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朱晓婷

  「我深谙流量当道的局面,我能做的,除了认真试完戏后被动等待。这样的经历有太多次,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我都被替代了。我的个性比较随遇而安,唯独这次我迫切想争取。流量层面,我无能为力。」

  ——节选自郭晓婷发给《怪你》制片人梁振华的长微信

  这一次,乖乖女郭晓婷「不乖了」。

  22年的演员生涯,她头一次如此主动出击。备戏、说服团队、试戏、等待,再试戏、再等待……源头是「林湘」,这个自带关注的角色。

  郭晓婷说给《怪你过分美丽》制片人梁正华敲下的长微信,是她对「林湘」,最后的一点挣扎。

  (截图by恒星引力官微)

  「我一个如此心大的人,竟然天天失眠」。等待「林湘」的过程,长达三个月,很煎熬。网上流传的加戏、恒星(《怪你》出品方)内定郭晓婷等传闻,在这一刻不攻自灭。

  为什么那么喜欢林湘?我们问。

  「像林湘这样复杂多面的角色,太难遇了,她身上有很多我想表达的东西。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我必须选择死死抓住。」面对来自公司及身边工作人员对角色的不看好,她相信,没有人比她更适合出演林湘。

  这是一次逆行,亦是郭晓婷演艺事业中一次重大挑战。

  现实中大部分人对郭晓婷的印象似乎还停留在11年前《仙剑奇侠传3》中的小土豆花楹,又或者9年前《步步惊心》中的敏敏格格。而如今,像是某种轮回,郭晓婷在演员生涯的第三个十年伊始,遇见了林湘。

  她用「琉璃」形容林湘,表面晶莹剔透,但比什么都易碎。切换到郭晓婷时,她说自己就是一个平淡的人,但又强调平淡不等于柔弱。

  对于那些质疑她没有事业心的声音,她觉得是彼此对于事业心的认知和诉求不同,但同时又坦承自己身处娱乐圈,缺少欲望,因此错失了不少机会。

  听起来是一通自省,转而她就告诉你:「但我就是这么一个人,还是甘愿平静地从事表演,诠释每一个角色。欲望的到来必然也会伴随着更多得失心,那样的话,我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快乐了。」

  以下是娱乐产业(ID:yulechanye)与演员郭晓婷(简称“婷”)的对话⏬

  林湘像「琉璃」,好看但易碎

  翻看郭晓婷以往诠释的角色,尽管并不是每一个都被观众记住,但至少当下没有人去质疑她的表演。

  林湘,则更多的让大众又重新关注到郭晓婷。

  上周,《怪你过分美丽》开启超前点播,流量小花「林湘自杀」的结局,浮出水面,令人唏嘘。林湘小作精、刷大牌、恋爱脑的讨人厌人设,瞬间逆袭,观众纷纷倒戈,心疼她的隐忍与原生家庭的桎梏。

  热议仍在继续。

  Q:简单评价一下《怪你》中的“林湘”这个角色?

  婷:我觉得林湘特别像一块琉璃,表面晶莹剔透,特别光彩夺目,但她比什么都易碎。

  Q:你怎么看「林湘自杀」的结局?

  婷:作为观众,看到这个结局,非常唏嘘。但性格决定命运,那个好像就是属于她的归宿;作为扮演者,我可能要更理性一些,为这个结局做前期的铺垫,比如:把林湘对罗风、话剧的执着表现得更浓烈,更不理智,让自杀的结局更可信,更成立。

  Q:具体聊下林湘在镜子前突然抹掉口红的那场戏吧。

  婷:林湘的抑郁、崩溃,大概也就是通过五六场戏,把抑郁的情绪逐步加深,这就需要每场戏演出不同的层次。抹口红,是林湘自杀前的一场戏,这个行为是和导演沟通后,现场调整的。

  一开始,导演希望我以更爆裂、更偏激的外在形式来表达,但整个前后情绪下来,这种更模糊的表达,更能让观众对于林湘结局产生一种不确定性。那一瞬间,林湘看见粉丝离去,她就像一朵瞬间枯萎的花,瞬间暗淡,挣扎不动了。

  Q:那场戏,难吗?

  婷:其实情绪到那儿了,也就自然而然出来了。我当时就很认真地安安静静地面对镜子,观察镜子里的自己,恐惧、不安、绝望……有很多奇妙的体验迸发出来。口红颜色很浓烈,用在那个瞬间,显得还挺瘆人。

  Q:怎么看剧中林湘与莫向晚的关系?

  婷:她们互相陪伴,相辅相成。艺人与经纪人之间的关系,蛮微妙的,当艺人火了之后,话语权相对大一些,而经纪人的能力和选择决定一个艺人去向。你看,莫向晚离开了林湘、奇丽之后,她换了两个艺人,她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也会变得非常困难,不会像之前那样顺风顺水,这些设定都非常写实。

  Q:所以网友评:《怪你过分美丽》又名《怪你过分真实》。

  婷:对呀,就很真实。

  Q:针对林湘抑郁症的一面,有做哪些准备?

  婷:看了一些抑郁症表现,尽量去感受他们的不安与狂躁,在诠释的时候借助一些行为细节来夯实。比如:冷不丁的手抖,呆滞,哆嗦,或者突然笑等。我有看到观众说看到林湘笑,反而更想哭。那就证明,我呈现出来的可能是对的。

  Q:林湘这个角色挺有意思的,戏中戏,好奇你在戏中表演演技差、作但同时又饱受原生家庭、爱情等煎熬的多面林湘,如何拿捏这些情绪?

  婷:剧本给了林湘很多面,这就为我诠释林湘打了很好的地基。

  角色的难点在于,如何把这么多面糅合在同一个人身上,而不是互相割裂开来。这就需要我找到每个动机的心理依据,对她每一个阶段都有确切的解读,填补剧本以外的人物空隙。

  就好比:她对罗风的执着。有一场戏,她已经放下罗风了,但她在看到罗风和范美在一起之后,还是冲上车打了范美一巴掌,在我看来,这是场特别重要的戏,这就是林湘的执念,她也想放手,但她没有办法。罗风就像是她的一根救命稻草,她就死死地拽住,那场戏她要把自己弄得特别狼狈,越是狼狈她就越心疼自己:明明已经爱得如此卑微,如此体无完肤,然而罗风还是和别人在一起了。

  Q:莫向晚的离职,也是压倒林湘的一根稻草吧?

  婷:是的。林湘身边其实没有什么她信任的人,除了她的晚晚姐。「晚晚姐」是我在看完剧本后,提出来的,因为我觉得介于她们之间的关系,林湘得给莫向晚一个特殊的昵称,而「晚晚姐」会更加彰显林湘小孩子依赖感的一面。

  (投票源于微博)

  Q:既然林湘没有原型,你是如何将这个角色落地以及把握尺度?

  婷:因为她的设定是「流量小花」,观众会更加容易对号入座。其实这就是演员的职责,通过你的表演,让观众相信这个角色是活生生存在的人。

  Q:快杀青的时候,你在微博写“三天后,我要忘记林湘”。要从角色中抽离出来,对你来说,是一件容易的事吗?

  婷:如果你深爱一个角色,其实是很不容易的。林湘这个角色陪伴了我从第一次试戏到杀青,半年多时间,她一直住在我的身体里面,全情投入的同时,又得小心地把握这个分寸。

  网上有很多人担心我演完这个角色,会抑郁。拍的时候,感性的一面会多一些,会感觉心情灰色,看公路上的天是蓝的,它那么蓝,但就是很想哭。当时我有把我的猫带去剧组,拍完之后,回去陪它玩,尽量让自己赶紧出来。毕竟,演员过度沉浸角色也不好,还是需要刻意保持一些距离感,这样会更利于创作吧。

  Q:你现在从心里忘记林湘了吗?

  婷:我能说我很渣吗?当我遇见一个新的我很喜欢的角色的时候,我就瞬间忘记了。现在在做林湘的采访时,我需要用力去回忆,且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

  那条长微信是我之于「林湘」最后的挣扎

  说渣显然是玩笑话。

  对于郭晓婷来说,遗忘是为了更好地融入下一个角色。

  如今,在回忆其当初主动争取林湘的经历,她还是很感慨,「那个等待的过程,真太煎熬了。」

  我们问她:林湘,演得过瘾吗?

  巧的是,她在试完两场戏后,导演王之也问了她同样的问题,答案都是「当然」。

  Q:具体试了哪两场?

  婷:一场是林湘悔婚,另一场是最后林湘抑郁症到比较夸张的一段独白,演完导演只跟我说了一句话:演得过瘾不。

  Q:与《怪你过分美丽》结缘的契机是?

  婷:这个戏是我们公司(恒星引力)的戏,但其实并没有像网上所说,有内定,加戏。剧本是在定演员之前就定下来的,并没有说因为是我演就加了很多戏,我自己也是通过两轮试戏和极力争取,才拿下这个角色。

  Q:你坚信自己能演好这个角色的底气是什么?

  婷:当时他们认为,我的外型和气质,并不像一个流量小花,相比之下,找一个真实的流量女明星去诠释,会更有说服力。我自己觉得这个角色亮点并不是她外在的身份,更多是她如何呈现不为人知的一面,也就是林湘最后的归宿,用这个情感来击中观众,引发共鸣。

  此外,正因为我和林湘完全不一样,对这个角色的诠释,杂念会更少,我愿意为了这个角色完全的投入。

  我给制片人写了一封很长的微信,比起自荐,我觉得更像是我争取这个角色的最后一点挣扎吧。我想告诉他们,我会如何把这个角色的精髓演出来。争取这个角色真的太难了,看到网上那些声音的时候,我自己还好,但有些替公司感到不平吧,确实没有内幕啦。

  我是一个心非常大,不怎么失眠的人,但在等待最后决定的三四个月里,我竟然开始失眠。以前对于一个角色就属于:早晚都会出结果的,是或者不是,都行。但是,我真的太喜欢这个角色了,喜欢到觉得交到别人手里会可惜,会担心被演成标签化。

  Q:那如果不是你呢?

  婷:那,那也只能选择放下了。但那个等待的过程,确实太难熬。

  Q:外界对于你的认知可能更偏向于「乖乖女」,如此费心争取林湘,算是一种迟来的反叛吗?

  婷:我确实属于那种从小就很听话的小朋友,但不能说这是一种反叛。「乖乖女」的性格,促成我接触表演。演员需要把属于自己的条条框框都扔掉,可以借助不同的角色去解锁多种新情绪,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满足感。

  Q:好奇,生活中什么事情会激怒到你?

  婷:(笑)没有什么吧,我还挺擅长站在别人角度想问题的。一般我被别人黑,我助理、经纪人她们会比较难过,我就在我的小号里安抚她们,我觉得别人黑我,可能是因为她们也有想保护的人吧,没必要因为这样影响心情。

  不过,后来有人把我的小号爆出来,让我有些生气,但不至于说被激怒。因为那个小号是我和喜欢我、支持我的粉丝们的一个秘密基地。

  Q:这种性格很容易被视作“没有事业心”之类,你怎么看?

  婷:我是摩羯座,我非常有事业心,区别在于大家对于事业心的定义不同。他们可能觉得事业心应该是做明星、有流量、更火,但我的事业心是在大家看不见的时候磨炼演技,争取下一次出现的时候可以更上一层楼,诠释好不同的角色。

  Q:乖乖女的性格、娃娃脸有让你错失过一些机会吗?

  婷:当然有。一些复杂深刻的角色大家都会告诉我,我长得不是很契合,也理解他们,毕竟这是需要冒风险的。再有一年,我突然意识到性格对表演的局限性,就开始尝试做一些调整,比如培养感性的一面。但我坚信无论是在生活里还是工作中乖巧,并不是一件坏事,像我就不会担心自己被挖黑料。

  Q:林湘算是一次好的展示机会吧。

  婷:是的,所以,必须死死抓住,通过角色来表达属于我的另一面。

  Q:还蛮期待之后你去出演更多不一样的角色,比如:反派之类的。

  婷:我自己也是。希望林湘这个角色,让大家看到了我的可塑性吧。

  Q:你觉得自己还缺什么?

  婷:圈内的一些朋友、前辈,他们可能觉得我缺少欲望吧,我自己是认可的。如果我有欲望,可能会比现在发展得更好。

  一群不争不抢的人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这是娱乐圈好人缘郭晓婷的交友法则。

  你以为她是那种擅长剧组组局的人,但她却说排斥拍戏期间的饭局、酒局等一切局,理由是「拍戏已经很累了,也会有人觉得这很不合群,但我不介意」。

  Q:听说考上戏是胡歌和袁弘建议的?选择演员作为职业大概是什么时间段定下的?

  婷:是的,选择做演员大概是《仙剑三》《步步惊心》这个阶段定的。小时候,是因为性格太闷太内向,父母就觉得那去拍拍戏,改变一下,但只是课外活动。拍完《步步惊心》,面临高考,师哥(胡歌和袁弘)他们就建议说:要不要去考上海戏剧学院,加上那时候自己对表演已经感兴趣,话剧也是一个契机,坚定了表演在我生命中的不可替代性。

  Q:你怎么看你们之间的友情,包括和刘诗诗、叶青等?这些人在你演员职业生涯和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婷:我觉得挺幸运的,刚入行,师哥师姐他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他们本身就是不争不抢,专注于自己专业,把演员当成一份敬仰的职业在做。

  (郭晓婷和她的朋友们~)

  Q:还挺怀念那个时候你们在微博上像聊天一样的互动。

  婷:对,现阶段微博更多就是工作宣传吧,互动聊天就挪到了私下吧。不过,现在也比较少了,大家都各自有生活、事业要忙。

  Q:距离《仙3》播出已经过去11年了,《步步惊心》也九年了,似乎很多人对于演员郭晓婷的记忆还停留在这两部剧上,你自己怎么看?

  婷:我觉得挺好的,虽然那个时候我还不太懂表演。本人标签越少越好,有角色能让观众记得就很好的。过去的十年可能是小土豆、敏敏格格,未来十年里有林湘甚至更多。但这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吧,不可控。

  Q:你有感知到自己圈内的朋友在年龄上,好像都比你大一些?

  婷:好像真的是,柯蓝姐,诗诗……我属于那种如果我们聊得来,那戏杀青后再做朋友。柯蓝姐,我们拍完一部戏也没怎么说过话,杀青后她邀请我去她家玩,之后就逐渐变成好朋友。

  Q:你和王菊竟然是同学。

  婷:对呀,我们现在都在这个行业,还挺神奇的。

  Q:你当时知道王菊参加《101》吗?

  婷:她应该是第一个就告诉我了吧,但当时,我给了她一些建议,初心是作为一个好朋友,想让她有一个好的心态,重在参与。现在看到她的成绩,超级为她开心,我一直觉得她非常适合做艺人,她很有表演天赋。

  Q:期待你们之后合作拍戏吗?

  婷:期待呀,但不知道会演什么关系的角色,擦出什么奇怪的火花,哈哈哈。

  Q:现实生活中,你和工作人员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

  婷:我的助理我们一起合作近7年了,她是这些年比我跟我爸妈相处时间都长的一个人。她给了我很多能量和陪伴,她对我来说,是家人、是最好的朋友。她说,如果她是邹楠,买站票也要回家。(笑)我和经纪人,我没有林湘那么作,他也没有莫向晚那么强势,平等的沟通和交流。

  (林湘和工作人员)

  Q:有向他们交流或咨询艺人和工作人员的关系之类的吗?

  婷:没有哎。

  Q:可以分享一下和秦岚、惠英红、高以翔、王耀庆等演员的合作感受吗?

  婷:岚姐私底下是温柔、嗲嗲的女生,好奇她会如何演铁血经纪人?我们第一场戏,(莫向晚劝林湘下车拍戏)彼此都有些担心,她压不住我,我无法暴怒。演完后,我们之间的信任感当下就建立了。「我觉得所有接触过岚姐的人,都会很喜欢她吧。」

  高以翔老师,非常温暖,我想没有人比他更绅士了吧,他对现场每一个人都很温暖、友好,像天使一样;王子异,这是他第一次演戏,超级认真,细心,空闲时间都在学习请教;惠英红老师是我女神,她进组定妆时,我还神隐在工作人员里面,默默看她。我们第一场对戏就是抢C位,其实当时内心还是有些瑟瑟发抖的,但又得表现出我很不屑。拍完,秒怂,赶紧和她道歉;王耀庆老师,戏里很腹黑,戏外气氛担当。

  Q:关于这个角色,有收到来自朋友家人的评价吗?

  婷:爸妈看了,她们也觉得和以前的角色差别蛮大。演剧场那场崩溃大哭的戏,妈妈有去探班,她很心疼,哭着走了,跟我说:实在看不下去了。当时,拍了六七遍,中间有些失误或者有人入画,但那又是一个长镜头,不能停,最后就是身心俱疲,哭到整个世界都崩塌了。

  平淡但不代表柔弱

  那场戏是林湘无法摆脱宿命的呐喊,而生活中的郭晓婷,一次暴怒也没有过。

  越是这样,我们就越好奇这个不争不抢的女孩,竟会在N号病房事件上,公开讲述自己的经历发声。

  「发之前有过犹豫吗?」

  「没有犹豫」,她说自己一般不太会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说了,那一定是当下有很强的表达欲望。

  「那件事,我看到真的非常气愤,也联想到以前的一些经历,我不觉得那件事有什么丢脸或不堪,所以就写出来了。唯一抱歉的就是我没有和工作人员商量,导致她们晚上加班了,跟我说:以后写小作文要给她们看一下,但我心想,我还是不会给你们看的。」(笑)

  同样,我们也好奇:出道22年了,郭晓婷还会时不时就发出“做个演员真好呀”的感慨,网友在评论中写到:「羡慕哭了」。

  她说这种幸福感源于从某一场戏、某一个角色中找到共鸣点,又或者灵光乍现的一瞬间,「说小点是戏,说大点就是艺术」。

  在她那里,表演让她不断地把自己打破重组,而后,遇见一个个新的自己,就是一个艺术工作者的幸福。

  Q:你如何看自己和角色之间的关系?

  婷:我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从来不会因为红与不红怀疑自己,但因为过于“理性”,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做演员。直到遇见林湘,拍摄的时候,尽可能把自己全部投入进去;拍完,理性的一面帮助我迅速抽离。

  Q:看你在微博上,还是满感性的呀。

  婷:演员需要感性的一面,我这几年,有刻意去培养,把自己变得柔软一些,提升自己。刘奕君老师跟我说过一句话:「演员应该努力把自己培养的像一个孩子,简单,相信当下的事情。」我觉得很对。

  Q:现阶段的你,关于剧本,选择权会更多一些吗?会给自己设定职业目标吗?

  婷:我没怎么设定目标,这个行业,有太多外在因素的干扰,设定也没有用。我的选择权并没有那么多,甚至有一个阶段,没有选择权。

  有人问我:晓婷,你怎么会接这样的戏?请相信,我选择的那个戏一定是我在那个当下能选的最好的一个。

  Q:一般什么情况下才会产生“非要不可”的决心?

  婷:这种情况非常少。我挺怪的,相比较大IP,我更倾向角色的独特性。有时候,演员会有一种感觉:除了我,别人都不会演的比我好。这时候,就会非要不可,而当你有了这种决心的时候,结果往往也不会太差。挺奇妙的。

  Q:不拍戏的时候都干嘛?

  婷:一般拍完一个戏,我会选择去旅行,这也是出戏的一个方式吧,或者宅在家看书看电影,吸收新的东西。在我看来,演员拼到最后靠的应该是对角色的认知程度,而这些需要花时间去沉淀。

  Q:拍完林湘之后去了哪儿?

  婷:去了泰国一个小岛;去了一个原始森林,呆了一周;还和朋友一起开车去了西北,每天开10个小时,亲近大自然。

  Q:如果要用一句话词形容生活中的郭晓婷,你觉得最合适的是?

  婷:一个平淡的人,但平淡不代表柔弱。

1.《演员自杀 我是怎样演出顶流女演员自杀的心路历程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演员自杀 我是怎样演出顶流女演员自杀的心路历程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65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