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福建等一些海域相继发生赤潮,一些严重海域甚至出现鱼类死亡。我们不禁担心,赤潮海域可以吃海鲜吗?

什么是赤潮?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水体中藻类等浮游生物突然大量繁殖和聚集,造成水体变色的现象。通常每年的5-7月是赤潮高发时期,而这次赤潮爆发的福建海域是我国赤潮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之一。

一旦某一海域发生赤潮,会对水体的生态环境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导致缺氧,甚至窒息而死。更重要的是,有毒藻类也可能与在赤潮水域繁殖的藻类有关。这些有毒的藻类会产生毒素,污染海域的海产品。

哪种海鲜受赤潮影响最大?

贝类是海鲜中最容易受赤潮影响的。由于贝类是滤食性动物,这种摄食方式使得有毒藻类产生的毒素容易富集。

所以这些毒素虽然是藻类产生的,但被称为“贝类毒素”。常见的可能含有贝类毒素的海产品有扇贝、贻贝、牡蛎、毛茛、杂色蛤。

什么是贝类毒素?有什么危害?

贝类毒素不是一种物质,而是许多结构不同、毒性不同的毒素的总称。根据中毒表现的不同,贝类毒素通常分为瘫痪、腹泻和健忘症。

麻痹性贝类毒素,顾名思义,能引起神经麻痹,主要发生在口、脸、四肢等部位周围。轻度病例表现为唇、手、足麻木,后期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甚至昏迷。

腹泻贝类毒素主要引起消化道表现,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失忆性贝类毒素毒性很大,会对记忆功能造成长期损害。幸运的是,这些毒素在中国水域非常罕见。

赤潮=贝类毒素?

然而,赤潮发生时,贝类毒素并不总是存在。能引起赤潮的藻类很多,能产生毒素的只有少数。同样,可能有毒素的不仅仅是赤潮海域出产的贝类。即使没有发生赤潮,海水中也存在有毒藻类,它们产生的毒素可能富集在该海域的贝类体内。

但一旦某海域发生赤潮,有毒藻类增加的概率大大增加,海产品被贝类毒素污染的风险也大大增加。据监测,此次福建大部分赤潮水域都存在有毒藻类,建议消费者谨慎食用该海域出产的海产品,尤其是贝类。

事实上,福建一直是我国赤潮高发区,有毒藻类广泛分布于该海域。监测数据显示,该地区几十年来发生了多起贝类中毒事件。除福建海域外,河北秦皇岛是我国另一个赤潮高发区。之前发生过赤潮,有报道称部分消费者一次性食用了该海域生产的大量贝类后中毒。

如何预防中毒?

贝类毒素相对耐热,一般烹饪过程中很难破坏。为防止贝类中毒,消费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尽量避免食用红潮水域出产的贝类产品。

不要一次性大量食用贝类产品。

扇贝具有很强的富集贝类毒素的能力。吃扇贝的时候要先去内脏再做饭。

作者:马博士健康组-博士、博士

1.《赤潮是什么 赤潮是什么?赤潮为什么会影响吃海鲜?》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赤潮是什么 赤潮是什么?赤潮为什么会影响吃海鲜?》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735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