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太极浑元功大师马保国被闪电KO,网络上对中国传统武术的探讨和嘲讽再次达到高潮。近几年,民间传统武术家以及民间搏击选手互相约战成风,各类自由搏击的擂台赛也是此起彼伏,到底哪方更能打?传统武术家的战力到底是什么水平?那看似极其荒诞的比赛场景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这都是大家关心的话题。

当然,我不是专业武术人,也不敢妄下结论。但我的朋友有几位业内大咖,比如中国散打队总教练张根学、中国武术一代霸主赵长军、执法过奥运会的拳击国际级裁判王珏。出于对各项目的尊重,他们都会回避这个话题,不过和他们这个圈子接触多了,或多或少我还有一些发言权。

1.马保国被KO,视频大家已经看到了,基本不需要任何解读,俩人一接触就被打倒,连续三次。虽然马保国老师出生于1952年,对手出生于1971年,但他绝不单单是输在力量、速度上,明显他门派的打法干不过对手,换个年轻的徒弟上去,顶多是抗击打能力更强,可以多扛一会儿而已。

马保国老师在休克清醒后发视频解释,“比武较量点到为止,我先碰到他鼻子,按点到为止的规则,我赢了,我不能发力,否则他鼻子断了。”看看,这就是民间传统武术和实战脱节的地方,因为真刀真枪的较量不会点到为止的。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他很有我师弟杨毅的家乡一种著名美食的潜质——北京烤鸭——全身都酥了,但嘴还是很硬。

2.这件事让人错愕的关键在于,接近70岁的老爷子,别管以前在社交媒体上怎么吹过,如果自己清楚自己的水平,为啥还要出来打?他的心理逻辑是什么?还有,按照他的水平,他那些在视频中极具表演性的弟子,就像之前太极大师闫芳的弟子们一样,他们图的是什么,他们的生存逻辑又是什么?

以我的理解,虽然马保国输的很惨,但也不能说民间传统武术就纯粹是花架子。我说句实话,快70岁的老爷子,被连打三拳当场休克,醒了一只眼是乌眼青,立刻就神采奕奕的又说上了,那身体真是不含糊。换了你我这样三四十岁的壮年,让人那样打三拳,能一会儿就没事儿吗?所以要说马保国没有功夫,那也不是事实。

其实,我见过不少类似马保国这类众多的这类拳、那类拳的多少多少代掌门人,都挺能打的,至少收拾个地痞流氓绰绰有余,这些人在他们那个所在片区应该也算作是名号比较响的。至少,他们在自己的年轻时代都打出过一片天地,后来当上老大了,凭名号当大师了,就不真打了。马保国快70岁高龄,有二三十年没真正动过手也有可能。

很多人想不通,明知打不过对方,马保国为什么还要打擂台?有一种可能性在于,马保国这些人长期生活在“信息茧房”里,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更没直接接触过搏击选手。这并不奇怪,多少业余足球高手看国足比赛后觉得国脚一无是处,后来和一些退役的俱乐部梯队球员踢场比赛、然后就彻底崩溃了,对手其实还都是梯队里的学渣。还有一条信息是,原本马保国这场比赛的对手是另一位比他还大两岁的老者。后来那位老先生“身体状况实在没法比赛”,临时换了个50多岁的,明显和马老师没有默契,马老师也措手不及。

3.中国传统武术在竞技体育中一直是打分项目,从一开始就和搏击类项目的内涵背道而驰。武术对运动员的腾空高度、脚尖绷得直不直、动作的舒展度流畅性,有一系列要求,这实际上也决定了专业武术运动员的美感和观赏性。甄子丹进军影视圈之前来西安拜赵长军为师,学了整整一年时间,他怎么不去拜自由搏击的为师呢?

李连杰拍的少林寺改变了香港武打电影的形态,内地专业运动员当演员后,可以做到十几分钟对打不需要切换镜头,少林寺长镜头太多了。让成龙这么拍试试,镜头稍微一长肯定不行,十分钟的对打必须切换好几次。

4.武术套路的运动员是不是像网络评论里说的,只是花架子呢?当然不是。我就讲一个细节,比如对练这个项目,虽然大家都知道是事先排练出来的套路,你什么时候出招、我怎么躲闪,都是演练好的。但对方的刀冲着我脑袋横空过来时,我需要恰到好处地低头,让刀擦着头皮过去,这个分寸需要训练中仔细打磨,练的久了,肯定对实战有帮助,真要和别人干架,别人很难打到他。

民间武术高手如果碰到专业武术运动员,那真的是要实战没实战,要美感没美感,你打一套长拳的功夫,专业选手第二遍都快打完了。所以他们在电影里只能充当群众演员和替身。

5.我的意思不是否认民间武术家,只是客观描述下业余选手和专业选手之间的差距。很多人对专业运动员还是有误解,有的人不理解乒乓球运动员为什么还要练力量,有的人以为举重运动员只是单纯有力量却比较笨拙。有机会去看看中国举重队原地弹跳的训练视频,那比抖音里那些飞檐走壁的业余高手恐怖,或者有机会找一支业余球队和举重专业运动员较量下,看会不会被对方的脚下技巧吓到了。

当然,民间武术也是大有用途的,第一可以强身健体,第二可以见义勇为,我前面说过了,他们打很多地痞流氓还是没问题。大家不用太看不起民间武术,也不用太看得起地痞流氓。

6.那么,国内现在林林总总的各类搏击对抗赛究竟是什么水准呢?首先,他们比民间传统武术家高几个档次,毕竟练的都是实战技巧,对打是日常,民间传统武术多数时候都是一个人练拳,即使身边有几个人也是各练各的。但所有这些各种搏击比赛的高手,总体来说,和专业的散打拳击运动员相比肯定是有差距的。

前几天徐晓东和一龙约战,没等到一龙,等到了警察。这俩人都是有名有号的高手,但和专业选手相比都有软肋,徐晓龙的软肋是肚子有些大,一龙是年龄有些大,已经36了。

7.武侠小说里,最能打的都是老人,年轻人如果不是误打误撞吃了千年的神草或用吸星大法吸走了高手的功力,不可能迅速成为一代大侠。不过武侠小说里有一句话,拳怕少壮,这句话绝对是搏击类项目的真理。

邹市明在职业拳击赛场为什么迅速隐身?他转型太晚了,年过30才投身职业拳击。中国散打国家队人才的更新换代也是非常快的,很少会有哪位选手在某个级别称霸好多年。一龙36岁了,很难想象他可以和国家队的年轻人较量,徐晓东的肚子就更不用说了,对实战肯定有影响。

8.民间搏击赛事的优点在于都是实战较量,但也是存在不少水分的。前两年网上曾流传一个视频,一位日本选手在走上擂台前对一位中国裁判吐了一口浓痰,这位相貌英俊的裁判一个漂亮的后扫腿将日本选手击倒在地。视频博得网络一片叫好声,我一位从事这类比赛的职业推广人就给我说,那是事先设计好的炒作噱头。我就说么,那个日本人好歹是选手,不是一个麻袋。

另外这类比赛邀请的国外高手多数身份都值得怀疑,至少没有头衔里那么牛,比赛多数时候还是要保证中国选手赢。作为娱乐节目,这种操作手法无可厚非,美国职业摔角不也是这么干的吗?收视率很高。

9.就专业运动员来说,究竟哪些项目最能打?散打就不用多说了,肯定能打。黄飞鸿系列电影里经常会提到西洋拳的概念,所谓西洋拳就是拳击,不得不承认,西洋拳在实战方面太管用了。所以散打队早期选材时特别喜欢从拳击队里面招人,我认识一位拳击选手后来改练散打,他和那些同期进队的队员在一起时,开始还比较自卑,因为以前没怎么用过腿,但训练时一打就发现,优势太大了,几拳就可以把对手打倒,用什么腿?

拳手对付几个流氓连眼睛都不用眨,拳重只是一方面,对手挥一拳,拳手一套组合拳都出去了,关键对方很难打到他,他打对手一打一个准。另外摔跤柔道选手的实战能力丝毫不逊于散打拳击,别让这帮家伙抓住衣服,抓住衣服就让你双肩着地。

10.目前国内的搏击类比赛最大的推广难点就在于比赛规则不统一,所以这类比赛即使把国外高手叫来,产生的金腰带也都是自己封的。为什么张伟丽夺得UFC冠军轰动效应那么大呢?因为该比赛有成熟的统一规则,并得到国际广泛认可。

张伟丽是专业散打选手出身,客观上也证明了中国散打的实力。但中国散打在职业推广上也存在规则局限,散打有很多保护性措施,不能使用肘关节、膝关节,不能对对手的手臂和腿实施反关节侵犯,最重要是将对方摔倒后裁判立即喊停。不像国外比赛那么残酷,把对方控制在身下后还可以进行一系列后续攻击。

11.引用我师弟的名言做结束语。经此数役,中国民间传统武术在网络上没有尊严了,没有了。可叹,可惜。

1.《武术高手 马大师被KO,中国武术到底啥情况?》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武术高手 马大师被KO,中国武术到底啥情况?》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34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