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新冠肺炎还是蝗灾,起因在人类,恶果也由人类自食。
正解局出品
在全世界被新冠肺炎搞得焦头烂额之际,蝗灾又来了。
自去年12月底开始,一场蝗灾便自东非始发,一路翻山越海,抵达印度、巴基斯坦,席卷南亚。
这场蝗灾对中国有没有影响?中国又该如何应对?
1. 可怕的蝗灾
在历史上,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称三大农业自然灾害,破坏之恐怖,可见一斑。
蝗虫之所以如此让人类头疼,与其三大能力密不可分。
繁殖能力,指数增长。
从出生到成年交配,蝗虫一般只需要30天左右,而一只成熟雌蝗一生平均能产卵200-1000粒。
蝗灾通常发生在干旱年份,水位下降、植被稀疏的土壤,更为蝗虫生存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有人测算发现,蝗灾之时,每平方米就有20万-40万粒卵。如果全部孵化,威力可想而知。
在温带地区,蝗虫一般一年生两代,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可以繁殖3-4代。以此类推,只要条件适宜,蝗虫就能够大量繁殖,呈指数级增长。
这也是这次蝗虫多达4000亿只的原因。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预测,如若不对蝗灾加以控制,在6月份旱季到来之时,蝗虫数量则可能会增加500倍。
也就是说,蝗虫数量将达200万亿只。靠吃,能吃得了吗?
啃食能力,一扫而空。
蝗虫是个吃货,聚在一起,胃口会更好。
小型蝗虫一生能吃掉100克左右的植物,大型蝗虫则可以吃掉数百克植物。
蝗灾来时,遮天蔽日,会将可视范围内的植物一扫而空。只要是绿色植物,无论是水稻小麦,还是路边杂草,都会被啃得一干二净,甚至连房顶上的陈年苇席也会被吃掉。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假设平均每人每天吃2.3公斤的食物,1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沙漠蝗虫群所吞噬的粮食,相当于3.5万人一天之中的口粮。
移动能力,日行百里。
蝗虫堪称昆虫界的“五项全能冠军”,不仅会爬、会跳、会飞,还会游泳。
蝗虫每小时能飞5-10千米,最长能在水里持续游泳28个小时。因此,蝗虫能够日行百里,甚至能远渡重洋,飞到另外一个大陆上。
蝗虫一旦聚集,便不再分开,集体行动。再加上极强的繁殖能力和啃食能力,所到之处,植物寸草不留,作物颗粒无收,这便是蝗灾。
1875年,美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蝗虫灾害,12.5万亿只蝗虫遮天蔽日,形成长达1800英里的黑云,覆盖面积超过整个加尼福尼亚,造成的损失高达1160亿美元。
这次蝗灾,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是人类历史上观测到的最大动物集群。
2. 跨山越海,席卷南亚
再说回这次印度、巴基斯坦遭遇的蝗灾。
实际上,这次蝗灾的发源地不是南亚,而是远在3000公里之外的东非。
2019年12月底,东非以大旱开始,又以水灾结束,让当地自然环境极度退化,成为蝗虫野蛮生长的温床。
短短一个月,蝗虫群便跨越国境,席卷了大半个非洲。
蝗灾严重破坏了非洲的农业。有数据显示,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共计70000公顷农田、肯尼亚70000公顷的农田遭到摧毁。
索马里、埃塞尔比亚等非洲国家经济底子差,科技落后,无力应对蝗灾。
失控的蝗灾一路北上,跨山越海,借助中东大跳板,进入了南亚。
(蝗灾蔓延到的地区)
1月31日,非洲蝗虫会同伊朗蝗虫,侵入巴基斯坦,创下该国27年未见的蝗灾。巴基斯坦宣布进入了紧急状态。
2月8日,蝗虫大军越过印巴边境,入侵印度拉贾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摧毁37万公顷农田,粮食几乎颗粒无收。
最新的消息是,印度称“当前蝗灾基本结束”“蝗虫只存在于一小块地区”。让人疑惑的是,上千亿只蝗虫,是怎么被控制的?
大概率是,吃饱喝足,飞走了。
巴基斯坦、印度与中国接壤,不禁让人担心,数千亿的蝗虫,是否会侵入到中国境内。
据专家分析,入侵中国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是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接壤的是喜马拉雅山脉,高海拔寒冷地区不适合蝗虫生存,它们难以迈过这个障碍。
(喜马拉雅山脉)
但是,也不能排除蝗虫绕道而行。目前看,蝗虫有两条路线:
路线一,由巴基斯坦北上,经哈萨克斯坦进入我国新疆地区。
2000年7月,哈萨克斯坦未能彻底防治蝗灾,导致大量蝗虫潜入我国新疆境内,高密度区每平方米蝗虫多达20只,受害面积达5000亩。
路线二,由印度向东,进入孟加拉,再进入缅甸老挝越南一带,威胁我国云南广西。
2019年,草地贪夜蛾侵入国内,走的便是该路线。
因此,对这次蝗虫不能掉以轻心,需密切关注蝗虫的迁徙走向,必要时援助巴基斯坦、缅甸、越南等国家,杀敌于国门之外。
3. 中国治蝗史
不用太担心蝗虫的另一原因,是中国有丰富的治蝗经验。
中国农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蝗虫斗争的历史。
据《中国救荒史》统计,秦汉蝗灾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
久病成医,中国积累了人工扑打法、篝火诱杀法、据虫除卵法等丰富的经验。
(清佚名绘《捕蝗图册》(局部))
不过,在古代低水平的科技条件下,这些办法只能缓解灾情。一旦遭遇大规模的蝗灾,只好望蝗兴叹。
古人对蝗灾无能为力,才视蝗虫是神灵,认为蝗灾是天灾。
蝗虫当然不是神灵,蝗灾是天灾却并非全无道理。
蝗灾与天气密不可分。中国蝗灾之所以频发,是因为中国水旱灾往往相间发生,这给蝗虫的繁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事实上,这场起源于东非的蝗灾,便是因为先大旱,而后水灾。
这是中国生态学家马世骏发现的规律。他找到了飞蝗次生型的演变规律及其演变的机制,提出了“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飞蝗治理策略与措施。
有了理论基础,中国构建了一套包括治理规划、机构设置、防治设施在内的防治体系。
第一招,釜底抽薪。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减少裸露面积,通过改造蝗灾发生区的生态环境,彻底消除适宜蝗虫滋生的土壤。
第二招,养螳螂来捕蝉。蝗虫也有天敌,粉红椋鸟便是。上世纪80年代,新疆用人工堆放石巢、修建砖混鸟巢的办法,招引粉红椋鸟迁徙至此,剿灭蝗虫。新疆还专门养殖鸡鸭,乃至从外地引进外援,用以捕食蝗虫。
第三招,黑科技。无人机+最新研制的化学药剂,灭杀能力大大提升。
第四招,联动协作。国内几个重点蝗区成立了防控指挥部,国际上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老挝合作,防控治理蝗灾。
虽然治蝗手段已非常成熟,但蝗灾时有发生。
根据农业部发布的《全国蝗虫灾害可持续治理规划(2014-2020 年)》统计显示,目前,我国蝗虫常年发生面积2.8亿亩次左右,分布在20个省(区、市)。
因此,对此次南亚蝗灾不能掉以轻心,需密切监测,严阵以待。
4. 蝙蝠与蝗虫
比起这次蝗灾,更值得我们警醒的是,2020年接连发生的澳洲大火、新冠肺炎、蝗灾等几件大事。
虽然新冠肺炎与蝗灾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但两者又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两者都与动物有关。新冠肺炎病毒的源头基本确定是蝙蝠,潜在宿主是穿山甲,蝗灾的源头当然是蝗虫。
两者都是呈扩大之势。新冠肺炎从一个海鲜市场扩大到武汉再到全国,最后影响到多个国家。蝗灾起始于东非,然后席卷南亚,最后逼近中国。
两者都没有特效药。新冠肺炎短时间没有特效药,只能靠患者免疫力硬抗。规模小的蝗灾还能控制,千亿级别的巨型蝗灾,人类也只能束手无策。
最关键的一点是,两者的起因,人类都脱离不了关系。
先看新冠肺炎。蝙蝠何其无辜,已经努力长得不像个食物了,还被人类捉住吃掉。
再看蝗灾。作为大自然的一份子,蝗虫深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道,也想安安静静地做一只虫子,吃完就睡,平凡地度过一生。
奈何全球变暖,气候异常,蝗虫的生存环境遭受剧变,被迫迁徙。迁徙路上,积少成多,越聚越多,最终诱发了蝗灾。
联合国粮农组织负责蝗虫预警的高级官员克雷斯曼,认为蝗灾的发生源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并预言:
未来这种级别的蝗灾可能会变得更加普遍。
无论是新冠肺炎还是蝗灾,起因在人类,恶果也由人类自食。
大自然似乎失去了耐心,正以报复的方式警告人类。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正解局(ID:zhengjieclub),欢迎微信搜索“正解局”关注
1.《非洲巨型蝗虫 4000亿只蝗虫从非洲直扑南亚:中国如何应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非洲巨型蝗虫 4000亿只蝗虫从非洲直扑南亚:中国如何应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63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