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29日的晚间,一场或许百年难得一见的闹剧在德甲联赛上演。 客场出征的拜仁慕尼黑本在第62分钟时就打出了6-0的悬殊比分,按照常规的剧本发展,随后的30分钟已经注定无碍大局。 然而,极端球迷的举动让之后所剩的时间成为了本赛季德甲乃至全欧洲或许都最难忘的时刻。

比赛过早的失去悬念让来到客场的拜仁球迷不再有兴趣去关注绿茵场,而是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了与场上无关的事宜。在他们聚集的看台一角,打出了辱骂霍芬海姆老板霍普的横幅,用各种言语对这位富豪进行了人身攻击。其稍文明者,用的是,而更扎眼的则是粗鄙的这类在任何国度都难以容忍的脏话。

拜仁将帅们见状去到看台前安抚劝诫球迷,让比赛得以暂时恢复。然而事已起头,随后的便没有那么容易控制了。第77分钟时,骚乱再起,此时纵然拜仁将帅,乃至鲁梅尼格和萨利哈米季奇这样的高管大佬出面也已经难以阻止热血上脑的拜仁球迷,使得比赛就此中断,两队球员先后离开球场回到绿茵通道。

倘若比赛就此中断,拜仁或许将面临着被判0-3失利的苦果,这关乎的不仅是一场比赛的胜利,更会影响到目前正在和莱比锡红牛激烈竞争的拜仁争夺联赛冠军的前景,真可谓是球迷作孽,球队买单。虽然事后双方重新回到了场上,但球员之间早已无心恋战,不分敌我地在正赛场上玩起了传球训练。这一尴尬的场面为昨晚离奇的闹剧暂时画上了句号,但由此引发的纷争想必远未终结。

为什么霍芬海姆老板霍普会被拜仁球迷如此大肆人身攻击?这背后的根源是什么?

一切都需要归结于众多德甲球迷都听出老茧的一串字符:。那么,到底又是什么呢?他和霍普之间又有什么牵连?

长期以来,50+1规则被认为是德甲得以良性运转的基石制度之一,这项规则最核心的要素,便是“控股权”和“表决权”的不对等。

让我们用最通俗的案例来解释这条规则。过往身处德乙,而目前征战德丙的卡尔蔡斯耶拿俱乐部,曾经将球队95%的股份和49.98%的表决权卖给了富商Roland Duchatelet所有的Staprix NV,这一交易符合50+1的规则,因为无论球队的股份有多少被其他资产所有人所持有,哪怕是99.99%,除了极少数个例外,球迷俱乐部所拥有的表决权都必须高于50%。也就是说哪怕你把整支俱乐部全买下成为唯一的老板,你的话说了依旧不算。所以,资方在决定投资德甲俱乐部时,往往便需要犹豫再三。

之所以说,便是因为德国足球圈从很早开始便有两桩特例,他们是勒沃库森和沃尔夫斯堡。这两家俱乐部从诞生伊始,就相当于拜耳制药公司和大众汽车制造厂的所有物,而德甲提出50+1规则远在此之后,实在很难开口将这两支球队和他们的生母强行割裂,因此成为了德国极少数不受50+1规则约束的球队,《拜耳法案》也就由此应运而生:如果一家企业在1999年1月1日之前,已经连续经营俱乐部与球队超过20年,即可不受“50+1”条款的限制,完全拥有球队。

在2011年时,《拜耳法案》发生了一次修改,取消了先前1999年1月1日这个时间限制。

那么,拜仁和霍芬海姆,又和50+1规则有何渊源呢? 双方本场的闹剧,最终是俱乐部层面矛盾的折射,还是球迷单方面的过激行为呢?

实际上,拜仁是最赞同废除50+1规定的德甲俱乐部之一。

鲁梅尼格曾经表示:“我们是五大联赛中唯一有这样规定的联赛,而我们所面临的竞争不只是全国性的,更是全球性的。”他认为,德甲必须紧随英超、西甲、意甲和法甲的脚步进行改革。

2019年底接任拜仁主席的海纳则说道:“以前我一直不希望俱乐部被某个投资者完全买下,但我现在真心认为,应该放弃50+1了,给俱乐部一个机会,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可见,拜仁作为德国足球俱乐部的翘楚,其实非常赞成废除50+1。然而球迷们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将霍芬海姆老板霍普视作了打破50+1规则的异端,由此产生了今日的闹剧。

由于《拜耳法案》的诞生和后续修改,霍普在持续投资霍芬海姆20年后,成功实现了多数控股,同时也成为了德国足球圈的先例。他借此名正言顺成为了球队的老板,也让霍芬海姆这支3000人口小村中的球队取得了稳中向上的成绩。

但是,他的努力并没有赢得所有人的认可。在德国球迷,尤其是部分狂热球迷眼中,这一行为是对德国足球传统文化的亵渎,是不可原谅的,所以本场比赛拜仁球迷对霍普口诛笔伐乃至大肆辱骂,显然是蓄谋已久的举动。类似的情况在数年前也早已发生过,在2018年9月的一场联赛中,多特球迷用巨型横幅形式对霍普进行了人身攻击和辱骂。

霍芬海姆并不是唯一一家遭到如此待遇的俱乐部,本赛季势头大好的莱比锡也是德国球迷攻击的对象。

奥地利红牛集团于2009年参与重组了莱比锡俱乐部,并掌握了球队90%以上的股权,并摸索出了一套破解50+1规则的办法。根据要求,德国职业足球队至少50%以上的表决权必须由球迷俱乐部持有,然而,莱比锡在身处低级别联赛时便组建了这样的球迷俱乐部,而且只吸纳了8名全部是红牛集团高管或者生意伙伴的俱乐部会员。数年之后,这一人数增加到了17人,但性质依然没有发生变化。

也就是说,虽然名义上红牛仅拥有RB莱比锡球队49%的表决权,但实际由于持有过半表决权的球迷俱乐部组成全部是自己人,使得俱乐部运营上已经完全不受到50+1规则限制。那么自然,这一钻空子的做法也同样遭到了德国球迷的抨击,在他们去往其他球队主场的客场征程中经常遭到当地球迷的抵制。

相比于RB莱比锡几近明目张胆坑蒙拐骗式的“挑衅”,霍芬海姆的境遇显得更为冤枉。霍普在早年便是霍芬海姆俱乐部的青训成员,其后由于实现不了球员梦想才被迫转投商圈,成为了一代软件行业巨鳄。而在持续了整整20年的投资经营,通过官方认可的合法渠道掌控了俱乐部后,他在漫长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其实颇为励志。要知道,慕尼黑1860也曾经尝试引进卡塔尔财团和阿斯顿马丁等土豪予以投资来摆脱50+1的限制,但终究因为20年这一无比漫长的周期而望而却步;著名的汉堡死忠球迷船王屈内数度救汉堡于危难之际,最终也未能让汉堡逃离降级厄运,心灰意冷,他的遭遇或多或少和50+1的限制有所关联。

50+1的规则对德国足球发展究竟是利是弊?这个议题足以争论数年之久。

由于50+1规则的限制,德国足球联赛在如今金元足球的大风向下,宛如一股清流,毕竟,即使掷举国之力重金投资,俱乐部方面依然可以否决提议。因此,德国足球联赛一直都更类似于以球迷为中心来发展的俱乐部。

实际上在近十多年中,德国足球圈对于50+1规则是否需要保留的意见也并不统一。德甲官方曾经表示,“德甲到了要考虑‘新的发展机会’的时候了,但同时也应当保护德国足球文化的原则。”这一发言引起了德国球迷的抗议,因为一旦50+1规则发生松动,便意味着德国足球联赛或许便将从以球迷为中心逐渐转变成以其他因素,包括经济实力为中心,球迷影响力将不复存在;另一方面,球票价格或许也会因此上涨。

换一个角度思考,如果50+1规则成为历史,对德国足球又有哪些正面帮助呢?近年来各大联赛豪强纷纷被来自全球各地的富商财团注资,在欧洲足坛掀起了一轮金元热潮,转会费纪录也不断地被刷新甚至翻倍。这一现象遭到了不少球迷的恶评,但是也进一步加剧了土豪球队和中小规模球队之间的差距。德甲球队在欧战中素来有不俗的表现,但真正能够长期立于欧洲绝对顶级豪强的或许只拜仁一家,如果能够得到更多来自投资上的刺激,或许能够对德甲强队的欧战竞争力以及德甲整体环境有所提升。

勒沃库森前总经理沙德曾表示:“俱乐部需要新的资金来源,以减少与欧洲顶级球队不断扩大的差距,德国足球现在有机会对投资者规则发起必要的改革,并制定一个法律健全的框架。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抵制过去的传统,毕竟没有人愿意被法庭强迫。”

他和拜仁高官们的发言或许也代表了其他目前正在遭受50+1规则限制的俱乐部的心声,对于这样一个强迫式的法规,德国的职业足球圈真的都赞成吗?从莱比锡不断走向成功的案例中,他们或许也看到了德国足球发展的全新道路。

在2009年德国俱乐部会议的投票中,彼时36家德甲、德乙俱乐部中仅有汉诺威96的主席马丁-金德投出了唯一的赞成修改票,其余32家投了反对票;而到了2018年的再一次投票中,34家俱乐部中认为应当保留50+1规则者已经减少到了18家,虽然这还不足以让这条规则被修改或废除。

50+1是否合理还需进一步讨论,球迷素质问题亟待解决。

50+1规则是涉及到德国职业足球历史一个漫长的话题,虽然近年来虽然莱比锡和霍村的崛起而愈发成为公开讨论的对象,但关于其存在是否合理,尚不可仅凭三言两语下定论。

然而,无论俱乐部在50+1问题上持何种态度,极端球迷的恶劣行为都必须遭到严格的抵制,昨晚霍村拜仁一战中,部分极端拜仁球迷的行为已足以让他们被定性为“足球流氓”之列。德国球迷对本国足球文化传统捍卫之精神或许值得褒扬,但过分的形式终究只是在破坏本国的形象。

在2017年9月的一场国家队比赛中,德国国家队依靠胡梅尔斯的终场绝杀战胜了主队捷克,然而在这看似皆大欢喜的结果背后,也充斥着不和谐的声音。

比赛临近开始时,数百名德国极端球迷就开始胡作非为,大声辱骂德国足协国脚前锋蒂莫-维尔纳,言语无所不用其极。而众所周知,维尔纳正是效力于RB莱比锡的球员,这等人生攻击的目的可谓昭然若揭。

作为对此类行为的回应,德国国脚们在赛后拒绝前去那一块看台谢场。胡梅尔斯说道:“我对那些没有做这些事情的球迷们感到抱歉,但是我们没法就这样子走过去,告诉那20来人他们做得很好,然后对着其他人说,这样是不对的。这些人不是球迷,很显然。他们是闹事者,是流氓,这永远都不该与球迷联系到一起。我也听说了,这里搞到一张球票并没有那么严格。在德国人们想拿到球票会更难一些,这非常好。”

德国足协对此也作出了积极的表态。他们在当地时间周三晚上表示:“德国足协将会给出对这件事情的全面调查报告。我们很明确地表示,绝不会和这些极端右翼分子有所瓜葛。我们的员工都在尽全力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1.《霍芬海姆老板 老板说话不算话,这条规则是如何把拜仁比赛变成闹剧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霍芬海姆老板 老板说话不算话,这条规则是如何把拜仁比赛变成闹剧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09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