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的作用是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传达给读者,让读者因理解而感动。就作者而言,他有两个自然的迫切需求。首先是性能。情感思想是生命力,自然需要宣泄,所以宣泄是顺畅愉快的,抑郁是没有宣泄的抑郁。所以文艺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一个作家不是绝对必要的,他最好保持沉默;找不到文字,他的动机就不纯粹,来源就不充分,态度就不真诚,作品就没有很大的艺术价值。第二是沟通的需要。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同情。他越珍惜精神价值,就越渴望有人分享。如果一个作者愿意带着深深的秘密传递给读者,说明他对读者有着深深的同情,同时也需要读者的同情来回报。所以他的态度一定要真诚,认真,善良。如果一个作家心里没有这种同情,他只是想从读者那里争取一点版税或者假的声音。为了达到这个不太光明的目的,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不太光明的手段来取悦和欺骗读者,所以他永远不能说文艺。
其实文艺成为一种职业之后,这两种缺陷,表现和传达出两种迫切需求的缺失,是很常见的。一个作者对自己和读者不忠,怎么能对艺术忠诚?这是作者态度上的一个基本错误,从此开始了很多低俗趣味的表达。
1.
悄悄呻吟装腔作势
文艺必须来源于最大的亲情,大家都懂。而对性没有深情的人,往往会被诱惑产生作品,所以只会装腔作势,或者以浅薄庸俗的情调过度夸张。最惨的当然是装腔作势,心里没有那种感觉,却假装有那种感觉。满是灰尘和烦恼,偏学谢涛欣赏风景和故作优雅;只要色情的追求者实际上满足了生理的自然需求,他们就追随浪漫派诗人讴歌爱情的神圣;过着小资产阶级的生活,表现得像个资产阶级,却诅咒着社会的黑暗,说着一点点社会主义,喊着口号,像个革命者。诸如此类,数不胜数,泡妞猴和皇冠,人不喜欢人。
另外,有些人认为自己情绪充沛,无论多么浅薄庸俗,都把事情的全部真相说出来,试图夸大其词。这可以说是“气馁”。人不是石头,谁对人事状态的变化有不小的感触?春天来了,万物欣欣向荣,心中有一阵喜悦或留恋;秋天来了,对生活的兴趣渐渐淡了。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觉得有些晚了;清风明月难免惊扰闺房,老树老鸦难免让人心生愁苦;如果自己评定的价值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感觉自己无法施展才华,抱怨抑郁症;喝了几杯老酒,突发奇想,仿佛有了一股英气。如果我有一两个“知己”,我会感激“友谊”。这一切都是人之常情,但人性中有很多荒诞酸的陈词滥调,除了作为喜剧的插曲,没必要大惊小怪。不幸的是,许多作家一生都生活在这些肤浅而庸俗的情绪中。他们像酒鬼一样,把这些肤浅庸俗的情绪倾注到自己所谓的“作品”中。“一把眼泪”是“全是可笑的话”。
这种“气馁”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所谓的“诗墨作家”,漂泊诗酒,悲叹人生,看着他们“狂唱痛哭”的表情,胸中似乎有无穷无尽的厌倦,涌出参差不齐的块块。至于一般才女的理想,一直是才子佳人,才子佳人唯一的身份证就是“有病愁”“唱风得月”。在欧洲,与浪漫主义联系最深的“感伤主义”,其实是一种“气馁”。诗人误以为自己迷失了,理想停留在云里,脚陷在泥里,无法自拔,怨天尤人,仿佛以为没有这样一点感伤的色彩,就无法彰显自己的高贵地位。拜伦眼花缭乱的装束,憔悴的歌声,叹息的神情,让他陶醉在当时的许多西方美人之中!时间过去了,我们冷眼看着他。他看起来很直,还摆好姿势拍肖像。他真有趣!
新旧交替之际,仍有不少人继承诗人、作家、美人的固有传统,一方面染西方浪漫主义的粗犷一面。他们热泪盈眶,骨子里真的没有什么亲密的情感。这种作品,正如柏拉图长期以来所看到的,可以满足人类对情感刺激的热爱的弱点,往往特别受读者欢迎。这种兴趣是低级的,因为颓废,不健康,不艺术。
2.
韩皮肤臭脸,油嘴滑舌
持这种态度的作者大多以文艺来逢场作戏,用“幽默”作为护身符。本来文艺的起源就接近游戏,都是挂在生活新鲜有趣的方面。都是人类在丰富精力的时候做出的自由活动,所以文艺离不开幽默。我们必须承认幽默对文学和艺术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幽默是极其困难的。幽默程度不一。再高一点说,庄子、司马迁、陶谦、杜甫都有他们的幽默;说话低一点,说相声,杂耍,村剧,街头流氓斗气,屁股上报告来世也有他们的幽默。
幽默有一种非常微妙的分寸感,如果你失去了这种分寸感,你就会陷入一种庸俗的方式。大约在一流的作品中,高度的幽默和高度的严肃往往融为一体,一个冷笑,除了寓教于乐、感人肺腑的幽默之外,还有着深刻而意味深长的含义,既能抵制人的思维,又能激发情感,笑中带泪,讽刺中带同情。很多大诗人、悲剧演员、喜剧演员、小说家往往都有这种能力。但这种幽默往往需要相当的修养去把握和欣赏,大部分人欣赏的只是相声、二人转、村剧扑打、流氓露出戏谑劲儿等幽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喜欢这些东西,在文艺作品中仍然有需求。为了讨好这种低级趣味,有些作家不惜扮成小丑,以逗笑为荣。前段时间,一个所谓的“幽默小品”借着几个热门刊物轰动一时。一般男女老少都买,看,佩服,模仿。直到现在,它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3.
摇旗呐喊,党派之争
思想上只有对错,文艺上只有美丑,我们选择好恶的标准应该只有一个。如果文艺上有敌我之分,对待文艺态度认真纯粹,有成绩的应该是朋友,利用文艺做其他尝试,作品表现低级趣味的应该是敌人。至于一个作者在学术上、政治上、宗教上、地域上、社会地位上是否和我一样,甚至是否和我有私人关系,都不应该提问。
文艺是有创造性的,每个人都是昂贵而独特的,所以文艺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应该比政治或宗教的人更多。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的文艺越不一样,它的生命力就越广。当然,各地的作家往往都大同小异,基于同时对应的原则,聚在一起成为一个派别,这在历史上是常有的事,本身也不是坏事。但模仿江湖交友之道,设城主,升旗,招人聚众,摇旗呐喊,抬高自己的气势,逼得路人等人“落草”归化。如果他们敢设立自己的学校,他们就会动员公众,扼杀过去。这种方法对别人不好,特别是文艺。
不用说,这种扶江湖的陋习,在我们文艺界似乎还很猖獗。文艺界也有一批野心勃勃的政客,想占领国家,垄断客户,窃取宗主。勉言假装“支持新作家”,招门徒。曾经有一个“群众”,是王力可马二卖膏药,一路上喊着“只此一家,谨防假冒”。至于他的膏药,“万宝灵应”,就更不用说了。一方面他们虚张声势,写一部作品就大声说出来;一方面,我想扼杀别人的威望。遇到不在自己旗下的作品,就撕成粉末,断章取义地批评。最优惠的办法就是冷眼不理。
这个“战略”并不局限于某一派。文言文作家和白话文作家是这样互相对待的,白话文作家之间的各种派别也是这样。可怜的许多无辜的读者受不了这种大喊、嘲讽、责骂的暗示,不知不觉地深入其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些偏见。但是一派的作品一定是好的,一派的作品一定是坏的,作品的价值在阅读理解之前就已经注定了。用“低级趣味”来形容恐怕太轻了。
4.
道学冬枯,传道劝善
这里要讲的不是以宣传为目的的作品,而是从狭隘的道德角度看待作品中人物处境的一般心理习惯。文艺要忠实地表现生活,生活中充满了善恶吉凶。我们的道德意识自然让我们快乐、美丽、幸运、快乐,而我们厌恶恶、丑、恶、悲剧。但是文艺要看生活,就像阿诺德说的“看生活的稳定,看生活的整体”,所以不能只看光明,要避开黑暗。反而往往适得其反,取长补短,产生人生的宏伟,只是普通人不容易从更高的层面去看。虽然现实生活中有缺陷,但他们希望这种缺陷能在文学艺术上得到弥补。
莎士比亚写的《李尔王》,最后让一个最孝顺最纯洁的女人惨遭毒手。约翰逊说,他不能把这场悲剧视为结束,因为它结局很糟糕。十八世纪,这个悲剧出现在舞台上,彻底结束。孝顺的女儿不但没有死,还嫁给了一个忠臣。中国的《红楼梦》里没有贾宝玉和林黛玉幸福团圆,很多人也以此为遗憾,所以有《红楼梦》来弥补这个缺陷。《西厢记》原本要求盈盈改嫁郑恒,但“晋Xi相”改嫁郑恒为红娘,盈盈最终归属张勋。
这样的例子很多,足以证明很多人用“道德同情”代替了“审美同情”。区别在哪里?比如一个玩家扮演曹操,扮演老奸巨滑的角色,很完美。台下的一个木匠正好手里拿着一把斧头,忍不住义愤填膺,冲上舞台要砍下演曹操的那个人的脑袋。木匠用“道德同情”来处理剧中人物;如果用“审美同情”的话,越看越像曹操,应该越开心,越欢呼。知道了这个区别,再来看看普通人是用什么样的同情心来看小说和戏剧。看着宋武杀了小姑,大家都觉得开心,金圣叹会称之为“漂一大片白”;看到晴雯奄奄一息,很多小姐都流下了很多眼泪。他们要“善恶报应,因果昭然”,“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们要为倒霉的人而战。从道德的角度来说,他们的忠诚是可以敬佩的;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思想与《太上归宗》和《劝世伊尹》的作者是一致的。有的道教冬天干燥,工作中难免有庸俗的味道。
5.
涂脂抹粉炫耀
文艺是一种表达,不是一种炫耀。表达的理想是丰富的文学和情感,“充实而辉煌”。虽然刻意雕琢,却完美无瑕,自然熨烫,不强求如迹。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就像一个好的家庭,吸引眼球,却不吸引眼球。在她慷慨大方的举止中,她依然恬静恬静,有着自己高贵的身份。艺术和人类一样,都有自己的性格。我们常说某一门艺术高,某一门艺术低,质量可以从很多方面看出来。最重要的是作者的态度。高质量就是真诚,外向,外向。劣质产品内不饱满,外求光彩,刻意炫耀,像一个化了妆,炫耀,照顾她的小破鞋。
文艺炫耀的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炫耀文字,只为了堆砌漂亮的文字,华丽而耀眼,而不考虑对于思想情感是否绝对必要。以前的ZhuiLiWen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这个问题,现在的新作家有时候也没办法。
二是炫耀知识。文艺作家离不开知识,但他的知识必须像盐一样溶于水,尝一尝,分不清形状。有的时候,满脑子学问的作者,没有心在作品中透露自己的知识,我们还是有“学问没有灵魂”的感觉。至于炫耀自己学识的意图,比如暴发户向别人吹嘘几件宝物,这在普通人看来是显而易见的低级趣味,在文艺作品中更是令人作呕。在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种病最多,最显著的例子是用奇经,讲哲学,写古体诗。新文学作家往往爱乱讲整个故事。无论是绝对必要的情调表达,人物描写还是故事点明,写农村的会把农村的东西都放进去,写官场的会把官场的奇奇怪怪的东西都放进去,像杂货铺,乱七八糟的货,没有一点气节,甚至更出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和吴的、
三是炫耀才华。文艺作者离不开才华,但炫耀品味还是低人一等。正如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Verlaine反复指出的那样,文学不仅要有“口才”,也要无口才。“口才”是基于你的气息。演讲者要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群众的羡慕,注重文字的“效果”,向人们展示压制和说服人的能力。很多矫情是必然的。他越聪明,越成功。但这种肤浅的展示,是文学作品的一大污点。一般的文学作家越是才华横溢,就越难避免卖弄口才的麻烦。从前有学者夸口说,写千言万语,靠马,写一个字不容易,作诗有险韵,和谐韵的诗是几十首,用的是浮夸铿锵的文字和戏剧性的表达。音准威武,乍一看似喜人,细玩无回味。这些都是为了在文学上炫耀才华,运用口才。热爱这种工作还是不是很有意思。
文艺品味有无数的缺陷,以上只是最大限度利用的缺陷。有严重的,也有轻微的,但在初学者中很常见。很多读者听到我的言论,发现自己平时沾沾自喜的东西被我当成了低级趣味,难免埋怨我太严格,心胸狭窄。这件事不能口舌之争。我只能说,一个从事文学的人,如果一开始就养成低级趣味,走得越远,离文学的坦途就越远。我觉得文学教育首先重要的是培养高尚纯洁的情趣。没有捷径。唯一的办法就是琢磨一流的文学名著。在这些作品中,去揣摩那些乍一看不起眼的东西,再对比一下“大众化”的作品,自然就能看出优劣。通过比较得出优缺点。我喝了一辈子的坏酒,我觉得不坏。喝了一些好酒,坏酒一进口就没味道了。
1.《低级趣味 低级趣味的5种类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低级趣味 低级趣味的5种类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291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