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歌,永恒的红色记忆》校史故事

夏兴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1956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入选留在大学读研。研究生毕业后,继续当老师。

1979年

在“十年浩劫”结束时,整个国家从混乱中恢复了秩序。这时,为了加强科研,学校决定成立经济研究所。经济研究所与系同级,直属学校领导。虽然以科研为主,但并没有脱离教学。除科研工作外,还应承担培养硕士生、博士生、指导博士后等教学任务。就这样,直到1999年,学校调整了机构,决定将经济学院和经济系合并,成立经济学院,经济学院的工作才告一段落。从1979年到1999年的二十年,对于我们学校的经济研究所来说,是不平凡的二十年,甚至可以说是多姿多彩的二十年。

经济研究所成立

经济研究所成立。学校任命的第一任主任是刘启发教授,副主任是陈加玲教授,办公室主任是沈平同志。从各部门抽调了一批科研能力强的老师来做研究工作。如杨世展教授、刘叔和教授、侯厚基教授、吴教授、张教授、张嘉祥教授、胡教授、夏兴元教授、温浩然教授、教授等。后来,刘教授和白大丰教授相继调任。同时,为了补充新的力量,学校还从我校选拔了几名学历较高的毕业生到研究所工作,其中包括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杨云岩博士和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的孙志刚硕士。他们学习努力,工作努力,专业基础扎实。他们很好地完成了所有的研究任务,受到老教授的高度重视。工作一段时间后,孙志刚同志要求继续学习。当时我们学校没有博士项目。他在离开学校去北京攻读博士学位之前,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蒋一伟教授的博士项目录取。

在过去的20年里,经济研究所更换了五次领导。第一任主任是刘启发教授,副主任是陈加玲教授;第二任主任是吴教授,副主任是张嘉祥教授。第三任主任是张嘉祥教授,副主任是夏兴元教授。第四任主任为夏兴元教授,副主任为戴教授(不久,戴教授调任,由林汉川教授接任);第五任主任是林汉川教授,副主任是万安培教授。

研究所的科研工作

在研究所的研究工作中,教师根据国家需要和自身情况选择研究课题。所有课题都具有前瞻性和开拓性,因此研究成果受到社会的好评。比如刘叔和教授研究的《中国统计学史》,就要求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扎实的统计学专业基础。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刘叔和教授撰写了《中国统计史》一书,获得了中国国家统计学会颁发的优秀成果一等奖。张、教授深入研究了马克思的《资本论》,其论文《马克思的剩余劳动理论及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表现》获得“孙志芳经济学奖”。侯厚积、吴、、张嘉祥、四位教授多年潜心研究,撰写了长篇巨著《中国经济思想史稿》(三卷本),获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张、胡、夏兴元、周主编的《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概论》获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财政部优秀教材二等奖。以夏兴元教授为首的课题组研究了“中国地下经济”问题。经过几年的研究,撰写了《中国地下经济研究》、《地下经济学导论》、《地下经济学丛书》(六本)。

其中《中国地下经济研究》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夏兴元教授撰写的《地下经济三论》也获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由于其对“地下经济”的早期研究和诸多成果,被学术界誉为“中国地下经济研究的先驱”。夏兴元教授还研究了“宏观调控”问题。1986年,受时任武汉市市长吴官正的委托,研究“加强宏观调控与微观经济振兴相结合”。该项目的成果得到了武汉市领导的肯定,并作为武汉市政府的文件分发给有关部门参考。因为宏观调控的政策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以我和博士生洪合作写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应研究》一书。本书获武汉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刘教授还长期研究“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其著作还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此外,林汉川教授关于“中国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卢贤祥教授关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杨云岩教授关于“人口经济”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大约在1998年,顾教授被调到经济学院。他不从事经济学,主要研究中国文学,特别是台湾省文学,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很多。

经济研究所不仅在国内进行研究,还与国外大学进行合作研究。自1988年起,与日本福岛大学合作研究“中日区域经济发展结构比较分析”课题。项目负责人为夏兴元教授、滕春军郎教授;1997年与乌克兰国立经济贸易大学合作研究“中乌转型期若干经济问题的比较分析”。项目负责人是夏兴元教授和马佐木教授。两个学科的成果已经正式发表,受到学术界的好评。

学院招生工作

自1984年起,经济研究所的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经济思想史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由于教师教学认真,对学生要求严格,教书育人,培养的硕士研究生质量较高。比如85岁的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钟鹏荣,他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88年毕业后,被点名调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后被学术界誉为“中国经济学四小龙”之一。由于教学成绩显著,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生导师组(张、夏兴元、胡)的教学成果《培养经济理论研究生的途径与方法》荣获1989年国家教学优秀奖和国家教委颁发的“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经济学院开始招收博士生,首任博士生导师为张教授(不久后,张教授因病去世,由夏兴元教授继任)。1995年,我校被批准设立“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这是中南地区设立的第一个“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站内第一位博士后是王(也是中南地区第一位经济学博士后)。他在我校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博士项目中做研究工作。

20年来,我校经济研究所不仅写出了一批在学术界有相当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还培养了一大批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他们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据初步了解,在经济研究所工作学习的年轻同志中,有一部分已成长为党政部门领导,如孙志刚(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阳伟民(党委副书记、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李春明(原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杨云岩(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民主同盟中央常委、湖北省委书记郝、(审计署党组成员、中央经济责任审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湖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革命湖北省委员会主席、中国革命中央常委、 全国政协委员、江淹(原湖北省省长助理)、洪(原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蔡玲(全国政协委员

一些已成长为学术界知名学者,如钟鹏荣(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咨询专家,樊纲合称“京少”)、胡(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课题组首席专家、孙经济科学基金奖励委员会委员、赵凌云(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林汉川(原,

有的成长为金融界和大公司的CEO,如陈豪(原国泰君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李亚华(湖北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党委书记、主席)、万安培(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委员、全国民主建设协会中央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民营企业发展协会会长), 邹(澳大利亚知名企业家)、(北京新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东湖技术与金融研究院院长)、杨尚香(中国联合集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等。

有些人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领中长大的,比如万东城和王。

2008年,学校庆祝建校60周年时,一些校友回到学校参加庆祝活动。为了感谢学校的培养,他们捐赠了30万元在经济学院设立了“夏星元奖学金基金”,每年奖励数名学习成绩优异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我在经济研究所成立的1979年调到经济研究所,1999年合并,见证了研究所的整个发展过程。刚到研究所的时候,我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现在我已经是一个风华正茂的老人了,但回忆起经济研究所,还是觉得很欣慰,很开心。

(原文发表于2015年11月2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第4版第526期,排名不分先后。邹教授也对此文有贡献。)

正文|夏兴元

1.《陈嘉陵 浓墨重彩二十年——忆我校原经济研究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陈嘉陵 浓墨重彩二十年——忆我校原经济研究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230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