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记者/何斌
自恢复工作和生产以来,中国经济终于在第二季度迎来了正增长。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上半年全国经济运行数据。据初步统计,今年上半年GDP为456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6%。与第一季度6.8%的负增长相比,第二季度终于实现了3.2%的增长。
"第二季度数据好于市场预期,处于预期上限."中行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当天在中新社举办的中国论坛上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主要指标在第二季度逐渐回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由一季度的5.2%下降到一季度的8.4%,增长4.4%,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9%。同时,第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5.1个百分点,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3.0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国家经济统计总局局长刘爱华认为,目前的经济复苏是恢复性增长,因为从上半年开始,大多数指标都处于恢复和改善或缩小下降趋势。但从上半年的累计速度来看,GDP、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等领域的大部分指标都处于下降区间。
以消费为例,上半年消费品零售总额仍处于下行区间,同比下降11.4%。“这说明当前消费复苏仍然面临制约,特别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条件下,一些聚集和接触消费活动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商品零售的餐饮收入仍在恢复和增长。”刘爱华说。
供应方比需求方恢复得快
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爆发的肺炎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从供应方面看,除了生产防疫物资和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外,大量企业停产。另一方面,需求方并不乐观。住宿餐饮服务呈深度下滑趋势,而电影院等行业因疫情原因一直处于暂停状态,损失惨重。
数据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连续三个月保持正增长,服务业生产指数连续两个月上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四个月收窄,出口值连续三个月上升。
“目前从横截面来看,供应方的复苏速度快于需求方,甚至存在供需差异。”刘爱华说,在供应方面,工业的复苏速度快于服务业。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比如疫情影响严重,工业生产大幅下降时,服务业中的金融行业、信息传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表现出较强的韧性,逆势而行。需求侧的性能不同步。虽然零售和投资数据都在下降,但投资复苏明显好于消费复苏,说明疫情对投资的影响小于消费。
“这可能与疫情对不同行为者决策的影响有关。”根据刘爱华的分析,生产组织反映的是集中决策,而需求方更多的是分散决策,所以政策的效果是不同的。
经济形势仍然不乐观
如果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受国内疫情影响较大,那么第二季度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增加了外部风险挑战。
统计显示,上半年商品进出口总额142379亿元,同比下降3.2%,其中,第一季度同比下降6.5%,第二季度同比下降0.2%。上半年贸易顺差11889亿元。
然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认为,细分数据并不乐观。从几个外贸依存度较高的贸易大省来看,广东进出口前5个月下降8.8%,其中出口下降10%,进口下降7.1%。江浙地区也有显著下降,疫情对贸易发展的负面影响持续,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风险越大。
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对此,王孝松认为,中央政府双重循环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内外平衡。由于外部环境的明显变化,中国依赖加工贸易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所以内部流通是为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为关键产品的进口替代提供良好的外部驱动力。另一方面,内需有限,关键在于如何“转”,如何进一步发展国内市场而不是回到封闭状态。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主席魏建国认为,疫情过后,全球将出现四次东移,一是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大部分工厂投资的东移,二是技术和创新的东移,三是资本的东移,四是人才的东移。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的数据显示,新兴领域的动能正在增加。上半年,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4.7%。在高技术领域投资方面,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8%,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6.3%,其中医药行业投资增长10%以上,电商服务业投资增长30%以上。此外,新基础设施等相关产品增长迅速,上半年城市轨道车辆增长13%,充电桩产量增长11.9%。
此外,疫情期间诞生了许多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如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智能建筑、无人配送等。,有效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阻碍点和难点。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形成了更多的增长极,将为下一阶段的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支撑。
尽管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指标超出了预期,但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瑜表示,从长期曲线来看,一个指标的季度变化只是轻微波动。他更关心中长期发展趋势,尤其是即将到来的“十四五”计划。
“总的来说,上半年的成绩单来之不易,目前的困难体现在叠加上。”董瑜进一步解释,短期影响叠加长期结构性问题,产能扩张叠加市场空,基础产能不足叠加外部封锁加剧,创新瓶颈竞争加剧,要素配置不合理叠加制度约束。“而且近期还有很多风险点需要关注,还远远不乐观。”
董瑜认为,随着上半年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下半年有望恢复正常,但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都将面临与以往不同的问题,这就要求宏观和微观政策更加积极、灵活和准确,特别是宏观政策要更多地融入微观主体的感受,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随着国际疫情的演变,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和挑战将进一步增加。”董瑜表示,外部需求市场可能反弹乏力,国家将基于安全而非效率配置产业链,从而使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国际政治的博弈和地缘政治的影响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更大的挑战。而且这样的困难和挑战,可能不止半年,十四五前期还可能继续影响,甚至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修复。这使得形势分析和趋势判断变得极其复杂。
1.《二季度GDP增长3.2%背后:供给端恢复快于需求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二季度GDP增长3.2%背后:供给端恢复快于需求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864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