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底,在至今仍令国人谈之色变的SARS疫情危机解除后的几个月,全球知名的体育营销公司瑞士盈方体育传媒集团在北京注册成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宣告全力进军中国市场。

而当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在全世界范围内再一次向人类发起挑战之时,疫情冲击下的中国体育产业传出重磅消息:盈方中国发生大面积人员流失,大约50人的团队,在这次“裁员事件”后留下的人员只剩个位数。离职的人员基本上囊括了所有核心团队成员,中高层全部离职而去。

在中国市场耕耘16年之久的盈方中国可能将就此结束历史使命,令人扼腕叹息。

出身豪门的盈方中国

在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历程中,盈方中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提到盈方中国就不得不提到盈方集团。作为全球第二大体育营销公司,盈方集团也是全球最大的体育媒体制作及转播公司之一,与世界170家体育组织、25个体育大项、数百家赞助商、媒体集团保持着长期良好的合作。

因此,盈方中国一“出生”就是“背景出众、家境殷实”的豪门贵族。自进入中国后,其开始利用其丰富的国际关系和强大的资源支持在中国体育市场上抢占“核心资源”,打造中国篮球产业的“巨无霸”。

2005年5月,盈方与中国篮协达成一纸为期“7+5”的独家商务推广合作协议,开启了CBA联赛全新的、长期集中市场化、品牌化开发运营的新时代。2012年,经过7年的“深耕细作”后,CBA首次超过中超,成为中国最富有的职业联赛。

除CBA联赛外,盈方中国2005年底还拿下了中国篮球国家队的独家市场开发权,到现在已成功服务中国男女篮15年之久。在这15年中,经过盈方团队的开发运作,中国男女篮炙手可热,尤其是品牌打造和市场开发方面,已成为在市场上颇受欢迎的“商业资源”。

至此,中国篮球产业塔尖的两颗“明珠”,尽数归于盈方囊中,交相辉映,迸发出了璀璨的光芒。盈方中国围绕着中国篮球市场的顶级资源不断创新开拓,又先后创办了中欧杯篮球赛,获得2019年篮球世界杯的商务开发运营权、“我要上奥运”中国三人篮球擂台赛的商务运营权等一系列顶级篮球赛事资源,成为中国篮球市场上当之无愧的“王者之师”。

除篮球外,盈方中国还在2006年签约中国足球之队五年,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国际化商业运作,但无奈彼时中国足球假赌黑问题严重,致使盈方中国不得不“壮士断腕”,忍痛“割肉”。

近年来,盈方还顺应中国体育市场发展的需求,先后引入“冬季项目”,和“休闲时尚项目”,在2011年和2012年将“冰上艺术”花样滑冰暨演唱会这一文体表演项目引入中国;在2015年创办了“欢乐跑中国”10公里锦标赛。同时,其凭借在全球冬季运动项目上领先的话语权,在北京和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央五教父加盟成“点睛之笔”

当然,确立盈方在中国体育市场地位的,还当属篮球项目。篮球是盈方中国的DNA,正是通过在中国篮球市场超过15年的摸爬滚打和“长情陪伴”,凭借着在篮球这一核心业务的亮眼业绩,盈方中国成为全球知名体育营销公司长期深耕中国市场的典范。

这当中,“央视体育教父”马国力以首席执行官兼总裁的身份加盟盈方中国可谓是“点睛之笔”。据悉,马国力是在盈方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菲利普-布拉特的一再邀请下,做出了加盟盈方中国的决定。

马国力从2008年10月上任至2016年1月离任,执掌盈方中国“帅印”长达7年之久。在此期间,盈方中国在马国力的带领下,“砍掉非盈利项目,聚焦核心业务”,并着力打造品牌,推广“客户至上”的市场开发原则,成功促成了CBA联赛、中国男女篮与央视的战略合作,并在CBA全明星赛的品牌运营,CBA联赛转播信号制作、赛场包装等方面做出了重大改革。他帮助盈方中国扭亏为盈,为CBA联赛和中国国家队的发展变革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盈方中国的江湖地位背后,是一群热爱中国篮球事业的体育人。这个兼具国际专业知识和本土市场开发经验的团队,凭借对体育产业和中国篮球市场的敏锐洞察和出色的业务能力,经过入局前期的市场培育后,在马国力的带领下扭亏为盈,并在篮球顶级IP的市场开发与管理、赛事运营管理、品牌推广、媒体版权销售、电视转播等方面均取得不俗的成绩。

中国国家篮球队、CBA联赛、2019年篮球世界杯等顶级“头部IP”,都在这个团队的操盘下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作为中国篮球市场的资深人士,这个团队深深扎根于篮球产业,不断向篮球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不仅在时任董事长马国力的带领下开创了CBA“全明星赛”的品牌运营时代,更打造了“中国篮球之队”品牌,创立了篮球世界杯的商业开发标杆。

合并所带来的震荡余波

2015年2月10日,万达集团牵头三家知名机构及盈方管理层,战胜来自全球的11家竞争对手,成功并购总部位于瑞士的盈方体育传媒集团100%的股权,其中万达集团控股68.2%。当时中国体育资深人士称,万达并购盈方,是资本与中国足球、中国体育产业之间发生的最大的、最具“想象空间”的交易,万达也因此一跃成为世界体育产业的龙头企业。

万达收购盈方集团后,盈方中国一度也被“光环笼罩”。去年7月份万达体育的上市招股说明显示,万达体育旗下业务的三驾马车分别是盈方集团、世界铁人集团和万达体育中国。但这也为盈方中国和万达体育中国的后续合并留下了“伏笔”。

2019年篮球世界杯结束后,盈方中国接到通知,公司将与万达体育中国合并。之后盈方中国所有员工于11月底搬入东方梅地亚与万达体育中国一起办公,并在万达体育集团的部署下,进行团队和业务的整合。

按照当时的设想,两个团队各有优势,大家通过优化整合形成合力,带来1+1>2的效果。然而从4个月后的结果来看,合并并不顺利。即使在叠加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如此大面积的核心团队离职,还是令外界震惊。根据笔者的观察和了解,两个公司在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业务经营等理念上的差异和冲突或导致了这一结果。

在企业文化方面,万达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代表,其制度文化的显著特点是“军事化管理文化”。“集权、严格、实效、统一”等企业管理关键词决定了万达的创新来自于顶层设计。企业管理的主线是自上而下的,“强大的执行力文化”贯穿于自上而下的服从和落实等环节。“公司谁都可以走,因为还可以高薪再从市场上挖人才”的商业地产的人才理念盛行。

但盈方中国是有着浓重外企文化的企业,公司更重视人文关怀,尊重人性,鼓励团队集体创新发展。体育营销的公司多为轻资产公司,除了核心资源外,最大的重投资就是“人才”。而且,盈方中国是一家纯商业化运营的公司,完全是靠市场化的开发和运营来赚钱。

核心团队的商业资源、人脉、经验和能力决定了盈方中国的生存发展方向。这也就是为何在2016-17赛季结束之后,即使CBA联赛业务剥离,彼时的盈方中国面临着重重困难,仍能通过对中国篮球国家队资源的精耕细作,以及大手笔拿下2019年篮球世界杯本土市场开发业务等手段,实现了不错的业务过渡和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人才团队”的价值问题。体育营销领域专业优质人才的稀缺是这个行业所有公司的共识,因此像盈方中国团队这样在中国篮球产业耕耘了15年之久的专业团队可以说是“不可替代”的。

在企业文化无法融合的大背景下,两个公司在管理制度、业务经营等理念上差异显著就一点都不难理解了。原有的独立财务权和人事权,以及预算、绩效考核、奖惩制度面临整合和洗牌,这些方面所引发的阵痛,极有可能造成团队和部门之间协调难度加大,很难形成统一的发展理念。

而在业务发展战略上,体育产业目前与万达旗下其他产业处于不同阶段,即使同在万达体育旗下的不同项目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特点也不尽相同,这些都有可能引发“不可调和”。

目前中国的体育产业尚处于培育阶段,像盈方中国这样15年如一日地陪跑中国篮球的企业凤毛麟角。它既不是在国家队的巅峰慕名而来,也不在成绩陷入低谷转身离去。这样的坚持也为盈方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商业回报,成为中国体育产业值得研究和学习的典范。

反观万达,在大手笔布局体育产业以来,始终保持着其强烈的风格和文化烙印,高举高打、大干快上。从2014年初正式布局体育,并接连祭出大手笔:以4500万欧元收购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20%股份;2015年2月耗资10.5亿欧元并购盈方体育传媒集团100%的股权;2015年8月总花费近9亿美元收购美国世界铁人公司;万达体育全球总部在广州正式建立;再到2018年2月出售马竞股份,2019年7月赴美上市,2020年3月出售WTC...

相信这样的大手笔和快打旋风式的风格还会继续。这样的“高效”未能复制万达在商业地产领域的“奇迹”,反而在突发的“新冠疫情”背景下出现了“卖资源、舍人才”式的断臂求生,其未来发展有点令人捉摸不透。

中国体育营销市场经历了两年的寒冬后,正在逐渐回暖。尽管这次疫情肯定会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但疫情终将过去,中国体育产业在未来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行业前景。经过这次变故后,盈方中国深耕中国篮球市场这些年所积攒下的团队,基本损失殆尽。盈方中国的招牌也许还会保留,只是这么大面积的专业人才流失后,盈方中国也终将“面目全非”。

万达体育中国的篮球业务“路在何方”,借用王健林先生喜欢的一句话“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希望中国体育营销曾经的“引领者”盈方中国不要就此只留在了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历史中。

而我们有理由相信曾经创造了中国篮球产业发展历史的“盈方人”未来也一定会继续活跃在中国体育产业的“赛场”上。

1.《盈方 盈方中国的“前世今生”,以及在裁员阴云下将走向何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盈方 盈方中国的“前世今生”,以及在裁员阴云下将走向何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19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