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微信公众号“华闻派”(ukwutuobang)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邮件至editor@thechineseweekly.com。

一头长发被随意地扎在脑后,从背影看很像个很酷的艺术家。

他是青年创业者潘瑞,同时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国内地产界著名企业家潘石屹的儿子。

华闻君近期采访了潘瑞,发现他人生的一次改变与父亲的教诲有关。(你的父母是否也说过一些让你难忘的话?快来告诉华闻君吧!华闻君有几份惊喜大礼要送出,详情见文末咯~)

站在华闻君眼前的潘瑞是个90后的小伙子,他在英国掌管着EREC Estates房地产公司,并拥有数个大型地产项目,遍布在英国四个城市。

作为一个“企业家二代”,潘瑞却并没有被身上的这类标签所束缚,而是在英国踏踏实实地打拼,与人交谈时,也显得低调务实。

“不学英语,行,去英国吧,看你学不学” 

2003年,年仅13岁的潘瑞来到英国,他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克服了语言和文化障碍。

说起初来英国的那个阶段,潘瑞笑了,他说:“我在国内那会儿一点英语都不想学,小学时期的我比较叛逆。我当时就觉得中国人中文还没有学好呢,学什么英文?我爸也还挺狠:‘叫你不学英文,去英国吧。看你学不学。’这样,我就来了英国。”

来英国的第一个春节,潘瑞傻了,学校“竟然”不给中国学生放假?“那年的大年夜,我放学回到宿舍,捧着碗烧鸭饭,在屋里边哭边吃。因为时差,当时也没给家人打电话,所以擦干眼泪睡上一觉,第二天继续上学。”现在想来,这或许就是父亲想让儿子得到历练的一种方式。

花了两三年的时间,潘瑞慢慢解决了自己的英语交流困难的问题,也习惯了英国的生活。

就在15岁的某一天,他突然觉得自己没什么好抱怨的,他比大多数人都要幸运。“过去,我总在抱怨自己的不如意,现在想想就是无病呻吟。那时我也意识到,我不比别人傻,必须考上个好大学,给自己和家人一个交代。从那时开始,我开始发力了。我爸跟我说他14岁的时候从村子走出来离开家去市里了。我比他略晚一点儿,但男孩都会有这么一个时期突然醒悟。”

逆向思考自己的“黄金十年”

经过努力,潘瑞考上了华威大学,又读了硕士研究生,现在在雷丁大学就读房地产学的博士学位。潘瑞坚信,人生的“黄金十年”就是20岁至30岁之间这个阶段。

潘瑞承认,他当时也跟很多人一样,觉得读了那么多年书,得赶紧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给家人一个交代,也很渴望社会的历练。但是他同时也看到一些年龄比他大的同学,回去之后往往没有找对路。

对此,他心里感到很恐惧,“这最宝贵的10年,我走不起这弯路。后来,我就逆向思考,不知道自己做什么是对的,那就想想做什么不会错。先读个研,读书肯定不会错。假期也去一些公司实习,去建筑工地,慢慢地对房地产行业略懂了些皮毛。”

因此,潘瑞在读博期间选择了熟悉的房地产领域。他说:“刚开始,我也觉得有个博士的头衔算是向家人和朋友证明自己。但后来发现,在读博的过程中,还是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否则坚持不下来。”

当个企业家是潘瑞儿时的梦想

潘瑞的读博与创业是同时进行的。但最开始,他并没想一定要从事房地产。在他小时候,他也问过父母,跟大多数父母一样,父亲的回答是:“你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你做什么家里人都支持你”。

潘瑞想到了过去的一段有趣的经历:“当时好像是小学二年级,我印象挺深的是老师问大家,长大以后想干什么?梦想是什么?有一多半同学说的都是考上清华北大,当医生、教师、科学家,我那时就俗一点,‘我要当企业家’。那会儿就觉得这个词听起来挺酷的,其实根本就不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下定决心想要“子承父业”是在潘瑞读硕士期间。他去一栋学生公寓看朋友。“那时,我也想和朋友们住一起。我就去找公寓前台,问他们,我交一年房租,有没有好的房型?我记得那时是3月份。前台说,小伙子,6月份的时候再来可以订到9月份的房。入住率这么好,投资房地产的人听到多少都会眼前一亮。”

同时,潘瑞也亲历了不少例子:不少留学生刚来的时候,加上语言不通,又有信息差,所以挺头疼住宿这件事的。“大家头疼的事,你提供了解决方案就有钱赚。”毕业后,潘瑞又申请了博士课程。时间相对灵活一些,课也比较少,潘瑞就跟朋友商量着把这个想法落了地。

父亲的指引成就了潘瑞的创业设想

2014-15年,刚有创业想法的时候,潘瑞同时在思考两个方向:一个是在英国投资学生公寓,另一个就是去日本投资民宿。那会儿正是airbnb比较火的时候,日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比较低,这些让他犹豫不定。

潘瑞找老爸潘石屹聊天。潘石屹认为,这两个方向都不是主流资产,一个是跟旅游相关的,另一个与教育相关,两者相对都比较小众的。但经过仔细分析,“旅游所受的外部影响比较大,政治因素、天气的因素、福岛核辐射……而教育所受的影响就相对比较小。天上下刀子也得上课去嘛。”听完这个想法后,潘瑞决定选择英国留学生公寓这条路。

但选定方向后,路演、募资又让潘瑞陷入迷茫。“我记得2015年那时的股票在5000点,正是股票涨得疯的时候。投资人就会问,这个房地产投资的收益率是多少?可能我们一年的收益率如果放在股市上,人家一两天就赚出来了。所以市场反馈很不积极。可以想象,一个刚创业的人看到这样的市场反馈,内心有多虚。跟10个人聊完了,大家都说回去再看看。我心里特没底。”

逼得不行的时候,潘瑞回去问老爸:“人家都说你是销售鬼才,有什么秘籍没有?”潘瑞自称那时的自己就像功夫熊猫似的,想着临时抱佛脚也行。

那时,潘石屹对儿子说的一句话让他铭记于心。“秘籍就俩字——真诚。千万别跟投资人耍滑头,忽悠人家。你打心底里的真诚,别人是能感受到的。我觉得就是真诚这两个字让公司坚持到现在还没收摊儿。”

长大了,不再介意任何标签

对于“潘石屹儿子”和“富二代“这样的标签,潘瑞已经放下了。“原来这些标签让我觉得特别尴尬,小时候甚至还会脸红。现在想想别人总不会觉得我是个骗子,是个信用背书。我干得好或不好,能力强与弱这另说,但别人不会觉得我是一个会恶意骗别人的人吧。这方面,我觉得是有帮助的。”

慢慢大了,潘瑞也想明白了一个道理:“父母是没法选的,我也没什么可丢脸的”。之前,有人质疑潘瑞出国上学都是用的家里人的钱,他回应说:“当时我才13岁,我倒是不想用我家人的钱,别人也不给我呀。自己现在看开了,越来越不在意,别人怎么看怎么说。”

作为一个名人,网上的很多言论都会让潘瑞上热搜榜。现在,潘瑞都不介意,也不会在网上打嘴仗了。

潘瑞给我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别人送你一个礼物,你不接,礼物不还在那个人手里吗?这就跟别人骂你一样,别人骂了你,你连一点反应都没有,不就是脏了他自己的嘴吗?所以现在也没闲工夫去管别人怎么说了。”

之前,潘瑞会因为社交媒体上的一些话较真;如今,他偶尔也会用这些标签自嘲一下。“如果网友知道你介意,就会故意让你不舒服,后来发现,你越生气,别人就越开心。后来就想嘴长别人身上爱说就说去吧。”

虽然潘瑞还不到30岁,但他把很多事情想得很明白。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日子要过。

1.《潘石屹儿子 潘瑞:“潘石屹儿子”这个标签,是动力不是负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潘石屹儿子 潘瑞:“潘石屹儿子”这个标签,是动力不是负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68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