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第一次在南半球的亚洲杯上,小组赛三连胜的国足在淘汰赛第一轮就碰上了东道主澳大利亚。这场球赛后网络上的腥风血雨令人印象深刻,也是此刻开始,球迷对时任主教练佩兰的质疑此起彼伏。但我们一直确信,而后西蒙尼、拉涅利等例子也证明了,至少那一场比赛,佩兰不该背锅。

毕竟人世间不是所有事都能心想事成,有时教练完备的排兵布阵也未必能看到想要的效果。比如球员低水准表现,甚至“上头”时,可以摧毁教练赛前所有的部署。

回到那一场比赛,首先毫无疑问澳大利亚是更强的球队,同时又坐镇主场,所以国足毫无疑问是主防的一方。

上半场国足整体站位合理,尤其后腰和后卫间的距离还是比较不错的,澳大利亚也确实没什么进攻的空间。

但比赛的第一个意外其实9分钟就出现了,左中位梅方受伤,虽然迅速回到了场上,但后面的比赛能看得出,他是一瘸一拐在坚持了。

梅方坚持到了中场休息,下半场刚开场国足被迫用姜志鹏换下梅方,这是一个挺危险的信号,国足的劣势又增大了。防线的站位调整,让大家都需要时间重新适应,同时这次换人也让国足在随后的比赛中比对手少一次调整的机会。

屋漏偏逢连夜雨,48分钟又发生意外,角球争抢中郑智倒地被裁判无视,澳大利亚利用二次进攻的机会将球打进。此时,一球落后,少一个换人名额,国足站到了悬崖边。

随后队员第一时间的反应是有点着急的,郑智、张琳芃招呼队友往上压,现场解说也提到这点,球员们在场上的动作也能体现这种着急。

三防一时,张琳芃不把没有选择对手往边角赶,而是在禁区前沿直接赌博式伸脚拦截。

逼抢没抢下来,肋部被打穿。

比赛还有40分钟,作为运动员,在教练没有发号施令的情况下,场上球员无法保持冷静而改变战术是相当危险并且荒谬的。

佩兰想让队员稳住,不要急于进攻,现场解说也提到这点,但是队员们的心态没有任何改变,急得不可理喻。

作为场上的运动员,尤其是核心球员,在陷入被动的情况下更应该保持冷静。

急躁的心态体现在进攻中:

多人参与进攻时,担任后卫的张琳芃和姜志鹏插上后并没有寻求和队友的配合,而是直接选择超远距离射门。

禁区里没人硬传中,传中力度过大和队友跑的不是一个方向。

再看看防守:

中前场开始高压逼抢,后卫身前几乎没有保护,又被打穿。

然后毫无疑问,第二个失球马上就来了。

丢球初始阶段,后腰和后卫之间的距离已经有问题了。

第二个丢球前的传球一瞬间,国足在点球点到弧顶这块区域完全没人,即使卡希尔没直接头球攻门,选择头球回点,澳大利亚也能获得很好的射门机会。当然进球是卡希尔直接顶进去的。

和欧冠第二轮马竞做客安菲尔德一样,国足实力处于劣势,同时对手在50分钟前就有进球。佩兰想要稳住的选择并没有问题,比赛还有40分钟,国足要是直接攻出去,0:2的可能性远比1:1来的大,事实也证明了这点。要想有所作为,就得和马竞一样,保持希望,等待机会。如果对方没有犯错,就等到最后10-15分钟搏杀,澳大利亚核心球员的年龄偏大,比赛最后时刻一定有机会。

这真的是一场很遗憾的比赛,参加大赛的国足的球员们,尤其是核心球员们,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更需要保持冷静,实在不该在有如此急躁的心态。可能是留给中国队的时间不多了这话听多了,球员在场上没有贯彻教练员的战术,导致了一场没有希望的完败发生。

说个题外话,当时中国拉莫斯25岁,留洋的传闻此起彼伏。只是欧洲各队教练都看了这场比赛,又有哪个教练会要一个容易上头不听指挥的普通球员呢?

1.《中国拉莫斯 中国拉莫斯没能留洋的原因可能是当年这场“上头”的比赛》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拉莫斯 中国拉莫斯没能留洋的原因可能是当年这场“上头”的比赛》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19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