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请点击右上角与朋友圈分享
我不是外国人,我是外国血统的中国人
“我不是外国人,我是外地人!”这个宣言性的词成了他的象征。
一双蓝色的眼睛,细小的银发,笔直的鼻子,第一次见到李毅祖先生的人都毫不怀疑他的出身,但他一开口,就会被纯正的北京话惊到。是外国人还是新疆人?是什么样的体验造就了如此奇怪的组合?
李一祖老师本人
李一祖在乎别人叫他“老外”。每当出现这种情况,他就会说:“我不是外国人,我是外族中国人!”他说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每次他都耐心地解释自己为什么不是“外国人”...
1938年,不到一岁的李毅祖被养母带进北京的四合院。这是李一祖最难忘的一张照片。
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来源于童年的教育。原来,李一祖一出生就被一个中国女人收养了。亲生父母是谁?你是哪个国家的?你为什么抛弃他?至今仍是个谜,但李一祖也很久没想找到答案。
李毅祖1938年出生于天津。那一年,他和亲生父母失去了联系,一对中国夫妇收养了他作为亲生父母。
养父给他起名叫“夷祖”,因为他很小的时候,有个外国老太太想收养他,但养母舍不得割爱,最后一直养着他。“虽然我是外国人的后代,但养父母是我的亲戚。我怎么可能还是个‘外国人’?”李一祖说。
李毅祖和妻子曹金霞在1965年拍了婚纱照。
“我是在中国出生长大的,所以我要用我的知识更好的回归祖国。”老人不止一次这样说过。正是因为我把为祖国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几十年来,我一直在这里,因为我的爱国主义。我是北京人。我在北京上学,在新疆工作了一辈子。现在我应该是新疆人了。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不回国?我会激烈的告诉他我是中国人!我哪儿也不去!”李一祖说。
爱上新疆是因为爱
1961年,他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主修地质调查和勘探。但他做了两次报道,坚持在当时相对落后的新疆工作。
大多数现代年轻人无法理解这种心情,但他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地质研究有空白的地方,需要有专业知识的人来填补。
1962年,和李毅祖(左二排,右二)一起来新疆的北京地质学院的同学在乌鲁木齐的红峰合影。
来到新疆后,李毅祖开始了他的地质生涯,他和同事们经常乘坐越野车进行野外工作。20年来,他走遍了新疆,把新疆辽阔的疆域尽收眼底。“每次我站在山顶,其他山的感觉都显得天空下的矮子。真的很美。我觉得在这里付出一切都是值得的。”李一祖说,新疆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
在外地工作时,经常遇到危急情况。“我很幸运。每次遇到困难,各族兄弟都会伸出援手。比如哈萨克牧民真心待我们,维吾尔老奶奶好心帮我们,汉族兄弟帮我们推车修车。”李一祖说,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李一祖在前线
除了地质学,讲课也是他的强项
李毅祖虽然学的是地质学,但是在教学上并没有坚持自己的专业,涉及天文、地理、环境、法制,其中科普是他的强项。
80年代初,李毅祖因工作需要被调到教育部门工作。1998年,李毅祖退休了,但他根本不能闲着。他致力于照顾乌鲁木齐的下一代。从此,他走上了以关爱下一代为己任的讲课之路。他说他愿意一辈子教孩子们。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李毅祖已自愿到新疆北部和南部56个县市讲学,讲座795余场,至少有37.5万人听过他的讲座。
李一祖说,他喜欢和孩子交流,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告诉孩子。“况且我是个活泼的人,有孩子在身边,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为什么人们不叫我‘不,你不忙’?”
时至今日,李一祖家还保留着当时的磁带和资料,包括后来的其他书籍,几乎填满了他只有50多平米的家。
经过十几年的坚持,李一祖很快成为了一个“万事通”,什么都懂。“其实他爱吹牛。”
对于他现在的成绩,李一祖笑着说:“我觉得我应该做,我做了,我不想轰动。”这位“不想轰动”的老先生,一生不停地写着魔幻与精彩:50多岁的时候,李毅祖和同事们骑着摩托车从乌鲁木齐出发,经过11个省区,骑到天津。路程九千多公里;2005年,李毅祖到西藏布达拉宫排队买票时,管理层得知他参与了1972年的西藏建设,享受了不排队的待遇;2011年,不分年龄,参加央视《地理中国》的拍摄活动,带摄制组爬雪山过草原,亲身...
李一祖正在拍摄一部纪录片
九年来,李毅祖带着自己做的录像机和教具去了社区、基层和学校。工作变动并没有影响他的热情。他不远万里到北疆、南疆56个县市讲学,自愿讲学533次,听课27万余人,撰写讲学近80万字。
很多人都在关于新疆的纪录片中看到过李一祖。无论是年轻时骑着马的年轻人,还是坚持带领摄影师勇闯戈壁沙漠的老人,他的心情永远像孩子一样纯洁。
多年来,李毅祖因为一直在一线做地质研究,双腿严重关节炎。不过他有点忙,已经走上了主动讲课的道路。因为曾经在教育局工作过,退休后被聘为自治区青年科技讲师团讲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丰富的科研知识分享给孩子们。
废变压器、磁铁、易拉罐在李一祖手里三两下就被改造成了“旋转娃娃”、“磁悬浮飞机”、“侏罗纪时代”等玩具。他给孩子们讲发明和科学,还讲了很多平时听不到的野外自救方法。
“吹牛的习惯是我过去从事地质工作时养成的,因为总是在一个荒芜的地方。我们三五个人整天都在一起,聊起来很无聊。”李一祖神父开玩笑说:“现在给孩子讲课,往往意味着一下午不说话,永不放弃。”
李一祖老师做一个永远热爱自己热爱的事物,以国家为己任的人的原则,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同一条线上是很强的,更不用说生活情趣,幽默风趣,值得大家理解和学习。
猜猜你喜欢什么:
什么?没猜错?搜索你喜欢的,
单击菜单栏中的“全部搜索”:
矿物、宝石、地球科学和矿物选集
请点击公众号菜单中的社区互动——精彩原创,精彩好文
进入挖掘在线微社区
请点击公众号菜单中的社区互动-微社区
转载授权,业务合作,请加微信号:banyo615
矿业在线QQ群号:273655701
1.《李忆祖 他拥有外国人的面孔,却成为中国地质学的泰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李忆祖 他拥有外国人的面孔,却成为中国地质学的泰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501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