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商业观察人严

2月17日是北上广等大城市非必要行业春节后复工的第一天。

作为民生行业的超市,尤其是一线店员和送货上门人员,一直是“高强度战斗”,持续了30个昼夜。

他们战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肩负着保障供给、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其中也有很多值得称道的例子。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攻”的时刻,尚超零售业也走到了“战争疫情”的中场阶段。

中场休息时,我们互相鼓励。

一个

民生

2月17日,永辉超市向全国近1000家门店和10多万员工发出公开信,鼓励他们坚持。

北京超市作为北京的应急物资储备单位,当天宣布进入持续抗击疫情的第30个昼夜。

这基本上是目前国内所有超市的普遍态度。为了保护人民的“菜篮子”和“米袋子”,中国超市在2020年春节日夜工作,保证供应和价格稳定。

由于春节返乡和疫情的双重原因,许多餐馆和服务店都停止了营业,超市成为许多城市温暖人心的最后一道屏障。“我看到附近的餐馆都关门了。看到你的店还开着,东西还那么全,我立刻踏实了。”一些顾客告诉超市。

顾客发给超市的信息

这场确保供应和价格稳定的战斗需要能力、责任和责任。

疫情下,到店的超市员工和到家的员工压力最大。他们也怕疫情,但还是克服困难,奋战在第一线。贵州永辉超市的掌柜陈晓华,三天之内徒步100公里回去上班。BBK超市湘潭金海店全渠道店经理陈益强,疫情以来连续工作15天,店铺业绩100%。

新鲜传说有些店长睡在店里,是因为怕小区关门,进不去,出不去。供应商不发货,干部去仓库当搬运工抢货。仓库人员稀缺,副总和主管每天晚上都开车去捡破烂。

超市发展董事长李延川经历过2003年非典战役。早在1月21日,超市门店就发生了口罩集中采购事件,李延川第一时间做出初步判断,要求采购部门多开渠道,大量库存民生商品、消毒商品、口罩,数量是平时的5倍。当时市场上有一些N95口罩。加上良好的门店运营规范,这些经验使得超市自疫情爆发以来,实现了商品零缺货、商品零涨价、员工零感染。

元旦第二天,超市疫情小组市场监测人员发现店内顾客单价大幅上涨。显然,客户恐慌,导致集中购买生活用品。超市发了立即上报市商务局。当时,由于疫情导致各地村庄和道路封闭,许多配送车辆无法进入北京。新发地的大白菜重量已经涨到每斤3.5元,有些地方出现了大白菜“高价”的现象。超市发发立即命令配送中心派车到河北提货。第二天超市发发店的大白菜价格为1.39元每斤,稳定了菜价,逐渐使北京的菜价更加合理。

据北京超市统计,疫情期间,其果蔬配送中心的配送量比平时高出3倍,而人力仅为50%。在全体员工的支持下,超市果蔬配送中心已经连续八昼夜停止供应。截至目前,果蔬配送中心累计1469趟,行驶54794公里,配送4000多吨,使各种蔬菜脱销,价格上涨。

同样,基本上所有超市都会对猪肉、蔬菜、水果等需求较大的品类实行重点供应商的日常备货,从而保证了储存和供应。

永辉超市所有一线采购人员将停止工作,返回产地和批发市场,组织货源,启动民生商品和重点商品应急储备。

BBK超市对疫情下需求较大的猪肉、蔬菜、水果等品类实行重点供应商日备,要求物流中心保证日均存储能力600吨。

自春节以来,新鲜传奇每天供应500吨配料,以确保人民的日常需求。

疫情之下,有超市,人不用慌。

招聘和使用工人

与去年同期相比,许多超市在1月份实现了两位数的大幅增长。成绩来源于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供给。

永辉超市1月份商品销售额超过125亿元,销售额和商品销售数量均实现两位数的同比大幅增长。1月份,BBK超市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3%。北京超市1月份业绩同比增长两位数。

多年后复工,单店连续几天平均销售额达到5万元。有的店甚至一天卖12万。要知道,一个新鲜传奇店的标准陈列,饱和度是12万。

“订单收不到,大量店铺卖6万多元。我们店铺设计的饱和强度只有5万元。毕竟只是200多平米的店。而且营业时间比平时短,现在一天的营业时间少了四个小时。”生鲜食品传奇创始人王伟告诉《商业观察报》。

超市销量上来了,但是“弦落得快”。

一方面是一线缺工,员工被持续的高压作业压垮。另一方面,防疫环境存在一些局限性,导致超市处于成本增加的状态。

看着员工透支的疲惫,他们还在咬牙切齿。超市发展董事长李延川说“他流过好几次眼泪”。

北京超市配送中心连续奋战近30天不休息。超市总部第一个月第三天就停了。“精神太紧绷了,会有问题的。”但是在疫情结束之前,超市是没有办法把产品发出去的。他们只能增加来自总部干部的温暖、慰问和帮助,以帮助他们减压。

在特殊时期,生鲜食品的传说也是总部工作人员协助门店的频率。

但是,随着防疫工作的不断推进,大多数超市不仅“有点累”,而且开始感到有点紧张。一方面防护材料紧缺;另一方面,由于村庄关闭和道路关闭,物流受到压力。

更麻烦的是“用工紧”。

甘肃张掖新乐连锁超市最近从饭店、酒店借了100多人,都是在车间里做的菜,只为解决新乐超市的燃眉之急。超市发展靠与餐饮企业共享合作,招聘大学生做兼职解决就业问题。

餐厅店员和超市店员,仅从工资收入来说,似乎差不多。零售业招聘餐饮从业人员的难点在于,餐饮行业一般是管餐饮的,超市不负责。如果加上吃住,餐厅店员的工资比经营低利润民生商品的超市店员高很多。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外地或农村的农民工是餐饮企业的首选。

疫情爆发以来,零售企业和餐饮企业谈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突发事件。很多零售企业的做法是发工资,管午饭。餐饮企业负责住宿等服务。餐饮企业以劳务输出为主。但是超市支付的工资各地不一样,一线城市就业差距还是很大的。

超市行业除了“用工紧张”之外,在社会防疫的情况下,也面临着成本上涨,不管门店所在城市的高低线。

比如有的地方实行:“学生推迟开学,一个员工可以回家带孩子,也算上班。在延迟开始工作的时间内,员工将加班并支付双倍工资。”

对于超市来说,双薪完全由企业承担,但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对商业运营的影响,加剧了超市员工的短缺。

有零售企业负责人说:“社会本来推迟复工,家里有人照顾孩子。现在,如果我们仍然希望‘员工可以回家照看孩子,我们可以算作去上班’。小企业在哪里生存?”

目前,由于防疫紧急,消费者需要避免旅行,呆在家里。这实际上导致超市员工的压力增加。

“人在狭窄的空闲着的时候,很难有积极的心态,出去只是买菜。所以很多人的负面情绪都发泄到超市员工身上。另外,门店在疫情非常时期巡查比较多,门店员工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太大。”某区域超市负责人说。

“我爱我们的员工和商店经理。比如前几天因为检查logo,店长晕倒了,今天还在医院。”

现在疫情非常时期,超市作为民生第一线,负责保障供应,稳定物价,相应的工作压力也很大。

所以超市从业者也需要社会的包容和理解。

未来

在疫情非常时期,人们意识到超市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稳定的价值。

这要看超市一线员工的敬业程度。

对于未来,我们终将战胜疫情。所以,我们也需要思考一下正常时期的超市运营。

市场上会有一些差异。

新鲜传奇创始人王伟认为,超市行业长期来看不容乐观。

“目前的新冠肺炎病毒只是一种流行病,它是有害的,但不会太大。关键是看后续的经济发展。如果有问题,那就是持久战。”

新鲜传奇同店增长平均达到三位数。但王伟有危机感:“从整体经济形势考虑,如果下半年消费者购买力下降,控制现金流,调整效益差的门店势在必行。”王伟在一个零售商分享群中说。

浙江佳佳富超市董事长张建新也很担心,“估计疫情过后我们的生活不会更好。主要担忧是消费能力的下降。”

在这场疫情中,有供应链能力的超市企业显然没有太大问题,尤其是有直营店的超市企业。

所以可以说,灾难也可能成为零售进化的催化剂,催生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零售业态。加速呈现适合人们未来生活需求的形式。

比如因为疫情,很多电商和家庭平台都实现了低成本的客户,很多新鲜电商都爆单。因为他们的购物便利价值已经被更多的消费者看到了。这时候实体超市如果不上门服务,抓不到年轻客户,两个客户都面临着进一步分流的可能。

2月5日,传说中的生鲜百货店也紧急推出了App/小程序商城。家庭服务同步开放。提供多种线上表现模式,如线上商城+前仓+店订后自取+三方O2O平台。与此同时,鲜传奇开始推广可以有效与外界隔离、在店内食用更安全的盒装食材。王伟判断,加工品和盒装品在未来会被更广泛地接受。

张建新也同意有机会在国内做生意。单一天,嘉家福超市在家里就卖了20多万,占10%。疫情处于非常时期,因为家政服务可以避免人群聚集,需求急剧增加。结果超市都急着上网回家。张建新坚信,在商品规划中对后期店铺的设计进行改进后,家居业务将会更好。

同样,新乐超市在张掖的“家”服务测试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在上市第一天就下了2000单。明天可能会加倍加倍。”新乐连锁超市董事长李凌表示,当地政府全力推广“上门”服务,并派邮政服务向超市送货,这一下子让商店松了一口气。

疫情之下,很多区域性超市第一次真正做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或者说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年销售额在10-30亿元左右的中小型超市的抵家业务已经“开窍”。

这种“启蒙”,比国家布局的大型超市还要晚。

一方面是因为疫情非常时期,需求爆发。让大家看得更清楚,形成一个大概的认知,趋势不可阻挡。

“10亿量”大部分是在较低线上的单个城市运营,整体市场较小,不会马上在规模上体现新的需求。

一般来说,新事物需要更大的市场空才能“获得动力”。这场疫情是一场肆虐中国二三线市场的疫情。

另一方面,能力是不同的。在“10亿大众”的情况下,很难独立推一个新的线上东西做数字业务。因为这些东西需要大量的投资。

网商不受地域的限制空,消费者是有目的的来购买,而不是靠店面位置。所以它的结构成本和门槛其实更高,性能成本也很高,比线下高。

规模太小,抗风险能力和跳坑能力相对不足,需要结构调整的只能跟着做。因此,在当地需求没有爆发的情况下,实施家庭业务的“意愿”是不够的。

疫情导致客户单价大幅上涨,原本无法计算的“返校节”业务成本账已经结清。也是区域商家的超家生意被“开化”的原因之一。

然而,对于未来,在线家庭业务也是存疑的。比如活跃的纯在线平台也有一些业务瓶颈。

首先,许多新到家庭平台一度缺少叶菜和猪肉,这表明供应链的短缺。同时,由于送货人员不足,无法有效送货。因为劳动力不足,后台拣货效率不高。

这使得超市和生鲜超市成为许多城市解决民生需求的唯一“场所”。许多消费者也更喜欢离线。

所以一方面显示了线上服务方便的优势,另一方面也显示了线下供货稳定和订单履行效率的优势。这两件东西在疫情非常时期,价值很大。

那么疫情过后,线上线下应该如何分布整合呢?

1.《边锋商城 行至中场,超市“战疫”的坚持与变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边锋商城 行至中场,超市“战疫”的坚持与变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095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