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的崇高感,
和师娘的优美感,
都成了马蹄子上的泥。
01
有期《老梁故事汇》,时评人梁宏达谈到拍马屁的由来:
在中国古代,主要的生产方式有两种,一是农业,一是畜牧业。所以,中华文明,就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碰撞与融合。
这两种文明,都离不开一种牲口——马。长久以来,不管是在乡野荒蛮之地,还是在都市繁华之所,马,都是中国人最重要财产。
封官加爵,是获赏多少良田马匹。赌博输钱,是当掉多少房屋马匹。百姓家境程度,就看家里有多少匹马。武将身价几何,就看他骑什么品种的马匹。
马,之于古代的国人,就像,车,之于今天的我们,是判断财富和身价的重要标尺。
古人见面,见到习武之人,夸马体长力强,其实是夸人是条好汉。见到殷实人家,夸马膘肥体壮,其实是夸人经营有方。
怎么夸呢?
一般都是拍着马的屁股夸,因为你拍着马的脑袋夸的话,马看你不顺眼,或者马当时很烦躁,很可能一脚把你踢得飞上天。
一开始,拍马屁,完全是个褒义词,就像今天我们说“你开的车真不赖”一样,完全是由衷赞美。
但用着用着,就变成了贬义词,因为人性的弱点是“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后来,从官场到民间,拍着马屁股说违心话的人,越来越多。而牵着马缰绳听奉承话的人,也日益壮大。
拍马屁,就从诚心诚意的日常问候,成了假模假式的投其所好,也成了刚正不阿之人听起来恶心、但见风使舵之人使起来顺溜的邪术。
虽说是邪术,但因为切合了人性幽暗和权力官场,满足了人情往来和虚荣面子,遮蔽了实话真相和肮脏交易,拍马屁这个话术,一直代代相传,绵延不断,大行其道。
甚至,很多名人志士、伟人领袖也无法幸免。
但终究是邪术,所以总不免走火入魔,一不小心没拍好,就拍到了马蹄子上,成了人仰马翻的笑话。
比如,这两天闹得人尽皆知的“论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的拍马屁事件。
02
这其实是桩7年前的旧事了。
只是这两天,被拎出来吊打,炒得沸沸扬扬。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博导、冻土学家徐中民,7年前在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上,发表了一篇《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和实践》(分为I和II)的论文。
在这篇题目专业严谨、内容极尽谄媚的论文里,作者徐中民在论述生态经济学的过程中,用大量篇幅列举了他的导师——程国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夫妇的事例,以文采飞扬、辞藻华丽的笔墨,阐述了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
网传论文草稿
这篇论文很长,总共35页。
从引言开始,作者就用令人眼花缭乱的抒情文字,称赞导师程国栋“胸怀博大,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已20年,‘移山造海’的成功丰富,实乃国之栋梁,望之可让人生出一种崇高感……”
讴歌师娘张幼芬“雍容华贵,仪态大方,性格温柔体贴,近处让人能感到春草的芬芳,优美感四溢”。
徐中民论文
然后,作者从美和道出发,着重论述了“导师有才而性缓,崇高而不骄矜”、“师娘风姿绰约,雅致宜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甚至,在写到师娘的优美感时,徐中民还着重论述了二三事,分别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给导师做饭是一种义务”“见利思大义”,从柴米油盐和茶饭烟火的细节处,写了师娘和导师琴瑟和鸣的爱情故事。
文中图示
这样绝美深情的文字,如果出现在非学术的文艺刊物上,让人读后不禁拍案叫绝。
但它出现在《冰川冻土》这种权威学术核心期刊上,就让人看完不禁浑身起鸡皮疙瘩了。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篇沉醉于探讨导师家庭生活与夫妻之道的论文,在第一页,赫然标注经费来源: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125019)”资助。
而这个代号91125019的“黑河计划”,属于国家重点研究项目,负责人恰是作者徐中民自己,该项目属于重大研究计划,资助金额是200万元。
打着国家重点项目的旗号,拍马屁
而《冰川冻土》的主编,正是徐中民穷尽溢美之词,膜拜讴歌的导师——程国栋。
这就意味着,身为“黑河计划”项目负责人的博导徐中民,拿着中央财政拨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着重研究了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然后又发表在导师任主编的核心期刊上。
惊喜不惊喜?传奇不传奇?意外不意外?荒诞不荒诞?
03
舆论不断发酵后,《冰川冻土》对这篇论文进行了撤稿处理。
德高望重的程国栋院士表示:
弟子徐中民的这篇论文与《冰川冻土》的学术定位不符,但由于自己2011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对期刊关注很少,所以发表之前并不知情。
“我已正式向领导申请引咎辞职,辞去主编的职务。”面对媒体采访,程国栋院士这样解释。
1月13日,中科院传播局称:将认真调查此事。
《冰川冻土》编辑部的声明
一场学术圈的马屁,拍得全国瞩目,拍得响彻云霄,拍得惊动四座,拍得人仰马翻,拍得博导成了笑话、院士晚节不保,怪谁呢?
怪乱翻旧账的好事者?怪揪着不放的众网友?怪推波助澜的全媒体?还是怪“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的潜规则?
抑或怪,拍马屁拍成学术论文、听马屁听成习惯自然的两位“知识分子”?
如此想来,还是钱钟书先生看得明白:
拍马屁跟恋爱一样,不容许有第三者冷眼旁观。
为啥?
因为,旁观了会被揭穿,旁观了让人恶心。
而那些非要写到论文里,拿着国家的巨款,当学术研究来大张旗鼓拍的马屁,必然因为成精作妖,让人在作呕中翻个底儿朝天,算个年关帐。
所以,莫怪我辈不尊师重道,只怪有人马屁拍得太响。
而这,也让人想起和钱钟书先生相关的另一桩旧事。
04
鬼才黄永玉在《比我老的老头》里,提到上世纪70年代,“四人帮”横行的时候,有天突然大发慈悲,通知学部要钱钟书先生去参加国宴。
一权威人士前去邀请钱先生,钱先生说:“我不去,哈!我很忙,我不去,哈!”
“这是江青同志点名要你去的!”权威人士说。
“哈!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哈!”钱钟书先生重复道。
“那么,我可不可以说你身体不好,起不来?”权威人士又说。
“不!不!不!我身体很好,你看,身体很好!哈!我很忙,我不去,哈!”钱先生坚持说。
不愿拍马溜须成为权贵座上宾,却愿心怀赤诚善待时局悲凉人。
阶级斗争的岁月里,在北京最繁华的地段,被打成“右派”的萧乾,偶遇钱钟书。
萧先生怕连累钱先生,本想假装没认出来。结果,离很远,钱先生就热情和萧乾打招呼。
寒风中,俩人足足聊了一刻钟,根本不管旁人怎么告状咬舌根。
钱先生和杨先生
在《走到人生的边上》这本小册子里,杨绛先生回忆起动荡年代,她和钱先生的种种选择和坚守时说:
不讨好权贵和名流,不攀附政治和帮派,他们自始至终想的,不过是安安分分坐坐冷板凳,对得起知识分子这个称呼,在父母之邦做点有用的事情。
而不是,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踩着别人的肩膀,浪费国家的钱财,干那些让后人耻笑的勾当。
杨先生说,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05
“人们最痛恨和厌恶的,是那些在名利场和官场里,混来混去的假知识分子。
他们一个个是市侩虚伪的软骨头。
在公众面前,一副大师派头。见到了权贵,马上一副装腔作势和奴颜媚骨。
他们从来不会想起,知识分子的底线,是捍卫真实、真理和真相。”
在谈及创作《书生傻气》这本书的初衷时,学者易中天说,今日中国的学术圈附炎趋势、拍马溜须、弄虚作假的种种怪现象,早已背离了钱钟书、李泽厚、陈寅恪等一代宗师的师道,必须破釜沉舟,方可剜疮袪腐,刮骨疗毒。
易中天
因为,拍马溜须者得道,精致利己者升天,是对学术的污蔑,是对知识的诋毁,是对教育的逆行,是对所有踏踏实实读书、安安静静研究、本本分分坐冷板凳、朴朴素素传大师衣钵者的集体伤害。
也是对所有善良正直、坦荡做人、信仰知识、努力奋斗者的一致背叛。
这些人如果不被马踢翻,是对马的侮辱,是对好人的践踏,更是对这个国家悠久文明的丑化。
给文章点个“在看”,愿更多不会拍马屁的奋斗者,得公平,得善待。
参考资料:
1,冰点周刊《查查谁资助了“导师崇高感师娘优美感”探究》
2,澎湃新闻《“论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上核心期刊,回应来了》
3,人民日报《撤稿!院士主编申请引咎辞职,吹捧导师的神论文刷屏》
作者:刘娜,80后老女孩,心理咨询师
本文授权转载自:闲时花开
1.《冰川冻土 谈谈《冰川冻土》丑闻:用国家的钱,拍马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冰川冻土 谈谈《冰川冻土》丑闻:用国家的钱,拍马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99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