对不认识的东西充满疑惧。
而且本能地对短期没效果的东西充满反感,没法再一个领域熬死竞争对手,也就没法再多条战线上同时进攻。
综上,绝大部分人容易内卷化掉进坑里还不容易出来。
文末多说一句,博主写这个不是说博主已经从坑里出来了,而是说把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所见跟大家分享下。
始发于公号:九边。
1.《绝大多数 为什么绝大部分人都掉进了坑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绝大多数 为什么绝大部分人都掉进了坑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50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