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一系列超项目的出现,“基础设施狂人”的标签深入人心。随着“一带一路”朋友圈的不断扩大,中国“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
近日,中国网采访了中国国际工程承包协会会长方。在采访中,方谈到了中国海外承包工程的发展历程、中国企业的海外优势以及“中国建设”品牌的创建。方表示,倡议提出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发展迅速,全国沿业务已占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全球业务的近60%。中国企业的海外竞争力越来越强。曾经是竞争对手的发达国家企业,转向与中国企业合作。未来,“中国制造”这个品牌会像“中国制造”这个品牌一样,在全世界歌唱。
目前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方:中国企业正式进入国际承包工程市场已有40多年。他们经历了初创、稳步积累、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四个阶段,现在正朝着高质量发展。中国承包商承包的国际基础设施的规模、技术和附加值迅速增加,中国承包商的角色定位从最初的承包商转变为综合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近年来,中国企业承接的国际基础设施项目规模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有许多单笔合同金额超过100亿美元的超大型项目,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具体来说,它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亚洲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大市场,新签合同和已完成合同占世界总量的50%以上,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是重点市场。
第二,交通、电力、住房建设是最强的领域。房屋建筑是最早“走出去”的商业领域。近年来,华侨企业修建了许多道路和机场,在交通“走出去”领域也有许多项目。如今,以高铁为代表的轨道交通已经开始“走出去”。
第三,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规模越来越大。1979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年合同额仅为3400万美元,2020年新签合同额超过2500亿美元,40年间增长近8000倍。
第四,发展模式逐渐改变。中国企业最早只能转包给他人,后来发展到EPC、EPC+F、EPC+I等BOT、PPP模式。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发展模式不断转型升级。现在我们更加朝着“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的方向发展,通过PPP、收购本土企业、与信息企业合作等方式,积极抓住“新基础设施”的新机遇。,而“战略领导、模式创新、技术赋能、高质量、可持续”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共识。
第五,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在奥斯卡-美国工程新闻记录评选的基础设施行业250强国际承包商中,2020年将有74家中国企业上市。在全球250强承包商承担的国际基础设施项目中,中国企业占25.4%,也就是说,每四个国际基础设施项目中就有一个中国企业。中国企业海外资产越来越大,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越来越强,成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的生力军。
“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外承包工程企业经营业绩如何?
方:“”国家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重点区域市场。区域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承包商协会的成员企业负责“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的投资和建设。
我们正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越来越多的项目。2013年,Xi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当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营业额约占中国对外承包企业全球营业额的43%。截至2020年11月底,中国工程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营业额和新签合同接近全球业务量的60%。这证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们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发展很快。
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了许多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如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牙利铁路和印尼亚湾高速铁路。中巴经济走廊也有很多大型项目。2021年元旦前夕,由中国公司承建的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地铁项目竣工并开始运营。
这一系列项目表明,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合作正在蓬勃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导下,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逐步增加,项目不断发展。对区域互联互通的需求已具体转化为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电力、输油管道和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为发展对外承包项目提供了新的空空间,这些项目已在业务规模、大型项目数量、行业分布和参与者方面实现
合理的成本、实用的技术、丰富的经验,造就了“基础设施狂人”
中国企业在海外做基础设施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方:中国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每个阶段都不一样。早期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劳动力成本。与日本、韩国、欧美相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非常低。进入2000年后的新世纪,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装备制造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的竞争优势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合理的成本价格,这意味着我们的建设效率很高,但是成本很合理。
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也使中国企业有能力建设海外基础设施。现在我们不再和西方企业竞争人工成本,而是强调本地化。我们使用当地工人,培训当地技术人员。在本地化竞争方面,我们的优势体现在设备制造能力和实用领先的技术上。比如电站项目,我们可以提供整个安装系统。中国的高铁、水电和超高层建筑技术已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我们也可以提供整个产业链的服务。
如何看待中国的「基建狂人」这个称呼?
方:西方认为我们是“基础设施狂热分子”,可能是因为我们建设得非常快、非常高效。其实这些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的。我们有多年积累的实用专有技术。比如中国企业可以在印尼这样的冻土和热带雨林地区修高铁。我们在项目沿线环境方面有专业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优势。说句不一定贴切的比喻,三甲医院的外科医生是权威的,因为他做了很多手术;中国工程企业的全球工程经验很难与其他国家的同行相比,这也给了我们信心。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疫情期间,中国为全世界生产了大量的抗疫物资和设备。事实上,中国不仅是一个制造大国,也是一个未来的建筑大国。除了建设自己的高铁、高速公路和智能园区,中国还希望为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发展提供中国的解决方案和中国的智慧。希望别人一提到中国,马上想到“建设大国”的形象,希望“中国建设”这个品牌能像“中国制造”一样,在世界范围内唱响。
打造一个唱响世界的“中国建筑”品牌
如何才能让“中国建设”这个品牌唱响世界?
方:我们希望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能够讲好自己的故事,让国际社会以实际行动认可中国企业作为基础设施领域“负责任的承包商”的形象。
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其实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中国企业在肯亚修建的蒙奈铁路,长颈鹿不用低头就可以过铁路桥;穿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保护区的刚果1号国道,环保总投资超过1亿元,只是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马永北原始森林的生态;加纳布韦水电站建成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1万吨。
近年来,承包商协会一直在做一项重要的工作,即在海外承包工程行业建立一个自愿的团体标准,也是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项目的指南——中国海外承包工程行业社会责任指南和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指南,对“负责任的国际承包商”的标准进行了解读,为中国企业建设海外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具体的行为准则。我们主张企业可以按照国际标准做国际项目。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倡导绿色金融,承包商和中国商业银行也在加强绿色融资合作。从融资方面,我们主张企业做的项目必须是绿色的、可持续的。
通过与德国国际合作署、美洲开发银行、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承包商协会可以借鉴国外先进标准和企业履行职责的优秀做法,与国际行业交流中国企业的理念和做法。
此外,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第三方合作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为此,承包商专门发表了关于中外承包工程企业参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报告。第三方合作近年来蓬勃发展,逐渐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凸显了“中国建设”在国际合作中的品牌。
你提到了第三方市场合作。发展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意义是什么?
方:实际上,这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第三方合作源于我们的海外基础设施实践。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在海外基础设施市场竞争力的增强,许多曾经与中国企业竞争的西方企业发现,与中国企业合作比与零和竞争更好。
中国政府顺势适时提出了第三方市场合作。可以利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设计、咨询优势、项目管理优势、财务优势等先进管理理念,优势互补,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目前,中国政府与世界上14个发达国家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占发达国家的一半以上。
中国企业也受益匪浅。比如埃塞俄比亚的GIBEⅲⅲ水电站,是非洲最大的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水电站,被称为非洲的“三峡”。这个项目是第三方合作的典型例子。项目总承包商为意大利公司,法国公司和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为分包商。
意大利公司作为总承包商,负责土建工程及相关的协调和管理;中国公司作为机电承包商,承担完整的设备供应和服务项目;法国公司是中国公司聘请的专业分包商,负责开关站的设计和设备供应。三国企业之间的差异化分工不仅促进了项目的合作,也为保证施工质量、提高设备管理专业水平提供了保障。
这是一个很好的第三方市场合作案例,这种合作也很有影响力。意大利、法国和中国合作建造了非洲最大的发电站,使埃塞俄比亚的装机容量翻了一番,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力富国”。它还为当地培养了大量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并为国际基础设施领域的多党合作和互利奠定了新的基准。
在更高的层面上,第三方合作也符合“一带一路”的理念和原则。共建共享本身就需要中国企业和发达国家企业在第三方市场上的合作,所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概念已经受到发达国家,也就是我们曾经的竞争对手的欢迎。
中国一带一路网
刘婷
1.《中国基建 专访 | 房秋晨:“基建狂魔”走向“中国建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基建 专访 | 房秋晨:“基建狂魔”走向“中国建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805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