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 屏 映 画

终 端 娱 乐 观 察 家

- 第289期 -

《异形:契约》

观察家:子非鱼

前言:

我曾见过人类无法想象的美,

我曾见太空战舰在猎户星座旁熊熊燃烧,

注视万丈光芒在天国之门的黑暗里闪耀,

而所有过往都将消失于时间,

如同泪水消失在雨中……

死亡的时间,

到了。

——1982,电影《银翼杀手》

《异形》与雷德利·斯科特

自从雷德利·斯科特2012年用《普罗米修斯》证明了自己的老而弥坚,《异形》系列就成了影史上罕见的五部之后依然被影迷异常期待的系列。而雷德利·斯科特也越来越成为硬科幻电影领域无法逾越的名字。

《地心引力》《火星救援》,一部部与他有关的硬科幻佳作让这位已经八十岁高龄的影坛耆宿反而成了神佛漫天的伪科幻潮流中的一股清音。

《异形》前传系列则是这股清音中最激动人心的乐章。

传说很多,有人说福斯许了老爷子三部的权力,老爷子才放心接下来;还有的说,其实,不止三部,还会增加一部《普罗米修斯》和《异形:契约》之间的故事。

假如真的有四部前传,按照从《普罗米修斯》到《异形:契约》中间的5年上映间隔,我们或许能够见证一个高龄成功的奇迹——在雷德利·斯科特90岁高龄时看到《异形》的第八部上映。

估计老爷子在38年前《异形》第一部上映时,也不会想到,自己一手打造的这个科幻怪物,还有这样悠长的生命。

△ 《异形》1979年上映时,年代风浓郁的妆发。

不过,想到这个怪物抱脸、穿喉、撕背、破胸,且浑身血液均为强酸的恐怖能力,在38年里生命力不断也不为过。何况,前传系列又给它增加了入耳钻鼻的基因改造能力,且活呢。

但是,对于雷德利·斯科特这位异形的“造物主”来说,就不如它的造物那么幸运了。这倒也暗合了《异形》前传的主题:你和你的造物之间,到底鹿死谁手,还真不一定。

《异形》第一部大获成功后,雷德利·斯科特本应顺理成章执掌第二部。不料半路杀出一个因为《终结者》而灿烂夺目的詹姆斯·卡梅隆,《异形2》的导筒就交到了卡梅隆手中。此后,《异形》系列几乎每一部都换一个顶级大导,《异形3》是大卫·芬奇,《异形4》是让-皮埃尔·热内。“异形”可以说是被最多顶级大导玩过的怪物了。

△ 卡梅隆为雷普莉这个女英雄增加了母性

这些不同大导交出的“异形”作业成绩虽然尚可,风格却实在差别太大。其中最让人瞠目的当属大卫·芬奇的那版,情节上强化了女权意识,让雷普莉从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妹子彻底转化为铁血女战士,这倒也罢了,毕竟属于那个年代的思潮,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整部电影几乎没有星际的科幻感,所有场景都落在一个重工业厂子里,显得十分陈旧落后。

所幸后来一部中,让-皮埃尔·热内把星际的感觉又找了回来,“异形”重新回到星际密闭恐惧的环境中,且增加了法国人对人性复杂的捕捉能力。《异形》系列始终弥漫着浓郁的女权气息和生殖恐惧。在这一部里,克隆人雷普莉因为有了异形基因,对于异形的心理变得更加复杂,充分显示了两面性。

△ 热内的《异形4》中,或许雷普莉才是真正的“异形”。

热内这版《异形》也是我个人最欣赏的一部正传续集。这部续集的最精彩之处在于,“异形”这种可怕的怪物,竟然从卵生、寄生终于进化到胎生。当那个终于拥有胎生能力的进化怪物追过来叫mama时,它也就染上了人性的弱点,最终被雷普莉大义灭亲。此时,雷普莉望着历经200年回到的地球,那座已经倒塌的埃菲尔铁塔,迷失于自己的身份当中。

如果按照热内的逻辑,还是人类的基因是最可怕的,最终同化了这所谓宇宙间最完美的生物“异形”。当一个生命开始认得妈妈,获得记忆,道德律最终会重新统治宇宙。也就是说,《异形4》不仅终结了正传,也终结了“异形”这种生命的进化与变异。

不过,看起来,雷德利·斯科特对于“异形”的认识并不止于热内的这种人性轮回的诠释。20年四部的《异形》正传后,老爷子依然有很多关于“异形”的表达要重新诉诸银幕。2012年,在他75岁高龄上,终于还是忍不住重启这一系列的前传,要把“异形”的宇宙从人性的天空里拓展到蛮荒的宇宙中。

2012年的《普罗米修斯》,已经初步窥探到雷德利·斯科特“异形世界观”。在这里,异形本身的进化与入侵已经沦为次要的东西,老爷子真正想关注的竟然是,生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样终极关怀的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造物主与他的造物之间史诗般的纠葛。

△ 人类的造物主“工程师”对宇宙的洞悉。

在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宇宙”中,造物主与造物的关系包含六对主体:

工程师(泰坦族)与人

工程师(泰坦族)与异形

人与异形

人与仿生人

仿生人与工程师

仿生人与异形

这六对主体之间,如果沿着工程师、人、异形的逻辑走下去,必然走向让-皮埃尔·热内的人性轮回中。

雷德利·斯科特在其中如有神助地加入了仿生人这种超越基因进化的智能形式,立刻让异形的宇宙产生了天门洞开般的变量。

法斯宾德(法鲨)饰演的仿生人大卫,是《异形》前传系列的绝对主角,也是注定将留在影史的一个角色。在《异形:契约》中,大卫的形象进一步清晰,其哲学与美学意义令人惊叹。

法鲨成功将这位仿生人演绎成一种极度理性、冷静、克制的美感,同时又有一丝让人不得不怀疑的不可知感。

在工程师、人、异形这种血肉之躯的造物主与造物关系中,仿生人可以与时间同步的永恒存在才是真正可怕的生存逻辑。

△ 仿生人大卫一手建立了造物链的新秩序。

雷德利·斯科特在他的暮年将异形引向这个主题,一方面基于个人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另一方面也代表了他的科幻观。这位因为异形常被人误以为“黑科技”的老人,对于当下火热的人工智能科技发展其实早已有着超出时代的冷思考。

在互联网时代科技商业化的浪潮中,阿西莫夫曾经谱写的机器人三定律已经很难再框定人工智能的发展范围。人工智能的失控,或许正是当下人类已经需要面对的可能性灾难。

一场始于四十年前的科幻冒险

因为上述超出电影领域直抵当下社会生活的科学观,《异形》前传系列注定要将雷德利·斯科特从一位电影巨匠推向科幻大师的位置。

然而,在过去将近四十年中间,《异形》由于极度惊悚的题材,其科幻属性常常被人们忽视。人们更多将其视为惊悚、恐怖题材的电影。

事实上,《异形》的诞生背景绝不仅仅是为了耸动人心,而是代表了上个世纪70年代那个特有的社会思潮、文学思潮与电影思潮交相辉映的科幻激情时代。

当那个时代的激情褪去之后,我们常常留意到的只是《星球大战》这种更加高概念的基于阿西莫夫“银河帝国”史诗般叙事的冷战产物。用现在的眼光看过去,《星球大战》其实更像用星空科技包裹的一个陈旧剧情片。这也是《星球大战》系列近年来的每一个续集都很难切中当下人们的心理的本因。

在《星球大战》之外,其实一直有一种硬科幻的潜流,以烧脑的剧情和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的社会哲思,低调但始终不绝地与时俱进。

大约在1975年,魔幻现实主义导演亚历桑德罗·佐渡洛夫斯基发起了一场关于《沙丘》的冒险。

在科幻小说历史上,《沙丘》是一部具有罕见文学意义的科幻巨著。赫伯特继承了罗伯特·海因莱因对于星际生命交流的思考,并通过《沙丘》确立了“生态学科幻小说”的类型。

佐渡洛夫斯基当时有一个疯狂的雄心,要创造科幻电影的历史,采用一镜到底的方式将《沙丘》的世界观呈现于大银幕(详见纪录片《佐渡洛夫斯基的沙丘》)。他为此在世界范围寻觅了无数暂露头角的大牛人才(后现代艺术大师达利甚至愿意来出演角色),其中也包括《异形》的编剧丹·欧班农和概念设计师H.R.吉格。

佐渡洛夫斯基艺术家的雄心终究没有打动好莱坞,却为好莱坞科幻界留下了一本比电话本还厚的《沙丘》企划书。这本企划书后来被很多其他电影截取了不同部分的创意,包括《星球大战》里的“光剑”,以及《异形》的“异形”。

雷德利·斯科特在拍《异形》的时候,因此获得了欧班农为首的《沙丘》班底。

这个班底的选择让《异形》在视效上大放异彩。直到现在,“异形”的形象依然是科幻影史的怪物经典之一。这个形象更伟大之处在于,它有完整的进化链,它的概念设计包含了每一个进化的阶段。其在生态上的系统性形象塑造超过任何一个怪物电影。

作为一位来自英国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有着比一般好莱坞导演明显强大的艺术眼光。他更看重概念设计在科幻电影中的功用,当别的大导八十年代热衷于“机甲战士”时,他已经拍出了像《银翼杀手》那样的科幻经典。这部对很多人来说难以理解的科幻闷片,创造出的科幻世界,启迪了后来很多科幻电影的概念设计,《攻壳机动队》《黑客帝国》《A.I》,都能看到它的影子,那些终年被雨水淋湿的未来世界、城市的霓虹与或明或暗的天际线,仿生人如同烂掉的布娃娃一样被随意丢弃。

《银翼杀手》大概是雷德利·斯科特玩得最尽兴的一部电影。当然,它也是这位半路出家的电影巨匠难得票房失手的一部杰作。我甚至猜测,正是这部电影,让雷德利·斯科特失去了《异形2》的导筒,也让他从把玩个人风格的道路中彻底转身,为好莱坞的商业服务,成为一位努力玩转各种电影类型,并且在所有电影类型中都能做到一流的好莱坞导演。

雷德利·斯科特在《银翼杀手》时代即已对仿生人这个题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银翼杀手》改编于菲利普·迪克的《仿生人能梦见电子羊吗》,在结尾,雷德利·斯科特给出了一个比原著更震撼的结尾,那个优秀强大的仿生人洛伊伸手拉住了即将跌落的戴克,而他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多年后流出的导演剪辑版结尾中,洛伊死后,戴克在自家门口发现了折纸银翼,才恍然自己亦是仿生人,而他对洛伊,竟然是自相残杀了。

洛伊其实有着人类都无法比拟的情感和良知,他死前对戴克朗诵了一段拜伦或雪莱的诗句——

我曾见过人类无法想象的美,

我曾见太空战舰在猎户星座旁熊熊燃烧,

注视万丈光芒在天国之门的黑暗里闪耀,

而所有过往都将消失于时间,

如同泪水消失在雨中……

死亡的时间,

到了。

人与仿生人,至此达到了一种似幻似真的交错关系。

有趣的是,在《异形:契约》中,仿生人大卫不再对人类心生怜悯,尽管他依然朗诵着拜伦或雪莱的诗句,能够欣赏油画或雕塑这样顶级的艺术片,甚至能够弹奏瓦格纳宏大的乐章。经过35年的沧桑沉浮,80岁的雷德利·斯科特似乎已经放下耿耿于怀的人类道德律,开始追问,在造物主与造物之间,到底有没有一种绝对的权力可以决定造物的生存或毁灭。

雷德利·斯科特在片名的选择上也大有深意。如果说“普罗米修斯”(泰坦族,盗火者)代表人类产生于某个工程师(人类的造物主,泰坦族)对于人类这种造物的偶然怜悯,“契约”则表示一种新的超乎偶然的秩序正在建立。而契约的书写者显然既不是工程师,也不是异形,更不是人类,这份契约目前掌握在仿生人大卫手中,而他将如何书写?和谁书写?这才是未来《异形》更多前传的命题。

在看《异形:契约》前后,或许看看下面这个番外有助于你了解“异形宇宙”。

△ 《异形》番外篇-普罗米修斯号的幸存者

时隔35年,经过《银翼杀手》的失利后,雷德利·斯科特终于敢于再次挥洒一次任性,把握自己心中的命题。6月16日上映的史诗级太空科幻巨制《异形:契约》,让我们拭目以待。

E

N

D

开 屏 映 画

终 端 娱 乐 观 察 家

编辑 | 醉花阴

邮箱 | youfish888@qq.com

出品 | 丽影影视

开屏映画是头条问答签约作者

文 艺 连 萌

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近期文章:

志玲姐姐的距离感,和冬雨妹妹的人来疯

达康书记做官太积极,孙连城们只好看星星

做情妇是女性参政的唯一途径吗?

1.《雷德利·斯科特:穿越40年的科幻雄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雷德利·斯科特:穿越40年的科幻雄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6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