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理解我的罪孽,

因为我仍然罪孽深重。

从自我第一次被激发开始,

伟人会一直生活在灵魂中并依靠它生活,

尽管他们也会因为那种最可怕的情感

(即道德感)而犯下错误。

只要活着,我就不能理解生命,

时间是个谜,因为我还没有超越时间。

只有死亡才能教授给我生命的意义。

在孤独中默认孤独。

歇斯底里患者常常自我谴责,

而这种自我谴责不是别的,

正是无意识的装假。

魏宁格

魏宁格,这位早逝的哲学天才,23岁便举枪自杀。

魏宁格一生只有两部作品。21岁,他便写出了令他跻身现代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等领域各种大师之间的作品《性与性格》,这在整个哲学史是绝无仅有的。他自杀之后,其友人整理并发表了他的遗作,格言式随笔集《最后的事物》。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整个思潮可以窥见他的影子,在维特根斯坦、卡内蒂、弗洛伊德、布洛赫、卡夫卡、劳伦斯和乔伊斯的著作中,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响。

然而,他悖论式的格言体言论,对两性心理、同性恋、施虐受虐、犹太文化以及女性等主题惊世骇俗的见解,使得他被视为一个精神病患者、反对妇女解放者和排犹分子。

初读魏宁格,许多人会觉得他和叔本华、尼采一样对女性充满了偏见与憎恶,就连弗洛伊德在看了他的手稿之后,也认为这是一个天才无疑,但性心理错乱,其憎恶女性和犹太人是“阉割情结”的表现。

1880年4月3日,奥托-魏宁格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手艺人家庭。少年时代起,就在自然科学、数学和人文科学方面显示了早熟的才能,其语言天才尤其突出,除了自己的母语德语之外,他还精通西班牙语、挪威语、法语、英语和意大利语,16岁时还曾打算发表一篇词源学论文,内容是研究荷马史诗中的希腊语形容词。

1898年,18岁的魏宁格进入维也纳大学研习哲学。

1901年,21岁的魏宁格将《性与性格》的草稿交给了弗洛伊德,希望弗洛伊德看了之后能够推荐发表,但弗洛伊德并没有引起重视。半年后,魏宁格把《性与性格》作为学位论文交给维也纳大学,其第一部分使他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同一天,魏宁格正式皈依基督教,成为一个基督教徒。

1903年,《性与性格》出版后,魏宁格曾说——“我面临着三种可能:绞架、自杀,或者连我自己都不敢想象的辉煌。”同年10月4日,23岁的魏宁格因苦闷绝望,举枪自杀于维也纳的贝多芬故居里。不久之后,魏宁格的《性与性格》成为畅销书,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引起了巨大轰动,成为一个文化事件。

《最后的事情》节选

只有当我不行罪孽这日,才是我认识罪恶之时,同样,只要活着,我就不能理解生命,时间是个谜,因为我还没有超越时间。只有死亡才能教授给我生命的意义。我还在时间之中,没有超越时间之上,我还在设定时间,还在期望死亡,还在奢望物质生活。我不能理解罪孽,只因我身在其中。理解之时,已是跳出圈外之时。我不能理解我的罪孽,因为我仍然罪孽深重。

老者为死,青年为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化强度不断减弱,意志弱化强度不断缩小。

年老则意志减少,好汉不提当年,除了耶稣基督,概莫能外。乐感贫乏的《帕西法尔》即是证明(相比其音乐表现,它在思想方面体现了一个新颖的、充满活力的构思,其主题表现,如坟墓主题和花草坪主题,以及第三幕改编版中的晚餐主题和帕西法尔主题,堪称一流)。这尤其表现在易卜生身上,他的意志表现有两个峰点,一为巅峰《培尔·金特》,一为低谷《罗斯莫庄》,其余都游弋于不断下降的轨迹上。贝多芬亦是如此,其艺术巅峰为奏鸣曲,尤其是《华尔斯坦奏鸣曲》(第三乐章,接近上帝之时),但由此光环日渐暗淡,《第九》并非贝多芬最伟大的作品。

罪犯(作为奴隶)经常寻找一个非常完美之人(这里,作为评判他们缺陷的法官,比好人更为严厉),因为他希望从外部(不是通过内心思想的演变)获得信仰,而一旦他认为找到了这样的信仰,他就会完全甘受其奴役,同时,锲而不舍地寻找能够奴役他的人。他也愿意像奴隶一样生活,以免受孤独之苦。

如果有第三者闯入,罪犯会手足无措,因为,众所周知,人不能同时听命于二主。然而,对于罪犯而言,每一个共处的人都是他的主人(自愿或者不自愿)。

两个人的问题,三个人的问题。四个人即可言群体心理学。

“态度”现象。给每个人写东西都不同,即使书法样式也经常不同。

一个人从上帝那里感受到的恩惠越多,他献给上帝的牺牲就越多。在耶稣身上,恩惠和牺牲最多。

显而易见只会涉及最后的思维规则,最后的思维规则即刻就显而易见,此种显而易见就是恩惠。

价值:权力=光:火。

没有真理的恩惠,没有道德的恩惠。

原罪不断发生:永恒的和瞬间的同时存在。

区别巫术的萌芽与形成。形成:农事历书,萌芽:罪恶。

不道德(女人)与反道德(罪犯)的区别,与它们的相似性一样,在于女人希望被贬低,而丑恶的男人则自我贬低。

人永远必须首先不忠实于自己,违背自己的确定性(上帝)而迷失,有过罪恶,才能彻底认识自己和确定自己,所以,世俗生活是必要的,这样才能找到上帝,因为,意识只有通过其反面才能成为可能。

【注解】

以前在《性与性格》按语中,我试图揭示嘴部、颈项和后生殖器区域之间的形态和平行心理的相似性,随后,对脊椎动物的原始形态进行了说明。

它分析了嘴部和肛门、舌头和生殖器之间的共性,解释了为什么伸出舌头和指向臀部的效果相似,为什么有些原始族群认为在别人面前吃东西为下流(即使今天,在大街上吃东西仍为不雅举止),生殖器冲动与噬菌体冲动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似性,为什么舌吻和射精那样相像,为什么甲状腺(它有一个已经退化的排泄管,末端位于舌根)与生殖腺之间存在那样奇特的关系,为什么声音会特别地引起性欲,而且在性感度方面各不相同。

人作为微观宇宙,对这些事物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内在的关联,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认识,因此,口内成为令人羞耻的忌讳。不然,根据进化论,与柱头虫(生殖器尚处于鳃区)相近的动物就一定比人更有羞耻感。

有一种对场地的畏惧为怕光,为有负罪感之人的特性,而在上帝前面即刻遁形。

鸟语告诉坠落之人怎样更安全地下落(《培尔·金特》第二幕)。

穴鸟、乌鸦,黑色的鸟不出现在敞亮的场地上。

陶醉于烈日者,本身即是丝柏,这是植物的被动性和“作为礼物的幸福感”。(?)

《最后的事情》

作者:奥托·魏宁格

译者:温仁百

出版:译林出版社

收藏【精神分析七圣灵】

原编文章,欢迎转发 |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1.《魏宁格 | 只要活着,我就不能理解生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魏宁格 | 只要活着,我就不能理解生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0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