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附录1000万历皇帝和申时行1590年8月25日的记录
附录20万历皇帝1590年2月5日致电申时行的记录
黄仁宇(1918年6月25日-2000年1月8日),历史学家。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进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气工程系。抗战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战报社工作,后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事学院,1950年退伍。之后赴美国学习历史,1964年获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明代水运),成为密西根州唯一在学者余英时指导下的博士生。先后在南伊利诺伊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任教,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客座副教授(1967年)和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现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1970年)。他参加了由英国剑桥大学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院长李约瑟博士主持的《中国科学与文明》集体研究工作。他还参与撰写了《明朝名人传》和《剑桥中国史》,包括《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十六世纪中国财税》、《从大历史的角度看蒋介石日记》
前言
这本书的英文版题为《1587,没有意义的一年》,作者署名是1981年耶鲁大学出版的《RayHuang》。初稿是用英语写的。写完后由作者自己翻译成中文,做了一些修改。
我对明朝的历史感兴趣。一言难尽。1959年就读于密歇根大学历史系,博士论文题目选择“明代水运”。这个研究过程花了五年时间。论文完成后,我对明朝的财税制度有了一点了解,但仍然存在很多遗留问题。为了解决自己的困惑,也为了一窥明朝的财税,我开始搜集资料,撰写了《16世纪明朝——中国的税收与政府财政》一书。当时《史明录》在台北影印出版,是明朝史料的来源,自然要读。书里有133卷,没有索引可以用,我只好硬着头皮教完一周读一卷。这个粗略的阅读花了两年半的时间。此外,查阅笔记和地方志,查找国内外新老作品需要更多的时间。这本书从策划到完成历时7年,1974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
结论来自材料。经过多年在材料上的摸索,我对明朝历史的某些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看法,开始摆脱从众的束缚。这些观点可能不合适,但总能为学术讨论做出贡献。
例如,在过去关于明朝历史的叙事中,几乎没有“税收更关注人民和穷人”的说法。如果本意是为了表明,那一天的官僚腐败成风,无权无势的人税负过重,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那就可以名正言顺了。如果认为全国税收总额过高,导致人民贫困,那就和事实不一样了。16世纪末,中国最高的土地税是南直隶的苏州府,约占农村收入的20%。另外,各地州县普遍在10%以下,其中严重程度有差异。山东省曹县的税收和服务业约占农村收入的9%。去离苏州不远的溧阳县,情况就更奇怪了,1 ~ 5%左右。从总量上看,17世纪后期的英国人口500万,每年税收高达700万英镑,相当于2000多万合约银,大致相当于人口30倍的中国。基于此,进一步的探索表明,“穷人”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国家税收过多,而在于法律的腐败和政府的无能。国家税率低,受益者不是农民,只是鼓励大小地主在官僚村增加剥削和额外征收。
中国幅员辽阔,情况复杂。明朝实行严格的中央集权,其政策并不侧重于促进和帮助先进经济获得国家财富,而是以平衡的方式保护落后经济和维护王朝的安全。这种情况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尤其是在中国历史上的明朝,其始作俑者是朱元璋。下面这个例子可以作为偷窥豹。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朱元璋亲自指示百姓以实物纳税,不进仓,直接供给军士家属,军士不再发俸禄。他还规定要派一批纳税人到应天府去配金吾卫的五千军士。试验一年后,朱元璋认为结果不错,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这种方法脱离实际,不言而喻,只好虎头蛇尾,消失不见。虽然这种安排将不再实施,但与之相对应的其他经济措施仍然会产生很大的危害。如果军饷征收上缴,国内的交通通讯也会相应有很大的进步,然后银行保险行业也就应运而生,商业组织和法律也就发展起来了。每个地区可以分享自己的需求,然后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共同开发生产技术。西欧国家在14世纪朝这个方向发展,日本在德川幕府末期也是如此。然而,明代的财税制度与民间经济的发展脱节。万历二十年(1592年),北京万平县令申邦声称每年要给27个不同的机构交钱,但总额不到2000两银子。同样,全国都被这条短途供给线覆盖着,来来去去,从侧面接收,没有任何结构,提出的统计数字往往是一张纸,造成了上述的税率不均的现象。这种维持落后的农业经济,不愿意发展商业金融的做法,是中国从世界上先进的汉唐时期进化到落后的明清时期的主要原因。1972年,我去了英国剑桥,参加了李约瑟博士主持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工作,历时一年。之后,我有机会多次重游老地方,向巩俐学习。以上观点已写成《中国社会的性质:一种技术解读》,在罗马和香港出版。巩俐于1974年4月30日在香港发表演讲,并把这篇文章作为讲稿,在后来的章节中翻译成中文,发表在香港的《70年代》杂志上。
我们也很难同意中国封建经济在明朝万历年间发展到资本主义经济的观点。资本主义是组织,是制度。即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论述了资本主义的流通方式,其公式也是C-M-C,即商品换货币,货币再换商品,这种流通是无休止的。但货币是一种公共制度,将原本属于公共的权力授予私人。私人资本积累越多,其操纵公共生活的能力就越大。同时,商业资本是工业资本的先行者,商业的充分发展可以促进工业的发展。这是欧美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中国传统政治不具备这种组织能力,也不希望私人财富膨胀到难以控制的地步,这是王朝安全的负担。
明代张寒的《宋庄·虞梦》记载,他的家族是从织布机起家的。统治明朝历史的国内外学者引用这段话来说明当时工商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事实上,如果你仔细阅读全文,你会知道张寒讲述了他的祖先,夜梦之神,给了一个银锭,因为他们在这样的时候买了机器来织布,这是为了促进因果报应和财富的思想。先不说神人授银的荒谬,就是一锭银子不够买一台织布机,所以这种说法显然不能算是历史的一封信。当代书法家王世茂在《二酉委谈》中提到,江西景德镇烧瓷,被称为“四季霹雳镇”。据此,当代几位学者认为这是工业发展超越时代的标志。其实王世茂的本意是从阚玉家的角度出发,对当地居民不满,让任何人都无法进入主体;后来时局不好,3月停窑,立竿见影,有个秀才考了地方考了试。
如果是,等等,问题的关键是什么?研究明朝历史的人不能不认真考虑一下。作者认为,在过去的两千年里,中国已经用道德取代了法制,这是直到明朝所有问题的症结所在。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明这个观点。这种观点在笨拙的《金融史》一书中扎下了根。这本书试图普及历史课题的研究,所以采用传记式描述的方式。书中所描述的可以称之为大失败的总记录。因为提到的主要人物有万历皇帝、张、、南京都察院都、冀州都督戚继光、知县李治等。他们要么被打败,要么名誉扫地,没有一个人成功。就连简介里提到的、高拱、张鲸、、常勋、俞、鲁闷、刘(亭亭)等人物,都没有好结果。这种情况可以用非个人原因来解释,但是那一天的制度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从皇帝到庶民,都成了受害者,吃了苦头。
在上述前提下,对具体历史人物的具体评价必然会与国内外明史研究专家的评价有所不同。比如万历皇帝,一直认为自己昏庸。读完这本书,读者可能会认为作者同情皇帝。如果有这样的批评,作者不会再找更多无用的借口。因为这本书讨论的是万历,意在说明皇帝的地位是一种为回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制度,每一个皇帝都是一个个体。再比如哈利,这也是一个容易引发是非的话题。人们还记得15年前的一个案例。哈利在这本书里的特别章节并不是在这个已经结案的案子里画蛇添足,而是向读者介绍当地政府在那一天的一些形式。关于16世纪地方行政的资料不多。沈邦之《宛部杂记》所载并非一般情况,而是首都情况。顾严武的《天下国利书》过于琐碎,唐鹤正的《南叙直隶》和归有光的《浙江长兴县》也不全。相比之下,哈利的墨迹,涉及当天当地政府的方方面面,最有参考价值。研究哈利和他的作品可以让我们对当时的情况有更具体的了解。当然,问题远不止于此。比如为什么万里储备的问题解决了,纷争还在继续?为什么日本这个岛国可以侵略中国,而中国却不能远征日本?为什么西欧用火器改进了战术,而中国仍在修建长城?为什么大家都说哈利是个好官,还一再被排挤?这些具体问题无疑与上述一般症结密不可分,但各有各的特殊原因。写这本书的时候,虽然和过去摸索不一样,但是写的时候还是犹豫了。书中提出的所有答案均属于第一种意见,请评论指正。
中国过去有很多禁忌,所以在说和写的时候,有一些隐晦的词语,或者互相指指点点,或者用过去来讽刺现在,这在明朝更白痴。这本书讨论的是明朝的时事,针对的是16世纪的历史。如果要谈现状,就要脚踏实地的写书,千万不要学明朝人的方法,否则就违背了自己写书的目的。当然,另一方面,以过去为镜,今天的人得不到一些启示。这部《万历十五年》意在说明16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历史背景,即与世界潮流发生冲突之前的侧面形态。这么大的历史失败,可以保证冲突会被打开,不可能恢复旧的状态,从而给中国留下一个翻天覆地的彻底创造历史的机会。
这本书是从英文翻译成中文的。由于国内外情况的差异,以及翻译是我自己的工作,所以这个翻译实际上是一种翻译。作者已经离开祖国30多年了,很少有机会用阅读中文和中文写作。30年来,祖国的语言发展了很多,差距更多。幸运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沈宇成先生认真阅读了中文手稿,完成了写作,受到了中华书局编辑部傅玄聪先生的重视,并经常就各种技术问题与作者进行咨询。所以这本书遇到读者,写起来比原著流畅多了。当然,作者仍然要为他创造性措辞的根本不足负责。此外,廖沫沙的历史是作者年轻时的患难之交,蒙他在百忙之中挥了挥手,这使他成为一名学者。我想表达我衷心的感谢。
黄仁宇
1981年1月在美国
1.《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名著 |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名著 |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592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