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记者站(ID:jizhezhan)

作者 | 韩小黄

昨日,央视主播的一个错别字,将河南嵩县这个国家贫困县送上了热搜。

事发源于2月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节目中,主播在播送一条名为“战疫情 手刨三天大葱的贫困县村民”消息时,误将河南嵩(song)县,读作河南(hao)县,一时引发业内和网友讨论。

据悉,河南嵩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南部,因处于嵩山起脉而得名,县辖16个乡(镇),318个行政村,总面积3009平方公里,为河南省第四大版图县。

在央视播报的新闻中,河南嵩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其闫庄镇竹园沟村,天寒地冻之中,300多名村民连续3天,硬是从地里拔出了10万斤大葱,并由该村村支书带领志愿者亲自将这批物资送至武汉。

而当这一暖心事件编辑成新闻播出时,却因误读产生误解,有网友调侃“10万斤大葱白捐了……”。

随即,微博用户@洛阳头条 转发了当天的这条消息,并直接指出播音员的失误。

但该村村支书在时候接受大河报采访时则诚恳道,“念错字没关系,只要葱送到了就行。如果当地需要,咱还可以再捐。”

伴随着社交媒体上的“指责”,该条新闻的主播宝晓峰也开始被质疑“不专业”,“央视主持人不认识嵩字,难道不会唱《少林寺》‘日出嵩山坳’?”一时间,业内的批评与吐槽不绝于耳。

但随即,一份当天该节目的口播稿照片被曝光,根据照片显示,口播稿的文字中就存在错误,编辑误将“嵩县”写成了“蒿线”,稿件中甚至被特意标注了该字的拼音。

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主持人崔征也在朋友圈晒出了这份口播稿,并为这起乌龙事件“鸣冤”,他称,“播音员又一次替人背了锅!”并指出该播音员的业务水平有口皆碑,“新闻频道的播音员能(敢)随便改稿子吗?”

截至记者站发稿时,央视网官网涉及该条新闻的节目已不支持回看,网站显示“由于播出安排变更,暂时不提供该时段内容。”

许多行业内的媒体人也对这一“乌龙”事件褒贬不一,有同行批评“主持人缺乏基本的地理知识,下面明显有嵩县,分不清前面的错误。”

也有同行表示理解,“别太苛刻了,读错字会扣钱,对自己的职业尊严更是侮辱,主持人读错字内心会非常沮丧。”

“我们不可能认识所有的字,尤其是直播,来不及看稿子,心里非常紧张。”

记者站了解到,针对这一失误,编辑昨天已经在内部深刻检讨,新闻频道在今晚的节目中也会郑重更正。

行业内也一致认可,高强度工作压力之下,有小的失误在所难免,得知错误及时更改,不会影响新闻的严肃和专业,更不会影响该条新闻本身传递的温暖与爱心。

(完)

1.《宝晓峰 误将嵩(song)县变蒿(hao)县上热搜,央视:今晚会更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宝晓峰 误将嵩(song)县变蒿(hao)县上热搜,央视:今晚会更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63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