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随着利润的急剧上升,员工人数急剧增加。数据显示,2009年底,三一共有员工21598人;到2010年底,雇员人数增加到42,367人。一年时间,员工人数增加了96%。毫无疑问,额外的2万人成了大环境的牺牲品。

1991年,梁稳根计划变更企业名称。他记得过去的失败:卖羊,卖酒,做玻璃纤维。这些经历成了他创业的初衷:打造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这就是三一重工的由来。

2011年,三一重工成为中国工程机械第一品牌,市值215.84亿美元,梁稳根成为mainland China首富,净资产500亿。

梁文根

今年12月14日,三一重工宣布计划以40.77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转让全资子公司北京三一重工机械100%的股权。在此之前,北京三一重工已经进行了瘦身和应收账款转让。这一次,不能稀释坏账。

从蓝道之初,到小奥群伦的鼎盛时期,三一走了22年;但是繁华褪去,却只用了5年。三一的没落是整个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没落。他们在惨淡的环境下,在传统制造业的衰落下,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寻找重生的血液。

崛起:左手技术,右手资本

有人评论希特勒的一生,用了八个字:左手剑,右手真理。如果用三一重工来做类似的概括,那就是左手技术,右手资本。

这两只“手”也是早年遏制三一发展的铁钳。20世纪80年代末,是改革觉醒和经济复苏的过渡时期,解放了劳动力和人们的思想。城市工业文明的火花开始点燃全国各个角落,也点燃了梁稳根和他几个大学同学的热情。他们喝酒,站起来,用血发誓:为振兴民族工业而奋斗!

年轻的梁稳根和他的创业伙伴

但是,契约只能是契约,再坚定也永远成不了实质利益。1993年,梁稳根尝到做基础设施重工业的甜头后,在长沙扎根,描述了自己更大的志向——做一个高利润的混凝土拖泵——当时只有工业国企敢做。惨淡的销量让他终于明白,民族的复兴不是靠一个激情,而是靠真正的高科技,引进技术的成本就是等值的资本输出。

此后,三一一直以技术为第一生产力,梁稳根一直向北京、广州等发达城市和国外学习新技术,企业一直高价聘请技术工程师。在过去的两年里,三一混凝土泵不仅突破了技术壁垒,而且成为中国第一大市场份额。

随着工程机械市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演绎和升级,三一也不断开拓和拓展业务边界,先后开发出全液压压路机、全液压推土机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重工业产品。2003年,三一重工上市,获得A轮9亿元融资。此时他们拥有的不仅仅是同质产品,还有专利技术的独家产品,其中泵突破了三级混凝土无法泵送的难题。2009年,三一混凝土机械的营收击败普茨迈斯特,成为全球第一。

未来三年将是新千年工程机械的第一个春天。国家颁布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催生了巨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使得整个行业蓬勃发展,同时也让三一走向了“生命的巅峰”。2012年,三一重工收购了世界第一混凝土机械品牌普茨迈斯特90%的股权,几乎垄断了国内工程机械市场,成为绝对龙头。

纵观三一重工崛起和发展的整个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其成功的两大因素:

第一,公司从涟源搬到长沙。涟源1987年由县改为县级市。其资源、环境、市场、资本都不成熟,所属的娄底市处于经济底层。长沙作为省会,各方面无疑和涟源不同。

三一在涟源

第二,技术和资本双管齐下。互联网狂潮前夕,传统行业是一个很简单的领域。在这个领域,用技术做好产品,卖利润,同时用资金学习新知识,挖掘人才,开发更先进的技术,做没人有的产品,是符合逻辑的。

低迷:政策转向,难以回归

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除了星辰日月,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帝国也是,企业也是。即使控制了内心的一切,也不能违背上帝的安排。三一的悲哀在于,被大环境逼迫,内部管理逐渐失控。

2011年,在尝到50%利润暴涨的甜头后,三一就像一匹野马,膨胀的野心和疯狂的行为难以获得动力。这时候,上帝似乎对它开了个玩笑。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转向“稳增长”,成熟行业国有固定投资下降,相反,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向基础设施和新兴行业。现在回想起来,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所谓的“新兴产业”就是今天大家都赞不绝口的互联网。

国家投资影响企业投资。投资者愿意在互联网和金融行业上花更多的钱。因为这些行业投资小,资金回报周期快,所以他们早就厌倦了几年不冒泡沫就把钱投到传统行业。

此外,国家对环境、山体、矿产资源的保护,以及对煤炭行业的遏制力度日益加大,导致煤炭厂、建筑行业对基础设施机械的重工业需求下降,这无疑是三一集团最重要的盈利渠道。

在受到外部环境重创的同时,三一的内耗也在不断扩张中加速。首先,随着利润的急剧上升,员工人数急剧增加。数据显示,2009年底,三一共有员工21598人;到2010年底,雇员人数增加到42,367人。一年时间,员工人数增加了96%。毫无疑问,额外的2万人成了大环境的牺牲品。

其次,三一在连续几年位居行业龙头后,扩大了产能,采取了激进的营销策略:层层配送。这就导致了工程款,很难及时收账。据统计,2010年至2011年,三一重工应收账款达到113亿。对于三一重工1000多亿人民币的市值和当年507.76亿的营收来说,这可能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却是后续行业下滑的救命稻草。

三一重工近六年的应收账款持续上升,与拨备的差距越来越大

第三,国家经济战略发生变化,三一的主战场还停留在国内。三一重工现任总裁向表示,2008年之前,三一重工的海外销售额不到10%。2012年三一收购普茨迈斯特,意味着三一表达了出海的决心,但此时行业萎缩。

随着大环境政策的转向,企业的长期积累难以回报,最终不得不通过瘦身来维持内部血液供应。三一重工的问题是: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水平,都不要忘记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别忘了你在四处闯荡的时候“振兴民族工业”的初衷。

破冰:寻找生命之血

从2011年开始,三一的利润持续下滑:2012年,三一利润下滑7.76%,全球排名下滑至第4位。截至去年年底,2011年利润不到50%;今年三一排名第12。

315年利润表

三一重工困境的背后是整个工程机械的寒冬。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前7个月,工程机械行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0.3%;2014年,广发证券统计了三一、徐工、中联、柳工等9家上市工程机械企业,总收入下降到高峰期的50%左右,净利润仅达到高峰期的20%。

群体的衰落引发了他们自己的反思,总结了他们的共性。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政策方向,不能竞争;第二,互联网的冲击,倾斜了资本的平衡;三是共享经济的兴起,使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购买转向租赁;第四,流水作业,生产更方便,导致产能过剩。

对此,各大重工业企业纷纷踏上了寻找保命膏的探索和逆向之旅:

三一重工依托大型企业,借助“一带一路”开拓海外市场,同时进行海外并购、投资等行动;与此同时,R&D和海外的制造基地和销售公司纷纷成立,形成全球格局。以此衡量,三一重工2015年海外业绩增长至44%。

徐工机械进入高端设备和智能市场项目、环保项目等。同时依托互联网,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开拓海外市场。这一决定使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增长11.14%,净利润同比跃升319.34%。

受共享经济影响,中联重科与某二手机械电商平台达成合作,追随“新常态”,进入工程机械深度调整期,降低运营成本,高效去库存。据统计,我国二手工程机械数量已达700万台,是一个大市场。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也可以大致窥探到建筑机械躲避寒冬的方法:

首先,工程机械行业的定位必须改变。今天的行业已经不是单纯的朝阳行业,而是服务业已经从后面来了。供应方改革的政策转变也使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从这一点回过头来看三一,如果2011年停下脚步,配合“稳健增长”,或许其结果不会造成内部解体。

第二,连接互联网。当需求方疲软时,不妨看看海外消费者;企业库存太多的时候,不妨卖便宜一点的二手机械,或者把库存租出去不卖。前者连接海外市场,后者连接共享经济。以上就是互联网的功能和优势。如果运气够好,引进投融资也不是不可能。

第三,实现传统机械向智能的产业升级。顺应环保最大的工业启示是电动汽车的出现,这也是对工程机械行业的启示。如果工程机械电气化,也可能促进这个行业的消费升级。

最后是国家的态度。国家产业投资的边缘化和空心态导致委员李不满:“放松对中国产业的关注和投资,是脱离中国国情的”。诚然,作为三大产业,如果按照眼前利益按比例分配投资,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是无从谈起的。

三一的瘦身,是一个内在的震荡,是工程机械行业面临的问题。这不足以在行业内引起轩然大波,也不会改变整个行业的走向,但至少作为参考,会引起我们对重工业乃至整个工业冬天的思考。

作者思源华金是从事金融行业多年的金融投资分析师。我对现货银、天然气、原油、铜等大宗商品进行了深入研究。金融领域博大精深,市场每天都在不断曲折。我能做的就是用我多年的研究经验帮助大家。

1.《重工行业 从市值千亿到41亿,它的兴衰暗示了重工行业的困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重工行业 从市值千亿到41亿,它的兴衰暗示了重工行业的困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773810.html