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气,各色雨衣和雨伞点缀在伦敦街头。湿滑的道路蜿蜒向前,雾都的美景随风飘过,一抹绿色进入人们的视野,冲刺,撞线。

2小时23分07秒,奥运会女子马拉松项目的新纪录在5日诞生了。掌声由近及远响起,埃塞俄比亚国旗披在女运动员身上,雨水、汗水和泪水混在一起,随着冠军激动的笑容盛开。

她叫提基·格拉娜,现年24岁。虽然在赛前未被看好,虽然名字不被人熟识,虽然在比赛中曾摔倒,右肘被擦破,格拉娜还是带伤坚持了下来,成为继法图玛·罗巴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夺金后,第二位拿到马拉松金牌的埃塞俄比亚女选手。

“法图玛是我的英雄,我非常高兴可以和她一起载入史册。”格拉娜在赛后说,“这枚金牌是给全体埃塞俄比亚人的礼物”。

田径赛场上标志性的绿色,每届奥运会都令人印象深刻。在近30年里,埃塞俄比亚培养出诸如海勒·格布雷希拉西耶、德拉图·图鲁等一大批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根据本届奥运会官方网站提供的名单,在埃塞俄比亚34名参赛选手中,有32位是田径运动员,他们目前已摘得两枚金牌与一枚铜牌。

作为2011年阿姆斯特丹马拉松赛与2012年鹿特丹国际马拉松赛的冠军,格拉娜是从大山里跑出来的运动员,正宗的“百克基制造”。碰巧的是,已在伦敦夺牌的3名埃塞俄比亚选手均出生在百克基,从那里开始了长跑之路。

百克基是一个人口仅有1.7万的小村镇,距离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近170公里。据一部2011年录制完成的纪录片称,仅百克基的运动员,在历史上就已获得了8枚奥运会金牌,并先后10次打破世界纪录。迪巴巴姐妹、贝克勒兄弟等都出生在这里,并拥有共同的启蒙教练——山塔耶胡·厄舍图。

纪录片中,上百名年纪不等的年轻人大清早就抹黑起来,开始了严格的训练。迪巴巴等人已成为当地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厄舍图表示,很多孩子认为跑步可以改变命运,因此他们立志成为职业运动员,夺金牌为祖国争光。

格拉娜的叔叔阿贝拉曾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夺得马拉松金牌,他对格拉娜也影响很深。“跑步在百克基是种生活方式,而我就是其中一部分。”格拉娜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称。

自1896年举办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以来,马拉松就是比赛不可或缺的一项,而女子马拉松在1984年才被正式列入比赛项目。42公里195米,这个距离不仅考验人的技术,也考验人的意志和耐力。

不同于以往的比赛,本届马拉松没有将终点设在体育场内。一抹绿色在雨中经过大本钟、圣保罗大教堂、伦敦塔等雾都地标建筑,划出一道美丽的风景。“在小时候我就经常在雨中跑了”,格拉娜表示,“我很享受跑步的过程。”“当我摔倒后,我想,‘我不能完成比赛了’,但我仍集中精力去跑步,然后突然,我做到了。”

(人民网约翰内斯堡8月6日电)

1.《伦敦奥运会马拉松 伦敦奥运会女子马拉松冠军 大山里跑出的运动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伦敦奥运会马拉松 伦敦奥运会女子马拉松冠军 大山里跑出的运动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02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