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孩子气,此地勿比在娘家里……”8月29日,沪剧经典剧目《大雷雨》在闵行区快乐家园慧音剧场连演两场。颇具反差意味的是,台上“挑大梁”的全是10来岁的小演员,从扮相到唱腔都有模有样。台下早就挤满了观众,还有不少坐着轮椅的老人,大家连连赞叹,小演员的演出“好白相”。

小演员淋“大雷雨”

这出《大雷雨》的小演员均来自闻广艺术团,年龄最小的只有7岁。对这个“娃娃沪剧团”而言,上台演一场完整的大戏还是首次。在剧场后台,还未上场的小演员们盘好发髻、画出皱纹、贴上胡子,未见一点紧张。刚结束演出的小演员迫不及待地分享感受:“还没到笑点,观众们就笑了,和我想的不一样。”还有人凑在一起“接台词”,台上唱到“自从你嫁到此地来”,她们就接着唱“世英他苦度时光受熬煎”。11岁的张天一说:“所有台词我们都倒背如流了。”

沪剧《大雷雨》根据吴琛话剧本《寒夜曲》改编,讲述上世纪20年代初发生在江南古城的一场家庭悲剧。戏里的男女主角马惠卿和刘若兰是一对恩爱的新婚夫妻,但一家之长的马母对儿媳心存偏见,从刁难、虐待到驱逐,最终一对有情人无路可退、双双自尽。上世纪50年代,石筱英、邵滨孙、筱爱琴等沪剧演员首演《大雷雨》,自此长演不衰。“《大雷雨》是沪剧经典传统老戏,唱段脍炙人口,是沪剧舞台上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之一。”闻广艺术团创始人王和敏说,“我们鼓励少儿沪剧爱好者挑战这部堪称沪剧‘教科书’级的经典剧目,希望他们学会欣赏沪剧,更加热爱沪剧,激发他们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沪剧艺术。”

为了这次的完美亮相,剧团利用暑假时间集训了两个月,每天排练5至8小时。“一点也不辛苦,我喜欢讲上海话,也喜欢沪剧的唱腔,很甜美。”复旦万科实验学校4年级学生唐悦文说。她从幼儿园起学说沪语,学唱沪剧,在《大雷雨》中出演刘若兰,“这是一个温柔、善良的角色”。12岁的陈奕灵饰演剧中的马母,这是反差最大的一个角色。“马母很封建,奸诈狡猾,但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如何演好这个角色?她的答案是向老艺术家取经,每天上网看以前版本的《大雷雨》,揣摩沪剧演员的神态和表演方式,再运用到自己的表演中。排练多了,她总结出了诀窍,“表情要凶,吐字清楚但不能太快,要保持老人严肃的态度”。

沪剧传承后继有人

当天的演出中,前两场完全由孩子们“打头阵”,后两场邀请陈瑜、沈慧琴、吕贤丽、李建华等知名沪剧表演艺术家同台演出,通过“以新为主、以老带新”的方式传承沪剧文化。

“沪剧在上海越来越热了,尤其近两年,学沪语、唱沪剧的孩子更加多了,并且大多从儿时就开始学。”手把手教出这群小演员的沪剧表演艺术家吕贤丽感慨道。“娃娃沪剧团”的起步并不容易,有的孩子一开始一句沪语都不会讲,一周一节课,往往只够教一句台词。而由于年龄所限,孩子们对剧中情感的把握也只能从模仿学起。“《大雷雨》时代背景、人物关系复杂,对孩子们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排练过程中,孩子们都非常享受。”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台词、唱腔、身段,到两个人的对手戏,再到小的折子戏演出,小演员们在几年的学习中一步一步成长了起来。剧团中,小学员毛珺宜、周钰菲、柯煜曾获全国戏曲小梅花奖;张浩轩、周子荃、周子涵、徐启钥、苏奕仁、唐悦文等曾获上海少儿戏曲“小白玉兰”称号。12岁的苏奕仁是少见的男演员,出演梁世英一角。几年前,因为家长想让他学习沪语而进入剧团,开始学唱沪剧。如今,他已是资深的戏迷了,“沪剧很好玩,也代表了文化的传承”。吕贤丽说:“我们每教一个孩子,他会带动家长一起喜欢沪剧,这项艺术就传下去了。”

沪剧表演艺术家陈瑜曾在《甲午海战》《星星之火》《明月照母心》等多部戏中扮演不同性格、命运的母亲。此次甘当“绿叶”,出演《大雷雨》中的马母。看到小演员们的演出,她很兴奋:“各种各样的人物,有好人、坏人,也有年纪大的,通通都是小演员演。沪剧后继有人了。”

1.《沪剧大雷雨 沪剧《大雷雨》演了1000多场,这次,陈瑜吕贤丽为一群10来岁娃娃当配角》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沪剧大雷雨 沪剧《大雷雨》演了1000多场,这次,陈瑜吕贤丽为一群10来岁娃娃当配角》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76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