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天安门上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正是家住上海虹口山阴路145弄6号的曾联松。怀着对新中国的热切期待,他的样稿从约3000份投稿中脱颖而出,经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那么,在这份幸运的背后,有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设计五星红旗始末
记者查询史料发现,1991年10月1日,曾联松曾在《新民晚报》“夜光杯”上亲自撰写了一篇题为《我设计五星红旗》的文章,详细地介绍了自己设计五星红旗的始末——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我正在地下党领导的秘密经济新闻据点“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工作,任务是为党中央提供国统区经济情报。7月14日,我偶于报端见到新政协筹备会刊登的公开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的启事,细读之下,倍受鼓舞。我接连几夜难以成眠,辗转反侧苦思着设计方案。
启事对国旗图案的设计提出四点要求:1、中国特征(历史、地理、民族、文化等);2、政权特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3、形式为长方形,长阔3与2之比,以庄严简洁为主;4、色彩以红色为主,可用其他配色。
如何做到既能表达多种特征,又能体现庄严简洁为主的基调呢?我一进入具体构思,便感到这不是易事。十多天里,我时而浮想联翩,时而伏案绘稿,废弃的图纸有一大堆。我首先着眼于政权特征,要把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大救星,人民解放军是新中国的柱石,广大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这个意思在国旗上表达出来。为此,我设计以红色象征革命;以一颗内含镰刀斧头的大五角星象征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以四颗小星星代表人民,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每颗小星均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大星引导在前,小星环拱于后,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
以五星结构象征政权特征的考虑既定,接着便考虑如何表达中国特征。为简洁起见,力求寓意于五星之中,我将五星结体排成椭圆形,象海棠之叶,寓表疆土版图;四颗小星则兼指四千年历史和文化;星是黄色象征黄色人种,构思至此,我开始得意起来。
图案完成后,我小心翼翼地装人信封,立即投寄给新政协筹备会,此时已是8月中旬。不久,我被组织上安排到新的工作单位,上任伊始,庶事草创,整天忙于事务,投稿一事便不再放在心上了。及至五星红旗先在天安门、继而在全国各地升起,我心里既激动又惊诧。激动的是这个图案与我设计的几乎一样;惊诧的是大星中的镰刀斧头简化掉了。这个图案算不算是我设计的,我一时也无法判断。
1950年9月,我赴京开会。会议期间,全国政协派人来找我,询问国旗设计情况。我如实介绍了当时的构思和投稿日期。不久,收到了建国一周年的观礼请柬,编号是“台右97号”。
参加天安门观礼后回到上海,兴奋的心情迟迟不能平静。11月1日,我突然接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来函,打开一看是1137号文,上书:
“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五百万元(编者注:乃当时的币制),分别交邮局和人民银行寄上,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并致深切的敬意。”
在政协编印的《国旗图案参考资料》中,五星红旗原列为第32号,此时已作部分修改:抽掉了大星中的镰刀斧头,既使图案简化,又避免给人以摹仿苏联国旗的感觉,并精简了原说明中的部分内容。
由于全国人民都想进一步了解国旗的意义,新华社于1949年11月15日刊登《答读者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大星的中心,这是表示围绕一个中心的团结。”这段文字是对国旗图案的统一说明。
是你心里有没有对国家的那份情感
翻阅当时的报纸,记者看到,1949年7月,《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均在头版刊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征集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的启事。
时年32岁的曾联松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精心构思国旗图案。经过深思熟虑,曾联松用腊光纸剪成白报纸八开大小的两份样稿,一份寄往北京,另一份留在家中。
1949年9月29日,《解放日报》头版头条专门刊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
不过,让很多人好奇的是,曾联松并不是从事美术或艺术设计专业的人士,而是学经济的,多年从事的是和数字财贸打交道的专业工作。
日前,在海派文化中心举办的“海上听潮——为国旗而歌”主题论坛上,曾联松的侄子曾浙一说道,这与曾联松年青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经历与积累密切相关。老先生是一个很随和亲切的人,一生读了很多的书,对国外的动态比较了解。平日爱好书画、作诗等,说话比较慢,考虑问题比较周到。他是中央大学经济专业毕业的,21岁的时候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又是地下党学生的支部书记。心里一直怀着对党的热爱和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忠诚。
曾联松的侄子曾浙一
曾浙一回忆说:“曾联松从小县城瑞安来到温州市,再到大上海,生活中一直比较清贫。中午吃饭就是两三个菜再加一个汤。很多工作中和他交往过的同志都说他‘话不多干事很好’,他的性格也影响了我们下一代。”他的长子曾一冲曾经是上海市金星电视机厂总工程师,曾浙一也曾任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副总工程师,都在各自领域为国家做出贡献。
作为新中国国旗的设计者,曾联松从来没有星光灿烂。他是一个长期从事计划、财务工作的普通人,默默无闻,兢兢业业,最后的职务也就是上海市日用杂品公司的副经理。
他从不以国旗设计者自居,周围许许多多的人,几乎都不知道或忘记了他的国旗设计者的身份。1982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向他征询国旗设计原稿收藏,他立即寄去,没要一分钱。有一次,一名商人找到曾联松小儿子曾一明,说:“想借用曾老名字作店招,开一家‘曾联松旗帜商店’,不要曾家投资一分钱,赢利分成。”但曾联松没有同意,这家商店最终也没开成。曾联松对这些名利,一直很淡然。
1999年10月19日,曾联松在虹口病逝,享年82岁。
曾联松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要画心中的国旗,最重要的是你心里有没有对国家的那份情感。”
国旗的背后是制度、文化,也是观念、精神
根据记载,新政协筹备会发出公开征集国旗图案的启事后,一共收到约3000份投稿,其中上海各界就寄出了300多份。
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罗俊丽梳理了当时的国旗征集过程。她说,最后通过海选的是38幅国旗设计图案。评选委员会将38幅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在左上角有镰刀斧头的;第二类,是加齿轮和五角星的;第三类,旗帜学上术语叫做垂直二好,或者平行二分,有平行还有垂直的;第四类,是三分之一的部位上面有一颗五角星。
上海市委党校副教授罗俊丽疏理国旗征集过程
有些国旗设计图案之所以没被采纳,或是因为构图比较复杂和简洁的主旨不符,或是有点像国外的一些旗帜等。
罗俊丽从资料上了解到,有一面国旗设计图案当时差点成了国旗:一颗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采用红色底色代表革命,旗面三分之一的地方有一条黄线,代表母亲河黄河。
但是很快有人提出了疑义:中国除了黄河之外还有长江,那长江怎么体现呢?又有人提出疑义,除了黄河长江还有珠江,所以又出现了一些加了几条黄线的设计图案。
后来张治中将军提出:中间有一条黄色的线容易让人想到孙悟空的金箍棒,而且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有这样一条杠,让人感觉就像祖国大陆被分裂,不利于统一。不少人听了觉得有道理。
1949年9月25日晚上,距离国庆只剩5天了,毛主席说:“过去我们老想着在国旗上画上中国特点,因此画上一条黄河。其实许多国家的国旗不一定有什么该国家特点。五星红旗这个图案表明着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
当时,五星红旗的图案受到了广泛赞同。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决议,五星红旗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应该说,国旗的背后,是制度、是文化,也是观念、是精神。
1.《曾联松 揭秘国旗诞生幕后:五星红旗为什么能从约3000份投稿中脱颖而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曾联松 揭秘国旗诞生幕后:五星红旗为什么能从约3000份投稿中脱颖而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89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