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是历史上难以被人遗忘的年岁,同年举办的巴黎和会更是成为一道中国人心中难以抹平的伤疤,而肖克俭作为电影中的人物出现在了荧屏中,却是为了替当时生活在不甘与抑郁中的所有中国人发声。

在电影中,很难让人释怀的一个角色就是虚构的肖克俭了,他的街头抗议,他的慷慨激昂,仿佛都展现出了那个时代中国国民对不公的抗议与愤慨,直到最后,他在烈火中重归于虚无,好像又暗示着一切国民期望终将落空。特别是看到肖克俭在熊熊的烈火中沉默无声的化为灰烬时,恐怕每一个观众都有置身于期中的感觉。而这火焰包含着国人的怒火,英雄内心深处的咆哮,以及这个国家的深深的愤慨。曾有人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一个虚构人物的死亡更易使人明白为什么有千千万万那个时代活着的人会站出来疾呼。

谈及肖克俭,更不能忽视的一个人就是作为他童年好友的主人公,中国的天才外交官-顾维钧。与肖克俭的热烈与激昂相比,顾表现给人的跟多的是一种深沉与内敛。当肖克俭在街头游行疾呼之时,顾此时更多的是在巴黎和会中与列强们据理力争的维护着国家的利益。

一个国家要想与世界接轨更多的是应该了解世界的规则,承认并参与到其中。中国近代历史开端的糟糕性从根源上来说就在于将世界的规则放到一边,一边被别人打,一边闭上眼玩自己的那一套老把戏。所以,中国本身去参见巴黎和会的谈判这一件事并没有错,去参加和会本身就代表着一种进步。而问题的重点在于,中国本身实力过于弱势和参与国际规则的时间太短导致其本身在国际社会上没有什么话语权。

所以当顾出现在和会时,当和会一切都没有尘埃落定时,无论条件多么艰难,也不管外界如何去看待他,他始终与和会的各方进行着博弈,想尽可能的维护自己祖国的利益。只不过弱国无外交,最终和会为了当时强大的日本而抛弃了他们弱小的朋友中国。

当电影进行到这里时,热烈而激情的肖克俭已于火焰中逝去,睿智而沉稳的顾维钧也已在巴黎和会中无能为力了,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事件联合到一起却又成为了了不起的事。肖克俭的死亡在顾维钧的心中激起了滔天大浪,使得我们可以从短短的影片中找寻到顾如此行为的力量源泉。而顾的心理活动虽然不会如此简单,但通过一个虚构人物的烘托,可以使我们更容易的理解到他所做事情的正义性,也跟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一个疯癫的人的歌其实不许要听懂他唱的是什么,也不需要明白他是谁,为什么要这样去做。

当所有的活着的人看到他时,都会有一种强烈的心理震撼,他就像那个时代的中国一样,滑稽可笑,又充满着深深的无奈与忧伤。

当所有的活着的人看到他时,都会有一种强烈的心理震撼,他就像那个时代的中国一样,滑稽可笑,又充满着深深的无奈与忧伤。

更多历史资讯,请关注“寻史野记”

1.《关于1919, 除了顾维钧和巴黎和会, 还有肖克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1919, 除了顾维钧和巴黎和会, 还有肖克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7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