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义街六号

于坚

尚义街六号

法国式的黄房子

老吴的裤子晾在二楼

喊一声胯下就钻出戴眼镜的脑袋

隔壁的大厕所

天天清早排着长队

我们往往在黄昏光临

打开烟盒打开嘴巴

打开灯

墙上钉着于坚的画

许多人不以为然

他们只认识梵高

老卡的衬衣揉成一团抹布

我们用它拭手上的果汁

他在翻一本黄书

后来他恋爱了

常常双双来临

在这里吵架在这里调情

有一天他们宣告分手

朋友们一阵轻松很高兴

次日他又送来结婚的请柬

大家也衣冠楚楚前去赴宴

桌上总是摊开朱小羊的手稿

那些字乱七八糟

这个杂种警察样地盯牢我们

面对那双红丝丝的眼睛

我们只好说得朦胧

像一首时髦的诗

李勃的拖鞋压着费嘉的皮鞋

他已经成名了有一本蓝皮会员证

他常常躺在上边

告诉我们应当怎样穿鞋子

怎样小便怎样洗短裤

怎样炒白菜怎样睡觉等等

八二年他从北京回来

外衣比过去深沉

他讲文坛内幕

口气像作协主席

茶水是老吴的电表是老吴的

地板是老吴的邻居是老吴的

媳妇是老吴的胃舒平是老吴的

口痰烟头空气朋友是老吴的

老吴的笔躲在抽桌里

很少露面

没有妓女的城市

童男子们老练地谈着女人

偶尔有裙子们进来

大家就扣好钮子

那年纪我们都渴望钻进一条裙子

又不肯弯下腰去

于坚还没有成名

每回都被教训

在一张旧报纸上

他写下许多意味深长的笔名

有一人大家很怕他

他在某某处工作

“他来是有用心的,

我们什么也不要讲!”

有些日子天气不好

生活中经常倒霉

我们就攻击费嘉的近作

称朱小羊为大师

后来这只羊摸摸钱包

支支吾吾闪烁其辞

八张嘴马上笑嘻嘻地站起

那是智慧的年代

许多谈话如果录音

可以出一本名著

那是热闹的年代

许多脸都在这里出现

今天你去城里问问

他们都大名鼎鼎

外面下着小雨

我们来到街上

空荡荡的大厕所

他第一回独自使用

一些人结婚了

一些人成名了

一些人要到西部

老吴也要去西部

大家骂他硬充汉子

心中惶惶不安

吴文光你走了

今晚我去哪里混饭

恩恩怨怨吵吵嚷嚷

大家终于走散

剩下一片空地板

像一张旧唱片再也不响

在别的地方

我们常常提到尚义街六号

说是很多年后的一天

孩子们要来参观

选自《诗刊》1986年11月号

重读《尚义街六号》

冷霜

《尚义街六号》是于坚的名作,也是当代诗的名篇之一,在1986年11月号的《诗刊》头条发表之后,获得了巨大的反响,成为开风气之先的作品。

《尚义街六号》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生动地展现了日常生活的诗意。尽管“文革”结束已有十年,尽管“今天派”的诗人已经写出“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但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还很少入诗,很少被认为值得入诗。而《尚义街六号》却让我们看到日常生活本身所焕发出的清新的诗意,这种诗意源于真实。与此相呼应的,是诗人对口语的出色运用,显示出口语所蕴含的诗性活力,这种诗性活力也来自生活本身,比如诗中反复用到的提喻手法(“脑袋”“裙子”“八张嘴”),就是日常语言中常见的表达。诗中写到的吴文光后来成为著名的纪录片导演,而这首诗的表现方式和结构也很像一部纪录片,在平实的镜头里捕捉和呈现了生活质朴的美感。

令人尤其印象深刻的地方,是这首诗里洋溢着的幽默感,而这也许是它与此前的当代诗的最大的不同之处。这种幽默感以及内含其中的乐观的人生态度,通常被认为出自于一种平民的视角,如果从传记式的角度来看,可能也与诗人曾作为工人从事体力劳动的经历有关。因为这种乐观幽默的态度,诗里虽有调侃(对已有作协会员证的文友)却并不尖刻,表达成名的渴望也伴随着自嘲,因而也使整首诗充满了青春的健康气息,而从三十年后的今天回望,它也以诗的形式保存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精神氛围中非常动人的一面。

来源:《诗刊》2017年1月号上半月刊“经典重读”栏目

1.《《诗刊》六十年经典重读之十八:于坚《尚义街六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诗刊》六十年经典重读之十八:于坚《尚义街六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6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