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在月球上,有一座"高平子环形山",而这位高平子先生,是一位上海金山籍的天文学家。

今年,恰逢金山乡贤、著名天文学家高平子先生诞辰130周年。为深入挖掘金山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切实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宣传,金山区近日举办以“永远的乡愁”为主题的纪念特展,展览为期三个月,将一直持续到12月28日。

据介绍,高平子(1888—1970年),本名均,字君平,金山张堰人,中国近代天文学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他出生书香门第,幼读诗书,夙承庭训,兼受严师之教,深植国学之基。1904年考入震旦学院,从马相伯学几何、物理、法文。

1912年,高平子毕业后自修天文,继轨前贤,孜孜不倦,入佘山天文台从蔡尚质学现代天文学。后入青岛天文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期间开创现代太阳黑子观测与研究,参加第一届万国经度测量,出席国际天文学大会,调查河南周公测景台。1948年赴台后,尽瘁学术,沉浸图书,谦以待人,雅好自然。

高平子一生著作等身,撰有《学历散论》《史日长编》《史记天官书今注》《平子著述余稿》等。1982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面上坐标为6.71°S、87.81°E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高平子环形山,以表彰其在天文学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

"在金山大地上,有这样一个家族,他们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呼吸、与国家齐奋进,弦歌不辍,薪火相传。在浅浅的海峡对岸,总有这样一种乡愁,他们向往着——东海之滨,留侯溪畔,同歌不老之天;千年古镇,秦望山头,共赏团圆之月……"展板上的这些话,道出了一个家族永远的乡愁和深沉的爱国之情。

据介绍,在这次展览的筹备过程中,高平子先生的次孙、台北金山同乡会会长高渠先生先后八次往返海峡两岸。尽管已是近八十岁的老者,但对于祖先的乡愁未竟之事,依然孜孜不倦,不辞辛劳。高渠先生捐赠了家族文物53件,重要文献36件,构成本次展览的主体。

高氏家族是金山张堰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家族后裔已散居海内外、两岸三地、大江南北。在特展开幕式上,从各地闻讯而来的高氏家族后裔们为表达对家乡的敬意和高平子先生的敬重之情,或出谋划策,或借展书画,或捐赠珍藏。如今,为筹备展览而体现出的家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依然让人为之动容。

展览期间,广大市民可至金山区博物馆朱泾馆(罗星路200号)免费参观。这次活动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指导,金山区文广影视局、金山区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张堰镇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金山区博物馆具体承办。

纪念特展共分为“秦望:耕读世家 闾阎望族”、“仰望:瘁心天象 承古拓新”、“守望:燕子天涯 今朝回家”三个展示单元,从多角度呈现张堰高氏一脉的发展渊源、学术成就与家国情怀。展品囊括高平子先生及其家属珍贵照片及物品数十件,大部分系第一次与公众见面,其中不乏清代乾隆年间的地契,高平子出席国际天文学大会时穿着的大衣,夏敬观、董作宾、孔德成等名家的书画,高平子生前使用的打字机、相机、手表及印章、高平子手稿、书法作品等。

作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开拓者,高平子先生于内忧外患、国事衰微之际,主张学习西方科学,弘扬传统文化,继轨前贤,立志天文,并为之奋斗终生。展览向我们展示的,是一部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创业史,一道精勤求是、开拓创新的探索之途,一段高氏家族扎根金山、追思过往的心路历程。

1.《高平子 他在月球上拥有一座山?金山区举办纪念高平子先生诞辰130周年特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高平子 他在月球上拥有一座山?金山区举办纪念高平子先生诞辰130周年特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77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