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梅时代为何无人斩获最佳?惯性思维难下球,主攻和副攻难冲顶

王一梅从2004年进入国家队,到2013年淡出国家队,前后正好10年的光阴,作为中国女排当时的头号得分手,也是全队的进攻核心,她参加了1次世界杯、2次世锦赛、2次奥运会,却从未获得过世界三大赛的最佳头衔,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三大赛的数据越来越差,反倒是2006年世锦赛成为她的巅峰之作。有了王一梅这样的强点,中国女排在战术组织上往往比较习惯性的到位球给副攻,不到位球给王一梅强攻,对手的拦防更加容易,给中国女排的攻手进攻成功率制造了不小的困难。

王一梅虽然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夕进入国家队,真正打上主力则是2006年的世锦赛,这一届世锦赛中国女排因为她的横空出世,险象环生地进入了前8,否则分在死亡之组或许8强都可能不入。王一梅在最终得分榜上以202分位列第3,扣球成功率46.35%位列第9,发球直得得分20分位列第2,成为中国女排最大的发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王一梅得120分位列第2,扣球成功率31.42%位列第7。应该说王一梅在北京奥运周期的两次大赛数据证明她的状态是上升趋势的。

2010年世锦赛中国女排的成绩一落千丈,和王一梅的状态密不可分,她在得分榜以172分位列第9位,发球直接得分17分位列第2位;2011年世界杯虽然中国女排获得铜牌,但是王一梅的得分已经不在前10,甚至还不如排名第6的惠若琪,仅仅在发球榜上以局均0.3个得分位列第8位;2012年伦敦奥运会,王一梅因伤所致状态下滑严重,在得分榜仅以56分位列第31位,以21.87%的进攻成功率位列第18位。

王一梅时代,中国女排之所以没有因为她的横空出世而再登世界冠军宝座,还是与她的技术不完善有关,很多大赛中小球串联技术粗糙,防守技术孱弱,自失环节把控不力,都成为阻碍她获得三大赛最佳的障碍。在进攻环节即使国内无人能敌,放在世界赛场,遇到巴西双塔法比亚娜和塔伊萨的拦网,王一梅基本都呈哑火状态,她的扣球变化少,发蛮力较多,往往遇到巴西美国的拦网就难下球。

一旦王一梅进攻哑火,二传只能坚持打快攻,这还要在一传到位的情况下,否则只能死传王一梅。副攻杨珺菁、马蕴雯、徐云丽有网上高度,有进攻实力,但是副攻承担的是牵扯和拦网的角色,把快攻当强攻打,成全队的主要进攻手段,在强队交锋中几乎不可能,王一梅在比赛中被盯死后,再给副攻也很难下球了,没有边攻的掩护和扯动,副攻下球也困难。

在北京和伦敦奥运周期,中国女排以王一梅为代表的主攻线,进攻能力其实和欧美强队还是有差距的,效率也不高,一传波动大的情况下,副攻也无济于事,造成了比赛成绩不佳,个人的数据也不会多亮眼,两个奥运周期没有队员获得世界大赛的最佳荣誉。

1.《杨珺菁 王一梅时代为何无人斩获最佳?惯性思维难下球,主攻和副攻难冲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杨珺菁 王一梅时代为何无人斩获最佳?惯性思维难下球,主攻和副攻难冲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36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