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40年春风化雨,40年砥砺奋进,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事业普惠民生,文化强国建设稳步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掌握文化改革发展主导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文化投资布局更趋合理,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持续提升,对外文化贸易增长强劲,国际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
一
公共文化事业不断进步,文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支持日益加强,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理念逐步深化,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逐渐提高;文化产业投资向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倾斜,区域布局更趋合理,投资主体日益多元,文化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效统一”成效显著。
(一)公共文化服务持续优化。
各级政府切实履行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关注文化民生,强弱项补短板,努力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馆一站”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基本实现了“县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对“读书看报、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观赏电影、送地方戏、设施开放、文体活动”等7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制定指导标准,明确保障底线,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不断提高,群众性文化活动日益丰富。
基本公共文化设施逐渐完善。2017年,全国共有群众文化机构44521个,比1978年增加37628个,增长5.5倍,1979-2017年年均增长4.9%;博物馆4721个,比1978年增加4372个,增长12.5倍,年均增长6.9%;公共图书馆3166个,比1978年增加1948个,增长1.6倍,年均增长2.5%。
广播电视覆盖面持续扩大。截至2017年底,全国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7%,比1985年提高30.4个百分点;全国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1%,比1985年提高30.7个百分点。全国居民家庭彩色电视机拥有量从1990年平均每百户16.2台,到2017年平均每百户122.2台,增长6.5倍,1991-2017年年均增长7.8%。
出版事业蓬勃发展。2017年,全国图书出版种数51.2万种,比1978年增加49.8万种,增长33.2倍,1979-2017年年均增长9.5%;图书总印数92.4亿册(亿张),比1978年增加54.7亿册(亿张),增长1.4倍,年均增长2.3%。全国期刊出版种数10130种,比1978年增加9200种,增长9.9倍,年均增长6.3%;期刊总印数24.92亿册,比1978年增加17.3亿册,增长2.3倍,年均增长3.1%。
(二)公共文化投入不断加强。
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极大丰富,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支持日益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呈现加速增长趋势,有力支持和保证了公共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事业费逐年增加,2017年,全国文化事业费已达855.8亿元,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0.4%,与1978年的4.4亿元相比,增长192倍,1979-2017年年均增长14.4%。
各地区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地区公共文化投入实现较快增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持续增加,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稳步推进。2016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915亿元,比2012年增长40.5%。其中,东部地区1284亿元,增长47.2%;中部地区562亿元,增长54.8%;西部地区859亿元,增长29.1%;东北地区210亿元,增长20.7%。
(三)文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各级政府的努力下, 我国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年加大;同时向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倾斜,区域投资布局更趋合理;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步伐不断加快,投资主体日趋多元。
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1]达38280亿元,比2005年增加35484亿元,增长12.7倍,2006-2017年年均增长24.4%;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1%,比2005年提高2.8个百分点。分地区看,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0470亿元,比2005年增长23.8倍,年均增长30.7%;所占比重为27.3%,比2005年提高12.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为10472亿元,比2005年增长20.9倍,年均增长29.3%;所占比重为27.4%,比2005年提高10.3个百分点。东部地区为15891亿元,比2005年增长8.2倍,年均增长20.3%,所占比重为41.5%。东北地区为1447亿元,比2005年增长7.7倍,年均增长19.8%,所占比重为3.8%。
二
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型文化业态迅猛崛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心理从传统封闭向现代开放演变,文化消费需求质量不断提高、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我国文化市场准入逐步放宽,市场主体、经营方式日趋多元,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传统文化企业转型升级,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文化业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文化产业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格局,稳步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迈进。
(一)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明显提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把培育发展文化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出台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有效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化产业整体竞争力明显提高。
经初步测算,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5462亿元,比2004年增长9.3倍;2005-2017年年均增长19.7%(未扣除价格因素影响,下同),比同期GDp现价年均增速高6.3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分产业类型看,2016年文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024亿元,比2013年增长55.5%;2014-2016年年均增长15.8%,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2.1%,比2013年增加4.9个百分点。文化制造业增加值11889亿元,比2013年增长26.2%,年均增长8.1%,占比为38.6%。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872亿元,比2013年增长33.9%,年均增长10.2%,占比为9.3%。文化服务业快速增长,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
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看,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4年的2.15%提高到2017年的4.29%,增加了2.14个百分点,占比逐年提高,对GDp增量的贡献年平均达到4.7%,文化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文化产业因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具有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特点,为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文化新业态发展强劲。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与互联网、旅游、体育等行业融合发展,跨界融合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快,新的文化业态应运而生。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等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型文化业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互联网+文化”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分行业看,在文化产业的10个行业类别中,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发展迅猛,2016年实现增加值3687亿元,比2013年增加1884亿元;2014-2016年年均增长26.9%,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0%,比2013年提高3.7个百分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呈现蓬勃发展势头,2016年实现增加值5843亿元,比2013年增加2127亿元,年均增长16.3%;所占比重为19.0%,比2013年提高2.0个百分点。从营业收入看,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营业收入为7990亿元,比上年增长34.6%;规模以上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营业收入为11891亿元,比上年增长8.6%。
(三)文化骨干企业不断壮大。
为引导我国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规划建设,大力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推进资源整合,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结构调整。我国文化骨干企业[2]数量逐年增加,企业规模持续扩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2017年,全国共有文化骨干企业5.5万家,比2012年增长51.3%,2013-2017年年均增长8.6%;从业人员为854万人,比2012年增长22.2%,年均增长4.1%;实现营业收入91950亿元,比2012年增长63.4%,年均增长10.3%。骨干企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实现较快发展的主体力量,2016年,骨干企业数仅占全部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4.2%,但实现增加值20406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6.3%,有力支撑我国文化产业发展。
(四)文化对就业拉动作用明显。
文化产业门类众多,产业链条长,就业容量大,就业形式灵活多样,对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16年底,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共吸纳就业人员2178万人,比2013年增长23.8%,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2.8%,比2013年提高0.5个百分点。分产业类型看,文化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最强。2016年,文化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1143万人,比2013年增长41.4%;占全部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52.5%,比2013年提高6.5个百分点。文化制造业从业人员859万人,增长6.6%;文化批发和零售业从业人员175万人,增长19.8%。
三
文化需求快速增长,文化走出去亮点纷呈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指引下,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文化需求快速增长。文化产品进出口连续多年保持顺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贸易取得积极进展,国际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
(一)城乡文化消费增长强劲差距缩小。
文化需求、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更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不断发展,多元化多层次文化消费格局逐渐形成。伴随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和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支出不断提高,同时差距逐步缩小,为文化消费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2017年,全国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为850元,比2013年增长47.3%,2014-2017年年均增长10.2%,增速比同期全部人均消费支出高1.7个百分点;文化娱乐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6%,高于2013年4.4%的水平。分城乡看,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339元,比2013年增长41.5%,2014-2017年年均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61元,比2013年增长49.1%,年均增长10.5%。由于农村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的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之比由2013年的5.4∶1,降低到2017年的5.1∶1。
2017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彩色电视机拥有量为123.8台,比1990年增加64.8台,增长1.1倍,1991-2017年年均增长2.8%;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彩色电视机拥有量为120.0台,比1990年增加115.3台,增长24.5倍,年均增长12.7%。2017年,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彩色电视机拥有量相差3.8台,与1990年相差54.3台相比,差距大幅缩小。
随着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持续提升,大众精神文化需求增长强劲,有力推动文艺演出和电影市场快速发展。我国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新局面。
2017年,全国有艺术表演团体15742个,比1978年增加12592个,增长3.0倍,1979-2017年年均增长4.2%;全国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场次共计294万场,比1978年增加229万场,增长3.5倍,年均增长4.0%。2017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国内演出观众人次达到12.5亿人次,比2006年增加7.9亿人次,增长170.6%,2007-2017年年均增长9.5%。
2017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559亿元,比2006年增加502亿元,增长8.8倍,2007-2017年年均增长达到23.0%;电影院线拥有银幕50776块,比2006年增加47742块,增长15.7倍,年均增长达到29.2%。
(二)文化走出去成绩斐然。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注重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文化走出去”战略成为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经之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出台后,我国文化贸易迈上新台阶,文化产品进出口连续多年保持顺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贸易取得积极进展,文化交流、文化贸易和文化投资并举的“文化走出去”新格局逐渐形成,中华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稳步提高,文化产品贸易连续实现顺差。2017年,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为971亿美元,比2006年增加869亿美元,增长8.5倍,2007-2017年年均增长22.7%;占全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的2.4%,比2006年提高1.8个百分点;文化产品贸易顺差为793亿美元,比2006年增加702亿美元,增长7.7倍,年均增长21.8%。2017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7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5%;占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的18.1%,比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华文化逐渐突破语言障碍、文化和意识形态差异,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逐步构建起“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的国际传播新体系。截至2016年底,我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全球拥有101家海外整频率播出电台,每天播出近3000小时节目,覆盖50多个国家的首都或主要城市约5亿人口;在海外建有地区总站、驻外记者站、节目制作室、广播孔子课堂等近100个机构和4115个听众俱乐部,汉语覆盖全球98%以上的受众。2016年,国际广播电台受众反馈(互动)总量达5530万;开设社交媒体账号228个,粉丝总数8117万;媒体日均阅听量约2600万。
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开启中国文化发展的崭新一页。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华文化蓬勃发展的40年,也是中国文化产业不断壮大的40年。展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相信,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将呈现高质量、跨越式的崭新局面,中华文化将持续焕发出创新活力与时代风采!
注:[1]投资数据均不含农户。
[2] 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企业、限额以上文化批发零售业企业和规模以上文化服务业企业的总称,具体包括: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文化制造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文化批发企业或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文化零售企业;从业人数在50人及以上或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文化服务业企业(其中文化和娱乐业的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
1.《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区别 【改革开放40年】文化事业建设不断加强 文化产业发展成绩显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区别 【改革开放40年】文化事业建设不断加强 文化产业发展成绩显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77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