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的飞聊已经上线好几天了。这时头条一闪而过后,又尝试了社交领域,但目前的趋势并不乐观。
先说产品本身。从功能和体验上来说,整体感觉比较平淡,没有什么让人惊讶的,但也没什么不好。这种评价如果用在微信这种成功的产品上,可以叫60分,但对于一个想破冰的产品来说,显然是不合格的。
根据我老文中提到的木桶原理,成熟的产品要想保持优秀,木桶的短板要求足够长,但如果是新产品,更重要的是长板。飞聊自然属于后者,所以说不合格。
当然,长板不一定要从产品本身找,还要从资源、运营、推广上找。比如这个飞天聊天,显然是想试图突破头条作者的群体。但是,我觉得哪里错了?
既然产品名字叫飞超,我们的第一印象肯定是社交产品,比如微信和Facebook,或者是IM应用。
那么问题来了。IM产品的通讯录里应该都是朋友吧?确实,飞聊的第一步还是和以前一样,期待用户打开手机通讯录导入好友,更别提现在手机通讯录的价值(准确性),以及用户是否会冒着未知风险(隐私风险)老老实实打开通讯录,只问一个问题。既然是朋友,那么通过头条作者群体来积累基础用户是什么逻辑?操作是什么?
头条作者之间是天然好友关系吗?头条作者与其粉丝群的用户之间是天然好友关系吗?头条作者的粉丝之间是天然好友关系吗?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不言而喻,和手机通讯录里的自然朋友关系完全不同。
可能这个时候头条PM会出来说他们可以做朋友!但是我只想告诉他,我可以和川普或者范冰冰做朋友,但是我还没有决定怎么和他们做朋友。
同样,如何在标题作者、标题作者和他们的粉丝之间,以及标题作者的粉丝之间形成一种好的朋友关系,这个可能不是PM想出来的?!
其实这种粉丝从朋友身上发展逻辑的幻想在微博和Twitter上已经验证过很多次了,根本不可行!
但是这个时候会有朋友说,他们的产品叫飞超,不是因为想做微信,而是想给今天头条上的这些作者提供一个工具,让他们的粉丝更紧密的互动,他们的初衷是形成一个单向的社交群体。
这个解释可以理解,但还是有刚才的问题。飞聊通讯录里有朋友或者粉丝吗?朋友还是平等的吗?长得像微信,为什么要说自己是微博或者Twitter?
总之,似乎总觉得飞超的产品设计是一个团队做的,而运营是另一个团队的行为。好像双方根本不认识,也不怎么交流。所以目测飞超运营目前的数据可能还不到flash的一半(至少flash的社会逻辑很清晰)。
最后一个问题,今天的头条不是已经在产品中建立了一些粉丝功能了吗?为什么不在头条产品中加强,为什么单独做?
表面上看,继续深入挖掘作者与粉丝的强烈关系的社会属性是首要目标,但今天头条的野心并不仅限于此。毕竟微博已经没落好几年了,但是再走上失败之路的成功概率并不是很高,所以这波操作才会如此微妙。
当然,今天的头条也不是没有脑子。之所以在头条应用中不增强社交功能,是因为在游戏不好的情况下,用户只需要卸载即可,不会影响当今头条的现有功能或用户体验。毕竟头条是它唯一的招牌,所有收入都是指出来的!
不过更有意思的是,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操作,和当年的中国移动好像没什么区别。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传统企业是谁?恐怕不能用十年前的标准来衡量。
最后所以,飞聊的结果只有一个——不聊天!
1.《飞聊 飞聊怎么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飞聊 飞聊怎么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577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