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对于亚运会的记忆。要从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开始。1983年的8月,当北京向亚奥理事会提交申办第11届亚运会的文件时,日本广岛以广岛建城400周年,纪念广岛市受原子弹侵害45周年为由,也递交了申请。然而,前10届亚运盛会中,印度、日本、泰国、韩国都做过东道主,唯独有着5000年历史的亚洲体坛盟主,中国却从未尽过地主之谊。此次中国提出申请,许多亚洲体育界的朋友,都希望由北京来办,1984年9月28日,亚奥理事会在韩国汉城,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以决定最后的东道主是北京还是广岛。在日本的强烈要求下,采用了投票方式,结果以43票对22票,决定由北京和广岛分别举办1990年和1994年的亚运会。

1989年8月17日,亚奥理事会主席法赫德亲率代表团访华,他发表公报说,亚奥理事会愿再次声明,按照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的决定,由中国人民举办的亚运会是亚洲青年们的期望。亚奥理事会对于北京亚运会组委会的巨大努力,将给予全力支持。他表示北京亚运一定会成功,任何国家没有理由不参加北京亚运会。1989年下半年,中央专门发出了一个文件,强调举办亚运会的重大意义,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支持,此后,全国掀起了迎亚运的热潮。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亚奥理事会总部被捣毁,主席被杀害,这给亚运会的“团结、友谊、进步”的主题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处理伊拉克能不能参加亚运会的问题上,中国严格按照亚奥理事会的章程,尊重大多数成员国的意愿,开幕前的9月20日,亚奥理事会暂停了伊拉克的会籍。国际体委在6个小时内,就修改好了竞赛日程,并劝说一些支持伊拉克的西亚国家,继续参加亚运会。9月22日,历尽劫难的北京亚运会,终于成功开幕。

1.《1990年北京亚运会 揭秘1990年北京亚运会成功举办背后的波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990年北京亚运会 揭秘1990年北京亚运会成功举办背后的波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07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