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篇探讨搏击赛事如何死的文章,真实目的是探讨如何能够让搏击赛事健康的活下去……

中国搏击已经到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阶段,难道不是吗?

专栏 / 徐 睿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创始团队成员、 主持人,格斗女神创始人,用武之地创始人。

曾经担任柳海龙、张开印、方便、王聪等运动员的总策划与赛事推广人。

探讨这个话题,首先我们要明确与承认的是,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的赛事都是广电媒体时代的智慧结晶,也就是说,它没有交互数据流程设计的互联网基因。

广电媒体节目是策划思维的内容而不是数据思维的产品,疫情对于那些坚持以广电思维运营比赛的机构有可能是灾难性的。

如果还在以某家电视台能够播出你的赛事为能够活下去的核心运营逻辑,那肯定是一种危险的状态。

依靠广告收入来养活节目的生存法则目前正在逐渐被改写。连续几年的广告收入断崖式下滑是各大卫视平台不争的现状。

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疫情所导致的种种不利局面对于那些拥有进取心的赛事又何尝不是一次凤凰涅槃的大好时机?

疫情,环球同此凉热。你是否乐于主动跨入数字多维交互时代,以移动端数据思维组织运营赛事?

柳海龙徐睿

关于赛事如何移动互联网化或者说如何能够继续优质生存?在此,我给出几个逻辑方向,供各位大侠思考判断:

2000年以来,由散打王争霸赛所开创的赛事带状播出的传播以及因此衍生的商业模式到现如今是否依然适用?

您是否知晓您的赛事卖的是什么?是配对?是故事?还是某种利益输出或者情怀?

您是否已经开始运作您的抖手账号?您运营的账号的性质是什么样子的?是否思考过这个账号的流量如何变现?

您是否认为商业搏击赛事可以接受空场比赛?如果到今年年底甚至明年整年要想组织比赛就必须空场,你是否要接受?为什么?

外国选手无法入境的前提下,中国运动员之间的战斗是否合理?是否有商业价值?如何能够运作出两个中国选手间搏击对抗的商业价值?

您运作比赛的工作重心是什么?寻找投资、广告招商、寻找优秀选手配对、售卖门票、联系播出渠道还是销售PPV?

您选择赛事播出网络平台的核心标准是什么?

竞技赛事与网综在传播性质上最大的相同与不同是什么?

竖屏成为主流传播方式的时代您的赛事制作规格是否需要调整还是坚守16:9?

拿出赛事投资预算的百分之八十来支付明星选手的出场费是否合理?是否值得?

在此,我想如果要是在疫情之年开展搏击赛事的投资运作,以上这些问题对于任何一个赛事方都是必答题而不是选答题。

如果不思考完备这些问题就贸然出拳会不会太危险了呢?

编者按:

如果大家对以上话题感兴趣,可以在留言中留下自己感兴趣的序号,也欢迎提出更多的问题。

如果留言踊跃的话,圈哥会邀请专栏作者徐睿老师分别进行上述内容的专栏文章撰写,带来更多精彩的思维碰撞!

青山不改,后会有期!

1.《徐睿 十问中国搏击:2020,赛事如何活下去?| 徐睿专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徐睿 十问中国搏击:2020,赛事如何活下去?| 徐睿专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31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