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日本之前,对日本古都的想象都与川端康成有关。在他晚年的创作《古都》中,描写了京都的春夏秋冬、传统习俗、庙宇神社,真正的主角仿佛不是千重子,而是这个古老的城市。在文字中,随着他到平安神宫和仁和寺赏樱花,去清水寺观落日,去植物园看郁金香,看青莲院的樟树和南禅寺的青松……为了写《古都》,他在京都住了一段不短的时间:“京都,一个细雨的下午,我坐在窗畔,看着雨丝丝落下,时间仿佛静止。就是在这里,我清楚地意识到,宁静这种感觉,只属于古老的日本。”我来到古都的这一天,没有雨,冬日,天蓝得如同一个童话。
京都之前,先去奈良看鹿。靠近奈良的时候,看着路边颜色质朴的白褐相间的建筑,心思便开始复杂,这就是唐以前的中国啊!二战时,盟军就是否轰炸古都进行过讨论,最终听取了中国建筑名家梁思成的意见对日本的文化古都进行保护。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案,划出古都历史风土保护区和美观地区加以护理,并对建筑物高度进行限制,除市中心区域外,大部分地区都控制在20米以下。许多区域保留传统木结构房屋,只是全部进行了防火防震的改造。
从兴福寺开始,路边的鹿开始增多。奈良的鹿不是被关起来的,而是随便漫步在街道上的。在路边买特制的鹿仙贝时,就已经被聪明的鹿盯上了,这些鹿往往是年龄比较大,老奸巨猾,他们顶屁股,拽衣服,就差直接抢了。因为提前花姐提醒过,我没敢将鹿仙贝拿在手上,而是装在口袋里。走在路上正在寻找可爱的还没长角的小鹿,就看到迎面走来的一群人神色异样地看着我,我疑惑地回头一看,原来有好几头高大的老鹿跟着我,还在蹭我的腿,原来它们已经隔着衣服闻到了鹿仙贝的味道。不过我的鹿仙贝基本都留给了那些攻击力不是很强的小鹿,光看他们萌萌的大大的眼睛,就有一种柔情,不禁想起沈从文在《边城》中写的有着光光的眼神的像小鹿一样的翠翠。奈良的东大寺大佛殿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造古建筑,建筑式样是唐式的,里面供奉着日本最大的木制释迦摩尼佛。据说唐代高僧鉴真和尚曾经在这里设坛授戒。湖边的神社倒影隐约,这里春天可赏樱,秋天可看枫叶,可现在只有蔚蓝的晴天。有位老爷爷背着一大包零食,在训练小鹿鞠躬,一定要等小鹿鞠躬三次才把鹿仙贝喂给它们吃,非常可爱。
京都第一站是八坂神社,来的这一天,天特别蓝,有一种清明刚硬的冷。这个神社是日本特有的神道教,大门朱红色,在蓝天下特别鲜艳。这里是川端康成笔下的千重子被发现的地方。这是一个浪漫的谎言,在樱花树下,一个相貌可爱的女童被太吉郎夫妇发现,并领养回家。虽然这只是一个善良的谎言,但是八坂神社已经和千重子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东山区的神社。为二十二社,是日本全国约三千座八坂神社之总本社,气势非凡的八坂神社是关西地区最知名且历史最悠久的神社之一,京都人昵称它为“衹园桑”。神社的例行祭祀活动叫袛园祭,与东京的神田祭,大阪的天神祭并称为日本的三大祭。原本称作“祇园神社”、“祇园社”、“祇园感神院” “袛园天神”,庆应4年(1868年)的神佛分离令后,改名“八坂神社”。八坂神社内人群川流不息,层层叠叠的白色灯笼映衬着蓝天分外动人。和中国人喜欢喜庆的红色不同,日本人更爱象征着纯洁的白色。我们到京都时,刚好遇到了日本连休三天的假期,很多日本的年轻人穿着传统和服,来这里求神保佑。在神社参拜之前,要先御手洗,一个叫“手水舍”的石槽中有清冽的泉水,水是不能喝的。用左手往右手上舀水,右手往左手上舀水,舀水轻抚嘴唇,然后把水倒掉,以示洁净。本殿和拜殿门外均系着三个大铃,三根粗绳垂到地上。人们走过去,使劲将铃摇得叮铛作响,算是和神打了招呼,这样神才能听到人们的祈愿。然后许愿者双目微闭,口中念念有词,求神保佑消灾解难。据说,八坂神社因在公元877年驱除了京都瘟疫而闻名,从此成为消灾除厄的神社,香火鼎盛。如今信徒中很多是祇园的店家,求神保佑生意兴隆。八坂神社最著名的是每年一度的祇园节。一千多年过去了,人们仍保留了这一古老的习俗,每年7月祭神仪式开始,前后一个月左右才结束,一直是京都一大盛事。
1.《古都川端康成 走过川端康成的古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古都川端康成 走过川端康成的古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77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