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夕,中国有一批超级工程完工。它们是什么?有哪些让我们印象深刻?在这个普天同庆的节日里,来跟海外君看一看伟大祖国的建设成就!

——9月28日上午9:18,目前世界上高度最高、跨度最大、用钢量最多的“反对称结构斜拉桥”——柳州白沙大桥正式通车。

白沙大桥主桥一跨而过,只有中间主塔,因似门形,被市民们称作“柳州之门”。

——500米口径的“中国天眼”是人类迄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9月25日,“中国天眼”启用两周年。截至目前,它已发现了44颗被确认的新脉冲星。聚焦更遥远的星际空间,加油,“中国天眼”!

——9月19日22时0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7、38颗北斗导航卫星。

在这两颗卫星上,首次装载了国际搜救组织标准设备,将为全球用户提供遇险报警及定位服务。给力!

——9月10日,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下水,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的突破。

根据建造计划,新船将于2019年上半年交付使用,执行我国极地考察任务。

——8月,我国成功研制世界最大口径单体碳化硅反射镜,标志我国光学系统制造能力跻身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大口径光电装备跨越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介绍,基于本项目研制完成的1.5米和2米量级碳化硅非球面反射镜已成功应用于国家重大型号任务中。

——7月12日,第二架国产C919大型客机从上海浦东转场至位于山东东营的我国首个民航客机试飞中心。

记者介绍说,12日飞机上没有运载乘客,只有5人飞行小组——包括机长、副驾驶、工程师、观察员。

——6月12日上午11时15分,亚洲第一造岛神器“天鲲号”海试成功,回到了港口。

在经历了近4天的海上航行试验后,此次随行海试的建造组组长王健兴奋地在朋友圈写了首词:

浪淘沙·花鸟山

号笛长鸣又升帆,披荆斩棘,再征花鸟山。

排障除难不畏险,信心饱满。

任凭浪涌接踵来,勇往直前,遨曵数百舟轮间。

朝霞映照返航路,天鲲凯旋!

2017年11月3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天鲲号”缓缓驶出船坞,缓慢而又沉着地驶向江海交汇处,这艘新晋“亚洲第一”,承载了多少疏浚人的梦。

“天鲲号”海试成功,造岛神器朝“深蓝”更近一步。

——5月,上海振华重工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风电施工平台——2000吨“龙源振华叁号”日前交付使用。这标志着我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大型风电安装平台国产化,为我国加快发展海上风电产业提供了装备支撑。

“龙源振华叁号”平台拥有10多项创新技术,可以存储大量风机设备,容纳120人在海上生活居住,是当今海上风电领域当之无愧的“海上巨无霸”。

——5月14日凌晨4点,广西柳州,世界第一“大推力”钢箱梁拱桥——柳州官塘大桥吊装到位,标志着大桥建设最大的重难点被成功攻克。

“钢铁巨龙腾空起,一弯新月挂柳江。”

此次提升还分别创下了整体提升高度、整体提升重量、提升拱肋跨径三项“世界第一”的纪录。

——2月7日,我国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返回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母港。

科考队员在本航次成功建成我国首个深海实时科学观测网,西太平洋深海3000米范围内的温度、盐度和洋流等数据实现1小时1次实时传输。

科考队员在潜标布放前合影。

观测网获取的连续和实时数据将为我国科学家研究西太平洋环流的三维结构、暖池变异及其对中国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宝贵资料,为我国的气候预报和环境保障业务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1.《祖国的伟大成就 用“超级工程”迎国庆!来看看伟大祖国的建设成就有哪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祖国的伟大成就 用“超级工程”迎国庆!来看看伟大祖国的建设成就有哪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77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