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北极收集了水!”几天前,中国冰岛北极科学研究站附近的河边响起了欢呼声。普陀区曹阳中学冰岛课题组同学兴奋的将北极水源打包封存,准备下周带回上海进一步分析研究。
据了解,当地时间7月3日,曹杨中学冰岛课题组抵达世界上纬度最高的首都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开始了为期11天的北大西洋和北冰洋考察旅行。课题组在教授和专家的指导下,对北极圈的自然生态要素进行了考察,也进入了中国冰岛的北极科学研究站,成为该研究站运营以来接收的第一批中学生。
过程比结果收获更多
位于冰岛北部的中国冰岛北极科学研究站于2018年10月18日正式运行。是中国继北极地区黄河站之后的第二个综合研究基地。研究站具有多种科学考察能力,可开展极光观测、大气监测、冰川、遥感等方面的研究。有些建筑改造后还可以延伸到海洋、地球物理、生物等学科的观察研究。到达研究站后,曹杨中学课题组在站长胡泽军的带领下参加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游学期间最重要的科研任务之一就是在学习期间采集水样。冰岛北极科研站附近有一条河,学生们在胡泽军的带领下从水源中取样。“没想到过草地会遇到困难。看似近在咫尺的河流与我们之间隔着一大片草地,坑坑洼洼的草地上布满了沟壑,探险之路更加艰难。遇到涵洞时,胡站长、袁老师、和课题组的小伙子们赶到前面,把大家安全护送到河边,安全带回。在这条路上,有人摔倒,有人尖叫,但即使我们很尴尬,我们还是坚持走完了全程。”研究小组成员陈爱妮感慨地说,成长经历中最美妙的事情不是成功的那一刻,而是看似无止境的努力过程。“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只有勇敢的尝试和坚持,我们才能找到通往光明的道路。”
带着仪器设备走进北极圈,也是对上海孩子的考验。“逆风逆流航行三个半小时,徒步两公里,终于在无情的寒风中抵达北极圈。山路虽然坡度不高,但因为没有经过人工修剪,只能沿着车轮印。有时候下坡不能刹车,需要非常小心。不过,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委员沈平轩说。
在科研中播下爱国的“种子”
游学不仅是一种科学探索,更是一堂爱国的“思想政治课”。在冰岛科学研究站,极地专家给学生们做了三次与极地相关的讲座。有的介绍了“北极航道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有的从“极地之间的天气监测空”的角度展示了北极科研站的工作,有的联合讨论了“为什么要进行极地考察”。学生们还和科研站的研究人员一起参加了升旗仪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孩子们的心中充满了爱国主义。
团员闵明说,科研站的经历让他们接触到了最前沿的科学知识,也让他们对中国的国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我听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胡麦秀教授说,要提前15年甚至更久做出相关预测。这不仅是因为北极航道的重要性,也是因为我们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必须有远见,有超前的规划。”
1.《北极科考站 中国冰岛北极科学考察站迎来首个中学生研学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极科考站 中国冰岛北极科学考察站迎来首个中学生研学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506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