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在明清时期是北京皇城的一部分,位于故宫紫禁城西面,属于皇家园林西苑三海中的南部两海。西苑三海整体分成两大部分:北侧的北海,现今已辟为北海公园;南侧的中海和南海,中海为大,南海为小,二者在狭窄的连接处为一小桥隔开,合称为中南海,即今日的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毛泽东确定中南海为办公地点

中南海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几经变迁。辛亥革命后不久,中南海即脱离了清朝皇室的管辖,成为袁世凯的办公处所。袁世凯称帝的地点即在中南海的居仁堂。袁世凯死后,中南海曾继续作为北洋政府的总统府。北洋政府消亡后,中南海一度改为公园。

四十年代国共两党战争时期,傅作义曾在中南海办公。北平和平解放以后,中共中央起初暂驻西郊香山,对于进京后选择何处为办公地点,一时犹豫不决,据说周恩来经过考察,建议以中南海为办公地点,但也有人建议中南海以保持皇家园林的旧貌,作为公园为好,中共中央可另择办公地点。最后,毛泽东还是采纳了周恩来的建议,确定中南海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办公地点。

笔者(陈伯达之子陈晓农)1951年随父亲陈伯达进入中南海居住,到1966年底陈家搬出中南海,前后在中南海生活了十五年之久。

初入中南海时,陈伯达临时住在勤政殿的两间房子里。勤政殿离毛泽东住的丰泽园很近,是一所带西式风格的建筑。在笔者的印象里,勤政殿的名称虽然很雅,其实是个很普通的建筑,外墙是灰色的,内墙是普通白灰粉刷的,地面上铺着栗子色的宽木地板,室内没有任何装饰,反映出盖这所建筑时,中国的财力非常薄弱。

陈伯达在勤政殿住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就搬到中海岸边一组连体四合院内最北面的一套院落中去了。连体四合院由三个并排的四合院组成,有人称这里为“迎春堂”,但我从没有看见过“迎春堂”的匾额。据说,这里在清代是宫中太监们的住所。

陈伯达住进这里时,该处院落仍保持着破旧的外貌,门柱的漆皮都已脱落,房顶的瓦上长着青草,只是房间里已安装了暖气和卫生间。迎春堂的另两个四合院是中南海普通工作人员的住所。

中南海在明清时期是北京皇城的一部分,位于故宫紫禁城西面,属于皇家园林西苑三海中的南部两海。西苑三海整体分成两大部分:北侧的北海,现今已辟为北海公园;南侧的中海和南海,中海为大,南海为小,二者在狭窄的连接处为一小桥隔开,合称为中南海,即今日的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毛泽东确定中南海为办公地点

中南海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几经变迁。辛亥革命后不久,中南海即脱离了清朝皇室的管辖,成为袁世凯的办公处所。袁世凯称帝的地点即在中南海的居仁堂。袁世凯死后,中南海曾继续作为北洋政府的总统府。北洋政府消亡后,中南海一度改为公园。

四十年代国共两党战争时期,傅作义曾在中南海办公。北平和平解放以后,中共中央起初暂驻西郊香山,对于进京后选择何处为办公地点,一时犹豫不决,据说周恩来经过考察,建议以中南海为办公地点,但也有人建议中南海以保持皇家园林的旧貌,作为公园为好,中共中央可另择办公地点。最后,毛泽东还是采纳了周恩来的建议,确定中南海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办公地点。

笔者(陈伯达之子陈晓农)1951年随父亲陈伯达进入中南海居住,到1966年底陈家搬出中南海,前后在中南海生活了十五年之久。

初入中南海时,陈伯达临时住在勤政殿的两间房子里。勤政殿离毛泽东住的丰泽园很近,是一所带西式风格的建筑。在笔者的印象里,勤政殿的名称虽然很雅,其实是个很普通的建筑,外墙是灰色的,内墙是普通白灰粉刷的,地面上铺着栗子色的宽木地板,室内没有任何装饰,反映出盖这所建筑时,中国的财力非常薄弱。

陈伯达在勤政殿住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就搬到中海岸边一组连体四合院内最北面的一套院落中去了。连体四合院由三个并排的四合院组成,有人称这里为“迎春堂”,但我从没有看见过“迎春堂”的匾额。据说,这里在清代是宫中太监们的住所。

陈伯达住进这里时,该处院落仍保持着破旧的外貌,门柱的漆皮都已脱落,房顶的瓦上长着青草,只是房间里已安装了暖气和卫生间。迎春堂的另两个四合院是中南海普通工作人员的住所。

1.《中南海的日常生活 中国最高权力中枢中南海的日常生活 非常罕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南海的日常生活 中国最高权力中枢中南海的日常生活 非常罕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857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