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阅读
本文为周泽雄《三国演义》新解序。
周泽雄是作家、评论家、学者。著有《青梅料酒》(再版为《三国现代版》)、《当代眉评》、《论齐人物》等。他长期沉浸在三国演义之中,颇有见识。
毛宗岗《三国演义批判》是古人的思维、观念、语言。周泽雄新批的三国演义,就是现代思维,现代观念,现代语言。在现代背景下,读周泽雄新批的《三国演义》更有亲和力,更适合,更容易被接受。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是艺术的先驱和文学之父。站在他的时代空,我们很容易发现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空从事文学发展。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候,欧洲还处于黑暗的中世纪,“日心说”还没有被发现,美洲大陆没人知道,意大利语不是文学语言,法国人也不知道法国文学的存在。至于德国作家歌德的祖先,更不用说文学了,他们的贵族并没有学会用杯子和盘子吃饭。
就小说而言,罗贯中是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鼻祖。世界上只有日本村上春树的《源氏物语》比《三国演义》出现得早。文学不同于科学,最早的往往是最好的,或者至少是无法超越的。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悲剧,中国的《诗经》《楚辞》,但丁的《神曲》等等都是经典之作,三国演义也是。究其原因,是因为文坛上的先锋并不像他的后继者那样有经验教训可以学习,但他也没有后继者的后顾之忧。他独自走进一个狂野的世界,眼神清新。抬腿是创举,创造和惊喜永远伴随着他。他们是第一个把文学之光带给人类,赋予生命意义的人,是偷文学天火的人。他们的成功是惊人的,他们的错误,如果有的话,有时是无价的。
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他写的汉末三国人物,离他写的还有1000多年。记住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大大咧咧的后人有时候会用一个笼统的名词“古人”来概括不同时代的前辈,好像不配拥有自己的时代特征。其实在很多地方,我们和罗贯中的区别不亚于罗贯中和曹操、刘备等人的区别。《三国演义》属于通俗文学(这本书最早的名字叫《三国演义》)。作为通俗文学,作者会以元末明初的读者为对象,照顾他们的阅读喜好和市场口味。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读者又多了一道障碍。我们必须面对两个不同时代的“古代”:汉末三国的真实人物和元末明初人民喜闻乐见的三国英雄。不容易。
《三国演义》需要批判性文字的帮助吗?诚实的回答是:不会,本来小说就是一部高度自足完整的作品,评论文字——无论写得精彩还是拙劣——既不会增加她的光彩,也不会降低她的价值。
那么,评论《三国演义》有必要吗?不一定。
首先,今天人们读的《三国演义》,已经不是罗贯中原来的城墙了。现在的120册,是清代讲解员毛伦、毛宗岗编辑审定的。在现有最能体现罗贯中原著风格的明代嘉靖本中,我们可以看到的风格格式如下:全书共分二十四卷,每卷十篇,共二百四十篇。嘉靖本,更别说今天了,是石矛父子出版《毛平本》后很少再读的。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介绍:“康熙年间,茂源毛宗岗(字序之始)师从金(据金圣叹),将《水浒传》和《西厢记》改为律,即旧书反复改,古书云得,又称‘圣叹外书’,万物皆旧。——也就是说,不管《三国演义》是否需要评论,今天读者看到的《三国演义》已经是别人评论和“改动”的产物。从语气上读者不难想象鲁迅不赞成石矛父子的编撰。
当代出版的《三国演义》中,石矛父子的评论大部分被删除,但“评论”依然若隐若现。因为这一对缺乏现代版权意识的清代父子,也对原著做了大量的整理增删——在我的评论里,偶尔纠正一二——先举两个例子:一是罗贯中,他比较忠实于笔墨中立,小说里经常称曹操为“曹公”,而石矛父子只要有可能就会干掉这个“曹公”, 并在原著或《第二》中偷偷放了“刘备”一百三十回,罗贯中编造了孔明趁机烧死魏延的情节。 石矛和他的儿子害怕情节会伤害孔明光辉,所以他们一刀把它剪了,导致原文失去连贯性。不管罗贯中的想法是否高明,重要的是石矛父子无权这样做。
其次,《三国演义》是一部与正史高度相关的小说,其中很多段落可以作为史书阅读。一个熟悉史书的读者,会直接看三国、后汉书、晋书的内容。与此同时,作者会不自觉地穿插大量的小说,其中甚至不乏这样的小说,这与正史中所说的正好相反。比如诸葛亮明明打输了一仗,作者却写他又赢了一仗;曹魏的一个将军明明是病死的,作者还称赞诸葛亮战功卓著,让他在诸葛亮面前继续生老病死。清代学者章学诚曾指责作者“为七实三伪所惑”,所以对于误把《三国演义》当作历史信仰的读者来说,知道什么是虚构是有益的。总的来说,属于刘备这边的人——尤其是诸葛亮和关羽,他们的作者倾注了全部的情感——虚构和篡改的成分最强。
此外,作者恪守叙事原则,除了大量随意插入“前人诗词语录”(多为石矛父子所加)外,排除了对事件的主观评价。这是作者的自律,也是对小说的开创性立法,值得掌声和尊重。但是,对于600年后的读者来说,知道一些被时间和尘埃遮蔽的信息,或许也能稍微受益。
另外,《三国演义》结构复杂,规定面广。在我的阅读范围内,从来没有一本小说的篇幅如此相似,容量如此之大。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趋向于过度浓缩,包括密度过高的故事和人物(有姓氏的名人有1200多个,有的同名同姓,比如张文)。就算是三国志最大的粉丝也不一定记得所有的名字。在这种情况下,我这一代人温和的评论也可能有缓冲的作用,让读者不会在大量的文字中晕头转向。
此外,《三国演义》所描述的时代与西方的古罗马帝国时期重合,东汉帝国与地中海周边的古罗马帝国重合。或许,了解一些同时期和更早时期的古罗马和古希腊的例子是很有意思的。他山之石,未必能攻玉,但至少能为眼前这块美玉增添几分点缀。这是我们不能问罗贯中和石矛父子的,他们评论了《三国演义》。
同时,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民族文学瑰宝,为了致敬和加深理解,在阅读过程中要适度参考一些世界文学中的可比例子,大概不会被当成狗尾巴。
基于以上因素,评论《三国演义》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同样,这种必要性不会损害小说的完整性。面对这部伟大的小说,我不指望有什么锦上添花的东西。只希望我的评论能增加阅读兴趣。
出于对现代思维读者的尊重,我不模仿前贤,而是经常赞美他们。如果你毫无节制的加油,哪怕面前有三块案板,也会被一个个打碎。在我看来,让读者静静地感受到原作的魅力,也是批评家的义务。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我将对书中的一些疑点自由发表看法,供读者考虑和参考。正义感好的读者一定知道,这件事不应该被当作“先贤人再唐突”。
我评论的时候就把自己定为文字服务员,读者需要的时候就加一杯酒,续点茶,吃一口饭。最高的奢望就是和想象中的读者“相视一笑,却不回心去”。没有别的要求了。
周泽雄
2016年2月1日,上海梅陇
结束
周泽雄新批《三国演义》
1.《三国演义的 看《三国演义》的人很多,真正读懂的人,真不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三国演义的 看《三国演义》的人很多,真正读懂的人,真不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843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