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深圳之后,接触的老外大多是三十多岁以上的中年甚至老年男性。

前不久和一个捷克人聊天,他在当地算的上收入不错了,有个业余爱好就是收藏各种品牌的高级音响,拿出手机给我看,他有一个很大的房子,专门拿了其中一间出来放置购买的各种音响,他给我看的其中一套音响就是1.5万欧元一套。

当然我对他买得起1.5万欧元的音响并不羡慕,我羡慕的是他房子够大,有两个小孩居然还能有单独的房间放音响。

能有专门的房间搞音响室,在中国的一线城市是富裕家庭或者高端土著才有的待遇。

正当我准备夸赞他居然有这么大的房子,很牛的时候,他又黯然说道,现在这个房子已经gone,他和前妻离婚了,现在只住在一个小的公寓里面。

说起现在的情况,能感受到他颇有点耿耿于怀,儿子归他,女儿归前妻,女儿还在读中学(相当于中国的初中),每两周过来看他一次。

现在他已经差不多五十岁了,因为离婚损失惨重,年纪大了也没办法换大房子住。

儿子在上高中,不喜欢读书,成绩不好,捷克以前是每个大学单独考试,现在也改成和中国一样,有全国性的大学入学考试,每年考两次。

儿子考不上好学校,意味着高中毕业可能就去工作,可能还会需要向他要钱,看得出来和他儿子关系有点紧张,感觉生活颇有点无奈。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直接体会到欧美中年男人的这种烦恼了。

我发现我接触的欧美老外中,这样的比例真的不低,四五十岁左右,离异,儿子女儿跟自己感情和关系不太好。

无怪乎在好莱坞的电影中,男主角经常会是一个离婚了的四五十岁中年白人男性,因为离婚损失了大笔财产,经济状况不是很如意,而且往往跟孩子们的关系不太好,而在电影里面,男主角总是会因为各种机遇,重新迎回了孩子们的爱,甚至有时候还会跟前妻成功复合再度燃起爱情,从汤姆克鲁斯主演的《世界大战》,到连姆尼尔森的《飓风营救》,到末日电影《2012》,再到强森主演的《末日崩塌》的男主角都是如此,这样的欧美电影还能举出很多例子,艺术来自生活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欧美国家对婚姻的制度安排,对欧美男人来说,离婚意味着财产损失非常惨重,因为财产判罚不像中国是较为严格的平分关系,而是会倾向于女方,而子女判罚也往往会倾向于判给女方。

因此对欧美男人来讲,一旦离婚,那就意味着奋斗了一生的财产,包括自己的子女都可能会离自己而去。

至少在我这些年聊过的这些欧美中老年男人,很大比例都遭遇这种情况,离婚后房子和相当大比例的财产被判罚给女方,而且必须要按时支付不菲的抚养费,即使你失业了,被公司裁员了也必须照付不误。

而子女也往往不跟随自己生活,这意味着感情的疏离,我记得一个美国五十多岁的老男人,他是一家电子公司的主管,就很无奈的说,我现在离婚了,给了前妻一大笔钱,当然我现在人很自由,你看我来中国随便找女朋友,但是我女儿我拿她没办法,经常问我要钱,即使知道女儿其实可能是拿去乱花,但我也不能不给啊,毕竟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就少,要是钱也不给,那就意味着感情基本上就远了。毕竟人老了也是需要精神慰藉的。

当然了欧美在离婚判罚中倾向于女方,但是往往在婚姻的安排中,通过各种税收制度和福利制度安排,达到家庭的女方与其上班,还不如辞职在家带孩子的利益导向。比如税收按照家庭为单位确定税率,这会导致如果女方结婚以后也上班,挣的钱会遇到比结婚前高得多的税率,继续工作就不太划算了,同时给予生育和养育孩子各种补助等等。

家庭只有一人工作的,还继续进一步优惠税率。

像捷克,妇女的劳动参与率还不到50%,家庭主妇非常普遍。欧美这种制度安排,实际上是把生育和养育子女当成了一种职业来看待,鼓励女方从事这个职业,同时在制度和法律上保证从业者利益。所以欧美的离异男们感到痛苦,也是制度安排的结果。

当然这样不是没有弊端,一个是干脆就不结婚,同居生子,一个是富豪们还是有各种办法规避,反正富豪们不怕娶不到老婆。

但我认为中国早晚也会向这个方向靠拢,承认生育和养育孩子以及操持家务的工作价值,并且予以利益倾斜。                                            

1.《欧美文化 从细节看欧美文化和制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欧美文化 从细节看欧美文化和制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62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