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中国知名食品品牌,是很多人甜蜜的童年记忆。鲜为人知的是它的所有者,台湾旺旺集团董事长蔡衍明。中国台湾企业家蔡衍明被称为“米国国王”。让我们来看看蔡衍明的创业之路。

作为一名台商,蔡衍明霸气而低调。从湖南出发,靠卖一包米果成为休闲美食之王,以500亿元的身家成为“2012年胡润中国大陆外地首富”。蔡衍明不是儒商,却富有江湖精神,这大概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一开始他只是个不懂事爱当老大的风流儿子。

那个害群之马,19岁的时候,损失了1亿元

57岁的蔡衍明出生在台北的一个富裕家庭。他是家里年龄最大的。他深受父亲的爱。他不喜欢读书,但喜欢当老板。他的大部分知识是从街道和电影院获得的。在他父亲的中央剧院,他一天可以看十部电影。

高中的时候,因为和学长的两次矛盾,他干脆辍学去了父亲的制冰厂工作。

1976年,他19岁时,父亲接管了以加工出口鱼罐头为主的宜兰食品厂。因为他父亲没有时间跑步,蔡衍明自愿担任工厂的总经理。他回忆说:“我看不懂我的账号,我不认识任何人,我也不敢问。不知道利润表是赚了还是亏了。”

什么都不懂的年轻人,担心食品厂的战略转型。他觉得做代工(俗称贴牌生产)得看别人脸色,决定转行做国内销售,开始生产“波味鱿鱼丝”。结果过了一年多,亏了十几亿(新台币),还要找个家交钱补救,就这样陷入了“害群之马”的称号。只要别人多看他一眼,他就觉得人家在嘲笑他,他得了抑郁症。他曾经想跳楼自杀。

三年后,22岁的蔡衍明观察到台湾省大米资源过剩,计算出如果他做日本大米和水果生意,应该可以拉回一局。于是,他找到了日本三大米果厂之一的石冢系统,寻求合作。64岁的总统郑智多次拒绝,担心这个年轻人处理事情不坚决,败坏自己的名声。

整整两年,蔡衍明频繁拜访郑继佐,最终获得了米果制造的技术输出。从此,他把自己的公司命名为爱狗的旺旺,迅速成为台湾省米果市场的龙头老大。时至今日,蔡衍明仍视Frame为“匮乏之父”,并在其总部竖立铜像。

价格战,你定30元,我出价5元

1992年,在蔡衍明经营了35年的生意相当成功,但台湾市场太有限,“不够刺激”,于是他将注意力转向大陆。因为投资只是在几千万的水平,他没有选择沿海地区,而是成为了湖南第一家台商企业,从而享受到了很多优惠政策。

投产后,蔡衍明参加了郑州糖酒晚会,收到了300多份订单,但没有经销商付款。第一枪没打响。看到食物即将过保质期,蔡衍明决定将产品分发给上海、南京、长沙、广州等地的学生试用。结果孩子们放不下。

蔡衍明抓住机会狂投广告,“你繁华,我繁华,人人繁华”的台词很快被大家熟知,可爱的王耔贴纸随处可见。最终他在生产的那一年赚了2.5亿人民币。

1994年后,有200多家食品厂加入了“米果大战”,孔师傅就是其中之一,他也是台湾人。激烈的竞争把米果的价格从50元一斤降到了30元。

面对危机,蔡衍明推出低价米、水果四个子品牌,突然将自己的产品降到1公斤5元,令人咬牙切齿,叹为观止。他说:“生根后,做就好了。”。

为了降低成本,他拼命扩大生产规模。“我们必须一次建很多工厂,我们没有那么多钱。我写信给县政府投资,条件是政府出资建造并租给我。”

在吸引投资的热潮中,蔡衍明发了1000多封信,收到了许多回复。从那以后,他引发了几次价格战,几乎没有杀死竞争对手,也没有人动摇米国老板的地位。

两次上市,200天“光速”从新港撤出

1996年,蔡衍明决定列出想要想要的。当时,申请在台湾上市的程序非常复杂,新加坡政府正在努力吸引中国企业在当地交易所上市,所以蔡衍明走得更远,选择在新加坡上市。但新加坡股市不够活跃,自旺旺上市以来表现一直平淡。虽然年净利率是16%,但也只是市盈率的15倍。同年,在香港上市的金刚大师市盈率为40倍。

根据投资银行的建议,蔡衍明决定转投HKEx。但经过慎重计算,他不愿意让投行和私募疯狂分享利润。他做出了一个相当傲慢的决定,用自己的团队取代专业的私人安置。

2007年5月28日,他以私人名义联合贷款8.5亿美元给12家银行财团,收购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旺旺26.35%的流通股,从而完成私有化,转投h股。这种做法无疑风险极大,因为他每天要承担高达15万美元的贷款利息,时间越长对他越不利。

这一次,蔡衍明不仅让外界体验了他的大胆决策,也看到了他的快速行动。离开新加坡,在香港证券交易所登陆,只用了200天。旺旺的市值从35亿美元增加到51亿美元。

同时,他还完成了公司的重组,剥离了核心业务,餐饮业务,并在香港上市。其医院、酒店、房地产等业务被拆分为新成立的“王诜控股”公司,该公司为家族私有,成为近年来亚洲规模最大、杠杆率最高的行业公认的巨额融资经典。

争议,变成媒体大亨被骂

在2008年11月之前,在台湾省普通民众的心中,蔡衍明仍然是台商的英雄——他的事业有大型企业的规模,但他有着与当地小台商相同的地方风味,但这一切都从他变成了台湾省的媒体大亨。

在过去的四年里,他收购了、宝,投资了亚洲电视,收购了中建系统站,现在他想收购一家媒体。

在他的指挥下,摇摇欲坠的钟石集团扭亏为盈,原本支离破碎的媒体也通过整合在联合作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名声在外,诋毁随之而来,甚至比正面评价还要暴力。

成为媒体老板后,蔡衍明兴高采烈。只要有人批评他,他的媒体就会火起来。学者黄国昌反对中甲系统站的并购。结果,黄在抗议现场乱扔烟头,遭到、中天等媒体的狂轰滥炸,被戏称为“大炮打小鸟”。

他一年到头的许多言论,他对异见者的杀气腾腾的回应,一系列媒体并购,与一家媒体的狗咬狗之战,都在台湾省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我本想成为学生和年轻一代的偶像,没想到却成了学生们吐槽的对象。”蔡衍明曾悲伤地告诉媒体。

然而,蔡衍明不会轻易放弃,即使他被成千上万的人指责。他说他的性格受他小时候狗的黑皮肤影响:“它的精神鼓舞了我。”他说“黑皮精神”就是“自信敢打”。再大的狗,也要面向前方,奋力拼搏。

七女九女?命令孩子不要上大学

蔡衍明对家庭状况一直保持低调。她20岁被介绍结婚,23岁生下大儿子邵忠和大女儿邵云后离婚,再也没有步入婚姻殿堂。

传闻他至少有七个女人和九个孩子。与他的事业成就相比,蔡衍明私下里总是说,他更自豪的是“处理好家庭”。蔡的家庭从未曝光过“贫富之仇”,也从未被媒体拍到,这在狗仔队横行的台湾省是个奇迹。他承认不管有没有登记,只要是他女人生的孩子,他都会认。

因为他在高中毕业前就进入社会并取得了成功,蔡衍明制定了一条家庭规则:当他的孩子年满18岁时,他们停止学习,直接去企业学习和经营。这是台湾省特有的例子。

对于学习,他有独特的哲学。首先,他是个“实用主义者”。他认为“一年上街比三年学习好”,孩子在他身边学工商管理肯定比读商学院好。其次,他认为必须给孩子一定的缺点,让他们“真正了解自己”,不要自满。

蔡衍明认为:“学历高的人素质不够,对自己了解不够。他们要求比别人高的待遇,却不懂得要求自己;相反,学历低的人更有耐心,知道自己的缺点,比学历高的人更努力。”

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有点像宗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蔡衍明“有点像宗后卿”。一人一包卖米果,成为“2012胡润首富”,净资产500亿元;一个人一瓶瓶卖饮料,以105亿美元成为2012年mainland China首富。

从表面上看,这两个人有相似的特点。两人都是90年代初创业,进入传统食品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创始人已经在位20多年了。也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营销策略,擅长渠道运营。他们实业家的价值观在金融危机后得到了体现。他们一方面极其低调内敛,但另一方面又霸道野心,管理风格更加集权。

旺旺虽然成绩斐然,但并没有完全沉浸在阳光里。自1992年进入大陆以来,旺旺还没有建立起自己强大的销售网络。随着食品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这个弱点带来的劣势可能会成为旺旺的致命弱点。“不要让他们太完美,有点不完整,给他们多学习的机会。”也许对于曾经以这种方式教育孩子的蔡衍明来说,旺旺发展中的“空白”也是他的妙招。

1.《旺旺集团 旺旺集团创始人蔡衍明的创业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旺旺集团 旺旺集团创始人蔡衍明的创业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616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