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湖北省富阳市保康县马桥镇钟平村的农民在田间收割小麦。杨韬/这本杂志的照片

又是一个丰收年。随着小麦的收获和上市,中国今年迎来了夏季粮食收购。然而,在目前小麦和水稻库存仍处于较高水平的情况下,新粮食放在哪里已经成为所有产粮区的头等问题。

而且今年的小麦品质普遍较好,符合仓储条件的小麦超过去年。在鲁、皖、湘、鄂等产粮大省,《王维》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虽然已经提前做出了反应,但很多地方都处于储存能力勉强够用的状态,有的地方还处于吃紧状态。

在采访和调查过程中,粮食专家指出,旧粮很难在早期储存在高仓以外,要防止新粮上市造成粮食库存“堰塞湖”现象。“及时调整价格销售政策,进而推进食品价格政策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基层粮食系统的人都相信。

主要夏粮产区的当地储存能力很紧张

目前我国夏粮的主要作物小麦是由南向北成熟的。随着收获面积的扩大,新小麦的市场容量逐渐扩大。面对陆续上市的新粮食,产粮区正在从库容、资金、人力等方面做好准备,防止农民“卖粮难”。

中国储备粮安徽省分公司副总经理张秀明对《王维新闻周刊》记者表示,今年采取了“多次申报、分批启动”的方式。目前首批473个仓库参与最低进价采购入库,库容空473万吨。农业发展银行安徽省分行行长周桂娟表示,目前,该行已准备购买200亿元,可支持企业购买850万吨粮油,可保障安徽省夏季粮油购买资金需求。

来自中储粮的消息称,河北等6个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的省份,现有3533个仓储点和3876万吨的可用库容,基本能够满足收购需求。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一卡通”系统已调试完毕,准备收购,11925名仓库工作人员准备参与小麦收购。

但是,整体满足需求并不意味着没有收储后顾之忧,部分地区的仓储能力不足可能会困扰产粮区。

在小麦主产区安徽省苏州市,灞桥区汇谷粮油购销有限公司西四坡分公司负责人表示,“根据今年小麦生产情况和品质监测,我公司周边农户新增小麦产量约8000万斤。容重、水分等指标良好,基本能满足市场收购条件。”但是,“虽然公司的储存能力超过5000万斤,但其中含有大量的旧粮。今年只能提供空1000多万斤的存储容量。存储容量非常紧张,市场上有购买压力。”

《王维》新闻周刊记者从安徽粮食局了解到,根据各地报道的情况,全省各地现有的空仓库和新建的仓库容量可以在夏季购粮期间投入使用,基本可以满足农民对粮食销售的需求,但阜阳、亳州、苏州的仓库容量比较紧张。

据安徽省粮食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安徽省连续启动小麦收购支持市场,但政策性粮食销售不畅,粮食“进多进少”,导致库存持续增加,屡创新高。另外,由于空仓库分布不均,安徽省夏粮收购的仓容缺口约为50万吨,主要集中在阜阳、亳州等地区,仓容矛盾突出。

记者从湖北等地采访中了解到,湖北省的有效库容,通过市场的支撑,一般可以满足采购库容的需求。但有些地区还存在着仓储点分布不均衡、仓储能力不足等问题,一些主产乡镇会出现空白点,给农民卖粮带来不便。比如随州大部分乡镇没有国有空库容,定位有些困难。

山东省粮食局局长杨丽丽也表示,虽然山东省现有的空仓库能够满足收储需求,但在区域布局和结构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卖粮虽然不难,但很可能会增加农民卖粮的成本。

在即将迎来早籼稻收获期的中国最大水稻省湖南,当地粮食局相关负责人在连续4年8次启动市场配套收购后表示,所有合格或基本达标的国有仓库,只要能使用,都可以使用,仓库容量已经高度紧张。“今年早稻收购收储能力整体问题不大,但常德、株洲、湘潭、衡阳等粮食主产区收储能力差距较大,部分农民可能需要异地卖粮。”

“支撑市场”有望增加仓储压力

充分发挥粮食加工中“调节器”的作用,使粮食快速进入加工转化环节,而不是进入仓库积压,是解决仓储能力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地方政府虽然精心组织市场化收购,但引导粮食企业和种粮农民打破“吃政策饭”的惯性,督促国有粮食企业率先自营收购,引导多主体积极入市。但在目前的政策背景下,支撑市场的预期较强,仍是大量粮食通过政策性收购进入粮库的主要渠道。“随着新小麦的大量上市,一些加工企业将增加对新小麦的收购,以获得成本更低的小麦。但基于各种因素,大面积启动市场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一位关注粮食市场多年的专家说。

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储粮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早稻供应宽松,需求低迷。预计新粮上市后价格将面临下跌趋势,小麦和早籼稻最低收购价实施方案仍有可能启动。

5月31日,安徽率先推出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计划,拉开了收购夏粮支撑市场的帷幕。中储粮安徽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小麦开盘价低于每百斤118元的配套价格,有资格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实施方案。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安徽省的政策性收购将继续主导市场,收购压力相对较大。紧接着,河南、湖北等省宣布2017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开始。

许多业内人士指出,去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启动后,一些企业和种粮农民对小麦和大米的市场收购政策是否会调整持观望态度。由于政策性粮食由国家补贴,利润稳定,一些代购企业和代储企业有坐“末班车”的心理,有无视高仓全储实际情况的投机心理。受多收多储的利益驱使,今年可能会有“升级提价”的冲动购买,进一步加大储压。

谷物去库存的紧迫性增加了

许多粮食系统工作人员告诉《王维》新闻周刊记者,与目前的储存能力问题相比,更紧迫的问题是粮食去库存的缓慢问题,这一问题继续恶化,并将加剧粮食库存的“堰塞湖”问题。

第一,老粮难消化。中部某产粮大省粮食局监管司负责人表示,粮食“去库存”是该省目前乃至未来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到目前为止,这个省有大量的粮食库存,其中一些已经储存了很长时间。如果国家不及时出售和处理,很快就会达到最大储存寿命。如果库存的大量政策性粮食卖不出去,那只是通过新建仓库来解决储存与产能矛盾的权宜之计。

湖南省粮食局相关负责人也反映,当年市场采购的粮食,大部分以拍卖结束。今年以来,这些政策性粮食拍卖的成交率在10%左右,旧粮难以消化。本报记者了解到,2013年南方某省有一种“托市粮”,前段时间因为一直卖不出去,储存时间过长,品质发生变化,只能作为饲料出售。相关人士说出来也不难过。“算上收购成本和仓储成本,1.4元/公斤大米最后只能卖0.7元/公斤,损失太大了。”

二是拍卖出粮难。“政策性食品‘去库存化’还是面临‘出仓难’的问题。”中储粮第一省级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去库存化”的加剧,少数代购代储企业和租赁企业会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各种利益诉求。一旦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可能会寻找各种借口或采取各种措施,不配合交货,或设置障碍拖延或阻碍交货。此外,极少数“拍卖专业户”可能借“去库存”之机,利用政策性粮食拍卖销售政策的空,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给代购代储企业乃至中储粮直属企业造成压力。

中储粮湖南分公司相关处室负责人也反映,少数受托企业和仓储租赁企业担心以后不会再有“市场配套收购”,抱着“最后一手”的不正当心理,希望延长仓储时间,多收仓储费或租金,以各种“歪点子”阻挠或不配合出仓。他说,中国粮库缺乏强有力的控制手段。

第三,图书馆跨省搬迁困难。在粮食储备“堰塞湖”的情况下,一些主要产粮省份通过跨省转移储备,将多余的粮食储备转移到其他省份。但是,有很多地方报道,随着粮食储存接近极限,这种方法很难发挥好作用。

加快调整政策性销售政策

湖南、湖北、安徽、山东等省的许多粮食系统干部和采购企业负责人向《王维》新闻周刊记者建议,鉴于目前储存能力不足和去库存困难,应迅速调整相关政策。

一是调整政策性粮食销售政策。许多基层干部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针对中央直属粮食去库存进展缓慢的情况,及时根据市场情况合理确定起价,根据品种、质量、年份制定精确的政策,以增加南方政策性大米的销售,缓解储存能力压力。

与此同时,国家出台了适应市场的销售政策,将优惠价格销售转变为适当价格销售,提高政策性粮食交易率,突破储存期限限制,增加招标数量和批次,努力化解库存压力,使库存粮食流动,从根本上解决收储矛盾。

二是出台具体措施,支持企业进行市场化收购。针对粮食企业市场化收购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总结各地粮食收购担保基金和粮食担保公司的创新做法,抓紧研究制定支持粮油企业多渠道筹集市场化收购资金的指导意见。

三是推进粮食价格政策改革。建议继续实施和完善小麦、水稻市场收购政策,在现有政策框架下增强政策的灵活性和弹性。逐步推动小麦、大米市场价格形成,解除粮食价格对农民的补贴功能,真正让市场发现和决定价格,激活粮食经济生产、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的整个产业链。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精准补贴,确保种粮农民的基本收入。同时,价格引导农民按照市场规律生产农业,种植质优价廉、适销对路的品种。

四是加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切实加强政策性粮食投放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政策,有效预防和解决“送难”问题。□

1.《夏粮丰收谨防收储"瓶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夏粮丰收谨防收储"瓶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770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