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曾容桂
清理藏品的时候,在一本书中发现了一本人工工资条。
虽然账单已经存在很久了,有些是黄色的,但经过仔细鉴定,数据很清楚:
收入
工资34.50元
药费14.08元
合计48.58元
花费
这个月的伙食是0.08元
木炭费是2.00元
菜地肥料费2.00元
全程餐费合计每餐增加4%,146餐扣0.58元
大豆币0.58元
租金是1.00元
合计:5.00元
以上收支相抵,实缴货币43.58元
这是我老婆1974年7月的工资条。那一年,她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教师。
妻子回忆说,1974年,她生下第一个孩子后不久,学校就放暑假了。因为她不在学校,所以学校总经理给她发工资的时候,她抄了一份扣工资和应付金额的清单,和工资一起发给她,让她查。
我老婆当时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女老师。她刚生完孩子,药费报销是生孩子时自己支付的住院费。
从这张账单可以看出,70年代的工资虽然只有34.5元,但一顿饭生活费只有8毛钱,房租一个月才1元。这个月是期末,学校花了0.58元补足了当期的伙食费;学校里有一个学工科的农业基地。除了用人的粪便种菜,还买了尿素促苗,每个老师扣2元钱。
这个法案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在70年代,虽然打工仔收入低,但物价支出也相当低:每顿饭只花8分钱;公家提供住房,每月只收1元房租;住院服药报销。
总有人说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前30年,说没用,说70年代中期经济就到了崩溃的边缘,老百姓日子过得很惨。
事实胜于雄辩。看完这份工资条,大家要仔细算一算。
附:《乡土世界》坚持独立、理性、善良、敬畏,用朴素的语言描述乡土历史和人文。长期坚持原创不容易。如果文章有共鸣,请留言分享你的想法,鼓励作者写作。
作者简介
阿贵,本名曾,一九四七年生。他出生在邵东县佘田桥镇,从邵东焦化厂退休。从小热爱文学,热心业余写作。作品散落在报纸和自媒体平台。
主编:陈胜桥主编:文斋
1.《工资单 一张70年代的工资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工资单 一张70年代的工资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593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