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位于江苏省东部,东临黄海。它是中国唯一以盐命名的地级市,面积1.7万平方公里,人口825万。它是江苏省最大的城市,土地面积最大,人口第二。它坐落在亚洲最大的滩涂湿地和江苏省三分之二的海岸线上,全长582公里。它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是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门户,海域面积2100平方公里,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丰厚,交通便利,有麋鹿和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鹤鹿天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盐城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努力改变贫困落后的局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盐城的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和社会不断实现新的跨越。盐城人民齐心协力,创造了辉煌的成就,留下了一系列闪亮的足迹,携手共建了黄海之滨的现代化城市

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经济总量继续扩大。新中国成立之初,盐城的GDP 1949年只有2.8亿元,1978年增加到18.6亿元。改革开放后,城市经济加速发展,跨越了各种层次的壁垒,从1978年到1990年持续了12年,突破了100亿元的壁垒;从1991年到2005年,用了14年时间突破1000亿元大关。十八大以来,全市经济突飞猛进。2012年、2015年、2017年连续突破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2018年达到5487.1亿元,是1949年的1939倍,是1978年的295倍。经济总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36位,在同类地级市中排名第13位。按可比价格计算,前30年平均年增长率为5.1%,后40年为11.1%,比同期全国平均增长率高出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从2.4亿元增加到573.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从1000万元增加到2436.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从3000万元增加到2477.2亿元。盐城人均GDP也快速增长。1949年只有84元,1978年增加到274元。1988年和2004年分别突破1000元和1万元大关,2018年达到75987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10.9%,按当年人民币汇率计算,达到11483美元。参照世界银行的计量标准,盐城有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盐城工业水平较低,三次产业构成为86.5∶4.2∶9.3,呈“一三二”结构,属于典型的农业社会。新中国成立以来,该市坚持巩固和加强第一产业,优化和升级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1949年至2018年,第一产业比重由86.5%下降到10.5%,下降7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从4.2%上升到44.4%,增长4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从9.3%上升到45.1%,增长35.8个百分点。从结构变化来看,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第一阶段:发展成“123”结构。随着工业的加速发展,1978年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构成为58.4∶24.4∶17.2。第二阶段:发展成“213”结构。改革开放后,城市经济结构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化社会的历史性跨越。1995年,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三次产业构成比为36.9∶38.1∶25.0。该市经济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第三阶段:发展成“231”结构。2000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三产业构成比为30.6∶38.7∶30.8,全市服务业发展迅速。第四阶段:发展成“321”结构。2017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构成为11.1∶44.4∶44.5,标志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正在形成。2018年三次产业构成为10.5:44.4:45.1,第三产业成为盐城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驱动力。

在发展空之间扩展。解放前,盐城作为革命老区,历经沧桑,屡遭战乱破坏。全县总面积不到5平方公里,只有4条7米宽的砖路。城市里的老街小巷又短又窄,可以说是“一路两栋,两头一个交警管”。1949年全市登记人口只有336.2万,2018年增加到824.7万,70年来增加488.5万,年均净增7万,年均增长1.3%。1983年城市成立时,大都市地区只有1714平方公里,人口122.5万,而老城区面积较小,只有9.2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2.9万。随着盐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城市面积达到5131平方公里,是1983年的三倍;人口244.1万,是1983年的两倍。同时,全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市城市化率从改革开放之初的5.2%上升到64.03%。2018年,全市经济密度为3247万元/平方公里,是1983年的150多倍;投资强度1850万元/km2,是1983年的2000多倍。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解放前,盐城的农业生产条件相当落后,基本上是手工作业,生产粗放。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继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了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现了从生产型农业向商品型农业的转变,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规模大大增加了。1949年农林牧渔总产值仅为3亿元,1978年为18亿元,2018年为1183.9亿元,连续5年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9.1%,是1949年的393倍,是1978年的66倍。2018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704.3万吨,是1949年的9倍,占全省产量的19.2%。粮、肉、果、奶、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显著成效。高效农业稳步发展。到2018年底,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超过220万亩,居全省首位。全市共有现代农业园区183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3个。有4,858个家庭农场和10,89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盐城已成为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中国首批粮食生产先进城市,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2640个,认证“三产”数量居江苏省前列。2018年,全市创意休闲农业景区达到553个,累计接待游客1520万人次,综合收入106亿元。网上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超过140亿元人民币的农业电商企业53家。

产业规模持续上升。解放前盐城工业基础很薄弱,企业规模很小,生产设备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业生产逐步恢复和扩大,私营工业和城乡手工业转变为合作社会主义,新建了一批地方工业,处于不断发展和调整阶段。改革开放后,工业经济的活力得到了充分释放。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城市合作经营、个体经营、中外合资、港澳工商企业等新型产业管理模式层出不穷,产业主导地位逐步确立。产业规模继续扩大。1949年,全市只有130家小型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4300万元,工业增加值1040万元,仅占GDP的3.7%。1978年,乡镇以上工业企业2476家,工业总产值14亿元。2018年全市工业企业3万多家,是1949年的240多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44家,总产值6247亿元。工业增加值总额2090.1亿元,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14.8%,是1949年的2万倍,工业占GDP比重达到38.1%。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新中国成立之初,这座城市的工业主要是食品和纺织。90年代中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纺织、机械、轻工产业结构。目前,以汽车、化工、机械设备、纺织和农产品加工为支柱的优势产业已经形成,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2018年,全市统计的工业产品达到252种,比1978年净增236种。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大数据、智能终端、高端设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18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482亿元,占规模以上产业的23.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310.5亿元,占规模以上产业的37%。盐城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城市和国家新型工业化基地。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全国百强工业园区,已被批准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盐城国家高新区被选为苏北首批国家级产城一体化示范区之一。中国盐城环保科技城是中国唯一以“环保”命名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盐城大数据产业园成为江苏省市联合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基地。

服务业方兴未艾。新中国成立初期,盐城各行业都在等待繁荣,农业和工业优先,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以商业零售、餐饮等传统产业为主,服务业门类较少,比重较低。改革开放后,政府鼓励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发展,服务业爆炸性发展。服务业发展迅速。194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仅为2600万元,1978年仅为3.2亿元。2018年达到2477.2亿元,年均增长14.2%,是1949年的9500多倍,是1978年的776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率达到12.7%,超过当前GDP年均增长1.6%。是三大产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从1949年占GDP的9%上升到2018年的45.1%,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服务业已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服务业从业人员从1978年的24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177.4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也从11.3%上升到41.1%,超过第二产业4.4个百分点,成为吸纳就业岗位最多的行业。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改革开放之初,服务业主要集中在贸易、流通等传统行业。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金融、房地产蓬勃发展,旅游、文化、养老、健康、体育五大“幸福产业”迅猛发展。“共享经济”正在向餐饮、家政等传统行业延伸,在线汽车服务、远程教育、在线医疗、数字家庭等新服务方兴未艾。

经济基础明显增强,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

投资总额不断扩大。新中国成立初期,盐城的投资项目和资金很少。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逐步发展,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投资主体和投融资渠道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呈现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益同步发展的良好态势,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为全市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49年仅为189万元,1978年为6528万元,2008年首次突破1000亿元。十八大以来,全市投资年均增长16.1%。基础设施投资正在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占2018年总投资的18.3%。投资产业结构已由工业投资逐步转变为工业和服务业齐头并进的格局。工业投资占2018年总投资的60%;服务业投资占总投资的38.8%。投资主体结构逐步优化。改革开放前,全市投资主体集中在国有、集体和合资单位。改革开放后,民间投资逐步发展壮大,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也从零开始增加,有效调动了各方面投资建设的积极性。2018年,全市民间投资占全市总投资的76%。

消费市场正在蓬勃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到80年代初,全市市场商品相当匮乏,居民消费也实行门票供应制度。改革开放后,全市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从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完全建立。这个城市的消费市场经历了历史性的变化,实现了从短缺到繁荣的重大飞跃。市场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流通体系逐步形成。消费品市场进入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时期。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49年仅为9000万元,1978年为6.8亿元,2018年为1778.7亿元,年均增长11.6%,是1949年的近2000倍。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解放初期,人们寻求吃和穿暖和的衣服,只是为了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直到1978年,食品和服装仍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4.6%,到2018年,这一比例已降至35.5%。汽车和家电的优质消费已经成为主流。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汽车产品零售额达到163.8亿元,占比26%;家电零售额达到36亿元,占比5.7%。商业格式越来越丰富。城市商业综合体、大型商场、大型超市、便利连锁店、专卖店层出不穷。金鹰、宝龙、中南城、万达等商业巨头纷纷入驻盐城,满足居民生活消费和休闲娱乐的各种需求。2018年,规模以上批发零售餐饮法人企业1414家,工业活动单位2016个,连锁店67家,城市商业综合体6个,210亿元交易市场和市场摊位10378个。

外国经济发展迅速。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盐城虽然地处沿海,但一直是封闭的传统农业区。1978年,盐城对外贸易只收购了少量农副产品。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88年被列为沿海开放城市以来,盐城全面对外开放,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该市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1991年全市进出口总额仅为355万美元,2018年达到95.5亿美元,是1991年的2700倍,年均增长34%;其中,出口60.3亿美元,是1991年的1700倍,年均增长31.7%。截至2018年底,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1827家、1605家,其中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4家。盐城的商品结构已经从初级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2018年,全市机电产品出口25.1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1.6%。全市已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利用外资成绩显著。盐城于1987年成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自此,盐城利用外资如火如荼。1987年至2018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60亿美元。对外合作稳步发展。1983年,盐城启动了第一个对外劳务输出项目。2013年,中国同意的海外投资首次超过1亿美元。2018年,中国同意的海外投资达到2.4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共投资50多个项目,成为全省实施“一带一路”最快的突破地区之一。

运营质量和效率持续提高,经济支撑能力大幅提升

财务实力不断增强。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市财政收入只有1588万元,税种单一,基本上是农业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全市经济发展加快,财政收入呈现稳定、有序、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1978年,全市财政收入达到2.5亿元,到2018年,全市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81亿元,在同类地级市总量中排名第20位,比2008年翻了两番,10年年均增长15.5%。

财政支出保障强。新中国成立初期,行政费用和文化卫生费用是全市的主要财政支出。1949年财政支出仅为409万元。改革开放后,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全力支持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坚持保重点、补不足,集中财力优先保障教育医疗、社保就业、公共交通等民生支出。1978年全市财政支出1.5亿元,2018年全市公共预算支出扩大到846亿元,是2008年的5.5倍,近十年年均增长18.6%。

金融发展稳步推进。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仅为10万元。改革开放后,全市金融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全市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区域金融呈现健康、稳定、高效、有序发展态势,吸引大量金融机构在盐城设立分支机构,动员更多外部经济金融资源参与盐城建设。2018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42家,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6177.3亿元,贷款余额达到4887.7亿元。保险机构78家,保费收入176.4亿元,各类赔付52.5亿元。证券期货机构40家,市区累计成交金额1579.9亿元。目前全市已有11家上市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178.4亿元。全市新三板上市企业46家。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生态建设得到极大推进

城市建设全面加快。解放前,盐城封闭通车,只有通渝线上港至马家尖123公里不同宽度的土路勉强通车,水路只有烟台和邵岩两条路线。新中国成立后,盐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面貌焕然一新。2001年,盐城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005年新昌铁路通车,结束了盐城的无武装历史。目前,我们正在尽一切努力建设一个与陆地、海洋和空齐头并进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系统。截至2018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20550.2公里,高速公路395.5公里。城市“一环五射”内环高架快速路网建成通车,内环高架三期工程如期开工建设。建成后,全市高速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90公里。2018年全社会客运量6428万人,是1978年的2.8倍,货运总量超过1.8亿吨,是1978年的25倍。盐城有南阳国际机场、大丰港、滨海港三个国家一级开放港口。高铁网络建设全面推进,“高铁时代”已经到来,将正式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和北京“一天商圈”。空口岸开通境内外航线28条,年客流量超过180万人次;盐城港在“一港四区”建成万吨以上泊位21个,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

创新推动持续努力。1978年盐城恢复科委,科技体制改革逐步进行,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盐城制造”正大步迈向“盐城智能制造”的新高度。2018年,全市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GDP的2.3%,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6%,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2%。全市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98家,居苏北、苏中首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2310亿元,占全市37%,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贡献24.1%。2018年申请发明专利10547项,授权发明专利1490项,有效发明专利5497项。全市有50多个工业R&D创新平台,重点工业R&D平台全覆盖。盐城作为创新型城市,先后被批准为国家创新试点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区。

绿色发展正在加速。盐城素有“百川之城”之称,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一些河流变得又黑又臭,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为了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全市牢固树立“青山绿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和“生态+生态经济”,实施绿色制造行动计划,推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为防治污染做出不懈努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2018年全市造林总量保持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从1983年的6.6%提高到今天的27%。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692.2万千瓦,同比增长33.4%,占全省新能源装机容量的29.2%。2018年PM2.5平均浓度和优日比例居全省第一,“盐城有好空气”成为城市名片。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市水源整治任务,新建水源和跨区域调水工程供水,让盐城人民喝上优质水放心。区域供水达到全市所有乡镇,市污水处理率超过92%,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河长制全面实施,各种河流得到全面整治,污染河流重新清污。盐城被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绿色示范城市,成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已通过国家技术审查。生态旅游进入新局面。2018年,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3333.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74.2亿元,外汇收入8821.9万美元。丹顶鹤和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6个,省级旅游度假区6个,省级五星级乡村旅游区4个。荣获中国生态旅游特色最美目的地城市、中国美丽旅游十大绿色生态城市、中国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品牌等荣誉。

人民生活蒸蒸日上,民生福祉得到极大改善

居民收入大幅增长。新中国成立之初,盐城经济落后,家庭收入低,基础薄弱,收入来源单一。1949年,全市职工平均年薪只有311元,居民人均收入只有53元,人均银行存款余额只有0.5元。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在职职工平均年薪只有46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41元。改革开放后,国家鼓励多劳多得,全市积极实施各项富民政策,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翻了一番。2018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为70147元,是1978年的152倍。201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896元,是1978年的146倍,年均增长13.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357元,是1978年的144倍,年均增长13.2%;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增加到40189元。

提高生活质量之前空。解放前,盐城人生活贫困,食物难以填饱肚子,衣服只能御寒,他们主要住在茅屋和平房里,没有任何家用电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迅速提高,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全面小康的飞跃。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随着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降低。1978年盐城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4.9%,仍处于温饱勉强的阶段。2018年盐城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3%,已步入相对富裕区间,表明盐城人已进入“富裕”生活阶段。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不到6平方米扩大到2018年底的43.7平方米;农村居民居住面积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不到9平方米扩大到2018年底的49平方米。家庭耐用消费品不断升级。2018年,全市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分别拥有33辆和15辆家用汽车;100台洗衣机和92台洗衣机;161台和139台彩电;空调整176套和115套;245和209手机;有57台和21台电脑连接到互联网。

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建国以来,盐城市社会保障工作完成了从“企业保障”到“社会保障”的重大转型,逐步实现了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体系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率先在全国建立女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种保障制度;建立国内首家市级社会救助中心;率先建立全省困难群众救助体系,实现全市全覆盖;率先实现苏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体化。2018年,实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一体化,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率先实现了全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联网结算。全市2.6万名已办卡的低收入农民全部纳入自下而上救助,近2000万元用于灾、灾、病、残等重大支出。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养老机构140家,私营养老机构62家,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215家。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4.8张老年病床,农村敬老院改造全部达到省级标准。法治盐城和平治盐城得到进一步推进,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称号。

社会事业蒸蒸日上,发展成就斐然

教育成绩突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盐城教育水平较低。盐城只有7所中学和2948所小学,中学生1646人,小学生125191人。没有中等或高等教育机构。1958年新建盐城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体育学院等8所二级学院,后来大多关闭。改革开放后,技术学院、师范学院、盐城教育学院逐步恢复,之后又新建了盐城广播电视大学、盐城职业大学。经过多年发展,截至2018年,盐城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等高校6所,在校生6.39万人;有5所普通中学,学生22,600人;有10所职业高中,学生22100人;普通中学282所,在校生30.51万人;有333所小学,学生45.42万人。幼儿园有211,600名儿童。全市教职工9.0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7.56万人。全市有400多家民办教育机构。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稳步发展,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盐城是淮剧发源地和著名杂技之乡,具有优秀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建国后,盐城大力发展繁荣文化事业,不断提高文化建设软实力,创作了一批高质量的原创舞台剧、动画系列、杂技音乐剧和文艺书籍。一批优秀代表作获文华奖、梅花奖、银狮奖等国家级奖项。2018年,有2000多部戏剧、22000多部电影、200多个展览送到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建成340个县级图书馆和28个文化馆,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免费开放,基本实现了城市15分钟“读书圈”和农村3公里“文化圈”的目标。盐城荣获江苏省首批先进城市称号。

卫生保健取得了坚实的进展。1949年,全市只有13个卫生机构和189名卫生技术人员。建国以来,全市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医疗保障体系,全力推进“健康盐城”建设。2018年,全市卫生计生机构3211个,是1949年的247倍。其中,医院和卫生院301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0个,妇幼保健机构11个。各种卫生机构有39,900张床位和42,800名卫生技术人员,是1949年的226倍。建立了5个院士工作站和85个名医工作室,让人们在自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城市高水平的医疗技术服务。实现市级所有医院与县远程医疗互联互通,急救期间实时共享诊疗信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远程医疗覆盖率达到85%。向全市724.22万居民免费提供了14类5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全省首位。盐城被授予国家卫生城市称号,连续12年获得6个全国献血先进城市荣誉称号。

体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建国以来,全市以提高人民健康素质和体育公共服务能力为目标,不断增强人民体质,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积极发展体育产业,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实现全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全覆盖。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孙俊和曹小军在1994年第12届亚运会上分别获得1枚金牌和2枚铜牌,盐城实现了亚运会金牌零的突破。罗在2006年世锦赛上赢得女子重剑团体冠军,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赢得女子重剑团体冠军。盐城实现了奥运会零金牌突破。俞秀敏在2007年世界锦标赛上获得女子双向飞碟团体冠军,打破世界纪录,实现了零世界纪录的突破。盐城已经成功举办了许多国家和国际比赛。盐城国家保龄球训练基地也是中国保龄球协会批准的第一个国家保龄球训练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保龄球发展的重要支柱。大众体育越来越丰富。2018年,全市举办首届海洋湾龙舟赛、首届广场舞比赛、首届保龄球俱乐部联赛等全市性群众体育赛事。广泛的全民健身活动。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健身步道805公里,居苏北第一,建成10个省级国民体质测定和体育健身指导站。大岳健身广场和大丰梦幻迷宫入选全省首批14个体育服务综合体名单,居苏中苏北首位。

回首往事,岁月历尽艰辛;看现在,骄傲奋进。建国70年来,盐城人民不断探索、奋斗、创新,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光辉历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展望未来,逐梦,创造更大的辉煌。以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指引,盐城人民将以更强的信心、更大的决心、更大的精力,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强市”的战略,坚决打好“三大战役”,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推进“开海通沪、绿色转型、绿色跨越”。

1.《於秀敏 砥砺奋进七十载 逐梦进入新时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於秀敏 砥砺奋进七十载 逐梦进入新时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773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