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买早餐路过天桥,一个路边摆棋的团伙,让城管小哥给搂了。

原因竟然是,摆的残局太简单,让人破了不给钱。

有个一看就是托儿的中年大叔,被拉上警车的时候,嘴里还嚷嚷:

「一群书呆子,你们懂棋吗!」

你瞧,随便翻翻棋谱,就在街上摆局坑钱的二流子,都有资格冒充业内大手。

纵横江湖数百年的中国象棋,看来是真快黄了。

“中国象棋已死”。这并非是个伪命题,也绝不是源于我个人的臆想。

随便百度一下,你就会发现,关于“象棋”的搜索结果,8成以上都是各类平台软件。

要钱的、不要钱的,赌博的、套路的,数不胜数,真进去玩的,倒是没几个。

视频的搜索结果,也同样堪忧。

名战赏析、残局详述、骗术破解,一切都停留在了2013年前。

有个讲棋的憨厚大哥,我小时候还在央视见过,估摸着现在也早不在棋坛混了。

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竞技项目,象棋比赛总还得一年年办下去吧。

没错,比赛倒是年年都有,新人也层出不穷,可未来,却愈加暗无天日。

2012年象棋甲级联赛,特级大师蒋川因“两回合没变招”,被裁判直接判负。

随后,蒋川拒绝签字认输,且大闹赛场。

棋手吃不透规则,就算了,可就连一些入行许久的裁判,都搞不清楚状况,这个竞赛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了。

影响力方面,更是如此。

2014年全国象棋锦标赛,中国最高级别的象棋赛事,比赛现场却异常冷清,媒体报道只言片语。

在社交网络盛行的年代,不特意去搜,你连冠军是谁都搞不清楚。


提起中国象棋大师,大家耳熟能详的还是柳大华、许银川那几位老前辈。青黄不接的表象,被无限度地放大。

所以,自然也就不难理解,象棋中道崩殂的各种缘由了。

象棋的衰落,当然也无可厚非。

记得我念小学那会,娱乐设施非常贫乏,班上唯一一台电视,除了碰上姚明打比赛,否则一律不准开。

电脑更是稀缺货,一个星期总共就一节电脑课,偶尔还得被无良老师占用。

所以,下棋就成了唯一的休闲方式。

象棋毕竟是国粹,只要上课不玩,平时老师也不太管,有时候各个班级还会搞些比赛,拿了冠军,走哪都倍有面子。

再对照现在,不会玩[王者荣耀]都不好意思当班干部,不会“月下无限连”还能做朋友?

什么?你要下棋?

找你爹去吧,我们冲钻石呢!

比起现在的娱乐活动,象棋的内敛和思考,实在太过枯燥乏味。无论是满足感,还是情感上的冲击,在大家眼里,似乎都比不上电子游戏。

它的死,就是源于此吗?

当然不是。象棋的衰落,很大程度上,与一个热点话题相关 -人机对抗。

2016年3月,李世石与阿尔法狗的五番棋,在首尔开打。全世界人都在等着看,人到底能不能胜天半子。

酒过三巡,李世石战败。

伴随着他懊恼的神情,那一天,围棋的百度指数飙升到了历年的最高峰。

人机大战为围棋,吸引了足够多的眼球。即使输了比赛,围棋也焕发了新生。

而中国象棋就远没有这么幸运了。

在数十年前,它就曾惨败于高科技软件,人打不赢电脑,早已是常态。

1997年,第一款象棋软件 - 《将族》横空出世。

那时的软件测算速度,还非常缓慢,《将族》或许有一些棋力,但受限于软件漫长的思考,根本没多少人愿意陪它玩。

随后,较为高级的《棋隐》面世,与《将族》相比,它首次加入了开局库和残局库的概念,中盘的对弈能力也较为突出,且拥有思考能力。


那时,棋手就已经开始关注象棋软件。

再后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象棋世家》、《象棋参谋》等强力软件开始陆续出现。

这些软件不仅棋力扎实、还附有大容量的开局库,实力已经远胜一般业余选手。

一些软件甚至具有败势主动认输的功能。

再到现在的《象棋名手》,完全已经进入到了纯粹拼电脑配置的时代。每走一步,软件都会打出相应的分数。

同样的软件,机能越好的测算力越强,在对弈中也就越占优势。

在08年以前,真人与软件的对抗,还能势均力敌。09年后,几乎就是被软件单方面碾压。

特级大师王天一曾在采访中谈到:

「在网上遇到强力的软件,只能选择逃跑,根本没得下。」

特级大师许银川也说过:

「现在我对阵软件,几乎没有任何机会。」

在楚河汉界的交汇点,人类面对电脑,早已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这几乎无需佐证。

然而,在斗鱼、熊猫等各大直播间里,却有一群“民间高手”,打着弘扬中华传统的名号,在软件横行的QQ象棋评测里,轻松加写意地干翻对手。

与特级大师相比,他们下棋更加流畅,有时几乎不加思索,为观众打趣的同时,还能妙招频出,思绪如流。

为博取眼球,这些人通常不会选择传统下法,而是更多地使用一些古怪的招式。

什么“瞎眼狗”、“铁滑车”、“敢死炮”,上来就送一个马、送两个炮,别管对面是什么业七、业八的大神,总之就是想虐就能虐。

赢了后还要大喊一声:

「满屏666走一发,这招弃子攻先怎么样!」


说实话,真不怎么样。稍微懂点象棋的都知道,大子是对弈的核心,决不可轻易送掉。

他们使用的那些招数,不少特级大师都有过点评,无非就是“虐菜”二字。

图片来自知乎用户田米福(侵删)

但让我好奇的是,平时街边虐虐老大爷也就算了,评测上业余七、八级的,也是说赢就赢,那就有点怪了。

很多朋友肯定不太熟悉,qq评测与真实棋力的对应,我在这里做一个简短的小科普。

初级最弱。属于刚刚了解规则、下法,就匆忙上手的水平,没有布局概念,完全不懂招数的应对。
再来是业余二级。经常下,爱棋,但不精通,有一定的残局理解,算的不深,属于人数最多的段位。不巧,在下就是评测二级的咸鱼一枚。
业余三级。比较给力的棋手,对局势有清晰的判断,学过棋谱,掌握了众多杀法和解法,属于街边棋摊上的高手。
业余四级。县城一流棋手。布局深奥,中盘力量强悍,即使和高手对弈,也不会立马败下阵来。
业余五级。市级一流棋手,一般在棋社、棋庄混迹,经常下彩棋。水平很高,棋艺非凡,能看到一般棋手看不到的破绽,布局几乎滴水不漏,大局观特别清晰。
业余六级。市冠军级别,大隐隐于市的高人,参加省级比赛也能有一些名次。
业余七级。强业七几乎就是国手的水平,省级比赛冠军的有力争夺者。这些大佬已经几乎可以和一线选手下成五五开。
业余八级。特级大师。或者使用软件的人机高手。在圈内人看来,业七以上,几乎就是软件横行的地带,如果你是纯人,几乎不可能下到业八。
业余九级。这个就不介绍了,没什么营养。

试想,一个没有任何线下成绩,在棋行里没有任何资料,每天开着直播唱着歌,就能轻松虐杀业七、业八,号称“民间高手”的家伙,真的不是软件选手吗?

为了佐证这个观点,我花了一上午时间,专程去虎牙看了下特级大师王天一的直播。

思路清晰,布局妥当,下法平稳,步步为营。经常能看到数十步以后的棋。

他也有失误,也会输棋,但大多数时候,能为观众细致地讲解出中盘存在的漏洞。

而反观斗鱼上这些大佬,讲棋从来就跳不过三步,杀法严谨、狠招频出,有时候自己出的绝手,自己都解释不清为什么,抱着个茶杯哈哈大笑。

图片来自知乎用户田米福 (侵删)

哦对,我忘了说,王天一大神在业五下,民间高手们都是业八起,真狠。

看着软件的路数,下棋做直播,在圈内人看来,这早已是不公的事实。

知乎、贴吧,不知道有多少不辞辛劳,努力揭露真相的人。

但由于中国象棋的小众,没人愿意静下心,听他们说起这些二线主播的残垣往事。

直播时随便干翻业八的一流高手,走出门却被市外的老头虐的人仰马翻。


回来了接着收礼物,接着做淘宝,接着用一个个奇招骗取观众的信任。

不少年过半百的粉丝到现在都相信,他们眼中的高手,是中国象棋崛起的希望。

这真的合理吗?

写这篇文章前,同事跟我打趣:

「人家也是混口饭吃,况且这样的直播,对宣传象棋也有帮助,干嘛非得砸人饭碗呢?」

是啊,大家都是混口饭吃,都不容易。

我有个远房的舅舅,小时候被村里人称为“棋痴”。

小学毕业就不再读书,整天抱着一本皱皱巴巴的《梅花谱》,在家练棋。

后来参加工作,成家立业,都没放下对象棋的执着,年年往市里跑,参加比赛。

他总说,以后要成为国家大师,领悟象棋的真谛。

我问他:“人都赢不了电脑啦,还有啥好下的?”

他回答我:

「人是活的,电脑是死的,人咋能下不过电脑哩?」

刚吃完饭,又钻进屋子里研究棋谱去了。

舅舅没什么文化,认死理,他就是想要证明,自己努力这么多年,没白费。

那些屡次斩获冠军奖杯的特级大师,不也是如此吗?

从白天到黑夜,一步步拆招、试解,就为了能跟21世纪的电脑平分秋色。

有些年岁大的,经不起折腾的,就开班授徒,把象棋的执念交付给下一代的孩童。

在这个逐渐衰败的领域,他们是为了什么?

我不敢妄自猜测大师的想法,但我相信,他们是真的爱棋,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让曾经人人都下棋的时代,再度来临。

而这些所谓的“代打”主播们,他们为象棋做了什么呢?

不过是利用强无敌的软件,骗取一个个火箭、飞机。被揭穿后,再卷包袱走人,寻找下一个避风港。

一位网友的回复很扎心,我想把它用在结尾。

想要做一个讲故事的主播完全可以。

但请不要在这里侮辱中国象棋。

(来源:知乎 BB姬)

1.《棋隐 救救国粹:请别在直播平台上侮辱中国象棋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棋隐 救救国粹:请别在直播平台上侮辱中国象棋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67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